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官网

曾经收录过,现在好像没有了,有个中医学是rccse收录的核心

能不能电子邮箱投稿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不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应标明中文核心。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谁说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现在还可以查询的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统计源核心期刊。这是本旬刊。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怎么会是非法期刊。

查过了,不在核心目录当中,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的了。

曾经收录过,现在好像没有了,有个中医学是rccse收录的核心

新生儿脐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脐部引起的局部炎症。脐部为水湿所侵,脐中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为邪毒感染,红肿热痛或脓水溢出者,称为脐疮。【方一】荆芥液【出处】《中医药物贴脐法》【组成】荆芥30克。【功用】清热祛湿,收敛固涩。【主治】新生儿脐炎,属湿秽渍脐型,脐带脱落后,脐窝仍湿润浸渍不干,创面微红、肿胀,全身状况良好者。【方解】荆芥有祛风止痒疗疮作用,可治疗风疹瘙痒、疮疡初期等。【药理】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浓煎200毫升,去渣取液,趁热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涤患处。每日2次。【方二】马齿苋散【出处】《中医药物贴脐法》【组成】马齿苋20克。【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新生儿脐炎,属毒热内侵型,脐部红肿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壮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方解】马齿苋清热解毒,疏风散邪。【药理】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法】上药烧后,研末,敷脐。每日1次。【方三】大黄粉【出处】《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组成】大黄若干。【功用】解毒消肿,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儿脐炎。【方解】生大黄粉具有解毒消肿、活血化瘀作用。【药理】其主要成分由蒽醌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等作用,能广泛用于人体内外损伤、出血及红肿疮毒,并且对伴有渗血及肉芽组织增生疗效甚好。【用法】以50%酒精清洗脐部后,上敷大黄粉0.3~1克,每日1次,5天为1疗程。【方四】紫草油【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组成】紫草150克,麻油1000克。【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透疹。【主治】新生儿脐炎。【方解】紫草,亦名紫草根,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经,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透疹之功能。【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草含乙酰紫草醌、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口服或局部用药均有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且对炎症急性渗出期的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及增殖期炎症均能拮抗,切除动物肾上腺仍有抗炎活性。由紫草提取物或其色素成分制备的软膏局部用药,对肉芽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明显加速创伤愈合。临床上紫草油局部应用可以收到消肿、止痛、干燥、收敛、创面愈合快,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等疗效。【用法】紫草浸于70℃麻油中1小时,再于常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紫草,除去残渣,过滤,取无菌纱布浸泡,经过高温蒸汽消毒后,储藏在遮光密封处备用。用消毒棉签蘸3%过氧化氢溶液涂擦脐部,由内向外作环形消毒,清除脓性分泌物,再用紫草油均匀涂抹局部,最后用紫草油纱布敷于脐部,每日2次。【方五】枯矾粉【出处】《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组成】明矾若干。【功用】燥湿止痒,敛疮消肿。【主治】新生儿脐炎。【方解】枯矾又称枯白矾,它是由明矾煅制而成的,其性能具有酸涩、寒、燥湿、杀虫止血、消炎、解毒、收敛防腐、定痛的作用。【药理】外用低浓度白矾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通过临床应用发现枯矾粉对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愈合疗效显著。【用法】将明矾捣碎,放入铁罐(或铁锅)内,密盖封口,置炭火上,文火加热成洁白空松的块状物,即枯矾。将其碾细末后过筛,然后装入不透光的瓶内备用。【方六】验方【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组成】大黄,血竭。【功用】解毒活血。【主治】预防新生儿脐炎。【方解】大黄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血竭有行瘀止痛,敛疮生肌之效。【药理】大黄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脐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及多数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而血竭则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二者还有较好的收敛、止血作用。故二药合用,抗菌谱广、力强,收效卓著。【用法】先将大黄烘干,碾碎过筛成粉状,再将血竭碾碎过筛成粉状,然后以10∶1(大黄10份、血竭1份)之比例相混拌匀,送高压消毒后即成。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即在脐创面涂抹适量黄竭粉,然后加盖无菌纱布,次日给新生儿冼澡时,先观察脐部,若不干燥,洗澡后再涂抹该粉一次,通常仅需使用1~2次即可。【方七】验方【出处】《小儿常见病简易疗法》【组成】五倍子50克,生龙骨25克,冰片0.2克。【功用】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治】新生儿脐炎,热毒内侵证。【方解】五倍子收湿敛疮;龙骨收敛固涩;冰片清热止痛。【药理】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黏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龙骨所含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用法】共研细末。取适量以陈醋调成膏状,敷贴于脐部,每日1次。【方八】验方【出处】《小儿常见病简易疗法》【组成】海螵蛸10克。【功用】收湿敛疮。【主治】新生儿脐湿。【方解】海螵蛸咸、涩微温,功擅收湿敛疮,《名医别录》言其“止疮多脓汁不燥”。【药理】海螵蛸具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用法】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搽患处。【方九】验方【出处】《小儿常见病简易疗法》【组成】伏龙肝10克。【功用】温中燥湿。【主治】新生儿脐炎。【方解】伏龙肝功能温中燥湿,李时珍云可治“小儿脐疮”。外用可发挥收湿敛疮之功效。【药理】伏龙肝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用法】研细末,敷脐。【方十】验方【出处】《小儿常见病简易疗法》【组成】鱼腥草、野菊花各5克。【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新生儿脐疮。【方解】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野菊花清热解毒。【药理】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野菊花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方十一】验方【出处】《子母秘录》【组成】黄檗末涂之。【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小儿脐疮不合者。【方解】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药心法》言其“治疮痛不可忍着”。【药理】黄柏主含小檗碱,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黄柏对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法】涂之。【方十二】验方【出处】《圣惠方》【组成】龙骨煅研。【功用】收湿敛疮。【主治】新生儿脐炎。【方解】龙骨有生肌敛疮作用,可治疗溃疡久不收口。【药理】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的作用。【用法】敷之。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电话

