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

发布时间: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

[编辑本段]概况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哩),南北在1,300~1,900公里(800~1,200哩)之间,总面积约8,600,000平方公里(3,320,000平方哩)。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ص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撒哈拉沙漠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氾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沙漠中最高点为3,415公尺(11,204呎)的库西(Koussi)山顶,位于查德境内的提贝斯提山脉;最低点为海平面下133公尺(436呎),在埃及的盖塔拉洼地(Qattara Depression)。 撒哈拉沙漠中埃及的杰迪代附近的流沙 撒哈拉沙漠约在500万年之前就以气候型沙漠形式出现,即在上新世早期(530万~340万年前)。自从那时起,它就一直经历著乾、湿情况的变动。 (2)水系。有几条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为沙漠内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吸收其水系网放出来的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汇集,河流沿著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有几条河流入撒哈拉沙漠南面的查德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继续流往东北方向重新灌满该地区的蓄水层;尼日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从阿特拉斯山脉和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以及摩洛哥的沿海高地流入的溪流和乾河床(季节性溪流)提供了额外的水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与提贝提斯山脉相关的乾河床、湖泊、池塘组成的综合网络,以及塔西利-恩-阿耶(Tassili-n-Ajjer)和阿哈加尔山脉的类似网络,如塔曼拉基特(Tamanrasset)河。撒哈拉沙漠的沙丘储有相当数量的雨水,沙漠中的各处陡崖有渗水和泉水出现。 (3)土壤。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4)气候。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乾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乾旱热带气候。乾旱副热带气候的特征是每年和每日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冷至凉爽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至最高的降水量。年平均日气温的年幅度约20℃(68℉)。平均冬季气温为13℃(55℉)。夏季极热。利比亚的阿济济耶(Al-Aziziyah)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58℃(136℉)。年降水量为76公厘(3吋),虽然降雨变化极大,多数降水发生在12~3月期间。另一降水高潮是8月,以雷暴形式为其特征。这种暴雨可导致巨大的暴洪冲入无降雨现象的区域。乾旱热带气候的特征是随太阳的位置有一个很强的年气温周期;温和乾旱的冬季和炎热乾旱的季节之后有个反覆多变夏雨。撒哈拉沙漠乾旱热带区域年平均日温差为5℃(5℉)。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与北部副热带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日温差没有那麼大。春末夏初很热,50℃(122℉)的高温并不稀罕。虽然乾旱热带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达最高。在北部,这类降雨多数都是以雷暴方式发生。年降水量平均约125公厘(5吋),中部山丘有时降雪。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从而减少了对流雨,但湿度加大还时而出现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麦丹风期,这是带沙和其他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5)植物。撒哈拉沙漠植被整体来说是稀少的,高地、绿洲洼地和乾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耐盐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热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树。 撒哈拉沙漠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还发现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欢属和蒿属(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夹竹桃、海枣和百里香。西海岸地带有盐土植物诸如柽柳(Tamarix senegalensis)。草类在撒哈拉沙漠则广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种∶三芒草属(Aristida)、画眉草属(Eragrostis)和稷属(Panicum)。大西洋沿岸则有马伴草(Aeluropus littoralis)和其他盐生草。各种短生植物组合构成重要的季节性草场,称作短生植被区。 (6)动物。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残遗热带动物群有热带鮎和丽鱼类,均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绿洲;眼镜蛇和小鳄鱼可能仍生存在遥远的提贝斯提山脉的河流盆地中。 撒哈拉沙漠西部萨乌拉河上的凯尔札兹绿洲 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撒哈拉沙漠鸟类超过300种,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鴞、仓鴞、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 蛙、蟾蜍和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避役、石龙子类动物以及眼镜蛇出没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类、咸水虾和其他甲壳动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蜗牛是鸟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沙漠蜗牛通过夏眠之后存活下来,在由降雨唤醒它们之前它们会几年保持不活动。[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经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有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尼罗河有几个无法通航的大瀑布,也为商业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不过埃及还是能够通过这里将铁器技术,也许还有帝王的观念传播到南方的努比亚以及更靠南的地方。 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迦太基则沿着大西洋沿岸在沙漠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西洋风波险恶,也没有充分的市场,所以他们的探索从没有超过现在摩洛哥所在的范围。中央集权的国家只分布在沙漠的北部和东部边缘,他们的权力达不到沙漠腹地,所以这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经常受到在沙漠中游牧的柏柏尔人的袭击。 撒哈拉沙漠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来源于入侵的阿拉伯人带来的骆驼,它们使贸易往来可以穿越沙漠,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南方的萨赫尔王国由于出口黄金和盐而变得富裕强大。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起来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很快就失去商业价值。 虽然殖民者们忽视了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但现代却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气资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编辑本段]地貌类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编辑本段]组成部分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编辑本段]环境气候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编辑本段]居民 虽然撒哈拉沙漠(不包括尼罗河谷)大如美国,但是它的居民估计只有250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4人。