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论文成果转化情况

发布时间:

论文成果转化情况

一、高校缺乏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教师评职称、写论文往往没有多大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在应用科学技术研究课题中没有考核指标。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费力的过程,如果转化科研成果还不如多做几个国家重点课题,那么科研机构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企业对接高校困难就目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来看,企业和高校对接非常困难,“很多高校技术要作价入股的话,流程大概要走半年到一年,企业‘怨声载道’,一些项目甚至根本就开展不下去。众所周知,前沿科技往往具备较强的前瞻性,需要和时间赛跑,如果说因为对接困难,导致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三、资金问题;存在回报周期长。比如登月费用回收可能十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存在投入大、资金困难,比如哈勃望远镜造价200个亿都不止。也就是有的科研成果投入大、周期长,致使资金是最大的难点。解决的办法,只有将中产阶级的钱拿出来。如果资金充足,也就是俗话说有了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就不存在难点,就没有如何解决的问题了。即:说一千道一万都是钱的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按转化方式可分为公开发表、提交报告、合作生产、转让和自主研发五类。(一)公开发表对于一般性科学理论,如原理、公式、定律、假说、模型等,通常以公开发表为转化方式,表现为在各种期刊上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发表。(二)提交报告精神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一般以提交报告为转化方式。此类科技成果以报告的提交与验收作为评价其是否转化的标准。这种转化方式强调的是收益,因此采用成果的机构的规模,以及采用机构使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是评价其转化程度效果的标准。(三)合作生产合作生产的表现形式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联合等,是目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模式内各主体的内在差异性、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管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角色之间的流动。因此,是否产生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转化与否的标准,而产业化程度、成果收益与成果投入的比值等是评价其转化效果的主要标准。(四)转让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完成在在科技成果的开发和经营上存在人力、能力、机制等局限性,使得成果完成者将成果转让给应用者成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该种转化表现为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的成果交易,即成果完成者将成果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转让给受让方,交易双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成果供需双方是否实现成果转让的交易成为评价转让与否的标准,而评价其转化程度与效果,则可以采用成果交易次数、成果收益/ 成果投入等指标。(五)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主体依靠自身研究能力形成某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并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其推广应用从而产生实际收益。因此,自主研发的表现形式为成果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或社会化,转化程度的评价强调推广后的实际收益。

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受制度、投入、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效益和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偏低等局面。(一)制度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对成果转化起消极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项体制、企业经营机制、职称评定制度和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等4个方面。科研立项机制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项目的立项和科研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经费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拨给,科研成果也是由国家组织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更没有必要为完成科技产品的后继开发而在市场中苦寻商机,致使重研究轻转化的问题严重。这样,由于缺乏市场对科研成果应用价值的评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论性强,但适用面窄,少有市场需求大、产业价值大的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赋闲”与有钱找不到好项目的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企业经营机制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扩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政府则演变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企业功能的转变由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旧的科研体制阻碍着企业作为科技转化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①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现阶段企业在战略管理及决策上还受到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约束,企业的自主权难以发挥。②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还是受到政府的干预,众多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他们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③我国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缺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人员,无法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适用性、市场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身发展的动力,而是凭借现有的资源和工艺维持现状或依赖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管理的决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长期投入,致使企业的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职称评定制度目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一般都以科研论文(著作)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量化指标为依据,而且是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审,对于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却不做要求,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获奖登记上,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但对成果转化水平和质量则重视不够,导致科研人员不注重市场信息收集与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及其论文的撰写,而少有精力考虑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科技成果本质上是对科技开发研究的创造性的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虽然于2003年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但该办法对科学技术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以及缺乏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等原因,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评价方式上,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强调学术产出和学术水平从而产生了学术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现象。