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复旦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复旦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科研经费&项目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共获得各类项目1393项,到款总经费10818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045项,到款经费93660万元;横向项目348项,到款经费14526万元。获得“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5项,获资助项目482项,获资助经费17465.9万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9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项,新教师类项目资助37项,资助经费为253.2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9项,经费128.5万元。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立项3项。获得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357万元。 论文发表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学校2004—2008年共发表SCI论文7269篇。其中有2419篇论文在2009年被引用,共被引用9106次,平均被引次数1.25次,位列全国高校第一。被引用达10次以上的论文有26篇,也居全国高校之首。被引用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3%,位居全国第二。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 年2 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科技获奖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馆藏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源约500余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订购中西文纸质期刊6124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271个,电子图书93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52万种,特色馆藏包括古籍、民国时期文献、外文图书、复旦人著作以及各类专题赠书。其中复旦医科图书馆藏书刊40余万册,重点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领域的中英文书刊。拥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Knowledge、EMBase、Proquest、OVID医学全文数据库、EBSCO的Academic Search Elite、Elsevier 的ScienceDirect、Kluwer等200多种数据库。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创刊于1935年6月,1978年复刊,并为此组成了直接由校党委领导的文科学报编辑部。《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混版):创刊于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复旦学报(医学版)》: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数学年刊》:2008年,该刊出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6期,《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6期,以及A辑中译英版C辑(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国当代数学》,由美国阿伦顿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复旦教育论坛》: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且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核心期刊。《新闻大学》: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并被许多名牌大学在学术评审时内定为权威刊物。《当代修辞学》:为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世界经济文汇》:属于CSSCI来源期刊,经CSSCI社会科学评价中心2008年的评审,杂志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在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72种经济学刊物中名列第十,是排名前十的杂志中唯一一份来自北京之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获得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共发表述评3篇,论著25篇(其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著5篇,国家“973”和“863”计划资助的论著5篇,其他项目资助的论著3篇),综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中华手外科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临床医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中国癌症杂志》: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大学学报的作用培育高校科研精神。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等数学类杂志 分析理论与应用(英)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中)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英) 应用数学学报(英) 工程数学学报(5期) 生物数学学报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英) 数学译林 数学学报(英) 中国科学基金(英) 数学年刊(英) 大学数学(原工科数学) 代数集刊(英) 南京大学数学半年刊 偏微分方程(英) 微分方程年刊(英)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研究 中国科学(A辑) 中国科学A辑(英) 中国大学教学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应用数学学报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数学文摘 数学年刊中文版 应用概率统计 数学研究与评论 东北数学(英) 数学季刊(英)(河南) 应用数学(湖北) 数学杂志(湖北) 数学物理学报(中) 数学物理学报(英) 模糊系统与数学(湖南) 数学理论与应用(湖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 高等数学研究(陕西) 运筹与管理 中国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英) 统计与精算(人大) 计算数学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运筹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类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电子与电脑 网络与信息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软件学报 微型机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计算机仿真 微型电脑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电脑学习 电脑开发与应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 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系统应用 现代计算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微机发展 计算机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 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文摘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育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信息安全与保密(2006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初等数学类杂志 数学通报 中学生数学(下) 中学生数学(上) 数学教学 上海中学数学 中等数学 理科考试研究 中学生理科应试(高中) 中学数学杂志。高(曲阜) 中学数学杂志。初(曲阜)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 中学教研(数学)(浙江) 教学月刊(中学理科) 福建中学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 数学通讯(湖北)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中学理科(下) 中学理科(中) 中学理科(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 数学教学研究(甘肃) 数学教学通讯(重庆) 中学数学教学(安徽) 中学数学(湖北)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 中学数学教与学(人大)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教材教学 数理天地(初中) 数理天地(高中) 教育研究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教与学(扬州)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上海) 高校学报类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版)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理工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版)

复旦大学报录比

税务的报录比是4。复旦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批准的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依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雄厚的教学师资、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复旦大学MPAcc项目已经步入了一个成熟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业界取得了良好口碑。复旦大学MPAcc项目依托管理学院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和先进的财务会计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尤其是金融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较强投资和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等资本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情势,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财务会计与金融领域的复合型、管理型的高级人才。

