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地地理杂志

发布时间:

大地地理杂志

科学杂志包含着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新闻、发现和创新。它是由不同的科学界技术专家撰写的科学期刊。那么世界上好的科学杂志有哪些呢?这里我们列出了世界上十大科学杂志,大家也可以评论区留言

马家辉的人物经历1963年,马家辉生于香港,是家中独子,在湾仔长大,父亲是报社总编马松柏,自小就熟悉稿纸铺开搦笔作文的场景,身旁围绕着母亲和姐妹,所以也会做一切女生做的事情。少年时候,马家辉上课前在大排档吃早餐,身后就是打打杀杀的黑社会人。19岁时,马家辉迷上了台湾作家李敖的作品,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之后离开香港到台湾大学读心理系,第一次见到李敖,并和他成为了忘年交,常住在李敖位于金兰大厦的家中,每天下午去帮忙整理剪报,听李敖笑谈江湖中事。大学二年级时,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竞相阅读的畅销书。从台湾大学毕业后,马家辉赴美求学,一边为香港的报纸写专栏,赚取了知名度,也给他带来了实际的收益。1997年1月,马家辉和妻儿住在台北大直,春节期间高信疆邀请他到香港《明报》任副总编辑,并在报刊开设专栏,开始写时评。1997年3月23日,马家辉创办了《明报》"世纪"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报纸副刊上充斥的 "豆腐块"专栏的小格局,刊登名家文章,选题囊括古今中外,视野遍及内地港台,做出了香港报纸里的"大格局"副刊。之后到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及历史学系任助理教授和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也依然活跃在各种媒体和公开论坛上,专栏开遍两岸三地。又到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任节目主持,尤其经常出任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主持,针砭时弊、分析各种政治文化的问题。扩展资料马家辉,1963年出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2016年,马家辉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先后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香港书奖等奖项。人物评价马家辉马家辉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绰号"专业书虫" ,(新浪评)是比"李敖更了解李敖"的研究学者 (李敖评)香港文化人的"英雄榜"中鲜有人像马家辉一样,可以港台双栖、经验丰富,是既可在九龙城"方荣记"品尝火锅。听父字辈话说当年,又能够在台湾打弹子,享受"敲杆"之乐,能把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少年往事"描述得入木三分的香港评论家 。(文化学者李欧梵评)他的专栏写作风格犀利、无所不言,人称"贱嘴评论员"。 (网易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家辉

1963年,马家辉生于香港,是家中独子,在湾仔长大,父亲是报社总编马松柏,自小就熟悉稿纸铺开搦笔作文的场景 ,身旁围绕着母亲和姐妹,所以也会做一切女生做的事情。少年时候,马家辉上课前在大排档吃早餐,身后就是打打杀杀的黑社会人。 19岁时,马家辉迷上了台湾作家李敖的作品,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之后离开香港到台湾大学读心理系,第一次见到李敖,并和他成为了忘年交,常住在李敖位于金兰大厦的家中,每天下午去帮忙整理剪报,听李敖笑谈江湖中事。大学二年级时,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竞相阅读的畅销书。 从台湾大学毕业后,马家辉赴美求学,一边为香港的报纸写专栏,赚取了知名度,也给他带来了实际的收益。1997年1月,马家辉和妻儿住在台北大直,春节期间高信疆邀请他到香港《明报》任副总编辑,并在报刊开设专栏,开始写时评。 马家辉1997年3月23日,创办了《明报》“世纪”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报纸副刊上充斥的 “豆腐块”专栏的小格局,刊登名家文章,选题囊括古今中外,视野遍及内地港台,做出了香港报纸里的“大格局”副刊。 之后到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及历史学系任助理教授和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也依然活跃在各种媒体和公开论坛上,专栏开遍两岸三地。又到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任节目主持,尤其经常出任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主持,针砭时弊、分析各种政治文化的问题。

马家辉,1963年出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 19岁时,马家辉迷上了台湾作家李敖的作品,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之后离开香港到台湾大学读心理系,第一次见到李敖,并和他成为了忘年交,常住在李敖位于金兰大厦的家中,每天下午去帮忙整理剪报,听李敖笑谈江湖中事。大学二年级时,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竞相阅读的畅销书。 从台湾大学毕业后,马家辉赴美求学,一边为香港的报纸写专栏,赚取了知名度,也给他带来了实际的收益。1997年1月,马家辉和妻儿住在台北大直,春节期间高信疆邀请他到香港《明报》任副总编辑,并在报刊开设专栏,开始写时评。 1997年3月23日,马家辉创办了《明报》“世纪”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报纸副刊上充斥的 “豆腐块”专栏的小格局,刊登名家文章,选题囊括古今中外,视野遍及内地港台,做出了香港报纸里的“大格局”副刊。之后到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及历史学系任助理教授和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也依然活跃在各种媒体和公开论坛上,专栏开遍两岸三地。又到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任节目主持,尤其经常出任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主持,针砭时弊、分析各种政治文化的问题。2016年,马家辉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先后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香港书奖等奖项。参考资料:马家辉百度百科