评价过程上,重视转化前(科技的研究、开发、小试、论证)评价,忽视后期(科技的中试、转让、转化、应用)评价,导致实验室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市场(欧阳迪,2010)。评价对象上,多以科技人员为主,忽视了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广大科研管理人员,使得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利益分配是一个关系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诸多的利害关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由于缺乏市场谈判和交易经验,在不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中常常处于劣势,再加上市场信用、科技评价、法律法规等因素的约束,致使其利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李玮,2006)。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监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双方在价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响成果转化的结果。(二)投入因素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物质条件等要素资源,并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成果转化。投入机制不健全会影响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向企业商品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由于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长的活动,决定了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处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愿把资金借给一些有名气、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对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有关政策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刘海燕,2002)。没有资金的支持,成果转化就无从谈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巨大发展,但尚未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倾向于科技研发的风险投资依然较少,用于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环节的资金更加有限,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水平人才缺乏人才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关键要素。专业化科技推广人才缺乏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较为普遍的问题。相关人员缺乏市场工作经验,既不能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又不懂得市场营销技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多以组织参加各种成果展览、交易、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服务工作没有深度,导致成果推不出去,资金引不进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难以成熟和应用,成熟的技术又难以迅速地抢占国内国际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发挥。技术及设备配置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配套,包括科技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条件资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除了一些资金雄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外,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承担技术及设备的费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多限于内部使用,外部企业很难共享其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三)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市场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等方面。市场交易平台欠缺市场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的技术市场从无到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科技信息交流会、技术交易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开发招标会等是我国主要的技术交易形式。但技术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较低,组织不够健全,缺少区域性、全国性的信息网络(詹静涛,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为区域内流通,系统内循环,而与生产部门的供需信息交流还不畅,不能满足技术交易需要。同时,科技成果转让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对信息的真假、来源鉴定不够,致使虚假信息介入市场,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转化、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导致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者,无法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能力差距较大,懂技术、懂经营、熟悉法律的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并且缺少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评价、技术定价的能力,使得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价值风险很难做出判断,市场实现困难(欧阳迪,2010)。因此,在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务体系提供各种服务的情况下,我国中介服务及其机构却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获成果奖及论文发表情况

学校成立以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省自然科学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4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奖1人;甘肃省园丁奖2人;陇原新秀奖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由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历年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共有10个队获得国家级奖项。2008学院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院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A)类课题6项,(B)类课题27项,校级特色研究学术梯队课题2项;优秀青年培养基金9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3项。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456篇,有155篇论文被SCI、EI及ISTP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发表刊物涉及等20余种国际著名刊物以及《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物理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工程力学》、《振动工程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信息与控制》等40余种国内核心期刊。学院学术交流活跃,三年来,共邀请国内外学者21人,学院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近60人次。