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教程

发布时间: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教程

懂医理就懂得医德了,医德都在中医典籍里。

上海中医药大学。每个学校教材不一样,目前考研以第九版为主,tb应该有全套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课主要课程是中综6门:《中医基础理论》(上中医这里是一套分化教材,分别是《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三本,其他学校就一本)《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经选读》《中医各家学说》临床课程:《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针灸相关(如果不搞针灸只要学一本《针灸学》就行):《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腧穴解剖学》《推拿学》

你找本大学本科的中医史来看看,就知道哪个时代哪些书是经典,都讲了什么!然后在做选择

最真的是《医宗金鉴》,中医价值高故似迷中套迷,只给有智者通行证。

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教程

可以读《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千金妙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等。

最早的要是《黄帝内经》,这是针灸用的,里面最早提了人体经络,还有《伤害杂病论》,《本草纲目》。

想了解中国传统中医,可以阅读很多的书籍,主要有《中国医学史》,《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四圣心源》,《针灸学》等等。

你可以先筛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献与著作,然后再看一些其他读者对他们的评价,然后选择一些精彩的情节去读,这次会提高你的阅读效率。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网站

中华中医网

内容全面和大量文献的要数杏林集网了

内科  妇科  儿科  男科 中医看病技巧     外科 现代中医内科中医基础知识西医检查中医治疗    本网站师传手机上网专用主页自我诊断技巧感冒 咳嗽 肺痿 肺痈 肺癌  哮证 喘证  肺胀 肺痨 声哑 痰饮 自汗盗汗   血证 心悸  胸痹 失眠 多寐 键忘 厥证 郁证  癫狂 痫证  胃痛 痞满 吐酸 嘈杂 噎膈 呕吐  反胃 呃逆  泄泻 痢疾 腹痛 湿阻 霍乱 便秘  虫证 胁痛  黄疸 胆胀 胆瘅 萎黄 积聚 鼓胀  肝癌 颤证  头痛 眩晕 中风 痉证 瘿病 疟疾  水肿 淋证  尿浊  癃闲 关格 腰痛 消渴 遗精  阳痿  耳鸣耳聋   痹证 痿证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虚劳  肥胖  温病按身体部位症状查方处 神农本草 陈修园  杜家秘传 口腔病 耳病 鼻病 咽喉病 中医看病技巧 肝炎 中药  方剂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三反九畏 名医秘方 “冒牌中医”的鉴别  自我诊断技巧  热带秘方 脾胃药方 贵州药方  目录汇总  本网站意在向人们推广、普及中医,让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中医为人们服务,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如果整个社会对中医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冒牌中医”就没有可乘之机。只有普及了中医基本知识,了解中医药的疗效评定,才能扼制恶意炒作“中医”、损毁中医的声誉的“伪中医”,让它们没有生存的土壤,才利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  2009年本中医网站开通后,点击率很高。2012年卫生部把我们录入《健康中国名医大典》得到“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开创了中医网络化的先河”的评价,得到“让传统的医术通过网络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中医网站”的评价。  2016年科技部的《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对本网站重新评价与推荐,我们也凭这中医科研新成果及其在网络中传播中医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已成为新一代具有影响力的中医大师”的评价。  2016年科技部的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把我们录入《领军人才与迎新发展》大型文献,得到“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开创中医网络化先河的领军人才”的评价。

国家与地方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中医药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共约150人,围绕“供给侧改革与中医药全产业链”主题中国医药健康网medicine120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目录

