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

金永兵:《“文化研究”的价值与虚妄》,《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金永兵、马前:《文学理论“苏联模式”及其在新时期的价值变迁》,《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金永兵、杨伯特:《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他者化”问题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金永兵:《在历史深处的思考》,《文艺报》,2008年7月10日。金永兵:《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西马”化倾向及内在规定性的缺失》,“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12月,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金永兵:《当前文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金永兵:《试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学科命名与学科位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11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客观性与主体间性》,《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3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史的理论品性与历史书写》,《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学派的构建》,《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5期。金永兵:《中国艺术欣赏理论的转型与现代生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金永兵:《建构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飞天》,2004年第4期。金永兵:《书写文学理论的历史》,《文艺报》,2004年9月14日。金永兵:《我国近50年文艺思潮的变迁》,“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学会﹒武夷山会议”论文,2004年9月金永兵:《关于文学理论学科定位的思考》,《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董学文、金永兵:《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定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金永兵:《建构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阴山学刊》,2003年第3期。金永兵:《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金永兵:《创新的路径依赖:术语革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1期。金永兵:《给劳动者一份文学关怀》,《中国文化报》,2002年5月21日。金永兵:《论作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学术界》,2001年第6期。董学文、金永兵:《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热点背后的偏失》,《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0期;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主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1卷),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董学文、金永兵:《试析意识形态转型理论对文艺批评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金永兵:《从对现代性的守护看学术的本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金永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文艺报》,2001年12月18日。金永兵:《文学基本理论建设的新思路》,《文艺报》,2001年6月12日。金永兵:《寻找文学理论生长根基》,《人民日报》,2001年5月13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7期。董学文、金永兵:《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日。董学文、金永兵:《解构与整合》,《文艺报》,2001年10月19日摄影文学导刊。金永兵:《从文学名篇到影视名片》,《河北日报》,2001年7月6日。金永兵:《悖论中前行的大众文化》,《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金永兵:《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本质规定——学习邓小平文艺思想心得》,《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1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金永兵:《论马尔库塞艺术的异在性思想》,《蒲峪学刊》,1997年第4期。金永兵:《《还原与戏说》,《电影文学》,1996年6月号。

