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下载地址

1997年1月,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是叹词。后来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2003年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文章,“他写东西不多,很谨慎,难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裘先生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我曾建议蔡伟考研究生,他说,英语基础太差,怕是考不取。大概2006年后,我感觉蔡伟有些沉寂,后来听说他为了生计,蹬三轮去了,读书时间少很多。我当时就想,如果蔡伟因为环境不好,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太可惜。老实说,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裘先生告诉记者。“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蔡伟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但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许多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蔡伟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国学网上,他的网名叫“抱小”能力是一方面,也许更打动裘先生的,是蔡伟对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学的真心热爱。蔡伟在国学网上的网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学”之意。“小学”,为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其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小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只是当代大多数人可能对其很陌生。裘先生告诉记者:“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大多从古书中来,但古书有流传下来的,也有散佚的,还有被后世篡改的。要了解历史的全部,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修正,比如近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里边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读懂这些文献,搞清楚真正的古代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习惯和生活根源又在哪里,古文字研究是基础。”此层意义蔡伟并未深思,他出身普通,父母都是工人,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出于天生的兴趣。他自幼热爱书法,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蔡伟给记者看他抄写的《方言》和《尔雅》这两本典籍。发黄的纸页,褪了色的钢笔字迹,扉页上的时间显示是1993年,那时蔡伟已经高中毕业两年。他高中时严重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科目的成绩一塌糊涂,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在锦州,这些书只有图书馆有,复印费对我来说太贵了,只能抄下来。”蔡伟说。1994年,胶管厂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了个小摊。对物质生活,蔡伟没有野心,挣的钱只图个温饱,他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家里人不懂我在读什么,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钱。”蔡伟说,父母和妻子都是普通人,没求他飞黄腾达,“只是偶尔觉得很孤独,周围没人能跟你交流。”2007年,妻子生病,为挣更多的钱,蔡伟开始蹬三轮,“多的时候一天能挣30来块,比摆摊强,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他写信给北大的年轻学者董珊说。董珊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钊教授,恰好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要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在和裘先生商量后,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去年9月,蔡伟来到上海。今年,在裘先生的推荐下,已38岁的他,又获得了考博的机会。

1995年入读市西中学。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98级文科基地班。2001年7月提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傅杰教授。2004年2月提前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维铮教授。2006年10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所撰《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通过(答辩委员会主席裘锡圭教授)。2007年1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进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同时担任裘锡圭先生助手。2009年任中心主任助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副主编。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下载

招,看每年的情况了

直接去复旦大学的官网去看,里面都有介绍,算了,我还是帮你查查把,记得采纳我为满意答案啊中国语言文学系 哲学学院 历史学系 旅游学系 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法学院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新闻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系 化学系 高分子科学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系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待恢复)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艺术教育中心 体育教学部 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动物科学部 放射医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院 先进材料实验室 专用材料与装备技术研究院 生物医学研究院 脑科学研究院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文史研究院 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好像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其夫人辛追的,其织造技术之高超,可谓是巧夺天工,这反映了我国西汉时期织造技术有多么的高级。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下载安装

招,看每年的情况了

1995年入读市西中学。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98级文科基地班。2001年7月提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傅杰教授。2004年2月提前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维铮教授。2006年10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所撰《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通过(答辩委员会主席裘锡圭教授)。2007年1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进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同时担任裘锡圭先生助手。2009年任中心主任助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副主编。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下载手机版

1997年1月,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是叹词。后来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2003年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文章,“他写东西不多,很谨慎,难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裘先生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我曾建议蔡伟考研究生,他说,英语基础太差,怕是考不取。大概2006年后,我感觉蔡伟有些沉寂,后来听说他为了生计,蹬三轮去了,读书时间少很多。我当时就想,如果蔡伟因为环境不好,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太可惜。老实说,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裘先生告诉记者。“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蔡伟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但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许多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蔡伟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国学网上,他的网名叫“抱小”能力是一方面,也许更打动裘先生的,是蔡伟对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学的真心热爱。蔡伟在国学网上的网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学”之意。“小学”,为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其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小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只是当代大多数人可能对其很陌生。裘先生告诉记者:“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大多从古书中来,但古书有流传下来的,也有散佚的,还有被后世篡改的。要了解历史的全部,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修正,比如近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里边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读懂这些文献,搞清楚真正的古代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习惯和生活根源又在哪里,古文字研究是基础。”此层意义蔡伟并未深思,他出身普通,父母都是工人,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出于天生的兴趣。他自幼热爱书法,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蔡伟给记者看他抄写的《方言》和《尔雅》这两本典籍。发黄的纸页,褪了色的钢笔字迹,扉页上的时间显示是1993年,那时蔡伟已经高中毕业两年。他高中时严重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科目的成绩一塌糊涂,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在锦州,这些书只有图书馆有,复印费对我来说太贵了,只能抄下来。”蔡伟说。1994年,胶管厂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了个小摊。对物质生活,蔡伟没有野心,挣的钱只图个温饱,他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家里人不懂我在读什么,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钱。”蔡伟说,父母和妻子都是普通人,没求他飞黄腾达,“只是偶尔觉得很孤独,周围没人能跟你交流。”2007年,妻子生病,为挣更多的钱,蔡伟开始蹬三轮,“多的时候一天能挣30来块,比摆摊强,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他写信给北大的年轻学者董珊说。董珊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钊教授,恰好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要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在和裘先生商量后,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去年9月,蔡伟来到上海。今年,在裘先生的推荐下,已38岁的他,又获得了考博的机会。