三大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也不错,如果你只为看图片的话,在网上搜些图片就行,图说天下系列太多,图片没什么美感,但讲得还可以。而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性就稍强些!因为不太了解你具体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所以,目前只能说这些…

除了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还有:中国地理杂志城市地理国家人文地理世界博览 这个算是人文地理杂志中的一种吧写真地理

美国也有国家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杂志好像比较好

大地地理杂志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的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鲁班和妹妹从南方来到北方,走到应州地面,看到这荒凉的战场,白骨累累,不是北方的鞑子(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里,就是南方的蛮子(对南方人民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外。有时两军就在这金沙滩地面打了起来,经常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劳动人民饱受战祸之苦。于是他决定修一座木塔,压一压这里的杀气。谁知鲁班把这个想法和妹妹说了以后,妹妹不愿意,她说建一座大塔需要多长时间呀?她不愿意在荒凉的地方多呆。鲁班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一夜便可以建成。妹妹不信,说你这不是说大话,吓唬人。便问,你要建一座多大的塔,有几层?用哪儿的材料?鲁班说:“我要建一座十二层玲珑木塔,就用应州西北黄花梁那片松树林的木材”。妹妹抬头一望,嗬,长满了林木的大山冈,离应城足足有三十里呢!于是便和哥哥打赌说,你能一夜之间造一座木塔,我就能一夜绣十二双绣花鞋,咱看谁完工快。鲁班说,好!一言为定。于是兄妹二人便分头忙了起来。晚上定更后,鲁班一个人忙了起来,他运用神通,将黄花梁的巨木伐来,将恒山石运来,砌石为基;架梁为拱,到三更天的时候,木塔的工程已经完了一半。谁知鲁班妹妹只顾偷看哥哥建塔,把绣花鞋的事忘了。这时眼看鼓打了三更,便慌了起来,躲在一旁,喔喔地装了几声鸡叫,自己马上掐诀念咒,请来天上七仙女,帮她绣鞋,这样十二双鞋绣完,天已快亮了。再说鲁班,三更时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木塔只建了六层,黄花梁的森林也伐完了。到远处运木材吧,时间来不及了,只好请来天上的瓦仙和他一块干,这上六塔就是砖瓦木混合结构了。到五更时,十二层雄伟的宝塔已经建成,只见玲珑宏敞,蔚然壮观,使鲁班妹妹和七仙女惊叹不已!妹妹赶快找哥哥,哥哥不见了。原来鲁班到天宫借宝去了。借什么宝?为了使宝塔防水、防火,他特向玉皇大帝借逼水珠和逼火珠。安上了这两颗宝珠,就再也不愁火烧水淹了。正当鲁班借了宝珠往回赶的时候,应县的城隍土地爷起来了,原来这十二层宝塔把他们压得出不上气来,他们乘鲁班不在,镇塔之宝还没安上这空儿,弄来一股妖风,将宝塔上三层一直吹到关外大草原。等鲁班回来时,应州就只剩下九层木塔了。鲁班气得一屁股坐在了桑干河畔,谁知用力过猛,将薛家营村北压了个大坑,就是以后的干海凹(现在薛家营水库)。劳累了一夜,暂时歇歇,将鞋里的土倒倒,就倒了两个大土丘,后来这里的村名叫圪塔。一看鞋也烂了,随手一扔,占了大片地方,后来这个村庄就叫鞋(颉)庄。休息了一会儿,他只好把镇塔之宝安到了这剩下的九层塔里,和妹妹一起离开了应州。那三层砖塔呢?被一阵妖风吹到了大青山下丰州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不信你去看看,和应县木塔一模一样,还有点倾斜,塔尖也吹掉了,这是因为没有宝珠的缘故。应县木塔呢,自从安上了逼水珠、逼火珠后,再也不怕水、火、风等灾害了。要不,哪能近千年安然无恙呢?应县木塔为天下第一大木塔,关于它的传说优美动听,下面就讲一个“莲花台下八力士”的故事: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八力士下凡以后,随便把山搬来搬去,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天下百姓被他们搅得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俗话说:“天上一昼夜,人间一百年”,当如来返回西天,这八个力士已经把人间搞得乱七八糟。如来为了降服这八个乱世魔王,摇身变为一个秀才下了凡尘,去寻找那八个力士。一天,如来终于找到了他们,他们正在一起玩弄几座大山。如来迎面上去施礼道:“八位将军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力士,可我不信。我坐在这个莲花台上,看看你们能不能把我抬起来?”八个力士说,哪用八个,两个就行。上去两个力士,莲台丝毫未动;上去四个力士,莲台才过双腿;最后八个力士都上去,才把莲台抬过头顶,抬过头顶可怎么也抬不动了,只听一声“定!”八个力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永远抬着莲台。据说谁也离不开谁,其中走一个,另外七个就要被压死。所以,互相瞅着谁也伯谁走了。

