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1、肝病防治600问 作者:周岳君 姚海清2、如何防止失眠 作者:周岳君 姚海清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1出版3、姚真敏教授临证经验撷英 作者:周岳君 姚真敏4、《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作者:周岳君 陈一江 龚一萍 浙江大学出版社5、姚真敏辨治老年病学术精华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6、姚真敏临证辨证特色初探 作者:周岳君 姚真敏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2年 第11期7、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岳君 姚海清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8、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岳君,姚海清9、脂易消对NASH大鼠肝组织LP mRNA的调控 作者:周岳君 陈玉翠 姚海清 王浩 王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0、大黄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及机理 作者:周岳君 陶小英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06期11、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61例 作者:周岳君 《浙江中医杂志》 1998年第33卷第12期

程志清,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审专家、中医药信息, 浙江中西医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等10项省部级课题,有8项获省、厅科技进步奖。中文名程志清职 业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成就浙江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性 别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程志清,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审专家、中医药信息, 浙江中西医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等10项省部级课题,有8项获省、厅科技进步奖。中文名程志清职 业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成就浙江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性 别女

1921年1月11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0年 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47年 创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50—1953年 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委员。1955—1959年 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1959—1979年 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1978—1983年 任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1979—1984年 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何任先生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全国仅有三十位名老中医获此殊荣。浙江中医药大学老校长、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于7:30(2012年2月23日)与世长辞。 为中医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中医传统的教学是以师带徒方式进行的,这对多培养中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是不够的。早在1947年,何任就创办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将平时读书、临证心得,整理成《实用中医学》、《医摘便览》等函授教材,初步积累了办中医教育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在主持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浙江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期间,率先开展中医函授教学,于1957年6月在学校内设立函授教学部,招收在职内科中医师等函授学员400名,采用自学、小组讨论、大组座谈,印发学习资料和巡回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全国中医界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医函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的高等中医教育是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建立起来的。50年代虽然各地相继建立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但对怎样搞好高等中医教育仍无较完整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教育计划到教材编写,从教学方法到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安排,都处在摸索中。何任在担任了浙江中医学院的领导职务以后,亲临教学第一线,给学生讲课,批改作业,带学生临床实习。前后讲授的课程就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多门。他每上一堂课都认真备课,并十分讲究授课艺术,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条理清楚,说理透彻,深受学生的好评。何任还非常注意按照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善于从实践中找出规律,加以总结提高。他认为,中医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相比有它自身的特点。因为中医不少理论常常是取类比象,还有不少问题难以口授,需在实践中体会,掌握。例如脉象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所以学生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就应该注意早临床、多临床。1956年、1964年他分别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对中医进修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初探》两篇研究中医教学的论文。 192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市一个世医家庭。父亲何公旦是杭州颇负盛名的中医,就诊者远及湘、滇、蜀、粤、苏、鲁等地。家庭陶冶,使何任从小就萌发了学医志趣。中小学时,除涉猎《四书》、《史记》、《古文观止》等书外,还熟读了《本草备要》、《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心悟》等医书,这对他以后医学深造,奠定了基础。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将战火烧到浙江,何任一家避难到浙东缙云乡间。1937年7月他考取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二年级插班生。当时的医学院设备简陋,环境艰苦,何任只能住在里弄中一个小亭子间里。他每天除上课之外,便刻苦自学,潜身于图书馆的医书之中,还经常向中医和西医各科老师请教,遂使他对中医理论和诊治疾病的方法逐步有了全面的了解。4年后,何任于新中国医学院毕业。此后不久,其父逝世。当时江浙一带疾病流行,诸如天花、鼠疫、疟疾等烈性、急性传染病随处可见。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中医何任沉着应诊,并不断地总结、摸索诊治温病的规律,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1947年,他在杭州开设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人民共和国的中医事业。他先是负责杭州市中医协会工作。1955年负责筹建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并任副校长。1959年该校发展成为浙江中医学院,他担任副院长,1979年被任命为院长。1984年,开始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近40年来,何任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从学校的学制长短、课程设置,到教学计划,学生工作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他长期坚持临床医疗,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在教学、医疗之余,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术,勤于著述,出版了研究《金匮要略》的专著等7种,在中国外中医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是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知名专家。在此期间,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改称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会长,浙江省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何任还是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起,为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潜心中医教育事业,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等职,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桃李满天下。 1 何任.实用中医学(第1~3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7。2 何任.医摘便览.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9。3 何任.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4 何任.金匮要略归纳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5 何任.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6 何任.金匮要略新解.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 何任.何任医案选.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 何任.金匮要略提要便读.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 何任.何任医论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好象是陈君石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两所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同,学费不同外,学生入取的批次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南岸,与著名的六和塔隔江相望。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正式招生。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 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1921年1月11日(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初三)出生于杭州世医之家。1924年1月~1937年6月在家庭教师教导下学习古文,包括《四书》、《五经》、诗词等;上小学、中学;随父亲何公旦学习中医。1937年7月~1938年6月“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战争爆发,随家南迁缙云;随父行医。1938年7月~1941年7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1941年8月~1949年4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任盐局中医师;1947年举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开始从事中医教学;编写《实用中医学》一、二、三集;行医。1949年5月~1955年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兼卫生人员训练所中医课程授课;1953年4月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中字06437号中医师证书;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负责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教学工作。1955~1956年参与省卫生厅、省中医进修学校等购置大学路老浙江大学校址后,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省卫生干校分开,单独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1958年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兼中医授课并门诊;举办中医师资班;筹办浙江省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制三年),编写教材兼授课。1958年~1959年5月“整风反右”运动开始,为领导小组成员;筹建浙江中医学院。1959年6月~1960年3月浙江中医学院成立,任副院长;招收首届六年制中医专业本科生;《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出版;被评为浙江省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奖章、证书;筹建浙江中医学院函授部,编写出版《函授通讯》,并代厦门大学筹编海外中医函授讲义。1960年4月~1963年8月浙江中医学院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撰写《谈治学》一文;《金匮要略归纳表》出版;组织教师编写《温病条辫白话解》、《中医内科手册》、《中医儿科手册》、《中医妇科手册》、《中医针灸手册》、《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白话解》等,并先后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发行。