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批

发布时间: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批

一、招生规模与学制  2020年内蒙古艺术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100人。其中面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制四年,汉语授课各专业学费均为7200元∕年,蒙语授课各专业学费均为5760元∕年。  各省区分设置艺术(文)或者艺术(理)招生计划的省份,只招收艺术(文)考生,不区分艺术文理计划的省份,所有艺术类考生均可报考。学校招生计划根据生源情况及校考合格人数调整,具体录取专业及招生计划最终以各省市高招办公布信息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考生需符合本省区2020年报名政策有关规定。  (二)报考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色盲、色弱、夜盲。  (三)报考舞蹈类、表演类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无发音器官残疾,无色盲、夜盲。  (四)报考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考生,要求男身高182cm以上,女身高168cm以上。  三、报名和考试办法  (一)考生需参加所在省区高考报名,取得《2020年艺术专业考试准考证》 。对未持所在省区《专业考试准考证》的考生,一律不予安排专业考试。  (二)校考报名均采用网上报名,各专业报名费、考试费共400元,校考报名已于2020年3月15日结束。  (三)我校艺术类专业按不超过本校各专业招生计划1:4的比例划定专业合格分数线。  (四)各专业考试方式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   以下专业分初试、复试(初试提交视频作品,复试于高考结束后两周内现场校考):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   以下专业于高考结束后两周内直接参加现场校考: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表演(二人台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书法学。   以下专业2020年取消校考,使用自治区音乐类统考成绩录取:音乐表演(长调)、音乐表演(呼麦)、音乐表演(马头琴、潮尔琴)、音乐表演(大马头琴)、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音乐学(昭乌达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以外考生  以下专业直接提交视频作品作为最终校考成绩: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播音与主持艺术(河北省考生使用校际联考成绩,无需提交视频作品)、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表演(二人台表演)、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  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二人台表演)、表演(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已经校考,山西省报考以上专业考生无需再次参加考试。  四、考试科目及要求  (一)音乐表演(区外考生)  声乐表演,演唱两首作品(自备作品,无伴奏),时长8分钟内;  器乐表演,演奏两首作品(自备作品,无伴奏,旋律性一首、技巧性一首),时长15分钟内;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区内外考生)  自备稿件朗读(诗歌或散文),时长5分钟内;  才艺展示(声乐、舞蹈、器乐任选其一),时长3分钟内;  (三)表演(戏剧影视表演)(区内外考生)  自备稿件朗读(诗歌、散文、独白任选其一),时长5分钟内;  声乐展示(自备作品、唱法不限、无伴奏),时长5分钟内;  自备单人小品,时长5分钟内;  (四)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区内外考生)  基本功,时长4分钟内;  (1)竖叉(正反面)  (2)横叉(面向正前方)  (3)下腰(面向左手三点钟方向)  (4)搬腿(左右腿,前、旁、后)  (5)中跳(2个8拍)  (6)单一转自选3到4个(四位转、旁腿转、点翻身、串翻身)  技术技巧组合(无组合可做单一技巧),时长2分钟内;  剧目作品展示(舞种不限),时长4分钟内。  音乐编舞(只限区外报考舞蹈编导专业考生,其他专业考生不考、不录制视频。)自选音乐编创舞段,舞种不限(区别于剧目作品),时长3分钟内。  (五)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区外考生)  形象、形体展示(手臂自然下垂、肩膀自然放松、头部正、下巴平、双腿直立、两脚并拢、表情自然),时长1分钟以内;  (1)腰部以上半身像录制(正面、侧面半身像分别停留10秒录制)  (2)全身像录制(正面、侧面、背面全身像分别停留10秒录制)  (3)自报身高、体重、三围(胸围、腰围、臀围)  自选舞蹈或韵律操展示(自选舞蹈服装,充分展示身体协调性、韵律感,舞蹈或韵律操有表现力与感染力),时长3分钟内;  台步表演(充分展示服装表演造型、台步基本功、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时长3分钟内。  (六)表演(二人台表演)(区外考生)  形体展示(舞蹈展示,舞种不限),时长3分钟以内;  声乐测试(自备作品,声乐或二人台曲目任选其一,无伴奏),时长5分钟以内;  自备单人小品,时长5分钟以内;  自备稿件朗读(诗歌、散文、独白),时长5分钟以内。  五、考试视频录制要求  考生需下载“艺术升”APP,根据提示完成本人身份核验、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录制,视频作品必须是原始录制、无剪辑,凡未按照视频录制要求录制视频作品的考生,按考试不合格处理,本人承担全部责任和后果。  (一)视频一:  要求:考生自我介绍,手持身份证正面对镜头,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时长2分钟内;  内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毕业学校、报考专业,考生承诺。(本人承诺:自愿遵守内蒙古艺术学院专业课考试规则,诚信考试,保证本人参加考试,按照要求拍摄视频,如有违反考试规则行为,本人将接受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  (二)视频二:  按照“内蒙古艺术学院2020年校考考生须知”着装要求执行,所有考生录制视频不允许化妆;  内容:考生脸部正面对镜头展示3秒钟,考生脸部侧面对镜头展示3秒钟,根据考生本人报考专业按照考试科目要求内容录制视频。  (三)画面要求  画面清晰、声音清楚;  无逆光、无抖动;  无剪辑、无特效;  画面内无闲杂人;  视屏影音格式(MPEG/MPG/DAT/AVI/WMV等)。  六、招生计划及录取批次  (一)2020年学校招收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史论、书法学共计24个本科专业。  (二) 学校招收三少民族预科班。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的考生,相应科类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合格可以报考。经过一年预科教育后,结合考生志愿与成绩分流到各专业学习。  (三)录取规则:各专业均采用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学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加分和降分投档规定。  (四)平行分录取原则 :  按专业课成绩录取的专业,如专业课成绩相同,则按文化课总分、语文、英语、文综(理综)、依次比较,成绩高者录取。  按文化课成绩录取的专业,如文化课总分相同,则按语文、英语、文综(理综)、依次比较,成绩高者录取。  按综合成绩录取的专业,如综合成绩相同,则按专业课、文化课总分、语文、英语、文综(理综)、依次比较,成绩高者录取。  七、各专业录取原则及成绩使用  (一)内蒙古自治区考生:  美术设计类的部分专业(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及下设各专业方向,使用自治区美术统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艺术设计学专业使用自治区美术统考成绩。考生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达到自治区分数线后,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4与文化课成绩×6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音乐表演专业及下设各专业方向、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音乐学(昭乌达民歌)、使用自治区音乐统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音乐学(声乐教育)使用自治区音乐统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4与文化课成绩×6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表演(影视表演)专业使用校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6与文化课成绩×4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表演(二人台表演)专业,使用校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舞蹈表演专业及下设各专业方向,使用校考成绩。要求考生专业课成绩达到180分(含),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舞蹈编导专业及下设各专业方向,使用校考成绩。要求考生专业课成绩达到180分(含),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6与文化课成绩×4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舞蹈学专业及下设各专业方向,使用校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4与文化课成绩×6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使用自治区编导类统考成绩。要求语文单科成绩90分(含)以上。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4与文化课成绩×6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使用校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4与文化课成绩×6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书法学专业,使用校考成绩。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专业课成绩×6与文化课成绩×4相加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史论专业,要求语文单科成绩90分(含)以上,外语单科成绩85分(含)以上。只招收文史类考生。录取时根据考生志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二)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考生:  各专业录取原则和单科成绩要求均与内蒙古自治区相同。  美术设计类专业均使用各省区统考成绩录取。  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播音与主持艺术(河北省考生使用校际联考成绩)、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表演(二人台表演)、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河北省考生使用校际联考成绩)专业使用校考成绩。  八、视频作品考评及成绩发布  (一)视频作品提交时间:2020年4月20日—2020年4月24日。  (二)学校统一在标准化考试考场内将每一位考生的视频作品随机编号,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组织评委对考生提交的视频作品进行成绩考评(个人介绍与考生考试承诺视频不参与考评)。  (三) 2020年5月11日,请考生登录内蒙古艺术学院本科招生网()查询成绩。考生对校考成绩如有疑义,请于5月15日之前与我校招生办公室联系,逾期不候。  九、其他  (一)招生咨询电话:0471-4978356,欢迎考生及家长咨询。  (二)新生入学后按规定进行复查,一经发现有考试作弊、替考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简章内容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获得最新的招生考试信息,请考生持续关注内蒙古艺术学院本科招生网()或内蒙古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mgysxyzsb)。

