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有用大大滴。。

推荐发《咸宁学院学报》

如果你需要发核心的学报,可以来我空间看看。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不是08北大核心,还有一个自然科学班的已经停刊

普通刊物 省级普刊 非核心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由苏州市市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 、学术期刊,大16开,季刊。创刊于1984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苏州教育学院学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不懈地坚持“二为”方针以及“双百”方针,以反映本校及兄弟院校教师、同行及专家教育教学及专业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我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服务,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决策服务,以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宗旨。本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艺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性论文。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为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特邀顾问:朱永新主任委员:李小平副主任委员:姜左 陈宇光 程宜康 韦恒(特邀)主办: 苏州教育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8-7931CN: 32-1556/G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曾用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刊 & 东吴教学创刊时间:1984

“心理三书”方汉文教授在世纪之交出版的三部精神分析研究的奇书与畅销书,至今仍然是当代精神分析学、比较文学、文明文化研究学者与读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所有活跃在电视电台各种媒体的心理咨询师、主持人的武器库与宝典。1、 《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80页。ISBN7-5419-7692-X/I·413, 280页。1、 《西方文艺心理学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580页,ISBN 7-224-05245-O/I·1035, 479千字,定价21.50元。1、 《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元第1版,357页,ISBN7-5426-1395-2,240千字,定价20元。文艺心理学是一个普通术语,但是“西方文艺心理学”是本书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西方文艺心理学史》、《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是方汉文先生著名的“心理三书”,书中不仅首次划分出西方文艺心理学的新学科范围,并且使中国学者首次详细了解了他们闻名已久而不知其详的法国后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拉康、美国的赖希与精神分析学英国学派一系列重要人物的学说。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西方文艺心理学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西方文艺心理学史》“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三书出版后长期热销,引发精神分析学研究的新一轮热潮,这是一波更为深入也更为实际的心理潮。香港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致信方汉文教授称《拉康研究》是自己研究后精神分析的入门书,北京、台北、深圳的大批学者、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从书中学会了“深度催眠”“洗烟囱”等心理障碍排除法。华人世界的心理学家们纷纷致电给方先生请教精神分析治疗、语言谈话等方法。电话与邮件多达数千件。 从1984年末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这也是全国开课最早的学校之一,方汉文开始发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论文,参与编写了多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材。1992年出版了第一部比较文学研究论著《缪斯的霓裳羽衣:文学与语言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较早的一部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论著,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博士论文引征博赅,举凡古今中外,议论纷扬,引起了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的关注,在此之前,季羡林先生推荐方汉文硕士论文《屠格涅夫与巴金创作风格论》发表于《国外文学》杂志的《比较文学专栏》,当时国内各刊物很少发表比较文学论文,这是《国外文学》的专栏创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时隔离9年,2004年方汉文在未名湖畔拜会季老时,季老突然提起当年发表这篇论文的往事,他谦虚地说:自己对于俄苏文学是外行,特意关照《国外文学》的资深编辑陆嘉玉先生审读,陆先生称赞这篇论文功底深厚,并且以为是一位研究俄苏文学的老专家的作品。(其时方汉文35岁)方汉文也当即向季老汇报,自己的硕士生导师马家骏先生与陆先生是同行好友,陆先生多年后偶遇马家骏教授时说:原来方汉文是你们那里的,文章确实不错。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季先生当年是老一辈学人、马教授与陆教授尚属中年、方汉文是初入学界的博士生,他对三位学者对一篇论文的关注感动不已,深刻领会到老一辈学者奖掖后进的精神。顺便说到:正是在1985年,方汉文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第一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硕士论文中的一章,当时是季羡林先生亲自关照主办大会的乐黛云教授请刚毕业留校的方汉文以会议正式代表身份出席会议。乐老师在百忙之中还给方汉文说:由于大会没有俄苏文学方面的专家,所以会议交流未能安排发言。这使方汉文非常感动,乐老师与季羡林先生一样,对青年学者非常关照也非常关注他们的学术进步。《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是方汉文教授的一部力作,苏省第八届(2001-200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12月,获奖著作《比较文学高等原理》(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专著)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再版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获特别贡献奖,成果名称《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优秀研究生课程(方汉文负责建设的《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12月)《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是方汉文主编的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长期为国内多所大学所使用,以其资料完备,体例标准,知识点全面,论述规范为各大学师生所喜爱。《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5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座丰碑。再次获江苏省社科二等奖。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12月颁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7〕116号“省政府关于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获奖著作《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专著)。 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科是方汉文为本学科定名,他作为本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有如下贡献:首创比较文明史学科: “这是一部令人极感兴趣的并且具有独创性的新作,是对文明史的一大创建。”[1]伊东俊太郎“方汉文教授发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时代:陶泥时代的存在”。[1]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长伊东俊太郎教授2009年5月13日写给中国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的英文信,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荣老师译出,信件的部分内容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7页。首次提出了能涵盖全球主要民族文明的体系论,对比较文明的研究意斍是十分重要的。体系是民族文明的归类与分布,我们将世界文明划分为8个主要类型。