能不能电子邮箱投稿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是1999-08-06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石家庄新华区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8-1-20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105A15059059F,企业法人高亚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设计、制作并利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发布国内广告业务。在河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8708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83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110

1 投稿要求1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2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也可邮寄纸质版稿件。投稿时请附相应中文稿。纸质版稿件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连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通过邮局寄来。在线投稿者,请等候编辑部通知再补充邮寄上述材料。不采用稿件不退还作者,请自留底稿。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69788090)”,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4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6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7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8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2 撰稿要求1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 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 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3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4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5 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6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7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8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9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10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11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12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13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378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14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迄页举例:1 项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709-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4th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 1999∶867—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在线投稿,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河北医药》(半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河北省卫生局主管,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是河北省卫生系统创刊最早的综合性医药科技期刊之一。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河北医药》主要刊登医药卫生类科技论文,及时反映各医学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学科技新理论、新进展,为广大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和预防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服务。

1 投稿要求1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2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也可邮寄纸质版稿件。投稿时请附相应中文稿。纸质版稿件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连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通过邮局寄来。在线投稿者,请等候编辑部通知再补充邮寄上述材料。不采用稿件不退还作者,请自留底稿。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69788090)”,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4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6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7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8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2 撰稿要求1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 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 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3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4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5 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6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7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8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9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10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11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12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13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378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14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迄页举例:1 项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709-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4th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 1999∶867—

中西医结合杂志官网

修编的流程比较慢,可以耐心等待。来稿请寄:北京西苑操场1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邮编:10009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于1981年7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杂志一般都只有一个一作,跟编辑说说好话或许会给两个一作,但中文期刊影响力太小,第二个一作基本就是二作了,所以编辑很多情况下不会同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成立于1981年,1989年改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现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曾出版《中西医结合》(日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韩文版)。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