中心成立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受到广泛好评。其中《古文字构形学》、《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敦煌书仪语言研究》等著作获得了省级或省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励。中心计划将今后出版的大部分著作纳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专刊”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丛刊”两套系列出版物中。中心还在积极编纂《裘锡圭学术文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将正式出版。中心成立以来,教师和学生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裘锡圭教授的《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陈剑教授的《释“琮”及相关诸字》、《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施谢捷教授的《〈汉印文字征〉及其〈补遗〉校读记》以及陈斯鹏博士后的《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囟”与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招生简章官网下载

成为“最牛高考作文”2009年6月17日20时36分,国内著名的文字资料网站“国学数典”论坛上出现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发帖者名为“dzjimagine”,可能是一位在现场阅卷的老师。发帖称当日在语文组发现了“阅卷以来的最劲爆花絮”——一篇用古文字书写的作文《熟悉》。“dzjimagine”说,发现该作文的是语文一组的作文阅卷老师,他随后茫然地向阅卷组组长报告。由于高考没有规定不准用古文字书写,所以阅卷组组长仍然只有茫然地向语文质检组报告;而质检组的第一反应仍是茫然。“由于高考阅卷禁止拍照、禁止将相关材料带出阅卷场,所以我当时并没能拍到作文的照片(估计有作文组的老师已经悄悄拍过)。经过粗略察看,这篇作文主要用了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字体,书写十分工整,字体非常标准。”该网友还说,这件事立即在语文阅卷组引起不小的震动,当晚6时左右当天的阅卷工作结束后,有老师向语文质检组打听这篇作文的评分情况,质检组的回答是,他们已经与四川大学的某古文字专家联系过了,请这个专家尽快将这篇作文的文字翻译成简体字,然后再评定作文的水平。 文章跑题仅得6分这则消息随即引起了四川媒体的高度关注。6月21日,部分语文阅卷老师处证实: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因为偏题,得分偏低。成都中心城区一位阅卷老师表示,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最终,专家们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概就只有几分”。对此,语文阅卷组组长李诚拒绝接受表示。但对这篇作文得分不高的事并没有否认。“高考作文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标准定了,就不允许争议和修改。”这篇文章仅得6分。网友们把这篇作文称为今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怕不出彩冒险选择经过连续几天的寻找,6月23日,该文的作者,就读于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的黄蛉和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并取得了黄蛉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事实上,这是小黄第二次参加高考了。去年高考,他没上一本线,最终选择了留在原校复读。蒲体超是从小黄复读时才开始认识他的。但两人“很快就要好起来”,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古文字。蒲老师表示,黄蛉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他的意愿一直是想考一所上海的大学,最喜欢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有个叫刘钊的教授,之前破格录取了一名三轮车夫当研究生,只因为三轮车夫在研究甲骨文。黄蛉说,他是怕作文不出彩,所以才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已经被认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他大概会写七八百个字。这次高考前一周,学校发了考生须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作文。小黄当时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结果,考试中他用了超过一个半小时,才写完作文。对于只得6分的作文,黄蛉说:“虽然只得了6分,但我不后悔。这次打击,不会减少我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兴趣。以后我能达到什么造诣?我不敢说,但我希望在大学里读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增加对古文字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学成后,我想进孔子学院去教书。”据悉,蒲体超将于今年底到美国一所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这是他去年就受邀而定好的行程。学习成绩优良,不张扬,小黄的同学对他印象颇佳。有一次同学偶然发现小黄会写一些奇怪的文字,非常惊讶,一个普通高中生居然懂这些!小黄会甲骨文的事也只在小范围的同学中流传。