首先木头肯定是加工过的,使用期限会更长,其次木塔建造技术也和木房不同,所以能坚持千年不倒是很正常的。

应县木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而且经历了天灾人祸任然屹立不倒,显示了当时古人们的智慧。

因为应县木塔没有用一钉一铆就建起,而且已经有近千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出它是坚强的,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地卷

1,地质分析(土壤,深度,附近地壳地貌)2,元素分析(高中学的那个)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放射性测量法(Radiometric Dating Method) A1 放射性测量法的原理 在测量时间方面, 常用的放射性测量法有: (1)铀-铅法/铀铅侧年法(uranium-lead dating method); (2)铷-锶法/铷锶侧年法(rubidium-strontium dating method); (3)钾-氩法/钾氩侧年法(potassium-argon dating method) 这些母元素(element)或简称元素(铀、铷、钾)在衰变(decay)时, 就会变成其本身系统中的子元素(铅、锶、氩) 根据这个原理, 用一种称为分光计的仪器, 便可测量出母元素与子元素有关的放射线 按照放射性测量法所测出的元素系统之衰变率, 便可决定已经衰变的年代有多久, 例如铀衰变成铅 科学家测量一块岩石样本内铅的份量, 并铀变成铅的衰变率, 便可计算出石头的年龄[2] A2 放射性测量法的弱点 这种测量年代的技术是基于下列三个“假设”(assumptions): (1) 元素系统最初都是由母元素组成, 绝不含子元素; (2) 从开始衰变以来, 其衰变率是恒久不变的; (3) 元素系统是关闭性的, 没有任何增减 以上三个假设, 没有一项经得起实验的证明 例如, 没有人知道这些元素系统最初的成分; 认为这个系统一开始时就是百分之百的母元素, 绝不含一点子元素, 纯粹是一项假设 其次, 没有证据显示过往和现今的衰变率完全相同不变 自然界中的一切过程, 其速度都受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 在辐射质变的过程中, 极端的高热就会大大地改变它的动率[3] 第三, 在自然界根本没有所谓关闭性系统; 认为在长时间变化过程中, 不会有任何外界的影响, 这想法更是假想 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主张一个母元素或子元素在数十亿年中, 在数量上从没有增加或减少 因此, 建立在这三个备受质疑之假设的放射性测量法, 是不可靠的, 因为它纯属推测, 并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A3 放射性测量法的矛盾 放射性测量法有许多缺乏一致性的地方, 叫人置疑其准确性与可靠性 例如, 阿波罗11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土壤, 科学家曾用四种不同的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其年代, 但却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结果: (1) Pb207-Pb206法 = 46亿年; (2) Pb206-U238法 = 54亿1千万年; (3) Pb207-U235法 = 48亿9千万年; (4) Pb208-Th232法 = 82亿年 从同一个地点取回的月球岩石, 用钾-氩法的方式推算, 年代则为23亿年 再用另外五种不同的方法推算, 又得到五个不同的年代 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这些资料曾在1970年1月30日《科学杂志》(Science)第167期上发布 此外, 科学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来推算阿波罗16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 其结果是由70亿年至180亿年的差距 负责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年代都不正确, 因为这些样本含铅量过高 过后, 他们将这些样本以酸性处理的方法, 把铅去掉, 推算的结果为38亿年, 这样的结果才较可以考虑接受 这是1973年1月30日《科学杂志》(Science)第916页上的报道 再者, 第三个假设(即元素系统是关闭性的)表示在铀衰变成铅的例子中, 所有石块中的铅都是由同一石块中的铀衰变而来 这导至推算出来的年岁, 远超出实际的年岁 库克博士(D Melvin Cook)是研究这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发现铅并非如“假设”所说, 只从铀衰变而来 他应用中子反应(Neutron reaction)修改了放射性测量法 结果, 一块曾被测定为6亿高龄的质寒武纪时代石块(Cambrian Rock), 经修定测试后, 只有数千年的年岁[4] 我们若质疑某种推算方法的准确性, 那么最好的验证方法, 便是用它来推算一种已知其年龄的材料 若推算的结果与已知的年龄相符, 这就证明此推算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现在我们就拿一个已知其年代的火山岩样本, 用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它的年龄 1968年7月15日在《地球物理研究专刊》(Th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第73期报道, 1800年及1801年(即大约200年前)在夏威夷的水中所形成的火山岩, 曾以钾-氩法推算其年代, 结果显示它为1亿6千万年至30亿年前形成的岩石 这足以证明放射性测量法所推算出来的年代, 与实际形成的年代, 有令人惊讶, 非常离谱的差距 科学刊物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例证, 