学院有7名教师分别在美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做访问学者后,按期回国。目前,学院加强对基层学科组织的建设,已经组建了“应用力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与控制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形成泛函微分方程及应用、半群理论、差分方程、结构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数值解、新型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运筹与控制、结构热弹性稳定性等10余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及梯队。2007年,数学课程与数学专业、应用物理和工程力学获得学校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工程力学学科获得学校重点建设团队的资助,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理科学科建设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默默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努力建设和发展坚实的理科是学院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

发表文章:在《东岳论丛》、《山东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刊物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奖情况:1、“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究”2006年获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四位)。2、论文“论国家法律的权威——从法律运行的典型事例看“2002年获省司法厅三等奖3、论文“论行政习惯”,2007年5月获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4、《论轮法律文化》2001年获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5、主持的“拍案说法——法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07年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6、《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课件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教育部颁发的高教文科组三等奖。7、参与的“《婚姻家庭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8、论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2001年获山东省高校工委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

大庆油田论文成果转化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屏蔽室与三维线圈及其集成磁场空间装置该装置可以衰减环境磁场强度(达到<300nT),改善环境磁场的梯度(达到<50nT/m),使线圈系统的均匀区不失真;可以屏蔽和抵消外场,达到零磁空间,产生矢量磁场;可以完成线圈系统的本身功能,实施对屏蔽室的磁清洗。屏蔽室与三维线圈的复合套装,成功解决了线圈在屏蔽室内的几何定位及其相互隔震;形成零磁场或产生矢量的背景场的高度均匀;三维线圈对屏蔽室六面可在不发散磁场的情况下,实施磁清洗。可调节三组线圈的间距和几何姿态,具备调节正交性的功能,储备扩展不同指数均匀区的机构。屏蔽室构建采用大循环包镶及无焊点、少铆眼、大封挤的新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屏蔽系数,降低资源消耗。配置检测设备,可以由平面坐标到立体坐标,由小区域到大范围,在空间任一点支持三分量的准确定位。项目研制的系列产品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石油及地震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亥姆霍兹模式的三维磁场线圈可控式三维磁场线圈物探震源孔复杂地层快速成孔工艺研究地震物探方法是油气勘查首要技术手段,地震资料的准确性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作用。项目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在破碎不稳定地层大深度钻孔中采用普通提钻成孔和下药施工方法的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因孔壁垮塌很难满足炸药投放到位的问题,开发出高效节水的双壁钻杆空气反循环油气地震快速钻进成孔技术,解决了常规钻进成孔方法在沙漠及砾石等不稳定地层常规钻进施工困难、成本高和无法满足成孔深度和投药不到位等关键技术难题,节约了大量泥浆材料和用水费用,提高施工效率。近5年来,该成果在大庆物探公司、新疆油田物探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辽河油田物探公司以及蒙古等多家石油物探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利用该技术完成地震物探爆破孔40余万个,施工产值超过6亿元人民币,节水和缩短工期节省费用超过4000万元。新疆某工地施工现场大庆沙漠施工现场WINDOWS系统下航空物探软件系统的研制系统涵盖了航空物探(磁、伽马能谱、航电)从野外数据预处理和质量监控、到室内数据处理、正反演计算、航磁编图、图件处理及成图全过程涉及的方法软件,并针对目前航空物探测量数据采集采样率的不同和坐标数据存储精度不足等问题,设计了按测线参数(而不是按测点记录)存取的新型航空物探数据库结构。项目采用数据分块算法技术和随机存取算法技术,实现了大数据量(达16384×16384点)平面网格位场数据的频率域转换计算和界面反演计算;开发了剖面平面图彩色渐变填充着色方法软件;研究出对剖面平面图无级渐变渲染着色的方法技术,可设置渐变度、透明度等参数。自行研制的平面等值线图绘制软件,能按用户要求自动控制等值线条密度,在场值梯度大的地方能自动断线和抽稀。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重磁异常正反演拟合及图件显示处理等可视化操作。采用双曲函数滤波及方向滤波等滤波技术,抑制了低磁纬度区磁场化极因子的振荡,获得稳定可靠的低磁纬度区分带变倾角磁场化极结果重磁异常正反演拟合软件大口径无循环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及器具的研究研究开发的五个系列的大口径无循环工程施工钻具和施工工艺,充分发挥了无循环施工技术的优势,解决了多种复杂地层施工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大口径无循环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制开发的大口径旋挖钻斗、螺旋钻头、筒钻、扩底钻头、液压抓斗等五个系列产品,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加工工艺性好、适用性强。项目采用了旋挖钻斗锥筒防抽吸水力学设计、中心管大扭矩传递技术、冻土层限量切削钻进技术、液压抓斗高压密封强制润滑技术、螺旋托盘式联接技术和大口径的防斜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钻进复杂地层的先进工艺方法。根据不同地层选用不同型式的机具和工艺,拓宽了应用范围,丰富了大口径钻进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该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青藏铁路基础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积累了宝贵经验。旋挖钻斗从冶炼废料中分离回收铟工艺技术及生产应用研究最先完成了炼铁烟尘、铅锌不同炼渣及烟尘等多项物料中的提铟工艺研究。1995年开始对部分铅锌冶炼渣、烟尘物料开展提铟应用生产。随着生产的展开,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料从最初的铅锌冶炼的真空炉渣、冰铜渣逐步扩展到铅锌冶炼(含湿法)的各种含铟渣料和烟尘灰,电炉底铅、硬锌等半成品,直至扩大到铜、锡、锑、铁等矿种的含铟炼渣及烟尘、提锗及电锡和其他湿法、化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母液以及从台湾、日本等地进口的ITO废靶材和从欧洲、南美等地进口的废铜料。原料的含量也由每吨数千克逐步降低至数百克,甚至几十克,原料范围进一步扩大,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该成果不仅回收了流失的宝贵资源,治理了废水,保护了环境,并使我国成为铟生产大国。粗铟难钻进地层用新型钻头、钻具及泥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研制成功新型复合式金刚石钻头,比国内常规钻头、美国卡洪山口用金刚石钻头的寿命要长,钻速要快;研制成功射流式取心工具,在松散铀矿取心中获得理想效果,取心率达90%~95%;研究的HPT-2稀释剂不仅用于常温而且可以用于高温,最高可达220℃,具有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可用于淡水和海水。项目设计了复合式金刚石钻头结构,提高钻头耐磨性延长钻头寿命,增加钻头的自锐性,提高钻头钻速;采用新型超细合金粉末,增强胎体对金刚石把持力;在非分散高温聚合物稀释剂配方中引进阴阳离子,改善钻井液抗温、抗污染及抑制能力;射流元件在取心双管中的运用,提高了松散胶结地层中的采取率和样品的品质;抗涡动钻头设计原理的应用,有效防治了岩心被振动破坏。