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有哪些

不怎么喜欢龙岩学院 很多人都说是来的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册,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学校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设有9个二级院(系),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1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3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出版专著18部,编写和参编教材、教参12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31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64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民俗学、采矿工程等3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等12个科研学术机构,其中古田会议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南方不稳定煤层研究、动物医学研究及闽西食品研究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建校5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准确把握“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学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校园和谐,走在同类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李泽彧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27-2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7— 8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7—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7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7—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 龙岩学院院长   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  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UThe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1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6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2。(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2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1。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1。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2。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6。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1。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2(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5。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1。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2。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6。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6。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2。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2。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3。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3。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2(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3。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3。(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3。(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3。(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3。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3。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4。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5。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3。(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4。(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6。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5。(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11。(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2。(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5。(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6。(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2(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7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8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6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7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8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  《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2。(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9。(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9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6。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2。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2。(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有哪些专著

林鹏(Lin P12- 12)  植物生态学家,男,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200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院士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  历任厦门大学助教(8)、讲师(11)、副教授(4)、博士生导师(6)、教授(8);厦门大学生物系副主任(1984-1992)、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2-1992);国家教委理科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0-1995)副主任兼生态学教学指导组组长(1996-200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1995-1998)、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理事会第一二届理事(1993-1999)、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福建生态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林鹏教授从事海岸湿地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他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领域系统的创造性成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跨入当前世界海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其主要成就有:  建立海岸红树林湿地定位研究基地,揭示红树林的“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特性,为发展河口海湾大农业提供基础。建立红树林修复生态工程体系。建立九龙江口红树林种质基地。揭示红树林具有抵御全球变化、防灾减灾效益。首次发现红海榄等红树植物体有甲烷负通量作用。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揭示中国红树种群遗传特性。建立红树抗胁迫、胎生和陆海迁移进化新观点。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红树林宪章”制定,界定了中国真红树种类标准。参与编撰《中国植被》巨著,其中编撰了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区划和红树林三部分,并主编《福建植被》和参与编撰“福建综合农业区划”等。主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及其专著主编工作等。  林鹏教授独立撰写和参加编写出版著作共1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多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与外单位合作),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共14项。  主要论著   林鹏,1984,红树林,北京:海洋出版社,1-104。   Lin, P,1988,Mangrove vegetation,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1-74。   林鹏,1997,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380。   Lin, P, 1999,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Beijing:New York:Science Press, 1-271   林鹏、傅勤,1995,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   Lin,Pand Fu,Q, 2000,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 Beijing; Berlin Heidelberg CHEP & Springer V   林鹏,1986,植物群落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90。   林鹏主编,1990,福建植被,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350。   林鹏,红树林研究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集(1990)、第二集(1993)、第三集(1999)、第四集(2000)。   Lin P and Wang WQ, 2001, Changes in the leaf composition, leaf mass and leaf area during leaf senescence in three species of mangrove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6(3): 415-424。

张晨曦,出生于1960年,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溪连村人,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家教委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有哪些专业

有: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模具制造与维修、数控车床加工。龙岩技师学院是由龙岩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市唯一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348人,在校学生7160人,占地142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第二校区建设面积7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首期工程于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赛荣获1块金牌3块银牌14块铜牌,5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省内外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年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5%以上毕业生服务本市企业。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校、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首批百所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技师培训基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龙岩技师学院

蛮多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发表了!