01、“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的差异性初探”,《装饰》,2014年第11期;02、“凤凰苗族祭祀法器的基本类型与社会功能”,《装饰》,2014年第1期;03、“中原地区丧葬纸扎的类型与工艺”,《装饰》,2013年第4期;04、“凤凰纸扎及其民俗意味”,《装饰》,2012年第4期;05、“马王堆文物所见轪侯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时尚”,《装饰》,2011年第3期;06、“当‘小清新’遭遇‘大时代’”,《美术观察》,2013年第12期;07、“高校的缺位和民间的坚守:十年工艺美术研究反思”,《美术观察》,2013年第11期;08、“艺术古籍的选编和译介应心存敬畏”,《美术观察》,2013年第3期;09、“异地迁建与消失的文化‘场’”,《美术观察》,2012年第12期;10、“文字错误与编者责任意识的缺失”,《美术观察》,2010年第8期;11、“设计为人:一个中国设计的基本命题”,《美术观察》,2010年第3期;12、“‘受伤’的《中国美术史》:以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美术品的叙述为例”,《美术观察》,2010年第2期;13、“坚守中国‘人’的底线:谈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的构建”,《美术观察》,2009年第1期;14、“由‘亲亲’及‘爱人’:兼谈二十四孝与民间艺术的伦理图式”,《美术观察》,2008年第5期;15、“不应缺席的设计理论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16、“关于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4期;17、“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4期;18、“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线条情感语言刍议”,《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19、“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再探”,《中国美术馆》,2014年第5期;20、“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5期;21、“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手工艺生态的破坏”,《艺术生活》,2014年第6期;22、“凤凰苗族银饰的流变特征”,《艺海》,2013年第9期;23、“凤凰古城银饰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4、“德榜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现状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5、“马王堆装饰艺术造形特征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26、“传统古籍版式设计美学三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7、“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初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8、“国画程式浅谈”,《艺术研究》,2008年第2期;29、“飞天的美学意蕴”,《艺术探索》,2007年第2期;30、“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发表于“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收入《设计学研究2012》,人民出版社2012年;31、“马王堆装饰艺术色彩特征探微”,发表于“首届全国设计学青年论坛”,收入《设计学论坛》第1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32、“屠隆《考槃馀事》初考”,收入《东吴文化遗产》第4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批期刊

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01、“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的差异性初探”,《装饰》,2014年第11期;02、“凤凰苗族祭祀法器的基本类型与社会功能”,《装饰》,2014年第1期;03、“中原地区丧葬纸扎的类型与工艺”,《装饰》,2013年第4期;04、“凤凰纸扎及其民俗意味”,《装饰》,2012年第4期;05、“马王堆文物所见轪侯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时尚”,《装饰》,2011年第3期;06、“当‘小清新’遭遇‘大时代’”,《美术观察》,2013年第12期;07、“高校的缺位和民间的坚守:十年工艺美术研究反思”,《美术观察》,2013年第11期;08、“艺术古籍的选编和译介应心存敬畏”,《美术观察》,2013年第3期;09、“异地迁建与消失的文化‘场’”,《美术观察》,2012年第12期;10、“文字错误与编者责任意识的缺失”,《美术观察》,2010年第8期;11、“设计为人:一个中国设计的基本命题”,《美术观察》,2010年第3期;12、“‘受伤’的《中国美术史》:以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美术品的叙述为例”,《美术观察》,2010年第2期;13、“坚守中国‘人’的底线:谈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的构建”,《美术观察》,2009年第1期;14、“由‘亲亲’及‘爱人’:兼谈二十四孝与民间艺术的伦理图式”,《美术观察》,2008年第5期;15、“不应缺席的设计理论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16、“关于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4期;17、“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4期;18、“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线条情感语言刍议”,《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19、“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再探”,《中国美术馆》,2014年第5期;20、“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5期;21、“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手工艺生态的破坏”,《艺术生活》,2014年第6期;22、“凤凰苗族银饰的流变特征”,《艺海》,2013年第9期;23、“凤凰古城银饰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4、“德榜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现状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5、“马王堆装饰艺术造形特征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26、“传统古籍版式设计美学三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7、“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初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8、“国画程式浅谈”,《艺术研究》,2008年第2期;29、“飞天的美学意蕴”,《艺术探索》,2007年第2期;30、“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发表于“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收入《设计学研究2012》,人民出版社2012年;31、“马王堆装饰艺术色彩特征探微”,发表于“首届全国设计学青年论坛”,收入《设计学论坛》第1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32、“屠隆《考槃馀事》初考”,收入《东吴文化遗产》第4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省国家级刊物包括科技类:《数学爱好者*教育论坛》《陕西教育》(教学版)《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教师教育版、职业教育版等《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中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刊)系列《理论探索与研究》《科教文汇》《吉林教育》《中国校外教育》《希望月报》《电脑知识与技术》《青年导报》《科学教育家》《考试周刊》《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试题与研究》(综合版)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国家级大型综合性科教类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教育》《商场现代化》《电影文学》《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