显示这放射性测量法将近代才形成的火山岩, 推算为千万年至万万年前形成的年龄 显而易见, 这些测量法的可靠性出了问题, 绝非人们所谓的那样准确 但科学家就是用这种备受质疑的方式来推测, 并错误地断定地球和地层有数十亿年的历史 A4 放射性测量法的误导 科学刊物里的专题报道, 提出对年代的一些重要发现, 以支持进化论者对太初的看法 这些年代许多是以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出来的 但很可惜, 许多读者都盲目地接受这些“推测的年代”, 从不过问其测量法的可靠性 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在1973年6月《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里有一篇重要的专题“头颅骨1470”, 报道在非洲由李察里基(Richard Leakey)发现的一个人类头颅骨 这篇专题指出, 这个头颅骨, 经推算有280万年历史 第824页说明其确定年代的方法, 便是放射性测量法中的钾-氩法, 是先推算一些头颅骨附近的火山岩的年代, 过后才以它来推算头颅骨的年代 另一篇专题就是1976年12月, 在《国家地理杂志》里报道有关由强生(Donald Carl Johnson)所发现的一些人体骸骨 他把这副人体骸骨称为“露西”, 认为“露西”就是猿与人之间非常可信的关连 第801页指出, 这副骸骨大约有300万年之年龄 这年代的确定是就此化石周围的火山岩, 采用钾-氩法推测而来的 此外, 在1979年4月《国家地理杂志》上, 刊登了一篇题为“灰烬时期的脚印”的文章, 作者玛丽里其(Mary Leakey)认为这些脚印是360万年以前, 像人猿的人类所留下的 她也是用钾-氩法的放射性测量法, 来测量火山岩而推算出此年代 在这三个例子之前, 我们已经研讨过, 借着对已知其年代的火山岩而作的推算, 证实放射性测量法是非常不准确的 因为放射性测量法竟把200年前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火山岩层, 推算到有数十亿年的历史 此外, 奥士顿博士(D S Austen)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地质学会的会议上, 发表大峡谷溶岩的最新研究报告 他指出从近期流动的溶岩中发现有系统性的同位素比率(isotope ratios)变化, 这是以前各类放射性测量法所忽略的 如忽略这些改变, 会导至许多亿年的误差[5] 证据昭彰, 我们必须质疑放射性测量法的可靠程度! B 碳-14年代测定法(Radiocarbon Dating Method): 以上所讨论的放射性测量法, 是用来推算无机体或无生命的物质之年龄 现在让我们看另一种放射性测量法, 即碳-14年代测定法(radiocarbon or carbon dating method) 它通常用来推算有机体或曾经是生物一部分的物质之年代 B1 碳-14年代测定法的原理 一切有生命的组织内, 都含有碳-14(carbon-14) 这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碳-14年代测定法就是计算这种元素的多寡来推算其年代 当副射穿过地球上的大气层, 普通的氮原子就变成放射性的碳-14, 部分与二氧化碳分子相结合, 然后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会吃这些植物, 所以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无论是植物或是动物, 都会有相当成分的碳- 一个有机物死后, 就不再吸取碳-14, 其原有的放射性元素就开始衰变(decay), 再变成氮 借着测量样品内放射性碳的含量, 就可以知道它死亡的年代 碳-14含量越高, 其年龄就越轻; 含量越低, 则年龄越大 B2 碳-14年代测定法的弱点 可是, 这种碳-14年代测定法有如其他几种用放射性来测量年代的方法, 都建立在几种主要的“假设”上 为了使这种方法得以实施, 首先, 我们必须假定地球大气层中放射性碳的含量, 必须恒久不变 换言之, 被推算的样本在活着的时候, 其所含放射性碳的形成率与衰变率相等 其次, 我们要假定过往和现今的形成率和衰变率完全一致 第三, 样本死后, 必须从未被放射性物质污染 为公平地判定碳-14年代测定法是否准确, 让我们思考几项明显可见的证据 这些环境因素的证据显示, 放射性碳在过去与现今的形成率并不一致: (1) 过去130年, 地球磁场大约衰减了百分之十四 磁场衰减令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宇宙辐射增多, 也就提高了碳-14的形成率 这个现象证明碳-14在过往的形成率并不一致; (2) 以往的火山活动也是重要的因素 火山爆发的主要结果之一, 是放出二氧化碳 在火山爆发猛烈的时期, 碳-14的均衡便被扰乱, 因而影响这年代测定法的价值; (3) 太阳光会增加放射性碳的形成率; (4) 过去几十年的核子试爆, 会增加放射性碳的形成率; (5) 流星及陨石在地球上空中的碰撞, 会促使放射性碳的形成率激烈增加 例如, 1908年在西伯利亚的东古斯加河谷(Tunguska)发生的大爆炸, 正是流星或陨石在地球大气层中爆炸使然 世界各地树木上的年轮(annual growth rings), 都显示西伯利亚大爆炸后的一年, 放射能的度数比平常增加了很多 以上几点推翻了“过往和现今的碳-14之形成率和衰变率是一致”的假设 此外, 现代的研究指出, 碳-14的形成比它的衰变少24% 这点获得发明碳-14年代测定法的利比博士(D Libby)所证实 因此所有用这方法算出的年代, 必须加以调整, 而这调整足以使其年岁大为减少 《放射性碳》期刊(Radiocarbon)曾刊载数个例证, 例如产自俄罗斯的煤, 曾被认为有3亿年之久, 经调整后只有1,680年而已[6] B3 碳-14年代测定法的矛盾 在刊物上发表的各种科学文章, 用碳-14推算出来的年代, 到底有多可靠呢? 许多科学家认为用这种方法计算年代非常可靠, 像瑞士生产的钟表那么精确 不过, 让我们客观地思考几个例证, 来看出这个方法的可靠性, 其实大有疑问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中国地理杂志和世界地理杂志区别大吗