射流取心钻具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中的应用射流钻具取出的松散铀矿心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我国自主研究的数字填图技术,解决了针对基于野外路线观测的解释数据和绝对数据的结构方式与关系,设计了与比例尺无关的描述野外地质填图过程的语法结构。建立了PRB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当前第三代地理数据库模型和PRB数据模型为基础,通过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对象类和要素类的互操作实现空间与非空间的属性继承传递,实现了野外总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地质图数字化工作流及其空间数据库群的建立。PRB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数字填图技术及其方法真正成为了一种通用的技术方法和平台。野外数据采集界面GPS/PDA土地调查新技术示范应用国土资源部在大兴举办调查之星技术培训班,学员们在现场实习在嵌入式3S集成技术、基于GPS网络差分/高精度单点动态定位技术、矢量图形自动分割技术、基于GPS/PDA的土地调查作业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调查精度满足1:10000到1:2000及1:1000、数据导入/导出符合OPENGIS通用交换标准、变更图斑能自动分割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在2004年北京大兴综合示范应用的基础上,2005~2006年国土资源部又在北京、吉林、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九省市13个区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示范应用,试点县市地处东部、西部和南方、北方,地形包括平原、山区、丘陵,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GPS的定位精度,优化了系统的作业流程,完善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权威测试,对产品的硬件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形成了定型后的符合工业化标准的“调查之星”系列产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定型后的“调查之星”设备装备到14个区县。

20世纪初,一些外国地质学家来到中国陕北延长:美孚公司的富勒(MLFuller)和克拉普(FGClapp)在延长钻探失败后,便认定那里不能聚集成油藏。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回去后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发表在《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报》上。其文章归纳了三个原因大意是:中国的中、新生代缺乏海相沉积;古生界又不是含油类型;除西藏、西北某些地区外,各时代地层都遭受了较强的褶皱、断裂以及火成岩的侵入。于是他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从此,这篇无视中国地质实际的论文就变成“中国贫油论”,像瘟疫一样向世界流传开来。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在《燃料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1932~1935年间,潘仲祥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先后到过陕北延长地区和四川巴县等进行石油调查,多次见到油气苗、油页岩和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经他确认这些地层是属于晚三叠纪和侏罗纪,都是陆相地层。1940年夏,潘仲祥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学石油地质。当时许多教科书上写的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说海相才能生油,陆相不能生油。潘仲祥回想他在国内时勘查过的几个油田,四川自流井层石油,陕北三叠统及侏罗系石油,都是在陆相地层中,而且又不可能是从下面海相地层中运移上来的。于是,他就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上,发表题为《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地层的陆相生油》的论文,大胆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向传统的唯海相生油说进行挑战。他回国后,看到中国西部很多中生代和新生代油田都是陆相油田,于是又写了《中国西北部陆相生油问题》,对“陆相生油说”作进一步的阐述。1940年,黄汲清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后,于次年和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卞美年和翁文波等率地质队去新疆进行石油资源地质考察,曾先后调查了北疆乌苏独山子油田、南疆库车铜厂油田、温宿塔克拉克油田等。于1943年,黄汲清写出《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并于1947年地质调查所第21号《地质专报》发表。报告中提出了“多期多层含油论”(后来演变成多旋回成矿论),认为陆相地层也可以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生油层,竭力主张陆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层之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史研究室王仰之同志,对我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陆相生油说”,作过客观而公证的评论。他说:“从时间上说,潘钟祥是在1941年,黄汲清是在1943年;而提出这一学说的地点,黄汲清是在中国,潘仲祥则是在美国,而且处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在发表这一学说之前,据说两位学者彼此并没有联系,更谈不上研究讨论和互相影响。只是由于中国陆相油田几乎到处都有,他们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都曾多次地接触过,才使他们几乎在同时产生了同一的认识,因此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陆相生油说”。黄汲清在晚年时又提起此事,那是1977年7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在北京召开“找大庆”座谈会,张同钰副局长主持,塞风同志和黄汲清、潘仲祥、孙殿卿、关士聪等领导和老地质学家应邀参加,吕华同志和我对座谈会都作了详细记录。黄汲清在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他说:“旧中国从光绪末年到国民党撤出大陆几十年时间里,请来了日本技师在延长打钻;美国学者来中国说:中国的石油地质储量只有几百万吨,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的才志却得不到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来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这真是奇迹。虽然过去日本人也在东北打过钻,但始终没有找到油。我衷心感谢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我们建立起来的陆相生油论,大庆油田的发现就得到证实。”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还得追朔到潘仲祥以前。我国老一辈的许多著名地质学家,如严爽、孙健初、翁文灏、谢家荣和张人鉴等,他们先后都到玉门一带进行地质调查,观察到的陆相地层常见含油。其工作实践和成果积累,为陆相生油说打下了基础。玉门油田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陆相油田之一。从陆相生油说到理论的形成,是经过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地质、石油院校以及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通过反复实践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以大庆油田的发现才奠定了陆相生油理论基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是中国油气勘查史上的伟大创举和里程碑,这在世界石油勘探史上也是罕见的,无疑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李四光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理论,松辽与华北盆地同处在第二沉降带上,大庆油田的发现,对正在开展的华北油气勘探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献研究理论成果转化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拓展资料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现有文献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不同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行为。