报录比,是实际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比例,即报录比=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若该院校报录比为5:1,意味着该院校该专业有5个人报名,将有1个人被录取。会计专硕报录比根据报考年份和报考院校不同而有所差异,热门院校的报录比通常相对会高一些。比如2017年复旦大学会计专硕报录比为44,2018年复旦大学会计专硕报录比为97,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硕报录比为73。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考生在报考会计专硕前,一定要了解该院校会计专硕往年的报录比,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决定是否选择报考此院校或单位。

1、名校效应;2、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少;3、推免生越来越多。

复旦大学学报官网

我们通常会上(各种通知都在这下,官方的) (内容杂,但什么都有的) (复旦学生网,有些学术方面的信息,个人觉得不怎么样,不过上面有个叫校园中转站的东东,可以连到校内其他网站的,蛮管用的) 具体的,建议你上一下 上面有到各个网站的连接

复旦对外官网,基本什么信息都有了 复旦论坛 复旦教务处网,对内的通知在这里至于所谓真正的内部网……高分也没用,是内部局域网的地址,在复旦的内网区域内登陆 4除了以上3个都能连接,还有其它信息和丰富的影视资源软件资源和学习资源,是复旦只对内开放的官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创刊初期刊发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两类,以后又分别出版“文史哲号”、“科学号”等。1945年后停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于1954年8月成立“复旦大学学报编委会”,1955年重新正式出版《复旦大学学报》,内容分别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1966年停刊。1978年8 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并公开发行。学报自复刊以来,积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学派和国外思潮、流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复旦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也是全国首家成功创办英文刊的高校文科学报。坚持正确办刊方向,遵循基本学术规范,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复旦大学学报主编