偌大的面积空无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会在这世界上最艰困的环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下生存下去。 考古学上证明,已陆陆续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撒哈拉沙漠定居,动植物的培育驯养导致职业的专门化。对外贸易也发展了,模里西斯的铜在西元前2000年就找到其出路进入地中海的青铜器时代文明。 游牧民的大迁徙方便了他们卷入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居民易遭桑哈亚人(柏柏尔族)和其他骑骆驼游牧民的袭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北非古罗马末期的混乱和战祸而进入沙漠。许多馀下的绿洲居民,其中有哈拉廷人(Haratin),被游牧民所征服。7~11世纪期间伊斯兰教扩张至北非激起了更多的柏柏尔人和极欲保持传统信仰的阿拉伯群体迁入撒哈拉沙漠。伊斯兰教最终透过贸易路线扩张,成为沙漠中主要的社会势力。 尽管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人们还是倾向将撒哈拉沙漠的人归类为牧人、定居的农夫或专业人员(诸如铁匠、牧工和耕作者)。图阿雷格人(他们自称为塔马什克〔Kel Tamasheq〕人)以好战和狂热的独立性闻名。他们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保留女族长的组织,且图阿雷格妇女享有不同寻常的自由。西面的摩尔人集团原先拥有强有力的部落联盟。提贝斯提及其南部边境的特达人(Teda)主要是骆驼牧人,以独立性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沙漠范围之内,固定职业限制在绿洲中,这里的灌溉情况允许有限地种植海枣、石榴及其他果树;谷物诸如黍类、大麦、小麦、蔬菜;及诸如散沫花这种特殊作物。水源严重限制了绿洲的拓展,在有些地方,水的过量使用已使水位严重下降,茅利塔尼亚的阿德拉尔(Adrar)区绿洲的情况即是如此。严重的蒸发而造成土壤的盐化和被侵蚀沙所埋是又一种危害;后者如阿尔及利亚苏夫(Souf)绿洲情况,需不断用人工清除。[编辑本段]经济 (1)资源。在殖民统治撒哈拉沙漠期间,殖民当局对这块看似没有希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兴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在发现了石油之后,此地引起了国际的兴趣和投资。 金属矿物在经济上相当重要。阿尔及利亚拥有几个很大的铁矿,茅利塔尼亚西部的伊吉尔山(Mount Ijill)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埃及、突尼西亚、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储量略逊。茅利塔尼亚西南部阿克茹特(Akjoujt)附近埋有相当数量的铜矿石,阿尔及利亚贝沙尔(Bechar)南面有大量的锰矿。铀则广泛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尤其尼日的极为重要。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有极丰富的磷酸盐。 燃料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的来源有摩洛哥的无烟煤层和靠近贝沙尔的烟煤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著在阿尔及利亚的因萨拉赫(I-n-Salah)发现石油,在埃及的沙漠西部、利比亚的东北部、阿尔及利亚的东北部都发现丰富的储藏量。突尼西亚和摩洛哥的储藏量则少些,查德和尼日的储量也不多。在撒哈拉也发现了油页岩。阿尔及利亚的大天然气田已开采,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气田。 但是沙漠的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对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几乎未有所改变。 沙漠人民从采矿中几乎一无所得,也许还适得其反。游牧生活的衰落始于安抚政策,随著经济状况的改变和正式的定居政策的实行(因为游牧生活管理起来不便),更加快这种衰落。普遍的环境情况不佳进一步鼓励游牧民流入绿洲和城镇,从而产生过分拥挤和贫穷。油田里的高工资吸引著劳工,但传统的生活受到破坏,何况工作机会不多且又并非永久性。沙漠传统产品(诸如兽皮和羊毛,过剩的水果、盐)中只有海枣,尤其是北部绿洲的海枣,在商业上尚能维持其重要地位。盐虽然仍在提炼并送往南面苏丹西部区域,现在却要与廉价的进口盐竞争。1950年以来,旅游业有相当的发展,但是由于交通和提供膳宿的困难也只能限制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 (2)交通运输。撒哈拉沙漠,传统上都是透过骆驼队,缓慢、艰苦,也很危险。需冒迷路、过热、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饿死、渴死等危险,再加上还可能遭到打劫。尽管有这麼多危险、困难,沿著连接绿洲的商队路线的泛撒哈拉沙漠贸易从很早时候起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主要的路线大多在提贝斯提山脉的西面,其中最东面的从查德河向北至比尔马(Bilma,今尼日境内),通过费赞(Fezzan)区至的黎波里(Tripoli),是多少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路线。提贝提斯山脉东面几乎没有绿洲,但是尼罗河西面的“四十〔天〕路”(darb al-arbain)原先是运奴隶的路线。黄金、象牙、奴隶和盐是早期贸易的主要项目,但是今日,骆驼商队多半都已停业,只有从伊吉尔、比尔马和马利的陶代尼(Taoudenni)来的残留的盐生意仍使用骆驼队。但是主要的路线仍在使用,只是改由特别装备的机动车行驶,并且常常有护卫队护送。年复一年,现代的公路沿著沙漠中的古代贸易路线进一步延伸。法国首先创办了泛撒哈拉沙漠公共汽车服务,至今仍在运行。主路线外有一个认可的卡车网可行驶汽车,当然必须小心翼翼地驾驶;但是在这开阔的沙漠里四轮驱动是真正必需的,至少要有两辆车子、足够的零件和大量的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供应品,燃料、食物和水——尤其在夏季,所有的特别规定对所有旅游者都适用。在大的地区,地图是不够的,导航方法才是必需的。 许多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国际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辅助了地面旅游的不足,当地的航空公司联结各主要居住中心。铁路自从在阿巴德莱(Abadla,阿尔及利亚的贝沙尔附近)“泛撒哈拉沙漠”被弃而不用之后,很少有发展,只建了一条线来运输毛利塔尼亚的矿物。[编辑本段]研究和探索 古代描绘撒哈拉沙漠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迦太基人显然延续了早在青铜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与内地的商业关系。罗马人对撒哈拉沙漠感兴趣在西元前19年至西元86年的探险文献中已有记载。地理勘探在中世纪一直持续进行。 中世纪的旅游者怀著宗教和商业动机对进一步了解撒哈拉沙漠及其人民作出贡献。 接下来的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主要水道发生兴趣。为了试图决定尼日河的走向,英国探险家里奇(Joseph Ritchie)和里昂(George Francis Lyon)于1819年来到费赞区,1822年英国探险家德纳姆(Dixon Denham)、克拉珀顿(Hugh Clapperton)和奥德莱(Walter Oudney)接连越过这个沙漠从而发现了查德湖。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穿过撒哈拉沙漠,于1826年抵达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但是在他回来之前却在那里被人杀害了。法国探险家卡耶(Rene Caillie)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于1828年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其他著名的探险由下列各人完成∶德国地理学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1849~1855),法国探险家杜韦里埃(Henri Duveyrier,1859~1862)和德国探险家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1869~1875)以及罗尔夫斯(Gerhard Rohlfs,1862~1878)。 自从欧洲各殖民国家军事占领撒哈拉沙漠之后,进行了更详尽的探险,至19世纪末,已经掌握了沙漠的主要特点。虽然20世纪政治、商业和科学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对撒哈拉沙漠的认识,但是无垠的地带仍很遥远,知之甚少,难以抵达。[编辑本段]撒哈拉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岩画的几个阶段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枪,他们经常戴有圆形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马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并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可能在公元前1220年前后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和锻造铁器。当地建立了横跨整个撒哈拉直到埃及的大帝国联盟。[编辑本段]穿越撒哈拉沙漠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 起点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之前,可先游览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行程日期可作调整,但基本在三周以上,有的可延续两个月。