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两主体间的博弈分析,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以及政府、中介机构和成果供需方四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一)两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博弈分析从博弈论出发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大部分学者都集中在对两主体,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博弈分析。刘和东(2008)认为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协作是学研方与企业合作创新的两种主要方式,并通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学研方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方式及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学研方-企业合作创新方式的选择受技术本身的价值、创新的市场价值、学研方与企业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若采用技术交易,企业并不在乎学研方的创新能力;若采用商业化协作,企业将选择创新能力强的学研方作为合作伙伴;而学研方更希望与技术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合作。陈程、刘和东(2009)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不对称信息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分析了学研方和企业的合作创新过程,得出结论:①合作开发情况下,双方利润的分配与科技成果价值、商业化后预期利润相关。科技成果价值越大,企业利润分配比例越低,企业越不愿意合作开发;商业化成功后预期利润越大,企业利润分配比例越高,企业越愿意合作开发。②市场交易情况下,市场交易价格和科技成果价值以及商业化后预期利润相关。科技成果价值越大,市场的交易价格就越高;商业化后的预期利润越大,科技成果的市场交易价格也越高,学研方就越愿意进行排他性市场交易。③在非排他性市场交易情况下,学研方和企业可以获得比排他性情况下更多的利润。④无论哪种合作方式,企业都可以获得比学研方更多的利润。⑤只要利润增加额超过成本增加额,高校和企业将采用合作开发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罗炜、唐元虎(2002)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复杂(技术本身的价值越高),企业与大学更可能采取技术交易的合作方式;相反,技术商业化后的市场价值越高,企业与大学更可能采用商业化协作的合作方式。杨东升等人(2010)通过研究认为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让成本的大小对于企业选择合作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项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化难度较大,则企业将会选择直接转让的合作方式,以避免自主创新而带来研发成本过高,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反之,企业更愿意以合作研发的方式与高校合作。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技术商业化所带来的直接收益,还可以通过参与研发过程,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张会云、唐元虎(2002)利用博弈原理对企业采用技术创新的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一项技术创新投放市场后,各潜在采用企业的采用时间有先有后,每个企业都存在一个采用技术创新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最佳时机到来之前,企业采取等待或观察策略。由于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并不是唯一的,其他企业的采用行为与时机、已采用企业数量、已采用企业的采用效用,都会影响本企业采用的时机选择,因此,企业采用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选择最佳采用时机的博弈问题。刘宇宸、刘威(2008)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系统的均衡结果及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博弈收益矩阵相关,且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概率、企业预期收益、企业自主创新成本等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建议把研发人员、技术需求者以及投资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都吸引到统一的平台中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成果的评估、检测、包装和推广。吴军等人(2006)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是如何约束和规范着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行为的,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可以看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博弈模型中的博弈规则,既保护了发明者的利益,又协调了博弈双方的冲突,促使转化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建议企业和科研部门加强合作,在知识产权制度下积极创建新的“纳什均衡”,使合作的双方互惠互利。(二)三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博弈分析关于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博弈关系主要有以下观点:陈庭强等人(2010)从博弈论角度,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下企业和高校间技术联盟的多成员博弈模型,探究企业技术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科研费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难题的解决途径。结论表明:产学研技术联盟的良性发展需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三方相互协作,更需要三方不断完善技术联盟的发展机制。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各种体制改革,健全法律体系,建设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经济环境;税务部门适当降低企业创新产品的税费,激励双方积极投入开发新产品,提高各类产品的竞争力;高校科研机构则应该积极行动,完善信托责任,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把企业的产品创新与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刘军山等人(2006)从大学、政府及企业与大学科技园互动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得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必须是在与大学、政府和企业博弈的条件下才能更理性进行的结论。指出大学科技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要求,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顺应市场要求,有利于抚育企业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健全市场化运作。政府及大学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科技园的宏观性协调和指导,但不应介入具体的经营管理,大学科技园应当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下,自觉适应市场的要求,推行优质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三)四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博弈分析一些学者将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行为主体都纳入了博弈分析的模型,对其博弈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朱颖芳等人(2010)分别建立了科技成果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政府与科技成果供给方之间、政府与科技成果需求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全面系统地分析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从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方看,只要成果转让价格大于零,供给方就会进行转让,对于成果需求方来说,只有购买成果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其转让价格,并且成果转让价格小于等于自主开发成本时,成果需求方才会选择购买该成果。