01、“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的差异性初探”,《装饰》,2014年第11期;02、“凤凰苗族祭祀法器的基本类型与社会功能”,《装饰》,2014年第1期;03、“中原地区丧葬纸扎的类型与工艺”,《装饰》,2013年第4期;04、“凤凰纸扎及其民俗意味”,《装饰》,2012年第4期;05、“马王堆文物所见轪侯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时尚”,《装饰》,2011年第3期;06、“当‘小清新’遭遇‘大时代’”,《美术观察》,2013年第12期;07、“高校的缺位和民间的坚守:十年工艺美术研究反思”,《美术观察》,2013年第11期;08、“艺术古籍的选编和译介应心存敬畏”,《美术观察》,2013年第3期;09、“异地迁建与消失的文化‘场’”,《美术观察》,2012年第12期;10、“文字错误与编者责任意识的缺失”,《美术观察》,2010年第8期;11、“设计为人:一个中国设计的基本命题”,《美术观察》,2010年第3期;12、“‘受伤’的《中国美术史》:以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美术品的叙述为例”,《美术观察》,2010年第2期;13、“坚守中国‘人’的底线:谈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的构建”,《美术观察》,2009年第1期;14、“由‘亲亲’及‘爱人’:兼谈二十四孝与民间艺术的伦理图式”,《美术观察》,2008年第5期;15、“不应缺席的设计理论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16、“关于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4期;17、“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4期;18、“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线条情感语言刍议”,《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19、“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再探”,《中国美术馆》,2014年第5期;20、“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5期;21、“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手工艺生态的破坏”,《艺术生活》,2014年第6期;22、“凤凰苗族银饰的流变特征”,《艺海》,2013年第9期;23、“凤凰古城银饰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4、“德榜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现状调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5、“马王堆装饰艺术造形特征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26、“传统古籍版式设计美学三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7、“马王堆漆器纹饰构成法则初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8、“国画程式浅谈”,《艺术研究》,2008年第2期;29、“飞天的美学意蕴”,《艺术探索》,2007年第2期;30、“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发表于“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收入《设计学研究2012》,人民出版社2012年;31、“马王堆装饰艺术色彩特征探微”,发表于“首届全国设计学青年论坛”,收入《设计学论坛》第1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32、“屠隆《考槃馀事》初考”,收入《东吴文化遗产》第4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不是核心期刊,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原上草论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批期刊数量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张景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佛教文化艺术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专职研究员●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大连大学学报》、《饮食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辽宁省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评审专家●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设计产业协会专家组顾问●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委宣传部“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研究指定专家●大连市文联专家库专家 共发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港台期刊上发表11篇,被CSSCI检索16篇,《光明日报》发表1篇,被人大报刊资料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转载1篇。具体如下:1、《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2、《呼市东郊大窑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3、《呼和浩特市九龙湾征集的文物》,《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2期合刊。4、《中国北方民族的汉代铜器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格尔图汉墓》,《文物》1997年第4期。(CSSCI)6、《浅谈大窑文化》,《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试论突厥族源与铁勒的关系》,《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8、《俄罗斯哈卡斯省府阿巴干发现的汉式宫殿主人再考》,《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9、《考古学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0、《辽代金银器概述》,《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乌审旗翁滚梁北朝墓葬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2、《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1997年第2期。13、《内蒙古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3月25日第4版。14、《辽代覆面具》,《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9期第4版。15、《赤峰地区发现的金代白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4月22日第4版。16、《辽代鸡冠壶》,《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7月29日第4版。17、《内蒙古地区的西夏褐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8月19日第4版。18、《北方草原地区东胡的青铜礼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5期第4版。19、《辽代的箸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10月28日第4版。20、《内蒙古有多少文物古迹》,《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16日第4版。21、东胡民族的饮食器具,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9日第4版。22、《北方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5月8日第2版。2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箸文化》,《中国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4、《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中国钱币》1998年第2期。25、《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远望集——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十周年华诞》,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6、《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CSSCI)27、《内蒙古地区蒙元时期的金银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8、《元上都与元大都城址平面布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9、《论辽代早中期金银器的唐风格》,《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哲学版)1999年第5期。(CSSCI)30、《论辽、西夏的货币经济以及与宋的关系》,《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9年第2期。31、《金步摇冠饰》,《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7日第3版。32、《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几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第1期。33、《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演变及工艺》,《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34、《试析辽代社会经济发展在文献、实物中的体现》,《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CSSCI)35、《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36、《呼和浩特市北郊蟠龙塔地宫遗址》,《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2000年。37、《论辽代金银器》,《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2期。(CSSCI)38、《从群虎图岩画看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虎纹装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39、《内蒙古乌审旗翁滚梁墓葬年代新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40、《辽代金银饮食器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1年第1期。41、《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历史月刊》(台湾)2001年第8期。42、《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的金银器窖藏》,《文物》2002年第8期。(CSSCI)43、《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1期。44、《辽代冠带析论》,《包头博物馆馆刊》2002年第1期。45、《鲜卑金银器及相关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1期。46、《汉文古籍与北方民族研究》,《民族古籍》2002年第2期。47、《内蒙古发现的隋唐金银器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48、《论内蒙古地区古代生态环境与饮食文化的互动》,《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2期。49、《辽代契丹民族的人口及特点》,《思想战线》2003年第4期。(CSSCI)50、《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CSSCI)51、《北方草原的佛教艺术》,《中华文化画报》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52、《契丹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1期。