1963年9月~1966年5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医学院党员大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回顾过去四年办学经验,组织教师编写《中医学院各课教案与教学经验集》;《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6年6月~1970年6月“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县三界、华堂等地劳动,前后共3年。1970年7月~1973年10月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担任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1973年11月~1977年7月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单独成立;恢复工作后,筹建《浙江中医学院通讯》。1977年8月~1979年1月根据省委(77 ) 163号文担任党委委员、院革委会副主任,以后改为副院长;任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首批评定为教授;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何任医案》编印成册;组织全院老中医编成《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1979年2月~1983年12月根据省委(79 ) 68号文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为浙江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1981年赴北京参加首届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代表中方作学术讲演;1982年10月在全国四版中医教材编审会上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任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会长;为浙扛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何任医案选》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1983年12月~1988年1月根据省委(83)183号文改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何任医论选》、《金医要略提要便读》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访问讲学;((金匮要略讲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988年2月~1991年5月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湛园医话》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详编《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语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6月~1992年12月国家级名老中医带高徒;获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金医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金医要略百家医案评议》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年1月~1997年12月何任中医基金会成立;业绩载录于英国剑桥名人录;经人事部批准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参加全国《金匾要略》学术研讨会,作学术讲演;应香港医学会邀请,赴香港访问讲学;何任中医基金会两次向在中医领域作出贡献人员和品学兼优学生颁奖;进修中国画;担任浙江省名中医馆馆长。1998年1月~2000年12月《何任临床经验辑要》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计42万余字;从事中医医疗、讲座等工作;被评为浙江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匾额;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哈尔滨、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请,为讲习班讲课、座谈;浙江卫视拍摄临床工作录像;被《中医杂志》聘为第三届编委会顾问。2001年1月~2002年12月江苏讲学;天津讲学、义诊;上海讲学;中央电视台《黄帝内经》摄制组拍制写作、科研、临床工作录像片;浙江电视台拍摄“名中医馆”录像片;自传式书稿《诗意流年》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电视台拍摄“精彩人生”录像片;学院第二门诊部成立,应邀门诊;被《中医药学刊》聘为顾问。2003年1月~2006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奖牌;浙江省劳动模范协会颁发“省先进工作者01670会员证”;被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为理事,参加北京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教材编委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书画展”优秀奖;第七期全国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讲习班授课并招收弟子;被《中医杂志》聘为第四届编委会顾问;被《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聘为专家编委会常委;《何任医学经验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抚今忆昔说中医》发表,驳斥“取消中医”之谬论;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中医研究所成立;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2007年1月~2007年12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任名誉院长、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被浙江省中医院聘为首席学术顾问;浙江省何任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国家中管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高级讲习班”北京讲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大讲堂”首场报告会讲学;国家中管局邀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秋赏月;主编《名医手稿》,由华宝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2008年1月~2010年12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王国强副部长在杭州为何任教授颁发证书,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王贺文、副省长郑继伟亲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何任教授当选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何任名中医工作室建立;《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等讲课;“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中医药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医人要有中医思维”,在《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专文刊登;《金医要略临证发微净》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浙江电视台拍摄《中医故事》纪录片;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中华中医昆仑·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再版;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撰稿等工作。2012年2月2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二)7时38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开始招生,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2004年11月,学院经重新报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函[2004]21号批文确认。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1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78215平方米。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设置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资源为依托,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培养适应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陈忠,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在日本冈山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重点培养层次、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神经科学创新研究群体核心骨干、浙江省小分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生物制药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卫生厅首批高层次青年人才、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曾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医学部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次赴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中国药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长。《Neurosci Bull》副主编,《CNS Neurosci Ther》《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Acta Pharmacol Sin》编委以及《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浙江大学学报》编委。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年以来在Nature commun、Autophagy、Brain Struc Func、Nature Neurosci、Neurobiol Dis等发表SCI论文140余篇。H-index为25。培养优博提名奖学生1名。毕业博士硕士生近30名。参与编写著作6部(其中1部为共同主编,2部为副主编)。获得专利2项。

何湘宁,男,1961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3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6月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航空工业总公司608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199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学金”(Royal Fellowship)赴英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4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作为访问教授曾于1997年和1998年在英国,2002年在澳大利亚从事合作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分别担任过浙江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电工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应用电子学系主任等。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 IET Power Electronics Journa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编委等。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包括大功率变换器与智能控制系统,特种电源及其网络化系统,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的建模、仿真和测试等。负责建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项。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省部级、企业研究、开发项目30余项。在电力电子器件组合模型和仿真技术,及功率变换器有源和无源无损缓冲拓扑研究上的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多电平功率变换器基础和应用研究,仿生学意义下的电力电子系统分布式结构,可再生能源功率变换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有机材料处理工程领城,环境保护工程领域开展交叉学科方向的项目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国内外发表论文280余篇,170多篇被SCI和(或)EI所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6项。1998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2000年入选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2002年获“中达学者”(Delta Scholar)荣誉称号。2004年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007年与2010年两次作为指导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1年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Distinguished Scholar)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卓越讲座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