是的

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其中主要论文有:1、《中国地方风物传说结构试论》,载《民间文艺季刊》1986年第3期。2、《藏族犬图腾浅谈》,载《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3、《“青蛙王子”型故事原型研究》,载《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4、《从创世神话看原始人对自我力量的意识》,载《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1期。5、《藏族天梯神话》,载《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6、《藏族白石崇拜探微》,载《西藏研究》1990年第1期。7、《藏族湖神与生育信仰》,载《民间文学论坛》1990年第2期。8、《藏族嘛呢堆》,载《雪域文化》1990年第1期。9、《生命的归宿——藏族灵魂观念试析》,载《邦锦花》1990年第3期。10、《藏族鸟崇拜的自然历史渊源》,载《中国民间文化》1991年第1期。11、《藏族巫术数字“五”的文化意义》,载《西藏日报》1991年6月11日。12、《西藏日土岩画研究》,载《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13、《蚁穿九曲明珠源流探析》,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14、《藏族宗教节日文化论》,载《民俗研究》1992年第1期。15、《藏族天梯神话发微》,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16、《藏族原型数字“九”的文化意义》,载《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7、《“头上长角”型故事的流播》,载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2年第1期。18、《乡土教材与西藏民族教育》,载《西藏教育》1992年第5期。19、《藏族本教信仰与古老崇拜》,载《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20、《西藏旅游事业与民俗文化》,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21、《藏族兔子故事论》,载《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2、《藏族宗教法器——鼓的文化意义》,载《西藏民族宗教》1993年第1期。23、《林芝地区民间传说漫话》,载《西藏旅游》1993年第1期。24、《藏族箭神略论》,载《中国民间文化》1993年第4期。25、《藏族宗教的神职人员》,载《西藏民俗》1994年第1-2期。26、《昆仑文化与藏族原始文化》,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27、《珞巴族“插青”习俗述略》,载《中国民间文化》1995年第4期。28、《藏族图腾纹饰的文化心态》,载《西藏艺术研究》1995年第4期。29、《森林与生殖信仰——珞巴族“卡让欣”研究》,载《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第4期。30、《民间传说与旅游文化》,载《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1、《灶神形象演化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内涵》,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2、《珞巴族灶神论析》,载《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33、《藏族文化中的镜子》,载《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专题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34、《羊与藏族民俗文化》,载《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35、《汉族少数民族灶神信仰比较研究》,载《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36、《文化流程中的“中山狼”故事》,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37、《中国民间传说与史官文化》,载《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3期/38、《多重文化碰撞的智慧母题——文成公主传说考验难题试析》,载《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39、《孙家香和她讲的故事》,载湖北《艺术明星》1997年第5-6期。40、《根植于泥土中的文化瑰宝——记孙家香和她的故事》,载《孙家香故事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41、《从生命延续方略探寻抗拒洪水神话母题》,载《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2、《枣俗的文化精神》,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43、《中国怪孩子故事亚型及其家族伦理思想》,载《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44、《试论中国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点及价值》,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45、《西藏民间信仰节日》,载《西藏民俗》2000年第1期。46、《守禁违约的背后——“猎人海力布”型故事解析》,载《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47、《“二母争子”故事揭秘》,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48、《强盗歌论》,载《西藏民俗》2001年第1期。49、《枣的礼俗精神与文学传承》,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0、《“黑马张三哥”型故事论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51、《“头上长角”型故事研究》,载《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52、《“皮匠驸马”型故事研究》,载《思想战线》2001年第5期。53、《蛙婿型故事研究》,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54、《“烂柯山”型故事研究》,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55、《“典当良心”故事类型主题分析》,载《民俗学刊》第3辑,澳门出版社2002年版。56、《西藏卵生神话源流》,载《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57、《一部开创性的力作》,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6日。58、《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批评与反思》,载《思想战线》2003年第3期。59、《源于怪的力和美——中国怪孩子故事的审美情趣》,载《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60、《论西藏天神》,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61、《角色转换与文化认同——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62、《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63、《跨语系比较的尝试——以阿尔泰语系与汉藏语系怪异儿故事比较为例》,载《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

1、关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建立分支学科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即建立某方面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会计规范等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整地把握各个学科的会计理论;可以使我们明确本学科各理论丁庭选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 第10S期相关文献2、试论会计诚信建设研究表明,会计失信在社会改革和经济转轨时期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源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等核心因素。会计信息失真源于会计师个人因素的现象甚少,因此相应对策应来自于核心因素的操丁庭选[1,2] 罗福凯[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相关文献3、控制能力、代理成本与独立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以近几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实际控制人控制能力、代理成本、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及其治理效应,可以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曾经被监管机构赋予专项复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两丁庭选[1] 潘克勤[2] 《经济学家》2008年 第2期相关文献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披露时,应与财务会计信息分开进行,并界定基本环境信息与特殊环境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具体披露方式,可视基本环境信息和特殊环境信息而定。对于前者,李连华[1] 丁庭选[2] 《经济经纬》2001年 第1期相关文献5、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李连华[1] 丁庭选[2] 《财务与会计》2002年 第2期相关文献6、会计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并改革教学方法。丁庭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第6期相关文献7、新经济环境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冲击丁庭选 郭玲玲 《改革与理论》2003年 第1期相关文献8、论我国企业的优序融资方式融资方式关系到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融资方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并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优序融资方式完善企业治理,是解决我国企业中所存在的融资问毛艳芬[1] 丁庭选[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1期相关文献9、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研究通过对IFRS19、FRS17和SFAS87比较分析得出,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其实是IFRS19的全球推广,IFRS19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目前,我国还没有养老金会计准则,随着加入WTO和步入丁庭选[1] 石文平[2] 周艳平[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4期相关文献10、《财务会计学》 丁庭选等编著【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7810558358