1982—1989年(17篇)1、《浅论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复旦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2、《试论“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马列文论研究》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3、《虚幻而神奇的审美王国》,《美育》1984年第5期,湖南人民出版社4、《艺术形式美的本质在表现的自由》,《美学与艺术评论》第1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5、《再论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学术月刊》1985年第3期。江西文联编《文艺新方法论》一书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5年第5期,《美学》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5期全文摘录6、《评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论述》,《荆州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5年第12期7、《试论心理学方法在美学和文艺学中的运用》,《文艺研究》198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6年第2期,《美学文摘》第6辑,钱谷融、鲁枢元《文艺心理学教程》视该文为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倾向的代表,见该书第28页8、[东德]贝格瑙《论德国古典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文汇读书周报》1989年3月25日摘要介绍9、《从心理学看文艺问题》,《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10、《试论审美心理动力结构》,《学术月刊》198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6年第3期,《光明日报》1997年11月11日童庆炳《世纪之交: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的重新审视》认为该文“比较有见解和学术质量”11、《试论审美过程中的意志活动》,《文艺研究》1986年4期,《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6期摘要,引起争论:《文艺研究》1987年第2期王长安《审美与意志之思考》提出商榷,《文艺研究》1987年第7期周本成《林黛玉听戏及其他》和1988年第5期曾永成《对传统美学观的一次冲击》表示赞同12、《论蔡元培和席勒美育思想之关系》,《中西美学艺术比较》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3、《席勒的崇高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杨成寅主编《美学范畴概论》第13章崇高引述,浙江美院出版社,1991年14、《艺术本体与艺术形式》,《江汉论坛》1987年第4期15、《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新成果》,《文艺研究》198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7年第10期16、《由两本文学心理学教材引发的思索》,《文艺研究》1989年第3期17、《秀美与尊严——人类自我生成的中介》,《外国美学》第7辑,商务印书馆,1989年1990-1999年(24篇)18、《美与自由》,《华中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文学年鉴1991-1992》美学研究综述摘要介绍该文观点19、《中国当代美学》第6章“审美经验的描述和探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该书获“光明杯”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1991)20、《对文学中“向内转”的反思》,《人民日报》1991年1月3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1期21、《审美意志的功能剖析》,《文艺研究》1991年第5期,《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文论信息”摘要22、《“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透视》,《文艺报》1992年2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3期23、《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华中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5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4期。《哲学年鉴1993年卷》评述摘要24、《悲剧性探本》,《外国美学》第8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25、《创造美学的建构与发展》,《当代中国美学新学派——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26、《当代文学与传统审美心理》,《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文学世界》1993年第1期摘转27、《周易美学》,《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28、《中国特色与文艺学建构》,《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2期。29、《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文艺研究》1995年第2期,黄念然《审美王国探秘》评介,《书城杂志》1995年第2期朱立元《读〈审美王国探秘〉》评介,《武汉晚报》1994年1月25日“新书架”:“我国第一部席勒专论出版”,《中国文化报》1994年2月2日“文化短波”:“我国论席勒专著出版”。《湖北日报》1994年2月13日,立正《填补空白,打开宝库——评张玉能的〈审美王国探秘〉》。《长江日报》1994年3月17日“新书架”:《审美王国探秘》出版。《人民日报》1994年7月1日“大地书讯”。《文艺报》1994年11月19日蒋孔阳《读<审美王国探秘>》。刘纲纪《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专段评介30、《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11期31、《反映论、创造论与文艺学建构》,《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11期32、《美学的中国特色在哪里》,《华中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33、《评所谓的“后实践美学”》,《云梦学刊》1995年第1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4期34、《论席勒的喜剧理论》,《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5年第9期35、《席勒诗歌的美学价值 》, 《武汉教院学报 》 4(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1)36、《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华中师大学报》 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5)37、《曼海姆的古代艺术珍品陈列室(译文)》,《文艺研究》 338、《自然美与自由》,《云梦学刊》 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5)39、《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 ,《华中师大学报》, 5(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研究》1)40、《展望21世纪中国美学》,《武汉教院学报》, 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4)41、《皮萨列夫的现实主义与“美学的毁灭”》,《华中师大学报》, 3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5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7)2000年(2篇)42、《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云梦学刊》, 2(人大复印资料《美学》6)43、《蒋孔阳美学体系的动态立体构成》,《武汉教院学报》, 5(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2001年(5篇)44、《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华中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5期45、《重树实践美学话语的威信》,《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7期46、《形式美的基本特点》,《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8期47、《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10期48、《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第2期2002年(4篇)49、《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华中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第5期50、《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51、《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同步》,《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52、《美学分析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第10期2003年(6篇)53、《实践的自由与美的范畴》,《华中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54、《席勒论艺术的人类学根源》。《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6期55、《西方美学关于艺术本质的三部曲——艺术本质论:从自然本体论美学到认识论美学》(上)(下),《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3期56、《时代需要这样的国学读本——评王先霈<国学举要·文卷>》,《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57、《席勒论美的批判功能》,《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10期58、《奥地利造型艺术一瞥》,《当代美学评论200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2004年(12篇)59、《席勒论审美形式的人类学功能》,《云梦学刊》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60、《世纪之交审美文化的反思》,《粤海风》2004年第3期61、《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2、《主体间性是后实践美学的陷阱——与杨春时教授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学术卡片”摘录63、《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学术月刊》2004年第7期64、《汉语话语实践的意象性与信息时代的文学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65、《论艺术起源的游戏和模仿中介》,《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66、《中华民族永远需要崇高——“非典”引发的美学反思》,《走出困扰——“非典”引发的人文思考》(石挺,何金晖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67、《实践美学是不该这样去理解的——与章辉博士商榷》,《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68、《康德的美学范畴体系》,《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69、《早期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2期70、专著《西方美学思潮》,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2005年71、《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72、《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主编73、《蒋孔阳晚年美学思想的发展》,《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74、 《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75、 《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76、《理性化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77、《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上)》,《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78、《评“主体间性”美学——兼答杨春时先生》。《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79、《实践美学与现代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4期

