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湿地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发布时间:

湿地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简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理所共有在职职工393人。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有4个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野外台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96人(其中硕士生81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后24人。

你想知道什么?这个可能是全国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很不错。

湿地科学 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 我有一个 同学 就是在这个专业 他应该是你的学长了吧 有什么问题 我可以帮你咨询一下他

湿地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嗯,基本上没问题,我们学校园林还是很不错的

生态学报 环境科学 湿地科学我个人比较熟悉,觉得好投一些(相对上面三个),有一本《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挂靠在福建师大,算是不太出名的核心,但是那边有做湿地的老师,所以也有一些湿地文章发出来。但是是季刊,不知道会不会来的及如果楼主是实在急(比如毕业),那不如找个大学学报这种试试看

湿地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高稳定、低功耗的多频段微波辐射计,成功应用于“神舟四号”飞船,对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参数进行了有效探测;以科学确定最佳垄(行)向垄(行)距为核心的农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示范推广,使得作物单产增加8%~20%;以改土为基础的苏打盐碱地快速高效治理利用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示范应用,使得pH达5以上的重度盐碱地在开垦当年水稻产量即达400公斤/亩以上、第3年可达533公斤/亩;高产、优质的“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和“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均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其中“东稻4号”被吉林省确定为2013年该省主导水稻品种之一。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及其应用”、“第二松花江水系污染与水资源保护的研究”、“重点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一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科研获奖(部分)获奖年度获奖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类别获奖等级完成单位2014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刘景双、齐晓宁、王洋、何兴元、宋风斌、刘兆永、崔振礼、邱信臣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沼泽湿地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理 宋长春,张金波,王毅勇,汤洁,孙丽,王丽丽,宋艳宇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 2014超高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4的育成与推广 杨福,梁正伟,王志春,李彦利,李景鹏,李景宏,金哲宇,马红媛,黄立华,王明明,杨帆,杨昊谕,刘淼,安丰华,张艳清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东生号大豆品种选育及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推广 李艳华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中国沼泽湿地形成、发育与关键生态过程研究 吕宪国,刘兴土,赵魁义,王升忠,王国平,马学慧,姜明,卜兆君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 2013松嫩平原瘠薄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慧涛、王其存(2)、潘洪玉、张玉先、高玉山、王永军、张玉斌、孙云云、王孟雪、窦金刚、沙洪林、陈宝玉、王洪君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黑龙江省野猪遗传基础、应用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刘娣、张冬杰、何鑫淼、杨秀芹、王文涛、富相奎、(7)刘春龙、李忠秋、冯艳忠、马红、孙金艳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东北寒带湿地评价与恢复技术 马玲、崔丽娟、(3)姜明、马伟、曹传旺、王素珍、杨军、王竞红、张曼胤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辽东楤木优良无性系繁育及产业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赵恒田、刘静祥、王承义、刘洪家、李富恒、班文杰、权明顺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林宝山农林特色资源研究院 2013中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动态与生态环境变化 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春颖,杨桄,杜嘉,李晓燕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 2012新型肉羊瘤胃调控剂的研制及机制研究 刘春龙、冯兴军、李忠秋、任延铭、田丽红、王嘉厚、韩鹏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 2012东北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韩贵清、雷国平、李玉影、孙振钧、刘双全、宋 戈、金正勋、刘玉涛、刘春龙(9)、姬景红、佟玉欣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④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 王承义、董希斌、赵恒田(3)、李晶、蒙宽宏、崔崧、张玲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黑龙江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忠学、司振江、魏永霞、李芳花、龚振平、张兴义(6)、滕云、王忠波、王柏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土壤肥力预警和施肥指导系统3S应用技术 赵军、宋春雨、张文成、李欣、刘桂菊、权明顺、付微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 孙鸿烈,陈宜瑜,沈善敏,赵士洞,赵剑平,韩兴国,张佳宝,于贵瑞,刘国彬,秦伯强,赵新全,马克平,欧阳竹,杨林章,李彦,我所:宋长春(30),韩晓增(4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第八) 2012我国典型地区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治理途径研究 王起超,王宁,郑娜,方凤满,刘,海,张仲胜,张新艳,郑冬梅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012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东稻03-05中国东稻3号的选育与推广 杨福,梁正伟,李彦利,王志春,李景鹏,黄立华,马红媛,王明明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1蕨类山野菜孢子无菌培养与快繁技术研 赵恒田、李富恒、邓中枢、刘鲁江、黄福山、王石、张婷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2011土壤肥力预警与施肥指导系统3S应用技 赵军、宋春雨、张文成、贲洪东、李欣、魏士梅、权明顺、谢叶伟、张晓波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地理科学》:创刊于1981年,月刊。地理学三大期刊之一,荣获中国地理优秀期刊奖,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科技)。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中国国内主要数据库收录;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 )、 日本的科学技术社数据 库( JST) 、美国的剑桥科学文摘(CSA ) 荷兰的斯高帕斯数据库 (Scopus ) 以及美国的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 ( MGA) 收录。《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创刊于1991年,双月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英文地理学术期刊,于2008年被SCI-E收录。该刊主要介绍中国国内外地理学及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等。《土壤与作物》:《土壤与作物》(Soil and Crop)创刊于2012 年3月,季刊,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又一个有关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湿地科学》:《湿地科学》创刊于2003年,季刊,中英文混版。该刊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国内,是展示湿地学科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学术类精品期刊,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至2011 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2004年,《湿地科学》被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至今;2007年,《湿地科学》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 (CSCD)”收录至今;2011年,《湿地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湿地科学》还被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Scopus 数据库对《湿地科学》做了科学评价。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和美国当代地理出版社(CGP)数据库也收录了《湿地科学》。

