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才培养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

人才培养期刊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成为进入大众化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什么是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有研究认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相关,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 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涵义做何种解释,也无论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综合的还是的多元的,有一点应该比较确定:即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内涵中,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其基本要义。这是因为培养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当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不断扩展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为社会能够做出的最大且为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贡献仍然是培养人才。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办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体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培养人才也不例外。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更不用说学科类别上的多种多样。因此,这就给我们讨论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们也很难给出一个关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确切定义。不过,综合众多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说,我们似可以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理解。首先,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因此高水平、高质量人才不应是一把尺度、一个标准,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其次,不论高校培养的哪种类型、哪一层次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在这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最为基本的。 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讲,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准确的数量或质量要求,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毫无疑问可以称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认识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或质量的思路。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意义的奖项,它被授予那些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三、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不再是需要只会死啃课本,视课本为真理,墨守成规的书呆子。 人的素质核心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新认识两大邻域,就创造认识来说,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构成。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能力的伟大民族,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对联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这种“应试教育”,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2%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1%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5%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5%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9%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3%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6%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7%的人认为“大”,5%的人认为“较大”,仅有3%及3%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5%和1%,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9%,7%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9%,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1%)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5%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5%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7%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3%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1%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3%)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1%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9%和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0%,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4%),还有8%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0%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3%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6%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1%。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1%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和2%,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9%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8%及6%。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8%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2%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6%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8%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9%,“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9%和8%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0%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7%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9%和7%,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6%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6%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5%和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6%和2%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2%,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3%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9%,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2%。 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8%,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3%和7%,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3%,而国有企业为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6%。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3%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5%和8%。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9%),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3%和9%;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1%,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4%和5%;“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4%,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6%,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6%。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9%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0%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4%,“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9%。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1%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3%和5%,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5%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7%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8%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3%)和“比较满意”(7%),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0%)和“不满意”(9%)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作者:乔辉,蔡以兵,王树根,等,发表在《教育教学论坛》, 2016(14):179-180只有 3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

教育学中人才培养应如何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任务。写论文不会写,也没写过。

教育学中人才培养应,实事求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论文

环境与成才有人认为逆境出人才,抱怨生活太平淡,环境太舒适,缺乏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也有人认为顺境出人才,感叹自己条件太差,运气不佳在他们看来,客观条件对成才起着决定的作用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强者更强,然而它也能成为摧毁弱者的精神支柱,使之更加精神不振如果身处逆境就能成才,那么全世界的人不都成才了吗?这显然是荒谬的所以,那种认为只有逆境才是通向成才捷径的看法是错误的既然逆境不一定造就人才,那么顺境自然是通向成功的一座桥梁了?固然,优越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成才的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总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与它所生存的客观环境但这绝不等于,只要身处顺境便能成才那些意志薄弱者沉溺在优越的环境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因此,我不由为那些顺境成才的信仰者感叹一声:顺境也不一定成才啊!顺境、逆境都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可是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会有成功者的足迹他们之所以成才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想一想:顺境中的佼佼者,成功之路上也无一不洒满了汗水和泪水,也留下了刻苦的钻研、苦练的足迹;而逆境中的强者,自强不息,他们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是这种意志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看看赛场上运动员脸上成串的汗水,我们得到的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答案:环境的好坏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唯一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努力的程度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无论怎样,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努力那么,朋友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周围的环境呢?现在我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开始进行长期的奋斗!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2%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1%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5%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5%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9%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3%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6%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7%的人认为“大”,5%的人认为“较大”,仅有3%及3%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5%和1%,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9%,7%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9%,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1%)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5%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5%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7%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3%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1%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3%)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1%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9%和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0%,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4%),还有8%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0%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3%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6%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1%。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1%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和2%,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9%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8%及6%。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8%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2%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6%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8%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9%,“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9%和8%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0%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7%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9%和7%,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6%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6%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5%和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6%和2%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2%,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3%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9%,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2%。 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8%,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3%和7%,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3%,而国有企业为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6%。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3%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5%和8%。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9%),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3%和9%;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1%,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4%和5%;“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4%,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6%,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6%。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9%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0%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4%,“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9%。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1%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3%和5%,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5%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7%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8%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3%)和“比较满意”(7%),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0%)和“不满意”(9%)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人才培养期刊

《中国人才》(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的刊物。本刊办刊宗旨:促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推动人事人才理论创新,服务人事人才工作。读者对象:组织人事干部、企事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人事人才理论研究者、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师生、广大人才。《中国人才》专业理论刊物。研究我国人事人才学理论及当前热点问题,对人才学、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事管理学、人才培养、管理、使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分析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焦点问题。《中国人才》自1992年至今以来,一直保持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盛誉(北大版核心期刊),现为北大2014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社科双效核心刊,ZCOM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核心期刊,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份研究学核心期刊。

刚改版的刊物,应该还算不上几类,只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的“一类、二类”刊物,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里面的刊物,有极少一部分是非核心的报、刊,但这样的报、刊也属于比较牛的我国目前刊物的级别划分——刊物级别;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一)什么是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二)什么是“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三)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