没什么区别的,都是对应于某出版社,然后每期征稿投稿,专家审核。但是期刊和杂志还是有等级之分的,有高质量期刊杂志和水刊

收录文章不一样(1)综合期刊收录的文章比较广泛(2)专业期刊收录的文章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价值不一样同样一篇文章发表专业期刊肯定比发表综合期刊学术价值更高费用不一样肯定的是相同条件下  综合期刊费用比专业期刊费用低周期不一样综合期刊稿件收录广泛,容易收稿,所以一般时间都比较快反之,专业期刊收录文章比较少时间比较长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投稿

因为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师评:有这样的东东吗?我也要去!(兵马俑).早上起床整里「遗容」后,我们到学校集合,搭车前往垦丁毕业旅行师评:不知道你家是哪一家殡仪馆?老师一直都不知道…(仪 容).昨晚左眼皮跳个不停,当时就觉得那是「胸罩」,果然今天皮夹被扒走了师评:孩子,你已经这么大了吗?(凶兆).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师评:一字之差,养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该赶快去养牡蛎?会赚到翻哦…(致癌).昨晚我和同学到快餐店吃晚餐,我们点了两个汉堡、「鸡块一粪」…师评:好吃吗?鸡粪?(鸡块一份).星期天准备外出逛街时,匆忙之间不小心给「肛门」夹到,真倒霉师评:老师很好奇——谁的肛门这么大…?(钢门).逛完花市后,我花钱买下「贱男」,准备带回家过年。师评:发音正确一点,「剑兰」会哭的….我的历史老师长发披肩,个子矮小,脾气不好,有一点点「胸」…师评:历史老师要我转告你「等下上历史课,皮给我绷紧一点。」 (凶).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师评:你是该忧了——不及格。(优)

引用Y2016dx1015的回答:(一)太平军北伐时,有一支部队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主将正在与人谈话,就随手写了一个字,交给小校先行官从小校手中接过手令一看,是个“烧”字,大吃一惊:烧城?想再去问主将,又想军令岂可更改于是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把柴火,三更造饭,四更饭毕,拂晓前烧城天将亮,众军一齐点火,顿时烟焰弥漫,百姓哭声震天动地主将大惊,急忙找来先行官查问为何烧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给主将,一看,主将顿足大叫:“我之过,我之过!”原来,他在不经意之间,将“绕”字写成了“烧”字!结果,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主将只好请求上级判处自己极刑(二)民国初年,某督军因手下一军需官言语冒犯,便传下手谕:“打棍三十”军需官被押到军营外面,士兵举枪一字儿排开,长官一声令下,“叭叭叭”一阵响,军需官被打得浑身是窟窿督军正在书房喝茶,听到枪声,忙问何故手下人报告军需官已经处决督军大吃一惊:“谁叫你们枪毙他的?”手下递上督军自己写的手谕,只见上面四个大字:“打枪三十”原来是督军把“棍”字错写成“枪”字一字之差,枉送部下一条命(三)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军与蒋介石的军队进行中原决战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聚歼附近的蒋军但冯部参谋在下达命令时,误在“沁”字上多加一撇,变成“泌”字,“沁阳”成了“泌阳”,而河南南部确有泌阳城,距沁阳500多里结果,部队按错误命令昼夜兼程赶往泌阳,分散了力量,贻误了战机,导致了冯阎联军的失败(四) 江苏某地一青年去看病,医生诊断为“疝(shàn)气”这病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很普通的病,治疗并不难遗憾的是,该青年识字不多,不认识“疝”字,却误认作“癌”字,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他的性格很内向,既不敢问医生,也不敢问朋友,更不敢将病情告诉父母,于是整天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由于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自己无法排遣,终于在一个夜里,这位青年草草留下遗书,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了误认一字,竟至丧命!(五) 北京华贸公司与龙贸公司签定了购买40万元羽绒服的合同,但华贸中途撤消合同,被龙贸告上法庭华贸起初准备认罚,但后来发现合同中的“羽绒”写成了“鸭绒”,便抓住这一点,提出“货物与合同标的不符”,结果龙贸反而败诉只好低价抛出羽绒服,损失达20万元之巨皆因一字之差

