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电子版数据库

发布时间: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电子版数据库

进入google搜索引擎页面,点“更多”,点“学术搜索”,输入论文的题目,点“搜索”即可!

世界文化遗产网 -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电子版数据

百度搜呀!

央视录制的系列节目《世界遗产在中国》很不错,高清,你可以用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在百度视频上下载,或者用迅雷在迅雷狗狗上下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重庆大足石刻、河北武当山古建筑、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自然遗产:: 九 寨 沟 、黄 山 、武 陵 源 、三江并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 山 、黄 山 、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 夷 山 ::文化景观:: 庐 山::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 曲 、古 琴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电子版

no

央视录制的系列节目《世界遗产在中国》很不错,高清,你可以用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在百度视频上下载,或者用迅雷在迅雷狗狗上下载。

苏州古城贵州黄果树

建议看 古埃及 埃及史 埃及生死书 古埃及的咒语 守望和谐:古埃及文明 法老的领地 破解古埃及 永恒的辉煌 庙人神 图坦卡蒙的珍宝 埃及学研究 剖析埃及文化 失落的文明 尼罗河上的辉煌 揭秘古埃及 望楼主采纳!!!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电子版官网

这里比较权威些,这里是国家文物局的网站关于遗产的页面:

这是世界遗产中心的网址,上面有很多国外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下载的有世界遗产手册,地图等等

-1&tn=baiduimage&pv=&word=%CA%C0%BD%E7%CE%C4%BB%AF%D2%C5%B2%FA+%CD%E2%B9%FA&z=0&fm=rs&rn=21&pn=0

世界文化遗产杂志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今天,大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苏州古城苏州古城与大运河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自然环境污染也较严重这是中国古城的通病

苏州古城贵州黄果树

建议看 古埃及 埃及史 埃及生死书 古埃及的咒语 守望和谐:古埃及文明 法老的领地 破解古埃及 永恒的辉煌 庙人神 图坦卡蒙的珍宝 埃及学研究 剖析埃及文化 失落的文明 尼罗河上的辉煌 揭秘古埃及 望楼主采纳!!!