1,《新月与夜莺——徐志摩传》,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香港:花千树出版社,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2,《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参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3,《都市子夜的呼号——茅盾与上海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学术对话录),济南:友谊出版社,2002年5,《方法与实践: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肖像:贾植芳画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参与),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8,《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追忆与冥想的诱惑》(评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10,《想象的旅程》(评论文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 2009年 1,《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副主编,5卷本),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2,《老舍印象》(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3,《辜鸿铭印象》(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4,《徐志摩作品赏析》(主编),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年5,《新编大学写作》(副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朱自清散文经典》(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副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王蒙研究资料》(主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9,《中国当代文论选》(副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1,《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第一辑先推出4卷:丁玲(丁言昭)、端木蕻良传(孔海立)、萧红传(葛浩文)、钱钟书传(张文江)、《徐志摩传》(宋炳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二辑包括:《沈从文传》(张新颖)、《张爱玲传》(宋明炜)、《冯至传》(张辉)、《包天笑传》(栾梅健)、《郁达夫传》(方忠)等。2,《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辑包括丁尔苏、王宁、王晓平、乐黛云、刘象愚、孙景尧、严绍璗、杨乃乔、陈思和、孟华、赵毅衡、饶芃子、曹顺庆、谢天振等14卷。 1,《伍尔夫日记选》(【英】维吉尼亚·伍尔夫著,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2,《汉语诗学:1917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美】奚密著,翻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 其他参与著作与参编教材:1,《夏天的审美触角》(陈思和主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2,《人类精神自画像》(陈思和主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3,《文学中的妓女形象》(陈思和主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4,《创造中的美》(孙正荃主编),北京: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5,《中国小说描写词典》(殷海国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6,《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合作),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全国自考统编教材),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8,《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央电视大学统编教材),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央电视大学统编教材),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题典》(自学考试教参),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新时期文学概说1978—2000》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谈话的岁月》(陈思和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3,《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两代人的追求:以王蒙和张承志为例》,文学评论家,1986年第1期2, 《文化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论王蒙〈活动变人形〉》,上海文论1987年第1期3, 《宽容背后的激情——论王蒙创作的自我超越》,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第2期4, 《柳青现象的启示——重评〈创业史〉》,上海文论 1988年第2期5, 《李平易小说漫评》,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2期6, 《追忆与缅想的诱惑——评魏志远的小说》,萌芽杂志1994年第1期7, 《50—70年代苏联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第2期8, 《民间的意义及其限制:兼论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上海文化1995年第1期。9, 《面对苦难的现身说法:论张炜三部长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5期。10,《对抗现实的一种方式——大雪小说阅读札记》,当代小说 1995年第11期。11,《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巴金》,书城 1995年第6期。12,《<红日>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13,《徐志摩在接受西方文学中的错位现象辨析》,中国比较文学 1999年第3期。14,《在边缘凝视:殷惠芬小说评论》收《上海五十年文学批评丛书·作家论卷》华东师大1999年11月15,《新中国的穆旦:翻译与创作》,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2期16,《曾经沧海后的超越:穆旦的晚年诗作》,文学报2000年2月24日3版17,《怀旧的姿态与悖论》,文学报,2000年6月1日,收《网络时评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18,《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4期19,《网络给文学带来什么》,文汇报2000年12月9日。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收《网络时评》(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20,《反思历史,探索新路:陈思和教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1,《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收上海作协编论文集《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华东师大版2001年5月。22,《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2期23,《文学媒体的转换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24,《在中国意识的阐释中揭示世界性因素》,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25,《论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 2002年第4期26,《与作家陈村对谈网络文学》,作家 2002年第10期27,《论翻译文学的双重主体》,比较文化与比较文论2002年第2辑28,《徐志摩日记的发现及其价值》,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4月26日。29,《比亚斯莱的两副中国面孔》,译文2002年第5期。社会科学报2002年9月16日转载。30,《对话:网络的超文本、交互性与人性》(与严锋合作),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现当代文学文摘》摘转31,《时代文化压力与文体规范的变异——关于“潜在写作”文体特点的一种探讨》,天津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32,《文化的边界到底有多宽:跨语际研究的启示》,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四期33,《米兰·昆德拉的中国之行》,译文 2003 年第5期34,《对话:网络时代的批评与学术》(与郜元宝等合作),上海文学 2003年第1期35,《世界语与弱小民族文学的中译》,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1期。36,《论中外文化交往中的世界语运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37,《汉语资源的发掘与现代翻译文学》,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38,《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对话》(与周宁合作),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2期39,《变奏与致意:在创造中延续和展开的文学经典——论昆德拉对狄德罗的戏仿》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40,《一份杂志,一个学科:<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年回顾》,中国比较文学2005第3期41,《开在故乡的不知名花朵——泰戈尔与上海》,文汇报,2006年5/25日。42,《理论的生成语境、跨文化辐射和本土问题意识》,中国比较文学2006/4期。43,《还原具体历史情境,拓展社团研究空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第6期。44,《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45,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当代作家评论07/3期[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第40号07/346,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文学观念,当代作家评论07/3期47,跨文化时代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文汇读书周报07/2/2148,《圣天门口》的史诗品格及其伦理反思,文艺争鸣07/3期49,20世纪下半期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07/3期50,季进的才情与学术个性,当代作家评论07/4期51,四分之一世纪的荣耀:马尔克斯在中国,译文07/4期55,《红日》论,文艺争鸣07/10期56,做老师的两种境界:读庄札记,文汇报07/9/1057,还原具体历史情境,拓展社团研究空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07/3期58,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的讲演,收入《诗与思》,上海:学林出版社07/159,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第1卷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07/360,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纠缠——从对泰戈尔接受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复旦大学学报2008第1期61,试论跨文化的文学经典,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62,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关于译介学的对话(合作),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63,历史纷应多视角 背景广宜放眼量,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8年第6期64,立场、方法与途径——关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跨文化对话,2008第4期65,所有的一切,都从写实开始:评陈占敏的长篇小说《金童话》,文艺争鸣2008第11期66,斯人已去 精神长存——贾植芳先生对比较文学的贡献, 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2期67,把神韵化进形式,让形式表现神韵——徐志摩的文学翻译,东方翻译2009年第1期68,30年来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综述,重庆大学学报(社哲版)2009年第1期69,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主体立场及方法刍议,跨文化对话2009年第26辑70,从穆旦到查良铮: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东方翻译2010年第4期71,韩少功的翻译与我们的昆德拉,东方翻译2009年第2期(12月)72,中国作家与裴多菲的格言诗,东方翻译2010年第1期73,作为翻译家的贾植芳,东方翻译2010年第2期74, 王蒙的翻译活动及其语言才华,东方翻译2010年第3期75,东欧的意义及其东欧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4期76、周立波的翻译及其外国文学视野,东方翻译,2010第5期77、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多语作家叶君健的翻译与文学活动,东方翻译,2010第6期78、 The Reception of East European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Neohelicon , Kluwer Online & Springger,2011