(一)论文:  给OnOv,《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1期。  目的宾语动词,《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真准谓宾动词,《汉语学习》1998年6期。  “姑夫、姨夫”还是“姑父、姨父”,《语文建设》1999年3期  按《现汉》、《新华》整理《一异表》修正的28个字,《辞书研究》1999年4期  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大举行,《中国语文》2000年2期  “是”字句的然否连用和否然连用之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5期  “是”字句的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的不对称性,《汉语学报》第2期,2000年下卷  “是”字句的多对应性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之考察,《语文学刊》2001年1期  “火爆”与“火暴”,《语文建设》2001年2期  “离开”义辨,《语文建设》2001年7期  “AABB”的蕴含音变,《汉语学习》2001年5期  复句研究天地宽——《汉语复句研究》读后,《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4期  “是”字句然否联结的复句成分与复句格式、语义关系的互制,《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关于《八百词》“是否”的说明,《辞书研究》2002年第4辑  “这样”的预指用法,《汉语学习》2002年第5期  汉语语法研究的实和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p1不是q,q是p2,《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整整”入句,《汉语学报》2005年第1期  亲属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语文学刊》2006年第7期。  然否对照表现对比焦点,《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的新突破——评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否定“是”字句的类型联结,《汉语学报》2007年第1期。  然否对照的辨释功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轻”“重”构词对比分析(合著),《现代语文》2007年第6期。  是字句研究述评,《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谈谈复杂短语的教学,《理论纵横》2007年第9期。  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合著),《汉语学报》2008年第3期。  (二)著作  《汉语句法机制验察》(合著),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1月版。  《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现代汉语小句类型联结研究》(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四、项目  《现代汉语“是”字句的然否形式联结研究》,2000年度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项目,批准号为00XSK017,资助总额3万元,主持。  《汉语句法机制多层面探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1ZDXM740002),20万,参与。  《现代汉语小句类型联结研究》,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3CYY004),5万元,主持。  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项目“小句中枢说在汉语与临界领域研究中的应用与验证”的子课题“小句中枢说在汉语复句研究中的应用与验证”,经费1万元。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之子课题“现代汉语句式选用机制研究”(YYZX0911),资助金额:2万元。  五、获奖  2007年  湖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汉语句法机制验察》,排名第四。  2008年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代汉语”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排名第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格式要求怎么写