53、《论白道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54、《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中华文化画报》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5、《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6、《酒饮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前瞻》,《中国酒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57、《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艺术创作》,《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3期。58、《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人生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4期。59、《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60、《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61、《从艺术形式中所见之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2、《中国北方草原的金银器艺术》,《典藏·古美术》(台湾)2005年第8期。63、《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论草原文化》(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64、《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3期。65、《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4期。66、《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论草原文化》(第二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67、《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8、《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9、《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6年第2期。70、《岁时节庆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CSSCI,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3期篇目辑览转载)71、《匈奴金银器造型艺术的文化象征》,《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CSSCI)72、《辽代金银器在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73、《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背景》,中山大学“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74、《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75、《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论草原文化》(第三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76、《箸与蒙古族进食方式的演变》,2006年10月第四届中国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77、《在文明城市中构建大学的和谐环境》,《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9期。78、《契丹的饮食文化在墓葬壁画中的反映》,《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9、《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0、《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将载在《论草原文化》(第四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81、《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界定与保护》,2007年10月中国民族文物界定、定级、分类研讨会交流论文。《中国民族文博》第二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82、《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和思考》,《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83、《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CSSCI)84、《北方草原西周至春秋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CSSCI)85、《草原丝绸之路开通前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1期。86、《北方游牧民族的虎纹装饰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87、《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88、《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与饮食风味》,《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9、《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90、《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1、《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唐文化因素》,《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2、《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93、《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界定与理论体系——以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例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94、《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饮食文化研究》(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95、《辽代冠带的类型和相关问题》,《宋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CSSCI)96、《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的调查与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97、《从出土器物造型谈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09年第4期。98、《造型艺术的理论探讨——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99、《论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10年第2期。100、《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风格与思想表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3期。(CSSCI)101、《饮食人类学与草原饮食文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102、《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第4期。103、《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分析大连城市精神与文化的定位》,《大连日报》2010年8月9日第7版。104、《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技艺传承与当代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学苑出版社,2010年11月。105、《北方游牧民族的刺绣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106、《中国北方草原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学术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107、《论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2期。(CSSCI) 1、《草原文化》,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2、《鞍马文化——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合著,香港,1996年。3、《世界博物馆巡礼——内蒙古博物馆》,合著,台湾大地地理出版公司,1996年。4、《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合著,内蒙古画报社,1997年。5、《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专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6、《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7、《辽代金银器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获得2008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出版专著资助)8、《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8项。