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应用领域

发布时间: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应用领域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的检测和调查等各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农业生产是遥感技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其通过计算机将卫星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变成相应的图像信息供人们识别,并以此完成对气象的预测,对潮汐涨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来检测洪水的涨势,对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形势及产量进行判断和估计,对作物的实际面积进行估算,并且在僧林灾害例如森林火灾爆发时可以准确地对其进行观察,以方便对其的控制。(二)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最初在遥感地质填图方面有所应用,在之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地质环境检测、地质灾害预警以及矿产开发等各方面,最为显著的是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得到的越来越广泛且得到无限获利的使用。 (三)大气监测方面的应用 在大气监测方面,遥感技术也逐渐显露除了其用武之地。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多种高度应用等优点,并且可通过光谱分辨出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这种技术成为大气监测的一大利器,可以及时地发现污染,判断大气污染情况,估计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使大气的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和及时。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参考资料:遥感技术-百度百科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航拍航测也是一种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 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遥感产业逐渐向市场化、民用化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气象、地质、测绘勘察、城市与区域规划、水文水资源、水利等。如,环境保护应用:环境本地调查、水体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分析;农林业应用:精细农业、作物估产、林业资源调查、森林虫害、火点识别、土壤干旱调查、土壤盐化沙化监测等;地质应用:区域地结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识别;水文水资源应用:流域规划、水资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等。扩展资料:遥感平台是遥感过程中乘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摄影时安放照相机的三脚架,是在空中或空间安放遥感器的装置。主要的遥感平台有高空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遥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使用的有20多种,除可见光摄影机、红外摄影机、紫外摄影机外,还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和散射计、侧视雷达、专题成像仪、成像光谱仪等,遥感器正在向多光谱、多极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器接受到的数字和图像信息,通常采用三种记录方式:胶片、图像和数字磁带。其信息通过校正、变换、分解、组合等光学处理或图像数字处理过程,提供给用户分析、判读,或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制成专题地图或统计图表,为资源勘察、环境监测、国土测绘、军事侦察提供信息服务。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4~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7~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4、紫外遥感:对波长3~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 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海洋,勘探,重金属,地下河,稀有元素,这些领域都会涉及到,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科学。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航拍航测也是一种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 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的检测和调查等各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农业生产是遥感技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其通过计算机将卫星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变成相应的图像信息供人们识别,并以此完成对气象的预测,对潮汐涨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来检测洪水的涨势,对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形势及产量进行判断和估计,对作物的实际面积进行估算,并且在僧林灾害例如森林火灾爆发时可以准确地对其进行观察,以方便对其的控制。(二)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最初在遥感地质填图方面有所应用,在之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地质环境检测、地质灾害预警以及矿产开发等各方面,最为显著的是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得到的越来越广泛且得到无限获利的使用。 (三)大气监测方面的应用 在大气监测方面,遥感技术也逐渐显露除了其用武之地。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多种高度应用等优点,并且可通过光谱分辨出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这种技术成为大气监测的一大利器,可以及时地发现污染,判断大气污染情况,估计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使大气的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和及时。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参考资料:遥感技术-百度百科

遥感产业逐渐向市场化、民用化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气象、地质、测绘勘察、城市与区域规划、水文水资源、水利等。如,环境保护应用:环境本地调查、水体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分析;农林业应用:精细农业、作物估产、林业资源调查、森林虫害、火点识别、土壤干旱调查、土壤盐化沙化监测等;地质应用:区域地结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识别;水文水资源应用:流域规划、水资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等。扩展资料:遥感平台是遥感过程中乘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摄影时安放照相机的三脚架,是在空中或空间安放遥感器的装置。主要的遥感平台有高空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遥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使用的有20多种,除可见光摄影机、红外摄影机、紫外摄影机外,还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和散射计、侧视雷达、专题成像仪、成像光谱仪等,遥感器正在向多光谱、多极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器接受到的数字和图像信息,通常采用三种记录方式:胶片、图像和数字磁带。其信息通过校正、变换、分解、组合等光学处理或图像数字处理过程,提供给用户分析、判读,或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制成专题地图或统计图表,为资源勘察、环境监测、国土测绘、军事侦察提供信息服务。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4~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7~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4、紫外遥感:对波长3~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 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经查证,不是2011版北大核心复合影响因子:179 综合影响因子:094 主办: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009XCN: 22-1135/TH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创刊时间:1988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应用情况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航拍航测也是一种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扩展资料: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 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是航海院校船舶驾驶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涉及到气象要素和海洋要素的基本变化规律,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天气系统(如冷高压、锋面气旋、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基本规律及天气模式,大风、浓雾和暴雨等恶劣天气形成背景和季节变化规律,传真天气图的应用和天气预报原理。随着世界航运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性能、船舶通信和定位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船舶事故率仍居高不下,其中大部分事故是由恶劣天气和海况造成的。究其原因,许多船舶事故固然与自然灾害破坏力强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与船舶驾驶人员航海气象知识不足和应对处置不当有关。因此,改革航海气象学和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驾驶专业学生的航海气象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其对天气系统的认识和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能力势在必行。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经查证,不是2011版北大核心复合影响因子:179 综合影响因子:094 主办: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009XCN: 22-1135/TH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创刊时间:1988