最早的要是《黄帝内经》,这是针灸用的,里面最早提了人体经络,还有《伤害杂病论》,《本草纲目》。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四大医书。如果你的古汉语基础很好的话,建议你看看中医古书专写走方医秘籍绝活的《串雅内外编》,就能明白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事で。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说文解字》《尔雅》等我国古代的字典、辞典,虽有某些中医药的词目,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医药辞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中医药类书,虽将某些内容的文献资料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但体例规范都不符合辞典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的桂冠,当属谢观主持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字利恒,是近代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当时的中医学校、学会、杂志等机构都争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频频登载于各种报纸杂志,但都没有关于其早年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介绍。综观其同乡吕思勉于1935年4月1日撰写的《谢利恒先生传》及其弟子陈存仁于1951年3月所作的《谢利恒先生传记》,谢观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之前的大致履历是:谢观的父亲谢钟英为地理学大家,少年时代的谢观聪颖好学,承继家学,12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中国古今山川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15岁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于经史舆地之学。21岁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05年以地理之学应邀赴广州府中学任教,成为名藻南粤的地理名师。1908年因母亲不服岭南水土,辞归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学堂聘为校长。1911年后,回故里武进主管教育,两年之间便使全县教育成绩名列全国第二。1914年“仍入商务印书馆,主纂地理书籍”。很明显,35岁之前的谢观既无学医经历,更不以医为业,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的中医药辞书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谢润”条云:“字葆初,清武进县附生……著有《医学经纬》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孙观,因其原稿而分析扩充之,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我们从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谢观是以其祖父没有刊行的《医学经纬》原稿为蓝本,“更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证以新说,决其取舍”,扩编而成《中国医学大辞典》的。全书“搜集之名词,以中国原有医书所载者为限,故定名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辑词目,包括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七大类,共三万七千余条目,约计三百五十余万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为序,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为方便检索,还编有《辞头索引》《辞条索引》。《中国医学大辞典》于1921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订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并注明为“国难后第一版”。1951年陈存仁说:“出版迄今,凡经三十二版,达百万余部,行销地区,几遍及通商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分别于1954年12月、1955年4月与8月三次重印发行。毋庸讳言,《中国医学大辞典》某些词条的注释确实存在着错讹之处,早在1928年余择明即在《卫生报》撰文指出将树脂的音译名“拔尔撒摩”误为药物实名(《中国医学大辞典订误一则》),1933年杨彦和在《医界春秋》上更是明确提议应全面进行补充修正(《中国医学大辞典有补正之必要》)。若以现今通行辞书体例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为嘉惠医林、启迪后学的重要工具书。关于编写缘起,吕思勉在《谢利恒先生传》中说:“治中国医学者,谋编辞典,以谂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以属君。”而谢菊曾《涵芬楼往事》却说:“谢观……初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至字典部参加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究竟是中医学界要求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还是商务印书馆自行发起编撰,已难以知晓。对于编撰起止时间,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说:“民国初元,不佞忝长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有志补救此弊,而事体既大,措注为难。继念举要删繁,莫如辞典。乃合全校员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载……莫不条分缕析,博采兼搜,删其复重,裁其空论,约辨难攻讦之旨,省浮泛藻饰之词,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来,开始编撰的时间在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之后,完成于1921年春天,历时四年之久。但却又说“程功至六七年”,时间上就不能吻合了。不过,若从谢观第二次入职商务印书馆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时间。至于参加编写的人员,陈存仁在《谢利恒先生传记》一文中说:“辅助《辞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继晷,日夜辛勤,屡删屡增,数易其稿,历时八载,书乃告成。将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积劳而病殁者二人,撄疾而获治者四人。”这应该说的是1921年“初版”时的情况。到1926年“再版”时,参加修订的人员达66人之多,“门人参订”名单见于195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是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编写人员名单者。此外,1952年吕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入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词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属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由此可知,吕思勉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医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讫”,是说吕思勉负责的部分于1919年暑假完成,还是整部《辞典》编撰告竣,我们已很难考证清楚了。

回答 您好朋友;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自学中医的技巧: 1、了解人体结构。要学中医首先就要了解人体结构,只有对人体结构很熟悉才能对人体进行治疗。 2、熟记各种中药。学中医要把各种中药熟记在心里,需要熟记的内容包括中药的名称、药效、禁忌等。 3、学习诊断。学习中医要学会诊断病人的病因,只有对各种病症和病因都熟悉,才能对症下药。 更多6条 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其他的如:吴鞠通的温病条变,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景岳的类经,李东垣的脾胃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吴谦的医宗金鉴!!多看点中医书籍吧,多了解一点中医吧,那样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充满智慧,多么的伟大!

美术经典文献选读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资料链接: -IT1lHsf-VHA 提取码: 7i9y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中国美术学院有南山校区、象山校区和新建的良渚校区。其中良渚校区以工业设计为主(上海校区将停办),象山校区是设计类专业,南山校区是造型类专业。各校区的具体专业设置请查看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

一个古老的文献中,由于战争和许多自然灾害,对古代评估理念的新认识敦煌发现文件丢失,并重新发现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直接的物理参考。 2,思想和文学的古代王朝,并因政治思想的压制,也有很多人篡改和捏造案件,并发现敦煌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种文字效果,这被发现在古典文学或进行了改造,或什么文学正在制造后代的后代。 3,敦煌文学的文化资料,您可以参观古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的水平,如纸张,印刷等技术,古代文学的一些记录也政治,经济,技术和其他重要情况参考。 4,敦煌文献大多是手写手绘,所以保持了大量的发展和变化古老的艺术记录的,在书法的演变而言,绘画题材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5,除敦煌文献涉及宗教的内容,有很多涉及在科技,文化,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的时间,甚至可以在文学交流中找到与周边国家,它被称为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看这么多, 不会画也没用,画的好, 就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