07年9月11日,由中国最权威的视觉遗产杂志《中华遗产》与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新闻中心联手推出,并由新浪网提供网络支持的“穿越长三角”大型报道活动,在上海正式启动。 此次穿越活动是国内首次跨媒体合作的大型长三角遗产考察活动。在活动中,《中华遗产》杂志特派记者、摄影师与遗产专家、其他媒体记者等一道,深入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探访该地域最具代表性的遗产地,试图从遗产的历史、文化、人文等层面重新解读15个城市的精神内核。 十里秦淮的旖旎缠绵、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茅山号子的粗犷醇厚、惠山泥人的憨态可掬……这些独具特色的遗产,都将通过一线专家、记者的亲历娓娓道来,为金秋奉献了一道道美妙的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是以上海交通台成立15周年为契机,以“速度改变生活、遗产点亮未来”为主题,将目标聚焦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无锡、南通、常州、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湖州、嘉兴、舟山16个城市,由记者驾车从上海出发,15天穿越长三角15个城市,最终回到上海,通过网络视频的全程实时直播、16位城市市长的访谈、以及专家学者的对话、对16个城市遗产的关注、16个城市的差异化定位,通过不间断地网络对话、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的综合报道,从而达到吸引民众关注,实现加强城市互融沟通、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尽管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城市正在面临着产业雷同、定位雷同、建设雷同等一系列发展困局。而正在酝酿中的《长三角地区十一五规划》将使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城市功能面临着重新定位和整合。长三角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构筑和谐社会,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各地独特的遗产地也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助推器,许多地方正在兴起一股遗产申报、保护的热潮。因此,如何全方位提升各城市的遗产价值,深入挖崛遗产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必将成为未来长三角城市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的重要议题。 申请失败的地方,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京杭大运河欲在2014年申请) 京杭大运河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今天,大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为保护京杭大运河,支持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赴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进行调研,并对社会公众进行运河知识普及,携手推进申遗工作。 今年11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获一等奖。本报现刊登调查报告中“运河历史与文化”部分,以飨读者。 调研方法 ■ 请国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学考古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对调研组成员进行培训。 ■ 调研团通过徒步、骑自行车等方式,对运河的水源、水质、水利设施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调研团通过与运河沿岸百姓交流,了解运河的变迁,已流失的民俗文化等。 ■ 调研团主动联系运河沿岸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系列座谈会。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团共发放运河知识宣传资料15700余份、调查问卷2581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87份,开展“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活动辐射人数近百万。调研团队还采访了7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并与天津市水利局、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沧州市文物局等26家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末期,成形于隋,发展于唐宋,元代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河体系,经过历代的修治、改道,最终形成了一条全长1794公里的“黄金水道”,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沟通南北的黄金通道,一直是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命脉,在促进经济繁荣、融合南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各个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流域广阔,文化古迹星罗棋布。 京杭大运河的昔日辉煌何在?现在面貌如何?为什么申遗之路如此艰辛?带着上述问题,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组建了13支调研小分队共144人,奔赴京杭大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对大运河进行为期半年的全面调研,同时沿河发起“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 京杭大运河南北情况差异大,存在问题各异,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经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运河南北河段情况的不同,同样的设施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运河周围环境不佳,大运河的管理被分割给沿途的各个省市管理,这给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整治难度较大。现代运输业的发展使运河的航运价值大打折扣。 ■ 社会经济功能退化 航运功能发挥不足 京杭大运河曾经拥有发达的航运,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道。即使现在,每年也约有10万多艘船舶长年在运河上航行,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但从目前大运河的水位、水利设施等整体情况来看,大运河已不可能全线通航,有近半数的河段已停止航运。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00多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 难于满足两岸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在调查中仅有25%的沿岸居民认为运河水依然可用于烧菜煮饭和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洁,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没有使用运河河水的概念。 ■ 文化遗产损失惊人 京杭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孕育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古镇,留下了一处又一处的文物古迹。 各地居民对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及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异,还需加强对运河文化的宣传教育。 文物古迹的损毁 在运河沿线,已经公布和注册了65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09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座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北京通州为例,36公里的运河沿岸有燃灯舍利塔、石坝码头等100多处与运河有关的建筑,2000多件可移动文物。另外,运河部分地段的文物保护规划也在制定中,一些河段还展开了环境整治、抢救修缮文物等工作。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编制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杭州市建设了运河博物馆等。在江苏苏州寒山寺,景点沿河而建,保护工作也很完善,导游也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大力宣传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无疑,在旅游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呼吁大家保护文化遗产和继承历史文化精神,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统一、完善、健全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运河沿线残留不多的古宅、古街、古巷以及深埋地下或为草木掩映的闸坝、堤岸、碑刻等,不仅没有发掘整理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相反还大兴土木制造伪古迹、兜售假古董,人为地破坏了运河的原貌。例如,天津古宅的拆除、泊头段“正太茶庄”的居民区改建、苏州西山的建筑等,由于得不到有效保护,目前正以每年约为20%的速度消亡。 民间工艺的流失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视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创作的工艺美术品,是民间文化的乡土瑰宝。运河水养育了心灵手巧的运河人,他们创造了一批批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 运河沿岸有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版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民间艺术形式。其中江苏徐州流传至今的30余种民间艺术形式保留完好。东昌府区民间工艺作品众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东昌年画、梁水葫芦,聊城(古时为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 但是民间工艺正日渐消亡。