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大庆石油管理局名教师,局优秀教师,学校优秀教师标兵,校科技标兵,全校教师赛课二等奖,全校教案评比一等奖。 在学校计算机基础技能比赛中累计获一、二等奖11次。曾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示范性观摩教学,得到普遍好评。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实验》,主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理论及实践篇),另主编或参编《无机化学习题集》《化学基础》《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环保与安全》等5本教材。截至2012年,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等教材7部;主持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课题8项,其中3项获得一等奖,另获得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主持完成的《化学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课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二、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无机化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安全环保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方面,所研制的《无机化学CAI软件》《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分别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二、三等奖。论文方面,撰写《使用高职无机化学的体会》《无机化学实验教材编写体会》《关于建立题库并实现教考分离的探讨》《谈谈结课的艺术 》《新生班的授课体会》等分别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实验教学与仪器》《职业技术》《职业技术教育》等发表。

因为学生来自哪里的都有 所以会参差不齐

董刚,呗!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我爸是董刚~

不是核心,一般杂志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 芮必峰《从直播战争看新闻改革》 芮必峰《从“自然主义”到“人文主义”》 芮必峰《人类社会和人际传播》 芮必峰《人类理解与人际传播》 芮必峰《西方“媒介哲学”评价》 芮必峰网络传播的控制方式《理论观察》 佘文斌电视读报.悠着点 《安徽法制报》 崔明伍2003年度中国新闻与法治研究综述《新闻记者》 姜 红大众传媒与人文精神 《华夏春秋》 姜 红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新闻记者》 姜 红“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家重点 姜红关于准附录 《辞书研究》 国家级 袁世全情挚意深大地吟 《安徽日报》 袁世全合称:一种独特的传播符号 上海辞书出版社 袁世全一种跨文化传播艺术本体论的萌动 摄影艺术论.中国财经出版社 袁世全《格致汇编》所载石印“流质墨”初探 《中国印刷》 汪海霞印刷术对本草学著作的影响 《印刷杂志》 汪海霞幻觉:陈述与反驳 《海峡》 左靖纪录片中修辞 《新闻大学》 国家级 包鹏程、孔正毅近现代报刊多元价值初探《出版发行研究》 国家级 孔正毅在世界坐标上思索 《中国新闻出版报》 谢鼎新图示在纸质媒体中的功能与价值《新闻战线》国家重点 谢鼎新新闻传播(文科)实验教学特点与价值的思考《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谢鼎新章太炎的社会进化史观与斯宾塞《东方丛刊》 国家级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 《安徽大学学报》 王天根 《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刊 王天根天演论传播与梁启超 《安大史学》 王天根穆青的安徽情结 《新闻世界》 王中义三位一体,强化实训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王中义善于抓住第一个 《新闻三昧》 王中义吹响嘹亮的进军号 《军事记者》 王中义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社会 岳麓书社 王天根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方志出版社 王天根

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郭小川,男,原名郭恩大,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笔名:郭苏、伟倜、健风、湘云、登云、丁云、晓船、袖春等。父母均系教师。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随父读过两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他取名克什格(蒙语:吉祥),考入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1934年春,用郭恩大名,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5年夏,取名郭伟倜,考入该校高级师范班。1936年夏,取名郭健风,考入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到达太原,同年9月20日报名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到一二○师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1948年到1954年,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1962年调《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随中国作家协会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6年10月18日,在一场意外的火灾中不幸逝世,终年57周岁。郭小川创作作品极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还有一些政论、杂文作品。