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惊)。”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老师在“中年”两字下面批道:“多余的。”后让学生重抄。学生重抄后此句成了:“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多余的中年妇女。”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老师放学前给学生讲话:明天教委来校检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记住,有事一定要写假条。小明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总写大白字。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学了,于是写了一假条,让同学捎给老师,老师一看,吓坏了,但见假条全文如下:“老师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单位给他送终,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学”。还上什么学啊,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连忙代上几个班干部来到他家,以示关怀,附代哀思。到他家一看,啥事没有,后来得知都是假条若的祸。看官必晓得,送终和送钟;不可乱用;孝服和校服,岂能等同?!!一个女的报火警。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 “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 “我知道, 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天啊,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嘛!”一个男孩不想上学,就让他的写字好的同学代替家长在假条上签字。男同学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后递给他。不想上学的男孩说:“你替我直接把假条交给老师吧。”第二天他去上学,老师问:“你的假条谁给你钱的字?” “老师,是我爸爸签的!”。 老师把替他交假条的同学叫起来,“你是想告诉我他是你爸爸,是吗?”小学一年级开学时,老师把作业收上来批改完后想借此机会认识学生,就让点到名字的学生上去领作业本,但是当读到一位同学时没人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去哪里了。”最后老师让没点到名字的举手,一位个子小小的女生举手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黄月坡,老师。”1、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2、 某单位的清洁工阿梅聪明勤快,但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经常会写些错别字。那天,单位卫生大检查,阿梅用拖把将医疗实验室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因为担心别人进去给踩脏了,她写了张纸条贴在门口:请闲人勿进,我脱得很干净了,阿梅。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赵生荣,陕西府谷,干部———没有“扶谷县”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收看了电视台有关“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为字幕中多次将“府谷县”这个民歌之乡及王向荣的籍贯写为“扶谷县”,深感惊异。近十几年来,电视、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司空见惯,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这次看了电视之后,一些听众写给王向荣的信就因写成“扶谷县”而被邮局以“查无此县”退回。李启绩?,湖北江陵,干部———书上写的还会错?据报载:前不久,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孙:“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条,原文如下:“李时珍是蕲州(今河北蕲春)人。”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并非河北人。小侄孙不服:“难道书上写的还会错?”刘晓生,江西樟树,干部———别字连篇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例如,剧中将“检察院”写成“检查院”,把“休戚相关”写成“休息相关”,将“林峰”写成“林疯”,把“资不抵债”写成“姿不抵债”,将“尔虞我诈”写成“你疑尔诈”,把“举步维艰”写成“举步为艰”,等等。林永友,浙江舟山,公务员———一条成语病天下许多作者把成语“空穴来风”当“无中生有”来用,有人戏称为“一条成语病天下”。实际上,空穴来风的意思应是有洞穴才会进来风。宋玉《风赋》有一句:“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中,句(gōu),通“勾”,意为弯曲;空(kǒng),通“孔”,意为洞。这句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枳树上弯曲的地方才能筑巢,有了孔洞才会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故。胡隆佳,湖北阳新,教师———大学介绍不该有错别字因工作之便,笔者今年接触到大量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在这些广告和公开信(包括一部分邮寄入学通知书的信封)中,几乎都有一段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文字。而在介绍学校所处位置时,又基本上有“坐落在(于)……”这样一句话。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把“坐落”误写成“座落”。根据笔者手中的资料统计,写“坐落”的院校只有22个,而写“座落”的院校则高达42个,正误之比接近于一比二。这还是大学说明吗?屠林明,上海,教师———鼓励读者找错上海有本《咬文嚼字》月刊,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是一本专门纠正语病的刊物。然而,它可不是手电筒光照别人,光找别人的茬儿。它有一个专栏,名曰“向我开炮”,经常刊登读者为该刊指出语文差错的信稿,在每年的合订本上,有时还集中刊出热心为该刊提意见的读者名录,授予“荣誉校对”称号,以鼓励读者给刊物“挑刺”。我觉得,要减少传媒的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的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值得学习,这种鼓励读者“向我开炮”的做法也值得仿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泉州有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仰恩大学、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华侨大学1960年创办于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1983年中共中央确定华侨大学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1997年,坐落于福建厦门集美学村的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06年厦门校区正式启用。2018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侨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是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之一,也是国务院侨办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