花费:2500至4000美元。 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14日从中国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出发,考察队中有一名中方成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 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 考察队于十月下旬从中非尼日利亚大西洋海滨向北穿越二千四百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沿古驼道到北非利比亚的黎波里地中海边,全程三千公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察队还将把撒哈拉沙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两者的沙漠类型、特点、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别等。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近阶段的主要科研任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模式,经院党组决定,新组建的研究单元之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 。青藏所实行“一所三地”的特殊运作方式,分别在拉萨、北京、昆明设“部”。其中,拉萨部主要负责野外实验研究和支撑系统台站的运行与管理;北京部主要负责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室和开展室内科研工作,以及提供便利的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吸引国际一流研究人才,组建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等工作;昆明部主要负责开展极端环境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工作。2003年10月,。随后,批复了青藏所《关于上报创新人员编制组成的报告》。为搭建一支与国际化研究机构相适应的队伍,研究所本着“立足高原,研究高原”的宗旨,在人员招聘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组建了管理队伍,并招聘了第一批研究员、副研究员来所工作。研究所计划面向社会,持续、公开招聘优秀研究人员来所工作,不断的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工作。2004年,计划招生18位博士生、12位硕士生,并已经完成了博士、硕士点的申报工作。200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了科发人教字〔2003〕374号文件《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四个单位的通知》文件,确定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遗传资源等若干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做出独创性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为适应和改善东亚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需求的高度,组织围绕青藏高原研究的综合项目和计划,协调有关青藏高原研究的长期科研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各部门(单位)间优势力量的联合。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力地推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支撑平台方面,加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将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成为开放型的、组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逐步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中心。科学目标是:通过第一手原始数据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手段,在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演化、青藏高原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青藏高原地表与大气过程、生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形成原创性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持续产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形成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建成国际青藏高原研究中心。研究所还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科研任务。建所以来,我所获得了院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陆内俯冲与造山作用”等重大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及中科院院长基金的资助,获准5位“百人计划”名额,具体申报工作正在进行。研究所继续在积极组织申请97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院外经费的支持。我所成功承办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西藏考察活动”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30年”“第四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树立了研究所开展青藏高原研究学术活动的地位。青藏高原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院制定的办所方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所瞄准国际化研究所的办所思路,定期策划、筹备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路甬祥院长就与德国马普学会Markl主席达成共识,并提议由我院(CAS)、马普学会(MPG)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共同成立一个伙伴计划(Partner Program),筹划青藏所建所方案等问题,并在将来共同开展纯科学的合作研究。我所将积极推动“2+2”方案,加快国际化研究所建设进程;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联系与合作,进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论证,共同开展青藏高原研究,不断推进我所的国际化进程。

本人是一名在上海大学生活学习满四年的本科生,现已毕业,在此回答一下这个问题。1958年自上海大学前身始建,从这里走出的知名校友遍布各界,其中科学界校友杨雄里、林国强、孙晋良、严东生等人均为早一批从上大走出的杰出人士,在此杨雄里院士做简单介绍。杨雄里,1941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筹建者和推动者。复旦大学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春理工大学双聘院士、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杨雄里长期从事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色觉的心理物理、视网膜电图、视网膜信息处理等方面。他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修正了传统观念,此项研究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与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他率先发现了视觉信号在暗中受压抑的新现象(暗压抑效应),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参与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1988年,杨雄里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谢谢阅读,希望回答可以提供帮助。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信息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近阶段的主要科研任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模式,经院党组决定,新组建的研究单元之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 。青藏所实行“一所三地”的特殊运作方式,分别在拉萨、北京、昆明设“部”。其中,拉萨部主要负责野外实验研究和支撑系统台站的运行与管理;北京部主要负责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室和开展室内科研工作,以及提供便利的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吸引国际一流研究人才,组建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等工作;昆明部主要负责开展极端环境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工作。