主持项目:1、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07BF35),2万元,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二、三期工程·草原饮食文化研究》(08@ZHO20),7万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3、2008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教育的关系》(2008040),5万元,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4、2005年,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代金银器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L05CLS013),5万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5、2004年,主持大连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研究》,1万元,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6、2005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大连城市形象与文化建设的人类学分析》(05DLSK141),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7、2006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的交融》(06DLSK162),04万元,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8、2008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2008lslktjjx-04),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9、2008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用》(08DLSK113),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10、2010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研究》(10DLSK040),自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11、2011年,主持国家文物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10万元,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12、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9万元,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参加项目:1、1998年,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史》的编写,担任子项目负责人。2、1999年,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二期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的编写(97AD01)。3、2007年,参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L07AZS001),1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4、2009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包豪斯模式”与“实践嵌入式”结合对增强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09YJA770004),5万元,第一主要参加者,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009年,参加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6、2009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对策研究》(09DLSK219),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7、2010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DLSK044),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8、2011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11BZS022),15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论文《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1996年获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三等奖。2、论文《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2000年获内蒙古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3、论文《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2001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4、论文《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2002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二等奖。5、论文《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2003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6、论文《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2004年获得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与主办政府联合颁发,以下相同)。7、论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2005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三等奖。8、论文《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2005年获得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9、论文《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0、论文《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1、论文《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2006年获得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二等奖。12、论文《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获得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三等奖。13、专著《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2007年获得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首届政府奖)三等奖。14、论文《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2008年获得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15、论文《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中的唐文化因素》,2009年获得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6、论文《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谈大连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定位》,2010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繁荣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第1批期刊名单

张景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佛教文化艺术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专职研究员●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大连大学学报》、《饮食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辽宁省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评审专家●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设计产业协会专家组顾问●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委宣传部“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研究指定专家●大连市文联专家库专家 共发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港台期刊上发表11篇,被CSSCI检索16篇,《光明日报》发表1篇,被人大报刊资料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转载1篇。具体如下:1、《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2、《呼市东郊大窑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3、《呼和浩特市九龙湾征集的文物》,《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2期合刊。4、《中国北方民族的汉代铜器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格尔图汉墓》,《文物》1997年第4期。(CSSCI)6、《浅谈大窑文化》,《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试论突厥族源与铁勒的关系》,《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8、《俄罗斯哈卡斯省府阿巴干发现的汉式宫殿主人再考》,《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9、《考古学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0、《辽代金银器概述》,《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乌审旗翁滚梁北朝墓葬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2、《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1997年第2期。13、《内蒙古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3月25日第4版。14、《辽代覆面具》,《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9期第4版。15、《赤峰地区发现的金代白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4月22日第4版。16、《辽代鸡冠壶》,《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7月29日第4版。17、《内蒙古地区的西夏褐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8月19日第4版。18、《北方草原地区东胡的青铜礼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5期第4版。19、《辽代的箸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10月28日第4版。20、《内蒙古有多少文物古迹》,《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16日第4版。21、东胡民族的饮食器具,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9日第4版。22、《北方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5月8日第2版。