高中毕业时,好几名同学找小黄用古文字给他们写名字和毕业留念。小黄说,有些名字的字在他知道的甲骨文中没有,他就自己“创造”了几个古文字。“我在同学中是小心翼翼的。有的同学问我怎么会写甲骨文,我就说没什么,只会几个字而已。我感觉在同学中太标新立异不好。我喜欢那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考研可以申请复旦6月25日,黄蛉的家人和老师查到了他的高考分数:428分。比他此前的估分低40多分。因分数过低,能否念一所好学校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曾经,西南财大天府学院表示愿意录取黄蛉,并开出全免学费的优惠条件。不过该校主要是财经方向专业,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此后,有媒体披露,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有可能破格录取黄蛉。该中心曾破格允许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参加该校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并最终录取。6月25日,黄蛉前往上海,拜访了该中心主任刘钊教授。看了小黄摹写的古文字作文,刘钊对有些拘谨的小黄赞不绝口:“有一定天赋,我很欣赏。虽然从研究的角度还很初步,但高中生有此爱好,值得肯定。现在有志研究甲骨文的人才非常少,研究国学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刘钊同时也表示,小黄看的书不够,有的古文字解释不准确。希望他调整好心态,大学里要打好基础。本科难以破格录取。如果有其他好学校愿意破格,当然是好事。即使没有,也不要气馁。“到考研究生的阶段,我可以帮你推荐,提供读研的便利和指导,可以报在我门下。”刘钊说。6月25日正好是小黄20岁生日,刘钊送给黄蛉一本自己著的《古文字构形学》,让小黄通过电子邮件跟他学习。 特招入校尽管没有获得复旦大学特招,黄蛉并没有放弃求学之路。这个暑假,他应邀到湖南大学接受测试和专家面试,虽然专家们给予了肯定,却因考分过低等原因最终没有被录取。8月26日,高考录取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原本被认为很有可能被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录取的黄蛉,最终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西南财大天府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管老师表示,黄蛉的高考成绩为428分,上了专科线,在填报志愿时,也填报了该校。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最终没有给黄蛉发出录取通知书。2009年8月,教育部门组织了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字专家对黄蛉进行了测试,测试非常顺利。9月初,黄蛉意外地收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9月14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9级全体新同学、学院教职员工参加了开学典礼。黄蛉出现在该校新生队伍中。据悉,黄蛉就读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化名著导读、中国民俗学、公共关系学等。黄蛉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从媒体披露“甲骨文作文”并找到黄蛉那天起,黄蛉及其语文老师蒲体超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昨日,本报采访了黄蛉和蒲体超,他们都希望舆论能停停,让他们休息一下。惋惜:“甲骨文”给他惹麻烦“如果下一届学生问我作文该用甲骨文还是现代汉语,我肯定要求他们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蒲体超说,学古体字可让大家避免错别字,帮助学习文言文。“我在考前并没有暗示他写甲骨文作文,我从网上看到相关报道时还不知道是他,直到他给我打电话。”蒲体超当时就狠狠地训了黄蛉,他已预见到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表现形式,很可能给黄蛉惹上麻烦。不过,黄蛉表示:“我会以最成功的心态去接受这次最失败的结果。”反驳:不赞同专家说“给零分”师徒俩在网络上翻看过专家和网友对此事的评价,对部分认为“该给此作文打零分的专家”则表示不赞同。“我知道,不少人去评价一件事时,站在一种审判立场上,自认为代表着‘秩序’,但我想请问专家,假如你是这个孩子的老师,骂他一顿就不管他了吗?”蒲体超希望喧嚣过后黄蛉会继续走好下一步。自豪:将到美国教授中文据悉,蒲体超将于今年底到美国一所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这是他去年就受邀而定好的行程。那他是否还会教甲骨文呢?蒲体超说:“在我的实践中,小孩子天生喜欢看画的东西,也喜欢画出来,反而更容易接受甲骨文。这对减少错别字,加强记忆,非常有用。”普通人写下一个又一个甲骨文时,能感悟和祖先对话的魅力,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消除对甲骨文的误解,跟他和黄蛉一样,分享文字的力量和乐趣。

指考研初试的二门专业课:中文是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具体名称不同】,举例如下。重庆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专业代码:050103 研究方向 01 汉语词汇研究02 近代汉语词汇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3日语或 255 法语③633 文学综合④871 语言综合 在重庆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初试科目中,③633 文学综合④871 语言综合就是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