2003年10月,。随后,批复了青藏所《关于上报创新人员编制组成的报告》。为搭建一支与国际化研究机构相适应的队伍,研究所本着“立足高原,研究高原”的宗旨,在人员招聘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组建了管理队伍,并招聘了第一批研究员、副研究员来所工作。研究所计划面向社会,持续、公开招聘优秀研究人员来所工作,不断的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工作。2004年,计划招生18位博士生、12位硕士生,并已经完成了博士、硕士点的申报工作。200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了科发人教字〔2003〕374号文件《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四个单位的通知》文件,确定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遗传资源等若干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做出独创性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为适应和改善东亚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需求的高度,组织围绕青藏高原研究的综合项目和计划,协调有关青藏高原研究的长期科研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各部门(单位)间优势力量的联合。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力地推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支撑平台方面,加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将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成为开放型的、组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逐步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中心。科学目标是:通过第一手原始数据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手段,在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演化、青藏高原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青藏高原地表与大气过程、生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形成原创性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持续产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形成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建成国际青藏高原研究中心。研究所还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科研任务。建所以来,我所获得了院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陆内俯冲与造山作用”等重大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及中科院院长基金的资助,获准5位“百人计划”名额,具体申报工作正在进行。研究所继续在积极组织申请97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院外经费的支持。我所成功承办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西藏考察活动”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30年”“第四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树立了研究所开展青藏高原研究学术活动的地位。青藏高原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院制定的办所方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所瞄准国际化研究所的办所思路,定期策划、筹备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路甬祥院长就与德国马普学会Markl主席达成共识,并提议由我院(CAS)、马普学会(MPG)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共同成立一个伙伴计划(Partner Program),筹划青藏所建所方案等问题,并在将来共同开展纯科学的合作研究。我所将积极推动“2+2”方案,加快国际化研究所建设进程;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联系与合作,进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论证,共同开展青藏高原研究,不断推进我所的国际化进程。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职位要求

四级是普通的,现在的工作人随便都可以考四级至少要考八级以上才能在研究所研究

一般的事业单位都需要6级的,我有一个同学有关系(舅舅是里面的一个头头),就因为6级没过,结果给卡住了。这是硬性的规定,哥们,所以建议你下狠考个4,6级吧。(要不只能去公司了,而且你要很强才行,毕竟工作真的不好找啊)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信息公示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近阶段的主要科研任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模式,经院党组决定,新组建的研究单元之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 。青藏所实行“一所三地”的特殊运作方式,分别在拉萨、北京、昆明设“部”。其中,拉萨部主要负责野外实验研究和支撑系统台站的运行与管理;北京部主要负责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室和开展室内科研工作,以及提供便利的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吸引国际一流研究人才,组建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等工作;昆明部主要负责开展极端环境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工作。2003年10月,。随后,批复了青藏所《关于上报创新人员编制组成的报告》。为搭建一支与国际化研究机构相适应的队伍,研究所本着“立足高原,研究高原”的宗旨,在人员招聘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组建了管理队伍,并招聘了第一批研究员、副研究员来所工作。研究所计划面向社会,持续、公开招聘优秀研究人员来所工作,不断的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工作。2004年,计划招生18位博士生、12位硕士生,并已经完成了博士、硕士点的申报工作。200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了科发人教字〔2003〕374号文件《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四个单位的通知》文件,确定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遗传资源等若干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做出独创性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为适应和改善东亚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需求的高度,组织围绕青藏高原研究的综合项目和计划,协调有关青藏高原研究的长期科研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各部门(单位)间优势力量的联合。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力地推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支撑平台方面,加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将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成为开放型的、组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逐步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中心。科学目标是:通过第一手原始数据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手段,在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演化、青藏高原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青藏高原地表与大气过程、生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形成原创性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持续产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形成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建成国际青藏高原研究中心。