省二级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摘 要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业精神 个性发展1 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背景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如何培养和塑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但不外乎一方面是创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创业思想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动机的确立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创业思想。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关键一点就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2 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内涵  人才的培养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下达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招收学生、国家包上学国家包分配”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下达统一的指令性分配计划,由各级人事部门和高校计划把毕业生分配到各用人单位,全部毕业生都有工作单位,这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养成了学校到学生对国家管理机构的依附心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权,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现在大学生适应社会变革所要努力培养的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要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  有学者认为,从“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主题的转换,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一种转型。  显然,这里所谓“生存”,不是指一个人自然生命的存在与延续,而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独立开辟生活道路、并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传统人格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工作靠国家、发展靠关系”等等就是这种依附心理的体现。而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其中包括在不同环境中从事不同职业、遇到各种情况时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 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抱守古训、因循成法,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称道,而在各种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美国之所以能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美国文化中敢冒险、寻求变革和鼓励创新的精神有关,这种精神使美国人有一种超常规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思维定势和构架。3 要有广泛关怀的责任心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不应当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者,相反,他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真正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熏陶的人,也应当超越现实功利,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不仅知道“何以为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理解“为何而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始终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原则。3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特点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为以下主要特征:1 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 程中,个体能够以前瞻性的思维与眼光做出预测与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案,以保持与变化着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和忍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的不断转换,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几乎始终处在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无往而不胜。2 对文化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使得许多人产生了深深的文化困惑,难以选择和研究个体的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向。这种“文化不适应综合症”,会严重损害人的创造能力和生活信心。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须有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始终把实践主体包括个体、集体、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以我为主”,大胆批判和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再整合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辨清方向,确定目标,独立前行,开创一片新天地。3 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  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命题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明确提出“好学力行”,这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高等教育的主要弊病之一就是重知轻行,片面地认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掌握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因而学生缺少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认识世界的真理性固然重要,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没有实践,理论上的科学构想就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没有实践,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永远只能是精神的“空中花园”,难以转化成现实的文化存在。因此,实践观念的有无,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现代人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在人们不断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同时,也有必要强调“实践、实践、再实践”。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尤其需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主体的本质力量。4 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该做的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要培养具有独立创业者精神的新型人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对相邻学科知识重视不够,要区分不同科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薄弱环节。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2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经济社会服务。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3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等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制度。创立、创建学生能进行综合动手试验的外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主要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参考文献1 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2 谢相勋.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使命[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3 雷卫平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思想[J]科技创业月刊,2005(7)4 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遇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从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上看问题。(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5)思维的独创性: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6)思维的批判性:善于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与成果。(7)思维的逻辑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晰,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浅谈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内容摘要 数学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数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特点使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严谨性等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可以称这些特征为数学思维品质。这些品质可以衡量人们的思维质量,决定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决定了问题得以解决的程度。数学,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学科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对中学阶段的数学思维品质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年的一线的中学数学的教学与思考,着重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词 思维品质 深刻性 广阔性 发散性 独创性 批判性 严谨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中学数学应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浅层次的模仿,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源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活动中的个体差异,这是思维活动中人的思维能力差异与智力水平的表现。思维品质一般由思考的深度、广度、速度、新度和精度所组成,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和严谨性,这六个方面不是简单逻辑划分,而是相互渗透的整体,其中以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既要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的要求,也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挖掘新教材,对于具体的数学问题,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学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认知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中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思维的品质。数学思维的灵活、深刻、有创造性是一个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他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当学生再学习的时候就会重视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动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数学过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刻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时,往往死记,生搬硬套,缺少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生成过程的理解,导致解题过程中应用不熟练,一知半解,过程不完整。一个数学概念,不仅应理解引入它的必要性,而且应理解它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清楚这个定理或公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用于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学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后,很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原因在于没有把握住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又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教学,学生学完后都知道这个公式好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直接代入就可以了,可是,许多学生淡忘了这个公式的推到方法,不清楚公式中的b2-4ac表示什么意义。实际上,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到方法体现了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配方法,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记住公式的形式,更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二、用好课本例题、习题,挖掘潜在功能 ,拓宽学生知识的广阔性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大都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典型性和可变性,在解题思想和方法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上有示范性和启发性,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挖掘和变形,又可得一大批“源于教材,深于教材”的好题,教学中应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挖掘潜在功能,既能提高学生钻研课本的自觉性,又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深挖教材内涵,搞清问题的实质,比做多少道数学题,看多少教辅资料更有用。很多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对教材的把握停留在蜻蜓点水,不深入,不透彻,往往在解题的时候顾此失彼。可见,把握教材拓宽学生知识的广阔性,这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拓宽思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练习中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识出发,搞清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新知与旧知进行合理的整合、归类、纵向与横向比较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2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数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独创性 数学作业的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解题中独立解题,比解题本身显得更重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新颖而独特地解题。为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独创性,可以对学生进行自编习题,特别是应用型习题的练习。即要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的理解,对自己编制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自己进行解证,自己概括评价,以促进思维结构对所学知识的同化、顺应、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无疑是对思维独创性品质的一个促进。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批判性 数学学习中的批判性,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索、变式的反省,这种自我监控的品质,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们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 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严谨性,是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逐步培养初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图形的证明时,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全面知道,知道全面”就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许多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或是内容、或是形式相近、相似,学生常常混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变异对比让学生探讨问题的根本所在,及时得到正确的知识,不致采取轻率盲从的态度,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争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提高思维的严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教学中应运用以下几种“辨析”1、对已知条件中隐含条件的辨析;2、对数学语言、概念的对立与差异的辨析;3、对结论正、误与完整性的辨析;4、对普遍性与特殊性运用的辨析;5、对表达有序性与规范性的辨析;在以上“辨析”的推进中,应识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对知识的正迁移与负迁移,对答案的合理取舍,对问题的分类讨论等,强化思维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等训练加以培养。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作为数学知识的引导着,教学中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周密的计划,精心备课,长期艰苦的训练、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将对数学的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郑金洲 教育碎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2、冯克诚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3、马云苓 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4、朱宏 谈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来自:_19mY9bJ2LnU6KY2XeTV3OAqRHGlI_LvVgfoHyu59zXhFoycQFN19Rfq4ZTHRkmUB6OeV9jQRyKgVWp8Y8-7a1cyzUSRa###

〈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是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