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发布时间: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浙江省医学会 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学会 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 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钱江晚报生命工作室智囊团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xcerpts》 中文版编委《Circulation》 中文版编委《AHA Journals Best Selection》 中文版编委《心电学杂志》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心脑血管病防治》   编委《临床心电学杂志》 编委《浙江医药卫生科技》 编委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 编委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陈忠,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在日本冈山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重点培养层次、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神经科学创新研究群体核心骨干、浙江省小分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生物制药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卫生厅首批高层次青年人才、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曾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医学部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次赴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中国药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长。《Neurosci Bull》副主编,《CNS Neurosci Ther》《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Acta Pharmacol Sin》编委以及《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浙江大学学报》编委。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年以来在Nature commun、Autophagy、Brain Struc Func、Nature Neurosci、Neurobiol Dis等发表SCI论文140余篇。H-index为25。培养优博提名奖学生1名。毕业博士硕士生近30名。参与编写著作6部(其中1部为共同主编,2部为副主编)。获得专利2项。

何湘宁,男,1961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3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6月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航空工业总公司608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199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学金”(Royal Fellowship)赴英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4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作为访问教授曾于1997年和1998年在英国,2002年在澳大利亚从事合作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分别担任过浙江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电工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应用电子学系主任等。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 IET Power Electronics Journa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编委等。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包括大功率变换器与智能控制系统,特种电源及其网络化系统,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的建模、仿真和测试等。负责建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项。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省部级、企业研究、开发项目30余项。在电力电子器件组合模型和仿真技术,及功率变换器有源和无源无损缓冲拓扑研究上的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多电平功率变换器基础和应用研究,仿生学意义下的电力电子系统分布式结构,可再生能源功率变换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有机材料处理工程领城,环境保护工程领域开展交叉学科方向的项目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国内外发表论文280余篇,170多篇被SCI和(或)EI所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6项。1998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2000年入选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2002年获“中达学者”(Delta Scholar)荣誉称号。2004年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007年与2010年两次作为指导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1年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Distinguished Scholar)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卓越讲座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8-12 陕西财经学院编辑部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编;6-11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选派的高访学者赴德国中央银行学习;6-12 作为国家教育部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英国SUSSEX大学学习;1-1999 陕西财经学院工作,任工商学院院长、兼学报编辑部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 1997年起担任产业经济学博士生指导教师;9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工作,任经济与金融学院(即原陕西财经学院)院长,继续担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7----10 曾作为学校高访学者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访问学习并担任MBA导师。

主 编:李家新(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常务副主编:顾兆平(学报编辑部主任,副编审)编 辑:何 莉 丁吉海编 务:臧红英(微机排版员,高级工)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程志清,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审专家、中医药信息, 浙江中西医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等10项省部级课题,有8项获省、厅科技进步奖。中文名程志清职 业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成就浙江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性 别女

1921年1月11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0年 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47年 创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50—1953年 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委员。1955—1959年 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1959—1979年 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1978—1983年 任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1979—1984年 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何任先生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全国仅有三十位名老中医获此殊荣。浙江中医药大学老校长、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于7:30(2012年2月23日)与世长辞。 为中医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中医传统的教学是以师带徒方式进行的,这对多培养中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是不够的。早在1947年,何任就创办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将平时读书、临证心得,整理成《实用中医学》、《医摘便览》等函授教材,初步积累了办中医教育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在主持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浙江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期间,率先开展中医函授教学,于1957年6月在学校内设立函授教学部,招收在职内科中医师等函授学员400名,采用自学、小组讨论、大组座谈,印发学习资料和巡回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全国中医界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医函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的高等中医教育是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建立起来的。50年代虽然各地相继建立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但对怎样搞好高等中医教育仍无较完整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教育计划到教材编写,从教学方法到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安排,都处在摸索中。何任在担任了浙江中医学院的领导职务以后,亲临教学第一线,给学生讲课,批改作业,带学生临床实习。前后讲授的课程就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多门。他每上一堂课都认真备课,并十分讲究授课艺术,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条理清楚,说理透彻,深受学生的好评。何任还非常注意按照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善于从实践中找出规律,加以总结提高。他认为,中医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相比有它自身的特点。因为中医不少理论常常是取类比象,还有不少问题难以口授,需在实践中体会,掌握。例如脉象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所以学生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就应该注意早临床、多临床。1956年、1964年他分别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对中医进修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初探》两篇研究中医教学的论文。 192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市一个世医家庭。父亲何公旦是杭州颇负盛名的中医,就诊者远及湘、滇、蜀、粤、苏、鲁等地。家庭陶冶,使何任从小就萌发了学医志趣。中小学时,除涉猎《四书》、《史记》、《古文观止》等书外,还熟读了《本草备要》、《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心悟》等医书,这对他以后医学深造,奠定了基础。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将战火烧到浙江,何任一家避难到浙东缙云乡间。1937年7月他考取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二年级插班生。当时的医学院设备简陋,环境艰苦,何任只能住在里弄中一个小亭子间里。他每天除上课之外,便刻苦自学,潜身于图书馆的医书之中,还经常向中医和西医各科老师请教,遂使他对中医理论和诊治疾病的方法逐步有了全面的了解。4年后,何任于新中国医学院毕业。此后不久,其父逝世。当时江浙一带疾病流行,诸如天花、鼠疫、疟疾等烈性、急性传染病随处可见。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中医何任沉着应诊,并不断地总结、摸索诊治温病的规律,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1947年,他在杭州开设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人民共和国的中医事业。他先是负责杭州市中医协会工作。1955年负责筹建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并任副校长。1959年该校发展成为浙江中医学院,他担任副院长,1979年被任命为院长。1984年,开始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近40年来,何任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从学校的学制长短、课程设置,到教学计划,学生工作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他长期坚持临床医疗,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在教学、医疗之余,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术,勤于著述,出版了研究《金匮要略》的专著等7种,在中国外中医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是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知名专家。在此期间,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改称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会长,浙江省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何任还是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起,为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潜心中医教育事业,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等职,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桃李满天下。 1 何任.实用中医学(第1~3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7。2 何任.医摘便览.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9。3 何任.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4 何任.金匮要略归纳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5 何任.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6 何任.金匮要略新解.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 何任.何任医案选.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 何任.金匮要略提要便读.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 何任.何任医论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好象是陈君石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