研究所还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科研任务。建所以来,我所获得了院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陆内俯冲与造山作用”等重大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及中科院院长基金的资助,获准5位“百人计划”名额,具体申报工作正在进行。研究所继续在积极组织申请97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院外经费的支持。我所成功承办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西藏考察活动”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30年”“第四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树立了研究所开展青藏高原研究学术活动的地位。青藏高原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院制定的办所方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所瞄准国际化研究所的办所思路,定期策划、筹备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路甬祥院长就与德国马普学会Markl主席达成共识,并提议由我院(CAS)、马普学会(MPG)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共同成立一个伙伴计划(Partner Program),筹划青藏所建所方案等问题,并在将来共同开展纯科学的合作研究。我所将积极推动“2+2”方案,加快国际化研究所建设进程;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联系与合作,进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论证,共同开展青藏高原研究,不断推进我所的国际化进程。

高原杂志社官网招聘

【2004年】12月5日,GSEAN-学生环境组织交流平台正式上线【2005年】1月,建立以网络聊天室为主的在线聊天系统,为环境组织在线召开即时网络会议提供便利,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各地主题交流以及跨地区组织发展、项目实施等提供网络服务。3月27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一期开讲,邀请到绿色大学生论坛康大虎,主题为:社团外联部运转。4月9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二期开讲,邀请到绿石基金吴昊亮,主题为:环保社团活动项目的选择。4月10日,济溪/GSEAN 和绿色信使候选命名中,投票比例为9:7,济溪/GSEAN 胜出,最终确定“GSEAN-学生环境组织交流平台”改名为“济溪环境组织交流网络”简称济溪、GSEAN 。12月4日 济溪绿韩子发帖庆祝济溪一周年生日,揭开一周年生日庆典的序幕。12月5日,全体济溪志愿者共贺济溪/GSEAN一周年生日。12月16日,济溪论坛评选2005年度最佳新人和十大新人 4月1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三期开讲,邀请到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苑杰,主题为: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创建。4月23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四期开讲,邀请到浙江省大学生绿色论坛王森,主题为:环境创意行动项目在浙江的成功开展。8月20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五期开讲,邀请到温州绿眼睛方明和,主题为:如何从身边做起保护野生动物。10月20日,济溪论坛2006年度大奖评选活动开启,提名评选终身成就奖、优秀版主奖、宣传大使奖等十项大奖。12月5日,济溪又长大了一岁,二周年生日。 【2007年】6月1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六期开讲,邀请到有较丰富暑期活动经验的各类人士,主题为:青年环境组织暑期活动的思考与探讨。7月14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七期开讲,邀请到多背一公斤创始人安猪,分享主题为:安猪与多背一公斤。8月,济溪项目评估团队承接WWF湿地使者行动项目评估工作,对全国开展的湿地使者行动进行评估,累计评估8支队伍的活动。9月,济溪商城——济溪环境友好商城上线测试,开展废旧物品的流通和再利用,推动资源交换交流。9月,济溪执行委员张伯驹赴日本参加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日本年会。9月,济溪与中外对话联合推广活动达成协议,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宣传推广活动。10月,济溪设立北京办公室,招聘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济溪运营工作,石磊成为济溪第一位专职工作人员。10月,济溪500100项目正式启动。10月27日,济溪在线大讲堂第八期开讲,邀请到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帅净,主题为:游戏手法在环境教育中的运用。20月28日-29日,济溪执委会部分成员及部分注册用户参加第二届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10月30日,济溪在京举行济溪会员交流会,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到京参加第二届民间环保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的各地济溪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12月5日,济溪三周岁生日,同期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文集、图片集、视频集等形式来祝贺济溪生日快乐。12月5日,济溪论坛2007年度大奖颁布,野牦牛等30余名志愿者获各项大奖。12月5日,济溪三周年总结报告发布。12月9日,j济溪以及来自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环球协力社、星期六剧场、多背一公斤、香港乐施会、欣耕、风俱乐部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NPI的会议室,热烈的分享了发展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手法,探讨了发展教育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对于都市青年社会责任心的重塑作用。 3月,济溪环境健康网上线,发布环境健康领域的各类新闻,为NGO在环境健康领域的行动的信息发布与交流提供平台,为各行业企业提供环境健康标准,促进环境健康领域交流。4月18-20日,济溪承办的2008湿地使者行动在成都进行西部地区湿地使者队伍项目培训。4月25日,济溪执行委员会成立,holywood、honglake、长安野人、naturaller、melu成为济溪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成员。4月25-27日,济溪承办的2008湿地使者行动在南京进行东部地区湿地使者队伍项目培训。4月25-27日,济溪承办的2008湿地使者行动在武汉进行中部地区湿地使者队伍项目培训。5月23日,济溪发布抗震救灾倡议书,加入NGO抗震救灾网络。5月31日,云南高校环保社团交流会暨济溪与中外对话推广会在云南民族大学理化楼隆重举行。云南省一株树志愿者联盟、云南生态网络联合、云南民族大学自然社等环保机构及10所高校的16家公益社团,大约150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6月1日,济溪第二任专职许鹏上岗。6月5日,济溪增设认知自然版块,着手组建自然认知团队。6月5日,济溪、中外对话携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网关注世界环境日,在青海西宁新宁广场举行宣传活动及济溪中外对话联合推广活动。6月12日,济溪、中外对话携手绿驼铃,在甘肃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多媒体教室开展了一场“关注气候变化,人人参与环保”的演讲比赛。6月14日,济溪承办的2008湿地使者行动在济溪论坛进行网络答辩。6月16日,济溪自然认知团队建立,主要成员为溺水de稻子,狮子folecld,咖啡豆の空,小蟹,宁馨儿,辛芷,雨峰,陌上,风声之度,高山,小宇,Mars,尼安·猪笼草,岩芪,蓝天白云,徜徉世界,紫凌等。7月1日,新疆大学彭海燕到访济溪北京办公室。7月9日,济溪执行委员长安野人对西南大学绿色行动志愿者服务队湿地使者行动进行评估。7月13日,济溪《认知自然》杂志首刊‘荷月刊’发布,holywood执笔写发刊词。7月15日,济溪以NGO顾问名义加入《行动CSR》杂志。7月16日,北京化工大学徐韬到访济溪北京办公室。7月21-24日,济溪在长沙协办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7月22日,济溪在长沙承办2008湿地使者行动启动仪式。7月23日,济溪在长沙承办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气候变化与湿地保护论坛。7月30日,绿色吉林湘元到访济溪北京办公室。7月27-28日,济溪执行委员长安野人在江西九江星子县对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湿地使者行动进行评估。8月3-4日,济溪执行委员长安野人对重庆大学绿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湿地使者行动进行评估。8月5日,济溪执行委员naturaller、专职人员许鹏接受NPP访谈。