2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箸文化》,《中国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4、《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中国钱币》1998年第2期。25、《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远望集——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十周年华诞》,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6、《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CSSCI)27、《内蒙古地区蒙元时期的金银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8、《元上都与元大都城址平面布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9、《论辽代早中期金银器的唐风格》,《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哲学版)1999年第5期。(CSSCI)30、《论辽、西夏的货币经济以及与宋的关系》,《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9年第2期。31、《金步摇冠饰》,《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7日第3版。32、《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几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第1期。33、《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演变及工艺》,《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34、《试析辽代社会经济发展在文献、实物中的体现》,《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CSSCI)35、《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36、《呼和浩特市北郊蟠龙塔地宫遗址》,《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2000年。37、《论辽代金银器》,《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2期。(CSSCI)38、《从群虎图岩画看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虎纹装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39、《内蒙古乌审旗翁滚梁墓葬年代新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40、《辽代金银饮食器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1年第1期。41、《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历史月刊》(台湾)2001年第8期。42、《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的金银器窖藏》,《文物》2002年第8期。(CSSCI)43、《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1期。44、《辽代冠带析论》,《包头博物馆馆刊》2002年第1期。45、《鲜卑金银器及相关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1期。46、《汉文古籍与北方民族研究》,《民族古籍》2002年第2期。47、《内蒙古发现的隋唐金银器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48、《论内蒙古地区古代生态环境与饮食文化的互动》,《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2期。49、《辽代契丹民族的人口及特点》,《思想战线》2003年第4期。(CSSCI)50、《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CSSCI)51、《北方草原的佛教艺术》,《中华文化画报》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52、《契丹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1期。53、《论白道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54、《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中华文化画报》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5、《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6、《酒饮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前瞻》,《中国酒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57、《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艺术创作》,《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3期。58、《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人生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4期。59、《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60、《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61、《从艺术形式中所见之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2、《中国北方草原的金银器艺术》,《典藏·古美术》(台湾)2005年第8期。63、《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论草原文化》(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64、《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3期。65、《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4期。66、《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论草原文化》(第二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67、《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8、《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9、《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6年第2期。70、《岁时节庆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CSSCI,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3期篇目辑览转载)71、《匈奴金银器造型艺术的文化象征》,《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CSSCI)72、《辽代金银器在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73、《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背景》,中山大学“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74、《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75、《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论草原文化》(第三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76、《箸与蒙古族进食方式的演变》,2006年10月第四届中国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77、《在文明城市中构建大学的和谐环境》,《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9期。78、《契丹的饮食文化在墓葬壁画中的反映》,《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9、《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0、《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将载在《论草原文化》(第四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81、《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界定与保护》,2007年10月中国民族文物界定、定级、分类研讨会交流论文。《中国民族文博》第二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82、《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和思考》,《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83、《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CSSCI)84、《北方草原西周至春秋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CSSCI)85、《草原丝绸之路开通前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1期。86、《北方游牧民族的虎纹装饰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87、《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88、《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与饮食风味》,《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9、《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90、《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1、《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唐文化因素》,《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2、《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93、《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界定与理论体系——以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例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94、《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饮食文化研究》(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95、《辽代冠带的类型和相关问题》,《宋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CSSCI)96、《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的调查与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97、《从出土器物造型谈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09年第4期。