从政府与科研机构的角度看,如果政府采取不监督的态度,科研机构就选择不负责,如果政府采用监督的策略,则若不负责科研机构的罚款小于努力时的成本,就会采用不负责的策略,反之,采取负责的策略。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看,只要政府不采取鼓励策略,企业就会放弃投资的机会。从中介机构的角度看,由于受观念、科技水平、人才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中介组织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难以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准确的服务。因此必须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并强化政府监督管理,推动中介组织实现社会化、规范化、网络化、产业化。李辉、杨海芬(2010)亦以科技成果转移的微观主体为切入点,分析各主体的行为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行为博弈。从技术的供需双方看,技术转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对超额利润的评估。从政府与科技成果转移供给者角度看,科研人员习惯于从政府手中获得经费,却不能依据市场需求设定和研发科技项目,致使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政府与需求者的角度看,面对高科技、高风险,企业一般都采取观望态度,促使企业引入科技成果仍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即便许多产业涉足科技成果转化,其原因也仅在于能够得到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从中介机构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看,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滞后,难以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又取决于供求双方。最后指出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过程应该包括“研发—实践—再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市场需求导向—技术有效供给—技术转移—企业信息反馈—技术升级”的过程,不同主体的共同作用,使得他们在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获取他们各自的利益和收益。(四)其他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从其他角度出发,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博弈过程。刘斌、连燕华(200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需双方之间的博弈。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多方参与的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在签约前后,委托-代理关系会发生变化,因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问题应区别对待;从科研管理角度,应主要关注签约前科研人员与企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以正确把握供需状态,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胡军锋(2007)利用博弈论的有关理论,对政府应构建何种制度环境才能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博弈分析。政府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有选择地进行干预,特别是在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方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秦旭等人(2003)从产学合作出发,认为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有3 种,即高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及利润分成模式。在高校主导模式下,高校直接建立或并购企业。在企业主导模式下,高等院校进入企业。在利润分成模式下,企业和高等院校各自提供具有优势的资源以分享剩余索取权。因此,高校和企业在谈判中地位又可能出现3种情况:一是高校是领先者,企业的决策依赖于高校的决策。二是企业是领先者,高校的决策依赖于企业的决策来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高校和企业同时采取决策。高校和企业均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

共同点:做法很类似,都主要是通过阅读;所需条件和环境类似,都是只需纸质书籍或电子书籍就行不同点:内容分析法:对象一般是固定的比如研究一本书拓展内容: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

科技成果转化论文题目

题目: 新型扳手  星期天,我和哥哥一起去换自行车外胎,让店主帮他换,修理的工人拿来一个,工具包里放着许多扳手,又从中找出M8、M6、M5、M4的扳。应为自行车结构复杂所以用扳手松紧螺丝非常麻烦,白来白去,弄了半天,还是有几颗上的不紧,看得我们都着急。修理工人只好又费力的加工了一番,终于完成了,可是他已经满头大汗了。我见后,思考着有没有一种改变扳手的使用原理,使它更方便,而又能配有多样的扳头呢?  我又查了许多关于扳手的知识,忽然,一个发明的火花闪过我的脑海:如果做出一种多用扳手,在活动手柄和扶手上旋转多种规格的扳头可以选择,可以旋转和垂直使用,多好呢!  这种半首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找4个所需要的扳头,用铁环固定在活动手柄和扶手上。四种扳头就可以自由旋转,手柄可以垂直放置了。这样,旋转速度快而且省时,又可以水平放置,使用时扭力又大,多方便啊!  这个作品的用法也很简单:垂直放置,当放进螺丝钉或放松开螺丝钉旋出时,这时用力不大,可以转动活动手柄垂直放置,一手夹住扶手,一手可以快速旋转,这时用力最小,可以在顷刻之间快速旋转下螺丝钉;水平放置,用力不变的情况,力聚改变——加长,可以使扭力工具增大,用于夹紧或夹紧后用力松开螺丝钉的一刻;还有四种规格可以选择,不需要更换,只需要旋转至所需要的规格即可。四种规格连在一个整体上,不容易丢失。  这种扳手出来后,只要轻轻松松的就解决辛苦的上下螺丝麻烦了。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长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有帮助人们的想法。  (这是以前自己修改的一片科技小论文,希望能帮上你。)

(1)高技术是指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技术。我国的高新技术是指863计划中选择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内的新技术。1996年7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将海洋高技术作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特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2)当代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一)生物技术领域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二)航天技术领域航天技术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提高我国航天发射商业服务能力继续进行为和平目的空间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三)信息技术领域智能计算机系统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微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通信技术主题(四)激光技术领域激光技术研究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激光技术把成果应用于生产带动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新材料及激光光谱学等技术科学的发展。(五)自动化技术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机器人(六)能源技术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七)新材料领域高技术新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八)海洋技术领域海洋探测与监视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3)D:若原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具有高能级E2和低能级E1,E2和E1能级上的布居数密度为N2和N1,在两能级间存在着自发发射跃迁、受激发射跃迁和受激吸收跃迁等三种过程。受激发射跃迁所产生的受激发射光,与入射光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因此,大量粒子在同一相干辐射场激发下产生的受激发射光是相干的。受激发射跃迁几率和受激吸收跃迁几率均正比于入射辐射场的单色能量密度。当两个能级的统计权重相等时,两种过程的几率相等。在热平衡情况下N2<N1,所以受激吸收跃迁占优势,光通过物质时通常因受激吸收而衰减。