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公共行政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发布时间:

公共行政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页链接这个好用:网页链接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这个需要系统的,全面的,正规平台来操作了。

公共行政学报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行为主义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行为主义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这类的教育核心我们能发表的,可查稿,绝对正刊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2095-6711 国内刊号:CN:13-9000/G 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 投稿邮箱:

因为不太理解你所说的哪个好一点的具体含义,所以将知道的跟你比较下:1,中国行政管理是国务院办公室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级别上前者肯定高;2、中国行政管理是协会主办的,栏目设置上偏上政府和政策的报告和研究;而学报是学校主办的偏向理论研究;具体的杂志详细信息可以上查询对比,希望有帮到你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金天翮与〈女界钟〉》,《史林》,2003年3月  《一个大写的人—纪念冯玉祥》,《近代中国》,2003年6月  《南京路神韵》,《文汇报》,2003年5月  《重访戴维斯》,《文汇报》,2003年3月  《抗击非典与城市精神》,《新民晚报》,2003年5月  《上海摩登的另一种解释》,《新民晚报》2003年9月  《丽江行》文章,《文汇报》,2003年10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鸦片战争以前中文出版物对英国的介绍》,安徽史学,2004年1月  《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史思想上的地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月  《万川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5月  《江南文人与科举考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  《小刀会起义与上海社会》,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  《待客之道:从外事活动看近代上海华界与租界关系》,学术月刊第7期,2004年7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上海学平议》,史林第5期,2004年10月1日  《上海历史文脉与城市雕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10月1日  《上海集中营真相》,《社会科学报》,2005年6月  《论李平书》,《史林》第3期,2005年6月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4期  《英商初次来沪(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英商初次来沪(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工具书)(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海外上海学研究透视》,《海外中国学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上海城市文明特点》,《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06年3月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史林》,2006年4月  《清江中学散记》,《淮安日报》,2006年6月  《除了读经,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做什么》,《解放日报》,2006年8月  《上海香山人与香山文化》,《社会科学》,2006年9月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圣约翰大学史》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史林》,2007年2月  《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社会科学》,2007年5月  《贯通近代百年历史的鸿篇巨制》,《近代史研究》,2007年9月  《下大力气挖掘上海城市文化底蕴》,2007年9月  《外争权益与内省公德-上海外滩公园歧视华人社会反应的历史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10月  《荣辱观的价值与向度研究》及撰写传统荣辱观的教化系统一章主编,2008年1月  《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年5月  《清史西学志纂修的一点心得——晚清逻辑学译介的问题》,《清史研究》,2008年5月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社会科学》,2008年7月  《晚清中国关于西方礼俗的论辩》,《学术月刊》,2008年8月  《由银杏树而想起的》,《往事掇英》,2008年8月  《陈旭麓先生的一生》,《浮想录》,2008年12月  《上海文化发展与变迁:实践与经验》绪论{上海文化30年(1978—2008)}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郭实腊《贸易通志》简论,《史林》,2009年6月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史研究》,《辉煌六十年:历史变迁与历史学》 ,2009年9月  《中国传统城市特质的变异与延续》,《学术月刊》,2009年10月  《城市嬗变及展望》(上卷),专著(集体项目),2010年1月  《淮安与上海——兼谈运河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关联》,《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4月  《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2010年4月  《博识通透的历史学家-读<方诗铭文集>》,《史林》,2010年6月  《西风东渐》,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6月  《论近代通人郑观应》,《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2010年7月  《吴地文化的务实精神》,《吴文化与区域发展》,2010年9月  《上海的美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9月  《西物东渐与历史研究话域的拓展》,《学术月刊》,2010年11月  《中国城市史:枝繁叶茂的新兴学科》,《人民日报》,2010年11月  《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12月

(1)CPI统计需要改进(中国经济观察3)(2)重视低收入居民价格指数及其政策含义(人民日报《内部参阅》6)(3)使用民生指标应明确统计概念和口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4)(4)最低工资标准与“副作用测算”(文汇报29)(5)讨论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应注意科学定位(探索与争鸣5)(6)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究竟是多少(上海行政学院学报6,人大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4(7)对新一轮“调结构”要有新认识(文汇报14)(8)60年来上海发展战略的演进(文汇报1)(9)应当慎用“幸福指数”的概念(学习与探索1)(10)“人类发展指数”(HDI):含义、方法及改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3)(11)索尼公司的公司治理变革与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5)(12)“纽约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4)(13)“纽约市的GDP到底是多少——兼论上海市与纽约市的经济比较”(上海经济研究2)(14)“杜邦公司的安全信念及其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4。人大复印《管理科学》4)(15)“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领导能力建设”(青海社会科学4)(16)“我国中央公布GDP与地方统计之和差异的实证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5)(17)“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障碍与突破”(学习与探索3)(18)“美国GE公司董事会的运作理念与模式”(外国经济与管理5;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转载7)(19)“对微软公司与福特公司的比较与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6;复印《W-F8国际经济文摘卡》3)(20)“领导者的思维弹性”(领导科学8)(21)“知识经济呼唤新会计体系”(上海会计10)(22)“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光明日报30;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转载9)(23)“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劳动力资源的适应”(经济研究参考4)(24)“构筑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梯队”(南开管理评论1)(25)“美国经济调整中的劳动力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1)(26)“人力资源开发谬误举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27)“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及其特征”(社会科学4)(28)“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和对”(中国经济问题6)3.科研成果获奖(1)“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获上海市(1996—1997)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人力资源开发者的思维与行为误区”,获上海市(1998—199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3)“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获上海市(2000—200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内部讨论奖;(4)“劳动价值论和上海经济发展”(主要参与者),获上海市(2000—200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内部讨论奖;(5)劳动价值论和上海经济发展(主要参与者),获中央党校2001年调研特等奖

不是的,其仅在2008和2011版是核心,2007年度应该是属于2004版范围。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765 综合影响因子:241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主办: 上海行政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176CN: 31-1815/C邮发代号: 4-66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0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公共卫生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进入中国知网,在最上面一排中,选择文献出版来源,刊名中填上你想查询的期刊即可得到影响因子。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扩展资料:影响因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是指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和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是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指文学与科学的融合。它是从科技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综合统计文献来源计算而来的两者都是基于统计年度的总被引用次数与前两年发表的期刊的总被引用次数之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1、找期刊官网,关于期刊介绍中,通常包含影响因子相关信息;2、登录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查询期刊,登记的期刊信息中包含影响因子。

直接出版社该期刊位置查过网上也能下影响因子汇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