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020年5月16日至5月17日,美国PDP国际解读教练课程广州班开课啦!和我们一起,掌握国际领先的知人善任方法,译码优秀人才基因,使企业人尽其才用更少的人力成本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SCI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人文/艺术, AHCI为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出版发行。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看了介绍,基本区别就清楚了,后四者都是对发表文章国际范围内的评价标准。您的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能否考虑提高悬赏或奖励,谢谢。

人才培养期刊目录

一 培养目标1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2 、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精透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创造性研究。3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二 研究方向  易学哲学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4 、先秦儒家哲学三 学习年限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一般为四年,最长不得超过 6 年。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5 年,最长不得超过 6 年。四 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 20 学分 ,其中必修 14 学分,选修 6 学分。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 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 1 )必修课 : 7 门 20 学分1 、学位公共课 3 门 6 学分2 、学位基础课 1 门 3 学分3 、学位专业课 2 门 6 学分4 、前沿讲座  5 学分。1 、前沿讲座的形式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使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前沿讲座主要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 9 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 2 次。2 、考核方式: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一分,主讲一次计一分。( 2 )选修课鼓励选修跨方向或跨专业课程,可选修 1 至 2 门,计入总学分。第二外国语, 2 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则必修第二外国语,一般要修英语。( 3 ) 补修课: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硕士课程 2 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六 中期考核本专业对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是对博士生入学一年来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论文准备、健康状态等的综合评估。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计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博士生学位论文是 衡量 博士学术水准和专业学科培 养 博士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 文要求 博士生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开拓新领域,以传统与现代学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博士论文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得少于 10 万字)。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硕博连读者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三年。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论文价值与学术水准。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熟悉掌握当前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协商,拟定论文选题,独立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是中期筛选的重要内容,一般与中期筛选同时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指导小组汇报论文写作计划的重要形式 ,只有在指导小组认可即开题报告通过的前提下,论文写作才能正式开始;如未通过开题报告,应在三个月内修改自己的论文选题,重新开题。中期进展报告。为保证论文质量,本专业对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即每隔 3 - 5 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论文进行情况,在第 5 学期末向指导小组全面汇报论文进展情况,指导小组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提供研究思路,使博士论文写作顺利进行。论文预答辩等的具体安排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在第 6 期开学第一个月进行博士论文预答辩,要求博士生将自己的博士论文向指导小组进行全面陈述,指导小组根据学术水平,以决定是否进行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在预答辩中,未通过者可延期答辩。具体答辩程序、时间、方式根据学校学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在学位答辩前,博士生必须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在全国 A 或 B 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本领域的学术论文以收到校样为准,且署名作者第一单位为山东大学。八 实践环节本学科注重博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或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到导师的相关课题中。教学活动不得少于 4 课时,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材料,且得到导师的认可。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诸子集成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道藏 中华书局宋元学案 中华书局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周易集解 李鼎祚四库全书,经部、子部。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周易研究 中国周易学会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文史哲 山东大学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以及相关内外学术期刊。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授课单位或教师 考核方式 必修课 1 DP0900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1 54 2 马列部 笔试 2 DP15011 第一外语 1 108 3 外教 外院 笔试 3 D001002 专业外语 2 36 1 傅有德 笔试 4 D001022 中国哲学导论 1 72 3 颜炳罡、丁原明、王新春等 笔试 5 D001001 前沿讲座 1 - 4   5   考查 选修课含每方向必修学位专业课两门 1 DP15021 第二外国语(英语)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2 D001023 象数学研究 1 72 3 刘大钧 考试 3 D001024 《周易集解》专题研究 2 72 3 刘大钧 考试 4 D001025 中国易学史 2 72 3 林忠军 考试 5 D001026 宋明易学研究 2 72 3 林忠军 考试 6 D001027 汉代易学研究 2 72 3 刘玉建 考试 7 D001028 清代易学研究 2 72 3 刘玉建 考试 8 D001029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9 D001030 道教哲学专题研究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10 D001031 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1 D001032 理学与易学研究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2 D001033 儒家简帛文献哲学研究 1 72 3 颜炳罡 考试 13 D001034 现代儒学研究 2 72 3 颜炳罡 考试 14 D001035 中外哲学比较研究 2 72 3 何中华 考试 15 D001036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2 72 3 何中华 考试 16 D001037 东方儒学研究 2 72 3 蔡德贵 考试 17 D001038 儒学与宗教 2 72 3 蔡德贵 考试 18 D001039 儒家原理研究 2 72 3 苗润田 考试 补修课 1   儒家哲学 1 72   颜炳罡 考试 2   道家哲学 2 72   丁原明 考试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要求本要求适用于哲学学科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有成果体现。具体要求如下: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应是在学期间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 A 类或 B 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 1 篇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成果的其他体现形式(科研获奖、专利等) …… 。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中国哲学专业具有坚实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中国文化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宣传、管理、新闻、出版、宗教、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二 研究方向1 、 易学哲学2 、儒家哲学3 、道家哲学三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工作。全日制硕士生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毕业。四 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 34 学分,其中必修 28 学分,选修 6 学分。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 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学位公共课: 3 门 8 学分学位基础课: 4 门 12 学分学位专业课: 2 门 6 学分。在学位基础课中,至少在本学科跨专业选修一门。前沿讲座 2 学分。积极参加中国哲学研究所举办各种学术讲座、讨论班,其中个人系统发言两次计 1 分,参加 5 次学术讲座计 1 分。2 选修课 2 门 6 学分为拓宽知识面,本专业鼓励跨学科选修文、史课程 1~2 门,根据该课时,相应计入学分,但不作硬性规定或强制性要求。3 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两门,成绩存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入学分。六 中期筛选依照学校相关规定,本专业硕士生在第四学期的第三周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于一年,选题、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定,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向有关专家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等。由相关专家对其报告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最终确定论文题。导师负责论文的中期检查。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是:遵循学术规范;观点正确,有所创见;资料翔实,论据充足;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字数在 3 万字左右。八 实践环节本学科注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或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等,三者任选其一。但教学不得少于 4 课时,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材料,且得到导师的认可,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不得少于 15 天,应有实践单位的证明材料。附: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著作:《周易》、《周易集解纂疏》、《周易折中》、《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淮南子》、《论衡》、《人物志》、《王弼集》、《嵇康集》、《庄子注》、《肇论》、《神灭论》、《般若经》、《华严经》、《中论》、《大乘起信论》、《六祖坛经》、《张载集》、《朱子语类》、《陆九渊集》、《王阳明全集》、《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船山遗书》、《四存编》、《魏源集》、《康有为全集》、《严复集》、《章太炎全集》、《孙中山全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新唯识论》、《知识论》、《新理学》、《心体与性体》等等。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管子学刊》、《文史哲》、《历史研究》、《齐鲁学刊》、《中国文化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等。附:硕士生名单:乔宗方 王 棋 闫 洁 张克宾 周 谨 胡长芳 高新满 张文波 赖祖龙 李细成 陈之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授课单位或教师 考核方式 必修课 1 MP0900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 72 3 马列部 考试 2 M)15001 第一外国语 1-2 180 4 外语学院 考试 3 M001002 专业外语 3 36 1 孙增林、郭鹏 考试 4 M001089 儒家哲学 1 72 3 颜炳罡、苗润田 考试 5 M001090 道家哲学 1 72 3 丁原明、沈顺福 考试 6 M001091 易学哲学 1 72 3 王新春 林忠军 考试 7   跨专业必修一级学科课一门 ( 与导师商定 ) 1 72 3 马哲或西哲 考试 8 M001001 前沿讲座 1-4   2     选修课其中含每方向必修学位专业课两门 1 M001092 周易与中国文化 2 72 3 林忠军、李尚信 考试 2 M001093 易学原著导读 2 72 3 刘大钧、刘玉建 考试 3 M001094 易学史专题研究 2 72 3 刘玉建、刘保贞 考试 4 M001095 周易经传研究 1 72 3 李尚信、 考试 5 M001096 周易文献学 3 72 3 刘保贞、 考试 6 M001097 道家原著选读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7 M001098 魏晋玄学 3 72 3 丁原明 考试 8 M001099 佛教哲学 2 72 3 沈顺福 考试 9 M001100 儒释道关系研究 3 72 3 沈顺福 考试 10 M001101 宋明理学专题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1 M001102 宋明儒学原著导读 3 72 3 王新春 考试 12 M001103 稷下学研究 2 72 3 苗润田 考试 13 M001104 儒家伦理研究 3 72 3 苗润田 考试 14 M001105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3 72 3 颜炳罡、 考试 15 M001106 先秦儒家原著选读 2 72 3 颜炳罡 考试 补修课 1   西方哲学史 1-3 72   哲学系 考试 2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1-3 72   哲学系 考试