8月7-9日,济溪执行委员长安野人在重庆参加福特汽车环保奖西南地区能力建设培训。9月7日,济溪执行委员naturaller、专职人员许鹏参加NPP财务管理沙龙。9月7-9日,济溪执行委员长安野人在兰州对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湿地使者行动进行评估。10月,济溪正式着手济溪在渝注册工作。10月5日,济溪、中外对话联合推广活动走进重庆,在重庆大学召开重庆高校环保社团交流会。10月22日,济溪环境健康网建设项目中期报告发布。10月26日,济溪《认知自然》杂志‘桂月刊’发布,同时实现在线发布。10月28日,济溪执行委员holywood、长安野人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10月30-31日,济溪与其他单位联合承办的2008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京召开。10月31日晚-11月1日晨,济溪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济溪执行委员会成员、论坛管理团队成员等二十余人参加。11月1日,济溪协办的谷润网“2008打动心灵的绿色梦想”小额资助项目启动。11月3日,济溪执委会决定任命野人为济溪执行总干事,授命组建济溪重庆办公室。11月7日,《行动CSR》杂志举行座谈会,围绕《行动CSR》的编辑工作,到会专家对第一期《行动CSR》(已完成)发表了意见,并对第二期《行动CSR》杂志提出了建议。济溪执行委员holywood参加此次会议。11月14日,济溪重庆办公室租赁办公室。11月19日,华龙网教育工作室助理薛淼到访重庆办公室,谈与济溪合作的事宜。11月20日,济溪环境交流网络在重庆注册成立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并设立济溪重庆办公室。11月21日,NPI成都办项目总监任君恒先生到访济溪重庆办公室,考察济溪运营情况。11月23日,重庆地区20行动第一次协调会议在济溪重庆办公室召开,重庆高校学生环保社团代表十余人参加。11月30日,重庆地区20行动第二次协调会议在济溪重庆办公室召开,重庆高校学生环保社团代表二十余人参加。12月1日,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莫武军先生到访济溪重庆办公室。12月2日,华龙网教育工作室助理薛淼到访重庆办公室,谈与济溪合作的事宜。12月5日,济溪全体志愿者庆祝济溪四岁生日,重庆办公室召开高校社团联谊会。12月5日,济溪论坛主程序从PW改为DZ1,在原有网站、论坛、博客的基础上,增加了SNS系统、建立了济溪环境公益百科,以及EORG邮局系统,实现了同一个ID,全站通行,为济溪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月5日,济溪四周年文集《共涉清溪》发布。12月5日,济溪四周年总结报告发布。12月5日,济溪年度颁奖,评选出2008年济溪最受欢迎的十大人物和最受欢迎的社团/组织。12月9日,济溪重庆办公室开通电话、网络。12月10日,济溪重庆办公室开始正式办公。12月中旬,济溪协办的谷润网“2008打动心灵的绿色梦想”小额资助项目开始进行项目评审工作。12月17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长安野人拜访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与文化教育处项目官员交谈合作意向。12月31日——2009年1月1日,济溪执行委员honglake到济溪重庆办公室,并参加济溪志愿者辞旧迎新聚会。 1月2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长安野人代表济溪在重庆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锦宾馆参加重庆地区NGO工作交流会暨新年联谊会。1月6日—7日,济溪论坛升级到主程序0。1月8日,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北京代表处主任赵燕澍先生到访济溪重庆办公室,执行总干事长安野人与赵先生交流组织发展相关事宜。1月,与IED签署服务器服务合同,由IED为济溪提供服务器技术支持服务工作。1月13日,国际行动援助项目协调员张卫到访重庆办公室。2月28日,重庆地区宣传推广协调会议在重庆大学召开,济溪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与重庆地区协调员李玲一起对宣传推广的各事项做了讲解说明。2月末,《环境健康简讯》2009年第2期(总第四期)发布。3月,中华环保联合会与济溪签署捐赠图书协议,同意作为济溪绿色书屋协办单位支持该项目的建设。3月1日-4月20日,“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国560所高校开展两轮宣传活动。3月,自绿色书屋项目筹建以来,济溪收到来自绿色和平捐赠的图书27本、中外对话捐赠的图书22本、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春办公室捐赠的图书62本、自然之友捐赠的图书38本、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捐赠的图书17本、沈瑞松个人捐赠的图书30本。3月18日,济溪代表到西南大学与纺织服装学院团委、环保社团探讨由WWF发起的“关灯一小时”活动开展的方式。3月21日,济溪代表参加2009年重庆市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座谈会。3月23日,《环境健康简讯》2009年第3期(总第五期)发布。3月28日,由济溪协调的重庆地区高校“关灯一小时”活动在重庆十余所高校同时开展,29日,华龙网、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纷纷报道此次节能20行动。3月28日晚,英国驻重庆领事馆气候变化领事张百任在家召开烛光晚会,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济溪代表应邀参加。3月28日,郑建应邀参加了由江南大学主办的首届春晖论坛暨长三角大学生公益论坛,并作为深度访谈嘉宾与守望家园的创始人姚瑶先生、SOE中国负责人张利先生、无锡欢乐义工总负责人张辉先生等嘉宾以及大学生公益组织代表一起探讨“大学生公益活动及个人成长”主题。4月2日-6日,济溪项目主管张建参加由昆明草根公益支持中心主办的2009(昆明)草根公益协力营。4月3日,济溪收到来自世界银行中国北京办公室捐赠的图书3本。4月13日,济溪收到来自中华环保联合会捐赠的图书99本。4月16日,百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经理祝丽华来访济溪办公室。4月20日,“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截止申报,共收到来自全国的556个申报项目。4月22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SEE·TNC生态奖在京颁奖,济溪“青年环境交流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5月13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参加“环保民间组织控烟行动网络成立会议”,并代表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签字加入“环保民间组织控烟行动网络”。5月17日,“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经过评审,有70个项目入围,并参加网络投票。5月20日,济溪收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捐赠的《中国国家地理》、《博物》、《中华遗产》等杂志。5月30日,济溪环境交流网络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济溪环境健康沙龙——世界无烟日谈控烟”,邀请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专家与参会代表畅谈控烟的国际形势、国内政策以及吸烟对健康的影响。5月31日,济溪面向高校环保组织发出“创建无烟校园 拒吸二手烟”倡议书,呼吁发挥大学生环保组织的团队作用,努力创建无烟校园环境。6月5日,由济溪环境交流网络主办,互动百科支持的济溪环境公益百科编辑大赛启动。6月9日,济溪执行总干事和项目助理参加中欧生物多样性重庆示范项目高校培训班,并与中欧生物多样性重庆示范项目官员交流。6月10日,应搜狐绿色频道邀请,济溪参与协办“我有一个绿色梦想”活动。本次活动从6月5日开始,9月30日截止。活动以专家评议为主的方式选出月度梦想,获得月度梦想的网友可直接进入终选阶段。月度评选的获奖梦想将集中在网上展示,分类让网友进行在线投票。最终大奖将结合投票结果、专家评审团意见产生。6月13日,“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电视PK赛及颁奖典礼在北京亚洲电视城举行。本次大赛最终产生了37个创意实现奖、9个绿色社区奖和10个优秀创意奖。6月22日,由济溪环境交流网络与绿石环境行动网络联合主办的青年环境社团发展支持项目正式启动。6月23日,济溪绿色书屋推出暑假图书借阅计划,主要为满足广大环保爱好者假期阅读环保经典书籍等需要。6月25日-26日,济溪执行总干事参加由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成都志愿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6月25日,济溪公开招募环境类组织合作伙伴,为青年环境社团发展支持项目学员实习寻找实习单位。6月27日,第十五期济溪在线大讲堂开讲通知,本次大讲堂主题是“寻找参与的感觉消失的原因——for gsean”。邀请济溪网友对济溪论坛发展现状进行讨论,为济溪论坛发展方向求诊问策。7月7日,济溪执行总干事和项目助理应邀参加重庆英国总领事馆举办的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研修班。7月20日,济溪环境健康项目年度报告英文版出炉。7月23日,济溪执行总干事和项目助理赴成都参加由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欧生物多样性环境传播工作坊”。8月5日-7日,由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与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合作举办的中国草根组织气候变化培训在北京举行,济溪执行总干事和项目助理应邀参加此次培训。