在家家有苏绣、人人知苏绣、户户懂苏绣的江苏百家名镇——苏州浒墅关第一镇,原本盛行的特色草编工艺,在苏绣的繁荣发展中却消亡殆尽。手工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商业的活跃和城市的兴起,但在市场竞争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较为困难,受到忽视。伴着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也变得漫漶不清。老艺人在老去,技艺后继无人。保护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民间艺术的没落 大运河吸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仪礼等,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市井文化,即人们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活动,期盼香火兴旺、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如每年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此外,百余种曲艺也见证了运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为例,曲艺包括评书、相声、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余种。 然而,随着运河功能的衰退,运河价值的锐减,由运河哺育的民间艺术也难逃没落的命运。运河沿岸某些村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许多地方连基本的娱乐活动场所都没有。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典型的是已收入在《中国民间歌曲集》的运河号子。北部运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们都还会哼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运河号子,但由于运河的缺水甚至断流,已无法在河岸边听见船夫们拉船时高唱出的真实的运河号子。这种在漕运中形成的民间艺术,随着漕运的衰退,如今已渐渐成为“千古绝唱”。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运河号子这种运河文化的传承,目前通州、扬州地区运河号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进行着。 京杭大运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除了对大运河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部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停留于表面,在文化、历史等方面,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第二,当今社会上部分人对财富的认识局限在眼前利益,忽略对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致使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而日渐消亡。 ■ 保护对策及申遗建议 虽然京杭大运河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但运河沿岸各级政府也正在加大对运河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纷纷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和方案,不断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申遗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运河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建议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及申遗工作组。其参与主体应包括文物保护机构,运河沿岸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对应的基层部门,运河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从而统一管理、协调沿岸各地对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开发及申遗工作。 ■ 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过多 调查发现,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有限的开发中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京杭大运河沿岸既有寺塔庙院、古街巷道等文物古迹,又有戏剧曲艺、灯彩陶塑等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调查中有群众说:“我们这里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明代的门槛、清代的窗,内部还有现代化设施。”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经济产值低。 (2)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资源 沿岸城市在对运河的旅游开发中缺乏合理的规划、保护,许多河段的旅游开发盲目地推陈出新,没有合理划分缓冲区和保护区。开发商们为了建造热门旅游景点,大兴土木建造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公园等。过量建设楼群,随便改造河道,使大运河的原貌及沿岸的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运河古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没有合理结合,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申遗的了解情况和支持程度 北京到天津段: 知道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42%;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24%,有必要的为42%,说不清的为33%。 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65%,不支持的为21%,说不准的为15%。受访群众了解了保护大运河的重要性后,很大部分的民众都表示支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徐州到宿迁段: 有将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京杭大运河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并且给与支持。 吴江到杭州段: 知道京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93%;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41%,有必要的为37%,说不清的为23%;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59%,不支持为41%,说不准的为零。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历史的了解情况和运河文化的认识 北京到天津段: 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一点不了解的为78 %,有一点了解的为89 %,基本了解的为56%。对当地与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不知道的为67%,知道一些的为33%。对地方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的了解方面,不知道的为85%,知道一些的为15%。 天津到沧州段: 2 %的被访者选择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有一点了解”,7 %的被访者选择了“基本了解”,很了解和一点不了解的各占6%。在被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说出有关运河的传说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运河具体的历史,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家门口那条水沟就是京杭大运河。 徐州到宿迁段: 大多数人都对京杭大运河历史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对于和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大家知之甚少,一般知道的有秦淮河与瓜州古渡。而对艺术和民俗,有30%左右的人有所了解,知道有安徽柳琴戏,安徽黄梅戏,越剧,豫剧,花鼓戏。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记者 马海燕)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集体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中国将采取八大措施保障对大运河的保护与恢复。 这八大措施是:第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第二,根据文物普查情况,及时把相关文化遗产公布为保护单位和历史村镇。第三,建立健全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第四,开展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五,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做好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第六,建立健全适应大运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相关的保护责任。第七,深入开展大运河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第八,增加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大运河流经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六省两市,贯通了东西方向的五大水系,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同时也是防洪灌溉工程。济宁以南的段落至今仍在通航,但济宁以北的段落已经断流。 据介绍,运河文化遗产的内容,既包括河道、码头、船闸、堤坝、桥梁等水工设施,也包括运河沿岸的崖谷、官仓、会馆、驿站、庙宇等相关设施,还包括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历史性城镇、街区、村镇,同时还包括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遗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