江苏教育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教育类报刊杂志投稿地址: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hina-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chn/cbw/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ducatio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H  海盐新课改杂志 H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 EMAIL—AB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如果发表的是正刊,按一楼的做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核心学术期刊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社会科学战线》2002,4)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吉首大学》2002,2)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6)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138 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0140 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14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142 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144 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145 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146 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147 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148 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149 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153 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5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156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157 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8 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159 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160 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162 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3 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4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65 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6 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7 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 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0 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1 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172 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3 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4 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5 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7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78 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9 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81 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2 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3 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184 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5 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6 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8 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9 论文摘要 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190 论文摘要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191 学术会议 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刘 能,1995a:“法兰克福学派”, 48—74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5b:“社会学中的辩证方法”, 75—96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7b:“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译文)。P 454—486载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刘 能,1998:“关于研究方法:读《重读〈江村经济·序言〉》有感”, 535-557载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刘 能,2000:“乡镇行政体制的一次解剖”, 72—116 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a:“浙江省玉环县陈屿镇调查”,434—53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b:“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调查”,535—65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Liu, Neng,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Lydia Mutch, China’s Gener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ly L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Liu, Neng, “The Sandwich Generation: Knowledge-Worker Pioneers of China’s Changing W” P 123-139 in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Ma Rong China Five-Year Forecast: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刘 能,2002c:“広がるジエネレーション·ギヤツプ”。《人民中国》,2002年第12期:页19—25。刘世定、刘能,2002:“户籍—身份制、贫民区与社会安全:一个理论准备”, 264—283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iu, N “Beijing Rising: The Future of Urban Movements in China”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V XXV, N 刘 能,2003b。“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29-37。刘 能,2003c:“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03年第11期:30—38;第12期:32—40。刘 能,2004a:“等级制和社会网络:中国社会空间场域的权力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5—31。刘 能,2004c:“中国都市地区普通公众参加社会捐助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68—78。Liu, N “Modernization,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Origins and Socio-Cultural Roots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tudy, April 23-24, 2004, Beijing, C刘 能,2004e:“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56—81。刘能,2005a:“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3—67刘能,2005b:“人口学分布和社会福利水平: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13—23。刘能,2005c:“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2—66。李卫平、刘能、阮云洲,2005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3—10。李卫平、阮云洲、刘能,2005b:“F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3—8。阮云洲、刘能、李卫平,2005:“关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员工问卷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7期:17—21。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第一作者:李卫平,与周海沙合作) 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第8期一家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第35—40页浙江邵逸夫医院公益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探索(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3期第30—36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第3—10页数字技术在中国西部希望小学:朗讯四川省希望网校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3—67页人口学分布、社会福利水平分析: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 论文 《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第3—23页Socio-Economic Transition,Conflict,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论文 P 119-154 in Zhang Yunlin,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T Beijing: Current Affairs P May, 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62—66页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制度评估和制度创新 咨询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4年8月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对中国乡村社区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论文 《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6-164页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12月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GE教育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农村社区的艾滋病感染与社会歧视”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和社会控制:核心概念界定、外来流动人口分类和理论关注点的明确”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7/06/18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规划课题2007中期检查报告 刘能“全球化と网民が中国を变える?” 论文 2007/06/15 日本岩波书店《世界》杂志2007年第7期 刘能“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结构概念” 译文 2007/06/15 《社会理论》第三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能“丰裕但可能并不幸福的一代” 论文 2007/05/15 《数字商业时代》专访 刘能“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2006/10/30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刘能《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6/07/18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刘能

*“《白领》、中产阶级与中国的误读“,北京:《读书》2007年第5期;* “Ru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Maoist and post-Mao periods”,in Mohanty, M& Ma, Rong (),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India and China, Delhi: Sage Press, *“中国中产阶级:虚幻抑或现实”,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上海:《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再论中产阶级: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上海:《社会》2005年第3期;*“1951-1958: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动力——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会动员”,《中国研究》2005年第1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不二法则”,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学术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上海:《上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文化何以能够成为产业?”,上海:《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1期;*“芝加哥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历炼与再造: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关怀”,杭州:《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传播的畸变:有关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北京:《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芝加哥社会学派(上)”,济南:《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3期;* “芝加哥社会学派(下)”,济南:《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4期;* “SARS传播期间的公众传言与社会舆论”,陆学艺等主编:《2003年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学内部的对立与动力”,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社会学主义与社会学年鉴学派”,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经典社会学的历史贡献与局限”,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论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南京:《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Cultural Transmiss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Societ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Winter 2001;*“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形成与确立”,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Mao’s Era and the Post Mao’s Era”, 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2000;*“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毛泽东和后毛泽东时代的比较”,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秋季刊(总第17期);*“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北京:《社会学研究》2000年年第2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Rural Chinese During the Present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 comparison of Zhouzhuang Township and Beijing’s ‘Zhejiang Village’”, Progress in Asian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2), Kyoto: Kyoto University Press, *“流动与都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北京:《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转载;*“试论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边际人:概念、特点及其他”,北京:《社会心理研究》1997年第2期;*“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春季卷;*“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3期;*“社会时尚的嬗变与兴替”,南京:《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时尚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北京:《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集群行为:理性与非理性之辩”,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5期;*“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8期;*“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和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社会时尚的三种表现形态”,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面向社会: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转折”(与王晓章合作),杭州:《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批判”,北京:《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3 期;*“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探讨”,北京:《社会心理研究》1990年第4期;*“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西方民族性格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南京:《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拓展与应用”,南京:《社会学探索》1989年第5期;*“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历史、理论与特征”,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南京:《青年界》1988年第1期;北京:《青年研究》1988年第11期;*“社会心理学概观”(译文),北京:《国外社会学》1988年第2期;*“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北京:《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5期;*“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析”,开封:《心理学探新》1986年第3期;*“简论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天津:《社会学与现代化》1985年第4期;*“论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开封:《心理学探新》1984年第3期。

我这里可以帮你代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可以发8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主办,是一份法学和警学双月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本刊是目前我国刊载容量最大的警事学术期刊,围绕警事学术和相关法学,系统地设置栏目,近年来得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从多的相关学校的大力支持,得到相关学术界的政法公安警务界的广泛关注。现任主编是卜安淳教授。

不怎么样你就不要去,没人稀罕你~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不是北大核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