简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理所共有在职职工393人。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有4个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野外台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96人(其中硕士生81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后24人。

地质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网址:联系电话:010-68335853传真:010-68310894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296-6463] 获取全文,请点击: DOAJ开放获取期刊指南收录起始年 2013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2095-0195]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3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119主题分类:继承了: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1673-7385]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曾用刊名: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出版周期:双月仅仅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也算是 核心期刊的。

NC 2011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为396,2012年影响因子上涨到10分档,后续一直在10分以上。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论文接收后,版面费为5380美元,较往年上涨了180美元。Nature Communications (以下简写为NC)是首个冠名“Nature”品牌的纯开放获取刊物。2010年创刊时为混合型期刊,出版开放获取及订阅形式的论文。从2016年1月起,该刊转为全部开放获取。 NC收稿范围(Aims & Scope)是致力于发表生物、健康、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所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具体涉及到肿瘤学、免疫学、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生物化工、有机合成、无机材料、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干细胞、植物科学、地学等等。 NC的审稿周期从投稿成功到首轮编辑部决定作出的中位数时间是8天;从投稿成功到第一轮外审结束并作出决定的中位数时间是46天;从投稿成功到最终收到决定意见的中位数时间是200天。 论文润色、翻译、推广建议选择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都是英语为母语 (Native Speaker) 的资深编辑,并且至今仍活跃在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里,他们是经过欧洲公司严格挑选后才入选编辑队伍的。如作者需要,在学者收到编辑完成的文稿后,国际科学编辑可以出具相关电子文件证明其文章是由International Science Editing编辑修改完成的。

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地球科学进展》在其收录的58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2000年,被引频次229次,排名第179位,影响因子4368,在全部收录期刊中排名第69位。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统计, 1999年在1372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165次,影响因子415,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5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12位;2000年在1406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247次,排名第314位,影响因子526,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2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9位。2001年在1447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346次,排名第265位,影响因子640,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95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8位。2002年在1534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473次,排名第234位,影响因子771,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80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6位。自2000年起,《地球科学进展》创办了英文网络版杂志(暂不定期),主要刊登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