理论视阈  (4)经济全球化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刘婷婷  (6)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 蒋开球  (10)五个优化——提高校本培训质量的有效策略 孙天才  (13)企业在职人员外语学习状况的调查 戴淑云 靖安典  新农村建设  (16)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德育生态性诊断及应对 刘蓉 宋杰  (19)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跟踪调查“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骨干专修班”的启示 林尧俊  产业工人教育  (21)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优化措施探析 钱剑安 魏巍  (24)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 袁小平 徐欣  成人教育  (27)“泛智”教育思想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 姜艳  (29)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重构 韩强  (32)新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成人教育的思考 李栓民  (35)成人学历教育经费情况概述 贺静

分3类期刊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扩展资料根据期刊的出版周期可将国家级期刊分为:旬刊,出版周期为10天;半月刊,出版周期为15天;月刊,出版周期为30天;双月刊,出版周期为两个月;季刊,出版周期为一个季度,即3个月;半年刊,出版周期为6个月;年刊,出版周期为1年。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类期刊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其办理单位来确定级别根据其收录文章质量来确定期刊的含金量。

人才培养期刊有哪些

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 一、SCI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二、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三、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一、SCI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二、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三、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不是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一种是北大核心,一种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叫SCI,南大核心叫CSSCI,一般来说南大核心比北大核心要好。你想发论文的话可以找我,我是做论文daili的。。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