外界能量的激励可以破坏热平衡而使N2>N1,这种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激发射跃迁占优势。光通过一段长为l的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激光工作物质(激活物质)后,光强增大eGl倍。G为正比于(N2-N1)的系数,称为增益系数,其大小还与激光工作物质的性质和光波频率有关。一段激活物质就是一个激光放大器。 如果,把一段激活物质放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反射镜(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部分透射的)构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图1),处于高能级的粒子会产生各种方向的自发发射。其中,非轴向传播的光波很快逸出谐振腔外:轴向传播的光波却能在腔内往返传播,当它在激光物质中传播时,光强不断增长。如果谐振腔内单程小信号增益G0l大于单程损耗δ(G0l是小信号增益系数),则可产生自激振荡。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所谓自发辐射)。同样的,当一个光子入射到一个能级系统并为之吸收的话,会导致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所谓受激吸收);然后,部分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又会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所谓受激辐射)。这些运动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创造一种条件,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那么总体而言,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激光有以下特点:(一)定向发光 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发光。要让发射的光朝一个方向传播,需要给光源装上一定的聚光装置,如汽车的车前灯和探照灯都是安装有聚光作用的反光镜,使辐射光汇集起来向一个方向射出。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天生就是朝一个方向射出,光束的发散度极小,大约只有001弧度,接近平行。1962年,人类第一次使用激光照射月球,地球离月球的距离约38万公里,但激光在月球表面的光斑不到两公里。若以聚光效果很好,看似平行的探照灯光柱射向月球,按照其光斑直径将覆盖整个月球。 (二)亮度极高 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因为激光的亮度极高,所以能够照亮远距离的物体。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在月球上产生的照度约为02勒克斯(光照度的单位),颜色鲜红,激光光斑明显可见。若用功率最强的探照灯照射月球,产生的照度只有约一万亿分之一勒克斯,人眼根本无法察觉。激光亮度极高的主要原因是定向发光。大量光子集中在一个极小的空间范围内射出,能量密度自然极高。 (三)颜色极纯 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一定的波长对应一定的颜色。太阳光的波长分布范围约在76微米至4微米之间,对应的颜色从红色到紫色共7种颜色,所以太阳光谈不上单色性。发射单种颜色光的光源称为单色光源,它发射的光波波长单一。比如氪灯、氦灯、氖灯、氢灯等都是单色光源,只发射某一种颜色的光。单色光源的光波波长虽然单一,但仍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氪灯只发射红光,单色性很好,被誉为单色性之冠,波长分布的范围仍有00001纳米,因此氪灯发出的红光,若仔细辨认仍包含有几十种红色。由此可见,光辐射的波长分布区间越窄,单色性越好。 激光器输出的光,波长分布范围非常窄,因此颜色极纯。以输出红光的氦氖激光器为例,其光的波长分布范围可以窄到2×10-9纳米,是氪灯发射的红光波长分布范围的万分之二。由此可见,激光器的单色性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单色光源。 此外,激光还有其它特点:相干性好。激光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高度一致,使激光光波在空间重叠时,重叠区的光强分布会出现稳定的强弱相间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所以激光是相干光。而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其频率、振动方向、相位不一致,称为非相干光。 闪光时间可以极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普通光源的闪光时间不可能很短,照相用的闪光灯,闪光时间是千分之一秒左右。脉冲激光的闪光时间很短,可达到6飞秒(1飞秒=10-15秒)。闪光时间极短的光源在生产、科研和军事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 激光运用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运用非常广泛: 激光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导光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 激光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划线、微调等各种加工工艺。 激光焊接:汽车车身厚薄板、汽车零件、锂电池、心脏起搏器、密封继电器等密封器件以及各种不允许焊接污染和变形的器件。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切割:汽车行业、计算机、电气机壳、木刀模业、各种金属零件和特殊材料的切割、圆形锯片、压克力、弹簧垫片、2mm以下的电子机件用铜板、一些金属网板、钢管、镀锡铁板、镀亚铅钢板、磷青铜、电木板、薄铝合金、石英玻璃、硅橡胶、1mm以下氧化铝陶瓷片、航天工业使用的钛合金等等。使用激光器有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激光打标:在各种材料和几乎所有行业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打孔:激光打孔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仪表、化工等行业。激光打孔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打孔用YAG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由5年前的400w提高到了800w至1000w。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激光打孔的应用是在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拉丝模的生产及钟表和仪表的宝石轴承、飞机叶片、多层印刷线路板等行业的生产中。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也有一些准分子激光器、同位素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热处理: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缸套、曲轴、活塞环、换向器、齿轮等零部件的热处理,同时在航空航天、机床行业和其它机械行业也应用广泛。我国的激光热处理应用远比国外广泛得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快速成型:将激光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技术相结合而形成。多用于模具和模型行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涂敷:在航空航天、模具及机电行业应用广泛。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大功率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到创新领域,并以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香港《经济导报》曾刊登学者寒山的文章指出,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3%在制造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在学术界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诺贝尔奖由欧美科学家一统天下,至今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摘取桂冠。 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笔者试图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创新的原因。 一、 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 1.历史、文化、政治影响。秦之专制自不必言,汉则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始。自此,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大地。首先,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由。