8月12日-14日,济溪在北京参加了“社会组织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北京)交流展示会”。8月18-20日,济溪与绿石环境行动网络合作的“清新伙伴”项目重庆培训班在西南大学进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16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8月19日,济溪成为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发起的“绿满神州”活动的联合发起组织之一。9月1日,济溪与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重庆示范项目签署协议,将在重庆五所高校开展重庆高校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项目,第一阶段将对重庆五所高校的物种进行本底调查及相关宣传活动。9月15日,济溪正式成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员单位。9月17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NGO合作部主任郭霞等人来访济溪办公室,就“青国青城”项目展开深入交谈,并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9月18日-19日,由济溪主办的重庆高校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培训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重庆五所高校的监测团队成员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标志着重庆高校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得到了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重庆地方示范项目支持。9月25日,西南大学“60周年话环保”绿色论坛在田家炳国际报告厅举行,济溪总干事郑建应邀参加。本次论坛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展望绿色未来”,由西南大学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西南大学绿队发起。9月27-28日,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的西南地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系列培训之团队建设在成都举行,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及项目助理刘晓慧参加了此次培训。10月3日,万通地产生活节在北京怀柔区万通新新小镇举行。济溪组织“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绿色社区奖”获奖团队参加了此次活动。10月2日-4日,青新伙伴第二期培训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第一期南京、天津、重庆三个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10月5日,由济溪和绿石主办的“NGO人才培养与需求”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10月11日,由济溪主办的重庆高校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植物识别培训在重庆邮电大学进行,邀请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陈锋老师为来自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的近二十名监测人员进行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包括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植物识别、重庆南山植物园野外植物识别两部分。10月17日,由济溪主办的重庆高校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植物识别培训在四川外语学院进行,邀请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陈锋老师为来自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的近二十名监测人员进行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包括四川外语学院校园植物识别、重庆歌乐山森林公园野外植物识别两部分。10月17日,万通地产生活节在天津举行,济溪组织“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绿色社区奖”获奖团队哈尔滨理工大学代表穆素花、重庆交通大学达人工作室代表李扬眉参加了此次活动。10月24日,受英领馆邀请,经济溪推荐,重庆大学绿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贺竹野、重庆交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会的赵茂川代表重庆高校环保协会参加了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京组织的气候变化青年倡导者培训及相关活动。10月30日,白加黑环保方案召集令活动启动,经过济溪的辅导推荐,有8个项目入围前20强。10月31日,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才第二期培训班在重庆市环保局开班,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参加此次培训班,并与学员分享大学时期的环保经历。10月31日,2009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北京化工大学召开,济溪代表吴昊亮、吉菲参加了此次年会。11月10日,重庆办公室由原29-8室搬迁到28-1室。11月21日,由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主办的“健康重庆”英国传统运动日在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举行,济溪组建的绿色志愿者代表队荣获团队第二名。11月26日,济溪参加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重庆赛区决赛,获得第四名。11月29日,济溪邀请秦岭兽人作演讲嘉宾,在西南大学举行重庆高校环保社团绿色沙龙。秦岭兽人与重庆高校环保社团代表交流分享经验。12月2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应邀参加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举办的气候酷派活动。12月5日上午,济溪组织重庆高校大学生开展“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行为艺术活动,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等九所重庆高校环保社团参与了本次活动。12月5日下午,为纪念济溪成立五周年,济溪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联谊活动,重庆高校环保社团各个代表参加到本次联谊活动中。12月5日,济溪发布《济溪2009年度报告(简版)》、《济溪2009年度财务报告》。12月8日,济溪发布《绿讯》2009年第一期,总第五期,内容包含网站、论坛精华内容,包括环境新闻、社团活动等。12月15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及志愿者钱梦仑参加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举办的环保影片看片会,并与气候领事进行交流。12月23日,济溪等多家著名环保组织同新一代图片网络社区图客网共同发起“绿色贺卡活动”传递网络温情。12月24日,在济溪成立五周年之际,济溪发布《济溪2009年度报告(精装版)》。12月30日,济溪大讲堂召开09年年度总结会议,会议回顾历史、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成员的考核及分工改组、明年的规划等。 1月1日,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向济溪赠阅2010年全年《中国青年报》。1月12日下午,台湾环境资讯协会陈玟秀到访济溪办公室。1月13日下午,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尉渟瀚及气候变化与能源官员一行到访济溪办公室。1月15日下午,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应邀参加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重庆站),本期论坛主题为“金融危机洗礼后的服务业创新” 。1月18日下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侯宝森在重庆调研重庆志愿者情况,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1月21日下午,济溪驻京代表包忠碧参加“北京大学公民社会发展论坛(2010)”。1月23日上午,济溪环保故事会在豆豆书吧举行,济溪志愿者为刚放寒假的儿童带去第一节环保课,内容包括废旧物品再利用手工艺品制作,观看环保动画片,听环保故事等内容。1月30日,济溪执行总干事郑建赴成都参加野草文化举行的低碳生活年会。2月1日,为纪念第十四个世界湿地日,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2月1日下午,济溪在重庆博来居书吧举行济溪绿色沙龙——“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主题交流活动。