遥感产业逐渐向市场化、民用化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气象、地质、测绘勘察、城市与区域规划、水文水资源、水利等。如,环境保护应用:环境本地调查、水体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分析;农林业应用:精细农业、作物估产、林业资源调查、森林虫害、火点识别、土壤干旱调查、土壤盐化沙化监测等;地质应用:区域地结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识别;水文水资源应用:流域规划、水资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等。扩展资料:遥感平台是遥感过程中乘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摄影时安放照相机的三脚架,是在空中或空间安放遥感器的装置。主要的遥感平台有高空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遥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使用的有20多种,除可见光摄影机、红外摄影机、紫外摄影机外,还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和散射计、侧视雷达、专题成像仪、成像光谱仪等,遥感器正在向多光谱、多极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器接受到的数字和图像信息,通常采用三种记录方式:胶片、图像和数字磁带。其信息通过校正、变换、分解、组合等光学处理或图像数字处理过程,提供给用户分析、判读,或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制成专题地图或统计图表,为资源勘察、环境监测、国土测绘、军事侦察提供信息服务。1、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4~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2、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7~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3、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4、紫外遥感:对波长3~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5、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 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是

1、三者的区别:RS 是遥感,是传感器接受地面或其他信息将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它所拍摄的画面是静态的,有颜色分层,一般碰到像告诉你所拍摄的对象所发射的波段是不一样的,则是需要用RS,或者是像人口居民分布,也要用到RS,只要记得它所得到的图象是简单并且是静态的就可以了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它应是多张RS图层的合成,你能够从图中得到丰富的信息,并且它具备数据的分析和表达碰到选择题它一般会给你提示,比如多张图层合成的,或者告诉你将居民分布同交通线路图一起组合的图之类,则是GIS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 ,顾名思义是定位用的,你只要看到题目是说要定位,动态跟踪的,那就是需要GPS了2、如何在考试中区别RS , GPS, GIS:RS实际上就是从空间俯视得到的照片,遥感图的形式呈现,因此凡是涉及到实时监测某地理事物的变化的一般可以认为是RS;GPS是测量高度、定位的,因此涉及测量和定位的字眼的都可以是GPS;GIS就是地理专业软件,它作用是决策,因此得出什么结论之类的就可以算GIS这三者的的关系类似于 一个大脑 两只眼睛GIS是大脑,是负责处理、分析的GPS是提供定位等数据的RS主要是提供遥感影像等数据GPS和RS为GIS提供了数据源拓展: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连续向地球表面发射经过编码调制的连续波无线电信号,编码中载有卫星信号准确的发射信号,以及不同时间卫星在空间的准确位置。载于海陆空各类运载体上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后,如果它们有与卫星钟准确同步的时钟,便能测量出信号的到达时间,从而能算出信号在空间的传播时间。再用这个传播时间乘以信号在空间的传播速度,便能求出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卫星定位技术

回答 亲,RS和GIS的区别是,两者都是3S技术之一 RS是遥感,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所帮助!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区别太大了,你应该问联系或关系。gps是gis数据的重要来源,gis是用来管理空间数据的。gps是

水文观测直接观测的有降水、水位、流量、土壤湿度、含沙量。你所提问的其他参数都是通过这些实测数据推算出来的。降水是测量雨量器乘水容器在相应时段内承接的液体降水的厚度。水位是观测水面和固定点的高差再加上固定点的高程。流量常规测量是测量断面上合理分布点的流速与各部分断面面积的乘积,累加后就是当时水位下的流量。土壤湿度是烘干法和含沙量是用烘干的原理测量的。 林冠截留、林内降雨,树干截然留,枯枝落叶截留,下渗,土壤含水量,坡面径流,河川径流,(侵蚀量),输沙量都是通过上述实测数据用水文模型或经验方法分析而来的。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核心技术是啥

70年代以来,各主要临海国家已有计划地利用空间技术进行海洋大地测量和各种海洋物理场的测量(如海洋磁力测 量)。特别是应用卫星测高技术对海洋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海洋环流、海洋潮汐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测和研 究。在海图成图过程中已广泛采用自动坐标仪定位、电子分色扫描、静电复印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海洋测量工 作已从测量航海要素为主,发展到测量各种专题要素的信息和建立海底地形模型的全部信息。为此建造的大型综合测 量船可以同时获得水深、底质、重力、磁力、水文、气象等资料。综合性的自动化测量设备也有所发展。