复旦大学学报投稿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科研经费&项目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共获得各类项目1393项,到款总经费10818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045项,到款经费93660万元;横向项目348项,到款经费14526万元。获得“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5项,获资助项目482项,获资助经费17465.9万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9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项,新教师类项目资助37项,资助经费为253.2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9项,经费128.5万元。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立项3项。获得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357万元。 论文发表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学校2004—2008年共发表SCI论文7269篇。其中有2419篇论文在2009年被引用,共被引用9106次,平均被引次数1.25次,位列全国高校第一。被引用达10次以上的论文有26篇,也居全国高校之首。被引用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3%,位居全国第二。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 年2 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科技获奖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馆藏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源约500余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订购中西文纸质期刊6124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271个,电子图书93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52万种,特色馆藏包括古籍、民国时期文献、外文图书、复旦人著作以及各类专题赠书。其中复旦医科图书馆藏书刊40余万册,重点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领域的中英文书刊。拥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Knowledge、EMBase、Proquest、OVID医学全文数据库、EBSCO的Academic Search Elite、Elsevier 的ScienceDirect、Kluwer等200多种数据库。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创刊于1935年6月,1978年复刊,并为此组成了直接由校党委领导的文科学报编辑部。《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混版):创刊于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复旦学报(医学版)》: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数学年刊》:2008年,该刊出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6期,《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6期,以及A辑中译英版C辑(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国当代数学》,由美国阿伦顿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复旦教育论坛》: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且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核心期刊。《新闻大学》: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并被许多名牌大学在学术评审时内定为权威刊物。《当代修辞学》:为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世界经济文汇》:属于CSSCI来源期刊,经CSSCI社会科学评价中心2008年的评审,杂志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在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72种经济学刊物中名列第十,是排名前十的杂志中唯一一份来自北京之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获得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共发表述评3篇,论著25篇(其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著5篇,国家“973”和“863”计划资助的论著5篇,其他项目资助的论著3篇),综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中华手外科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临床医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中国癌症杂志》: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不检索,是科技核心期刊。本刊是复旦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它的任务是:反映复旦大学理科各院(系)、所的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和发展复旦大学的科技事业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医科教师和研究生。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  办复旦大学编  辑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出  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主  编杨玉良国内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地  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一再的追求价格 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我给你几点建议,第一 发表文章再低的价位你是需要考虑的,目前省级的文章成本价位都是在五百以上的,有钱基本能发,世态炎凉。第二,就是时间问题,什么都答应你一定是假的,发表都是有很长的周期 至少都是一个月的 因为发表一篇文章有很多的程序要走,时间方面不可能今天办好明天给你书。第三,还是别太在意价格问题,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什么东西都是有成本的,太低的都是假的,中国山寨都成为一种外人耻笑的文化了。别走到误区了。我以前发表过文章,这是我的一些经验,

都差不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