都很好!!!!!!!!!!!!!!!!!!!!!!《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 综合杂志《华夏地理》 本/16元(订阅价)20元人民币(零售价) 寰宇新知 全球同步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每月特许精选美国《国家地理》专稿,与全球28个国际版本同步刊出 ※中国最具实力的期刊出版集团 “时尚”是我们的强力后盾 ※使用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统一版式(高*宽=254*175mm) 2007年7月开始,《华夏地理》杂志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创刊已有119 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期以顶尖的编辑品质成为世界期刊的典范,每个月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提供了来自地球、甚至更远的角落的信息与体验,那封面上的黄色方框代表着一扇探索的窗口,通往我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终于也可以加入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与《国家地理》版权合作以后,我们不仅在杂志的内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这丰富的地理知识泉源,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的活动与教育资源,在“增进与普及地理知识”上为中国读者尽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后的《华夏地理》仍然将一贯地坚持关注中国的人与土地,从本地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最亲切和深刻的报道。中国广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报道的素材、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应该挖掘的事物,作为一本中国杂志我们会继续为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而努力。 因此,在我们封面上的那扇黄色的窗口其实是个双向的门户,它带领读者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探索更深入的中国。

jioayuwang

目前地理方面最权威的杂志就是《中国国家地理》和《环球人文地理》(原《国家人文地理》),前者的内容自然和人文都包涵,后者偏向于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综合杂志《华夏地理》 本/16元(订阅价)20元人民币(零售价) 寰宇新知 全球同步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每月特许精选美国《国家地理》专稿,与全球28个国际版本同步刊出 ※中国最具实力的期刊出版集团 “时尚”是我们的强力后盾 ※使用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统一版式(高*宽=254*175mm) 2007年7月开始,《华夏地理》杂志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创刊已有119 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期以顶尖的编辑品质成为世界期刊的典范,每个月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提供了来自地球、甚至更远的角落的信息与体验,那封面上的黄色方框代表着一扇探索的窗口,通往我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终于也可以加入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与《国家地理》版权合作以后,我们不仅在杂志的内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这丰富的地理知识泉源,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的活动与教育资源,在“增进与普及地理知识”上为中国读者尽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后的《华夏地理》仍然将一贯地坚持关注中国的人与土地,从本地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最亲切和深刻的报道。中国广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报道的素材、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应该挖掘的事物,作为一本中国杂志我们会继续为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而努力。 因此,在我们封面上的那扇黄色的窗口其实是个双向的门户,它带领读者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探索更深入的中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