郭小川 郭小川(一九一九——一九七六),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一九四一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抗战胜利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任县长,参加并领导了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一九四八年夏,他转到新闻战线,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一九四九年五月随军南下。武汉解放后,他在中南地区从事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思想杂谈”,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一九五三年春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 作为一个诗人,郭小川在抗日战争前期写的《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等诗篇,虽然稚嫩,存在着尝试和摸索的痕迹,但是它们表达了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真挚感情。也初步显示了他善于捕捉革命斗争生活中的动人场景的艺术才能。从一九四三年以后长达十多年之久,诗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实际革命工作上,几乎没有拿起笔来写诗。然而艰苦而丰富的革命工作实践,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给诗人带来的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却从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十年,在诗人的创作道路上算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一九五五年秋,郭小川从中共中央宣传部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转到文艺战线以后,诗人立即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为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唱颂歌和战歌。他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是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投入火热的斗争》。这首诗以他过去的诗歌中所没有的磅礴气势,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公民们! 这就是 我们伟大的祖国。 它的每一秒种 都过得 极不平静, 它的土地上的 每一块沙石 都在跃动, 它每时每刻 都在召唤你们 投入火热的斗争, 斗争 这就是 生命, 这就是 富有的 人生。 随之,诗人的炽热诗情便一发而不可收,于一九五五、五六两年,陆续写下《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组诗,其诗作进入了爆发期。诗人在回忆这个时期的创作时这样说过:“当我因为走上文艺岗位而重新写作的时候……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象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上墙书写动员标语一样……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的热情,帮助我们的读者,首先是青年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热的斗争’。”诗人达到了目的。他那政论家的头脑,创业者的胸怀,战士的嫉恶如仇,为新事物大喊大叫的歌喉,使他的诗歌象战鼓象号角催动人们前进,在青年读者中产主了热烈的反响。 然而诗人并没有为成功所陶醉。他说:“我所向往的文学,是斗争的文学……但是,我越来越懂得,仅仅有了这个出发点还是远远地不足。文学毕竟是文学,这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郭小川在政治上是个不断革命的战士,在艺术上则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诗人。一九五七至五九年间,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克服议论多于描绘的缺点,并从题村的开拓上、思想内容的深化上,以及艺术形式的创造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这个阶段的诗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九五七年的三首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和一九五九年的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叙事诗《严厉的爱》以及抒情诗《望星空》。这些诗作表明诗人已经不满足于用鼓动性的政治语言去激动读者,而力图发掘我们伟大人民和革命战士的心灵美,从人民生活中去提炼那种“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并通过巧妙而奇异的构思表现出来,使读者读了不止发生暂短的激动,而且能引起长久的深思。诗人的探索精神及其实践,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然而在五十年代末左倾思潮泛滥的时候,诗人却遭到了无端的指责,《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和《望星空》以及当时尚未出版的《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都被批评为“思想感情不健康”。历史是最公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些诗篇不仅对诗人自己的创作而且对我国当代诗歌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推进。 进入六十年代,郭小川的诗歌从思想到艺术都更成熟了。一九六○——六二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严重的困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面对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努力反映了这个严峻而风发的时代,写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和《秋歌》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强烈战斗气息的诗篇。一九六二年十月,诗人调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三年多,他西出阳关,东泛大海,钻森林,踏沙漠,足迹遍全国。诗人根据自己对战斗在各个不同岗位上的我国人民的火热斗争生活的观察体验,以深切的感受,写下了《林区三唱》、《西出阳关》、《昆仑行》和《春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五十年代末,诗人对作家的独特风格问题谈了极其精湛的看法,他说:一个作家,“他的精神状态一定是非常崇高,他永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用共产主义的锐利的目光去观察和理解一切;然而,他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作家的作品一定是服务于人民的,忠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的;然而他有的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即使他的作品不署名,你也可以大致猜中是他的。”六十年代,他的创作就达到了这种境地,他成了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当之无愧地可以兼有战士和诗人这两种称号的人!”在十年动乱期间,郭小川经受了阶级斗争的严峻考验。林彪、“四人帮”对他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围攻、诬陷、迫害,但他始终不屈服,不苟安。在歌喉被紧紧扼住的时候,他还握着自己的笔,以刚直不阿的气概表达了革命战士不畏权势、不畏强暴的信念与誓言: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 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 ——《秋歌》 郭小川不傀为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真正的战士。不幸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摧残,正当盛年的诗人在刚刚看到一九七六年十月的胜利就溘然长逝了。他的诗人兼战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将置身于优秀诗人的行列,放射着耀眼的光辉!

个人简介:郭小川(一九一九——一九七六),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详细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8-12 陕西财经学院编辑部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编;6-11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选派的高访学者赴德国中央银行学习;6-12 作为国家教育部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英国SUSSEX大学学习;1-1999 陕西财经学院工作,任工商学院院长、兼学报编辑部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 1997年起担任产业经济学博士生指导教师;9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工作,任经济与金融学院(即原陕西财经学院)院长,继续担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7----10 曾作为学校高访学者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访问学习并担任MBA导师。

夏康达,上海人。中共党员。历任天津南开区业余大学教师、五七中学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及主任,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天津师大学报》主编,教授。天津市社联常委,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天津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津杂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鲁迅著作难句解》、《蒋子龙小说赏析》,主编《文史分科词典》,论文《蒋子龙小说的艺术》、《新时期小说: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等。1983年评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1986年起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先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现为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文联委员、天津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津杂文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和当代文学研究。曾撰写与主编著作6种,发表论文几十篇。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及天津市社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半野切线照射、头颈部肿瘤的半野照射、肿瘤放疗CT定位技术、胸膜间皮瘤的复合照射技术、恶性肿瘤的全身照射和全身淋巴结照射、颅脑和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多项新放疗技术。在开展新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放疗界交流,不断完善。并开展了正规的英语查房和书写英文病历近年来为首或为主完成科研课题10项。已通过省部级鉴定8项。正式出版的专著12部,在《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并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名誉教授,1997年4月在哈佛大学做了题为质子刀放射治疗理论的报告,并发表在《哈佛大学学报》上。他带领放疗科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和肿瘤立体定向放疗、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与国际接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放疗科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重点学科。近年来亲自治疗了数以万计的肿瘤病人, 治愈了大量患者,使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也肩负着省和济南军区主要领导的肿瘤保健和诊治工作, 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3年和95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95年6 月被任命为业务副院长, 97年被任命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3月被任命为院长,97年10月被东南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办遴选成为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多次主办全省和全国放疗医师学习班和国际学术会议,传授自己临床经验和国外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培养了大批的肿瘤放疗医师,特别是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方面,先后到包括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上海市肿瘤医院在内的近20个省市的近100家大学和医院讲学和会诊,并为10 余个省市的几十家医院培养了几百名肿瘤放疗的高级医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努力,使山东省肿瘤医院的整体放疗水平居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本人被任命为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无创伤治疗中心主任。工作中极其注重临床与科研的密切结合,他为主参与开发研制的世界首台旋转式全身γ刀目前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近期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被国内著名数据库收录,并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