“大一统”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界常常追求现成结论或知识成品,表现出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同时,儒家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也约束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中庸”以和谐统一为前提,讲究无论人还是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度,并且在适当的限度内发展,没有“过”与“不及”的毛病。 2.学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不注重创新的国家,古之学者即使有所创新也都是采取所谓 “六经注我”的方法,即把本人的创见通过绍述经典的方法表现出来,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有多半是采取这种形式,比如《论衡》、《文心雕龙》之类。在“六经注我”之外,更有一种叫“我注六经”的学术著作法,即把本人的见解完全放在对经典著作的注释上,典型的就是《水经注》。这种学术传统对文人学者和社会大众都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严复曾说过:“东学以博雅为主,西学以创新为高。大家对钱钟书先生的喜欢,出发点可能就是博雅,而不是他提出了多少重大的创见。”此种“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的著作法绵延不绝之下终于在上世纪下半叶和 80年代前发展到极致 ,那时期的中国学术著作和讨论文章,往往并不讨论理论本身的对错 ,也不阐述本人的思想,而比的是谁对马克思或列宁的思想理解得更准确,或讨论到底是马克思前期的观点还是后期的观点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此种学风的延续是否多少影响到了中国的学术创新?是否导致了中国学人创造力缺乏、学术能力整体低下呢?我认为肯定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3.教育传统及现状。“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 28位或 30位,但在诺贝尔奖的排名上美国是世界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将多年保持下去。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虽然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事实上选手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升华,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型思维。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4.科研风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认为:“我们的科技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原则。”科研人员害怕失败 ,失败意味着研究员评价、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影响,研究人员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不敢创新、不敢尝试自然就没有新的想法、新的成果;同时,在科学界还充斥着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气 ,不能吃苦、不甘寂寞,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做学问。这方面与国家政策导向关系密切。 二、我国的创新及环境现状 1.科研创新水平不高。中国目前依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优惠政策拼得在世界中的竞争优势,而在原创能力和关键技术 自给等方面则相形见绌。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居于第 28位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R&水平与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实际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 1.15%,分别是美国和德 国的三分之一 、韩 国的二分之一 ;在科研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目前国内科研经费的请 ,必须要在三五年内就能取得成绩,这也是造成国内学术界急功近利之风的主要原 因之一 。 2.企业创新现状堪忧。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 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特别是国内急需的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 口;一些国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中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 60%以上是引进的。而且引进技术的结构极不合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和消化吸收经费的 比例是 1:0.06。而韩 国 、日本企业则达到 1:5到 1:8。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仓0新陷入 “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 3.知识产权 状况不容乐观 。发明世界第一台 VCD的安徽万燕因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已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而中国的 DVD厂商却被迫每年向国外厂商交纳 30亿元的专利费;由于专利的保护,飞利浦的小小剃须刀在中国能够卖到上千元,一只剃须刀的利润能比得上几台国产彩电;国内仿制成风,新产品问世不久类似的产品就满天飞,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3.政府职能和行政性垄断亟待改善。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行为不规范、角色错位、政策缺乏连续性等;政府职能设置本身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习惯于以公有制经济为服务对象,尚未完全建立履行为全社会混合所有制和民营企业服务的管理工作职能;扶持民营企业创新政策也是各家各样 ,政策混乱甚至相互矛盾。这种状态难以形成政府与民营经济间有机、良性的互动关系,政策的透明度、公允性、针对性及其实施程度因此大打折扣。我国现阶段的垄断基本上是行政性垄断,垄断行业不费力或少费力便取得利益从而失去创新的动力 。 三、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教育和科技创新。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机制和教育系统的创新建设多元化的弹性学习制度,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其次加大经费投资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要鼓励多元化投资原创性研究投入机制;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秩序用长期扶持政策为人才的回归和成长创造优良环境。 2.企业创新。首先加快推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所有者在位投资者收益保护问题等等;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打破产业和行业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让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垄断领域,通过竞争开放促进创新的实现;通过组织的淘汰(即政府用经济政策调控强制关闭落后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淘汰,关键还是要实现组织的淘汰。没有组织的淘汰,实际上对产业的发展、竞争秩序的维护和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其次是政府应有力推动。政府应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应达到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水平为宜);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在技术创新中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 第三,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们要从国际、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几个层面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企业更要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理查德 ·纳尔逊联合 20多名有关学者和专家,开展了一项名为“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的研究,得出结论“国家的基础设施、法律、金融机构、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将主要影响创新活动,而且这是长时期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