2月6日上午,由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和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儿童环保图书漂流”公益活动在市少儿图书馆正式启动了,本次公益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环境意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读书习惯、生活习惯,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小手拉大手,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2月8日,杭州智慧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向济溪赠送中国第一部大型环保动画片《环保剑》的正版VCD用于青少年环境教育。2月24日,济溪发布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分布图。2月26日上午,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先生到访济溪办公室,与济溪执行总干事进行了亲切交谈,随同到访的还有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尉渟瀚先生、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气候变化与能源领事张百任先生等。2月26日下午,济溪在博来居书吧举行绿色沙龙——“低碳生活”主题沙龙,邀请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重庆大学、外资企业、政府、房地产公司、民间组织、大学生、媒体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40余人参加。2月26日晚,济溪执行总干事应邀参加重庆总领事馆开关十周年酒会。

一个人摩梭人,13岁时离开原始母系社会女儿国,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民族独唱演员。 1990年离开中国,到美国;后在意大利做模特,游历欧洲。先后到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讲学和演出; 1997年开始写作出版,著有《走出女儿国》、《走回女儿国》、《女人品——闻香识女人》、《女人游——凤眼看天下》、《中国红遇见挪威蓝》、《女人梦——烟雨是天涯》、《你也可以》。其作品已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热销。 现为《时尚——中国服装》专栏作家。常往返于纽约、北京、泸沽湖三地,从事写作和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一个从泸沽湖畔走出的摩梭女人,在她的风华年代有了所有女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物质与爱情,她是一个有足够智慧有足够经验教女人怎样做女人的榜样女人。 娜姆去大学演讲,面对着几百双眼睛,本来要讲民族文化,突然转变了话题,成了女人要和女人做朋友。 娜姆说,女人应该和女人交朋友,女孩子要帮女孩子。我们很少和母亲交流,母亲不会和你交流爱情,你也不愿和她敞开谈,但外国会。我们没有榜样。 当一位母亲,把娜姆写的《中国红遇见挪威蓝》里的文章《你能拥抱我吗》复印下来,放进女儿的书包,女儿看了后,第一次说:“妈妈,我爱你”的时候。娜姆感动加幸福,其实娜姆希望女人与女人间的温情和交流越来越多。 “我一路收获,付出的总多过我得到的。懒的女人是没有前途的。” 13岁那年娜姆从北京得奖归来,泸沽湖的崇山峻岭已经盛不下她想“飞”的心。终于有一天对阿妈说:我要去城里。她的异想天开和固执把阿妈吓坏了,阿妈不知所措地打了她,她于是抹着眼泪往山上跑。阿妈追不上,捡起石头砸她。她却就这样跑出来了。那是她第一次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身上带了六个熟鸡蛋,却要在原始森林里走五天五夜。她在莽莽林海里风餐露宿,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夜里怕野兽袭击,就睡在山洞里或树上,她靠唱山歌来驱逐孤独和恐惧,边唱边哭,边哭边走。一个漆黑的夜里,她看到远处一线灯光,就在泥泞中朝着那个方向爬,第二天看走过的路,原来是从悬崖边爬过来的,稍有不慎,就会落下万丈深渊。 娜姆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想到北京发展,她没有背景,也没有关系,在当时人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她竟然拿到手了,这样的出手不凡让人惊异,却是她三十一次来来回回往返上海和北京找工作的结果。最后一次从北京回到学校,娜姆没得吃,只有一个温水瓶,她把方便面搓碎了放进水里,就那样晃着吃。 现在的娜姆可以在瑞士日内瓦的湖边上和她的挪威王子过神仙眷侣的生活,可是她跑到北京写书,写书有多苦?且看她的《抱歉自己》:“没出过门,没下过楼。写完最后一笔,赶快跑到镜子面前,脱下睡袍,看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发霉。把手里的笔一掰两段扔到垃圾箱里。两个月了!” 娜姆说:我喜欢我的生活,有时候有非常大的奔波,非常疲倦,这次回老家一个多月,皮肤被高原的烈日烧干巴了。可是我不把它当作是苦。我的精力太旺盛了,活佛有九个脑袋,我没有九个,也有四个。 所以如果有女孩子嫉妒娜姆,说风凉话,是没有道理的,有哪个女孩子在大年三十能一个人就一杯咖啡两片面包过日子?可是娜姆能。当你在哪儿瞎混瞎逛时,人家娜姆还在工作呐。 “人一定要善良,尤其是做女人,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友爱,一定要心存感激,要有感恩的心。” 娜姆的榜样女人有三个:阿妈,献身于慈善事业的修女特雷莎嬷嬷,还有奥黛丽·赫本,她们的共同品质是善良。 在美国,娜姆经朋友介绍到一家歌厅打工。一个大雨天,一个老人走进来,身上的衣服湿透,他见歌厅还没开业,犹豫着进退两难。娜姆见不得人受苦,就热情地请他进来。等老人坐下,她问他要不要喝点东西,老人拒绝,她以为他没钱,就请他喝果汁,为了让老人愉快些,娜姆还给他唱了首中国歌,临分手时,娜姆拿了把伞送给老人。 三天后的晚上,老人又来到这个酒吧,给娜姆讲了他的故事:他年轻时参加过越南战争,后来因为忏悔收养了三个越南孤儿,把他们抚养大,再后来他们知道了他在越南服役的事,便一个个离他远去。老人的孤苦感染了娜姆,她要了老人的电话,请老人参加她和朋友举行的宴会,一来二去,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有一天,老人带娜姆到旧金山最高级的生活区一幢漂亮的房子前停下来,说是送她的礼物。娜姆当然不要,但拗不过老人,娜姆要求付租金才求得两全。只是第二天娜姆再去那座房子时,看到的是老人留给她的一张支票。老人说谢谢“你给我的晚年带来温暖,给了我爱。”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故事却是真的。没什么可奇怪的,尊老爱幼是摩梭姑娘娜姆骨子里的美德。娜姆的婆婆说,娜姆胸怀广,肯给予,所以爱她。 娜姆不会忘记飞去巴黎在那个19岁的女孩子店里挑两款新装,她设计的衣服很好,做工也很好,只是在全是名牌的巴黎有些不自信,她需要鼓励,需要资金周转。娜姆最满意的事情是她酬资新建的希望小学有了眉目,香格里拉的古城将有朗朗的书声,许多人为此就业。从她担任名誉校长的古城小学走出来,她感觉自己像一片云,净净的。 参考:

一个人〔人物简介〕 杨二车娜姆,摩梭人,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90年离开中国到美国,后在意大利当模特,游历欧洲。先后到日本、新加坡等地讲学和演出。 1997年开始写作出版,著有《走出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你也可以》等书。其作品已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热销。 ★改良旗袍是杨二车娜姆的最爱 记者 黎金龙 摄 本报讯一部《走出女儿国》,让人们首次窥见泸沽湖畔那个延续走婚风俗和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摩梭族风貌,也牢牢记住了那个长发垂肩笑容明媚的摩梭女子杨二车娜姆。前晚,来长沙参与《越策越开心》节目录制的她语出惊人,称自己“不是一个凡胎”,背负了太多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从泸沽湖到上海,再漂洋过海到美国,此后万水千山走遍,不安分不停留,似乎是娜姆的另一个标签,就像蒲公英,乘风而去,随处生根,“呵呵,可以这么说,我是一朵国际蒲公英”。不过,娜姆还是表示,过两三年自己会考虑安定下来,不到处跑了。 无论是外貌还是漂泊的气质,包括行文的风格,杨二车娜姆都酷似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我很喜欢三毛,因为我对文字的喜爱就是从读到她的作品开始的,她写得很美,看得出来,她的文学功底很深。不过,我比她长得漂亮,而她的文字比我的漂亮,我的文字可能更阳光一些,毕竟她经历了太多苦难。”此前,杨二车娜姆透露,想投拍一部关于三毛的电影,并且亲自出演三毛,不过,太过随性的她一直没法拿出足够的时间来筹备,此事就搁置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拍,我想演三毛的后半生,现在的我也经历了两次婚姻的结束,还有不少磨难,感觉上更加接近那时候的三毛。” 说起与挪威驻华外交官石丹梧已成往事的婚姻,杨二车娜姆语出惊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凡胎,可能一出生就背负了太多责任,不是像别的女子,结婚生子就万事大吉,我要面对的,是很多大环境的东西。”她认为,自己一直担负着推介摩梭文化的使命。娜姆出资修建的摩梭文化博物馆日前刚刚落成,为摩梭族人传承自己的文化提供一个平台,“我的家乡在云南四川交界处,到处都是山,路很难走,好多地方都没有通车,博物馆位于泸沽湖畔最古老最深处的小落水村,原来没有通路,现在村民们特意修了条路,一直通到博物馆,这条路就叫‘杨二车娜姆之路’。”杨二车娜姆表示,以后每年都会邀请各国的艺术家到这所博物馆来呆?敝粒掣鲈拢�醋鞑煞纭?记者 上官宁宁图片:-03-14/jpg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