98、《造型艺术的理论探讨——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99、《论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10年第2期。100、《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风格与思想表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3期。(CSSCI)101、《饮食人类学与草原饮食文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102、《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第4期。103、《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分析大连城市精神与文化的定位》,《大连日报》2010年8月9日第7版。104、《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技艺传承与当代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学苑出版社,2010年11月。105、《北方游牧民族的刺绣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106、《中国北方草原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学术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107、《论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2期。(CSSCI) 1、《草原文化》,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2、《鞍马文化——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合著,香港,1996年。3、《世界博物馆巡礼——内蒙古博物馆》,合著,台湾大地地理出版公司,1996年。4、《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合著,内蒙古画报社,1997年。5、《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专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6、《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7、《辽代金银器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获得2008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出版专著资助)8、《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8项。主持项目:1、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07BF35),2万元,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二、三期工程·草原饮食文化研究》(08@ZHO20),7万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3、2008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教育的关系》(2008040),5万元,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4、2005年,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代金银器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L05CLS013),5万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5、2004年,主持大连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研究》,1万元,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6、2005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大连城市形象与文化建设的人类学分析》(05DLSK141),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7、2006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的交融》(06DLSK162),04万元,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8、2008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2008lslktjjx-04),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9、2008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用》(08DLSK113),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10、2010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研究》(10DLSK040),自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11、2011年,主持国家文物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10万元,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12、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9万元,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参加项目:1、1998年,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史》的编写,担任子项目负责人。2、1999年,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二期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的编写(97AD01)。3、2007年,参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L07AZS001),1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4、2009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包豪斯模式”与“实践嵌入式”结合对增强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09YJA770004),5万元,第一主要参加者,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009年,参加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6、2009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对策研究》(09DLSK219),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7、2010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DLSK044),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8、2011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11BZS022),15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论文《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1996年获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三等奖。2、论文《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2000年获内蒙古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3、论文《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2001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4、论文《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2002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二等奖。5、论文《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2003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6、论文《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2004年获得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与主办政府联合颁发,以下相同)。7、论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2005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三等奖。8、论文《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2005年获得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9、论文《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0、论文《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1、论文《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2006年获得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二等奖。12、论文《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获得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三等奖。13、专著《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2007年获得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首届政府奖)三等奖。14、论文《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2008年获得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15、论文《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中的唐文化因素》,2009年获得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6、论文《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谈大连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定位》,2010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繁荣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