油气勘探是石油工业的最初阶段,也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决定性阶段。油气勘探包括地震勘探技术,以电法勘探、电磁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放射性勘探为代表的非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综合勘探技术等。地震勘探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基本物探方法。  本文中,采集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日晚于1990年1月1日,本文重点对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WPI数据库和中国专利CPRS数据库中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解释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简要分析。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2005万件,合并聚族为3869项专利技术。对于数据库中以一族(这里的“族”指的是同族专利中的“族”)数据的形式出现的一系列专利文献,计算为“1项”。  从图1所示可以看出这20年间地震勘探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地震勘探专利技术的发展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直至2009年达到最高峰372项(2010、2011年数据尚有部分未公开,暂无法统计),期间年申请量维持在200项左右。总体趋势为:项数基本稳定,件数上升相对明显。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勘探专利技术还将保持平稳发展的上升趋势。  为了研究地震勘探领域专利技术国家或地区分布情况,笔者对所采集的数据按照专利族最早优先权国别进行了统计。从图2可以看出,地震勘探领域的主要首次申请国家和地区是美国(2128项,53%),其次是中国(747项,19%),法国、英国、俄罗斯、挪威分别占2%至8%。其它国家或地区总和不超过7%。由此可见,地震勘探领域的发明创造主要在美国完成,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挪威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根据地震勘探行业的分类习惯,按照地震勘探的结构和方法特征将其划分成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技术分支。在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有高达2167项专利申请涉及采集,1166项专利申请涉及处理,645项专利申请涉及解释。采集方面的申请高居榜首。  经检索,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领域共有中国专利申请997件,国内申请为727件,占73%,国外来华申请为270件,占27%。国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国外来华申请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地震勘探领域,全球3142项专利申请仅有270项进入我国申请专利,86%以上的专利技术并没有进入我国,说明国外申请人还没有将国内申请人视为重要的竞争对手,这也为我国申请人加快地震勘探技术研发留下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从图3所示地震勘探技术国内和国外来华历年专利申请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1991年至2000年的这一阶段中地震勘探研发基础薄弱,国内申请长期维持在年申请量10件以下的低水平。而且国外申请量也徘徊在20件以下的低水平,反映出,虽国外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出于当时的各种考虑,在我国没有进行相应的专利战略布局。我国相关行业的跟踪研发也没能跟上世界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步伐,大量设备依靠进口,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视程度和研发力度与国外同行差距甚大。从2001年开始,国内申请出现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稳步增加,目前保持强势上升态势。国外来华历年专利申请量在1990年至2002年之间保持基本稳定。2001年以后,随着国内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国外来华申请量也缓慢上升。数据表明,国外技术研发起步早、研究水平高,国外来华申请已进行长期专利布局。  野外数据采集占整个地震勘探成本的80%以上,是勘探工程的基础。采集阶段几个技术分支中,震源(204件,占34%)和检波器(133件,占22%)所占比重最大,接收元件的配置为129件(占21%),信号传输为72件(占12%),数据记录27件(占4%)以及地震仪占17件(各3%),其它部件占27件(占4%)。  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筛选出与地震数据处理密切相关的专利申请307件,其中涉及预处理的是25件,常规处理128件,成像处理68件,其他94件。可见,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集中于常规处理,占申请总量的一半,其次是成像处理  根据检索结果,筛选出与地震数据解释密切相关的专利申请120件,涉及构造解释24件,沉积解释9件,岩性解释69件,可见地震数据解释集中于岩性解释,占据了申请量的58%。  在地震勘探领域,申请量居前5位的申请人分别为斯伦贝谢(52件),PGS(47件),埃克森美孚(26件),道达尔(18件),CGG公司(16件),这5家公司拥有海洋和陆地勘探的核心技术。  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斯伦贝谢公司的研发重点,斯伦贝谢公司的分公司遍布全球,从专利申请量、覆盖面、专利水平等各方面来看,它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斯伦贝谢公司是全球在地震勘探领域专利当之无愧的巨头,震源、无线信号传输和多波多分量的处理方面是斯伦贝谢公司的研发热点。  目前CGGVeritas 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物理服务公司。CGG公司在机械震源、海洋拖缆和地震信号无线传输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我国市场上大量使用的检波器、地震仪和海洋拖缆等关键设备均购自CGG旗下的瑟塞尔公司,CGG是目前我国3大石油公司的主要供货商和服务商。其MEMS数字检波器和数字地震仪等核心技术均处于保密阶段,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跟踪研发极为不利。  中国石油作为我国在地震勘探领域的主要申请人,占据了国内绝对的申请量,近年来,随着中石油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中石油也开始采取并购方式,逐步进行全球战略布局,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中国石油在采集方面的专利申请为111件。  掌握核心科技的国外公司法国石油、格库、瑟塞尔已经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无线信号传输方面专利壁垒森严。在海洋拖缆控制及制造方面,PGS、瑟塞尔、施鲁博格、斯塔特等国外公司已经在我国申请了大量专利,国外来华申请基本围绕海洋勘探领域,而国内申请基本围绕陆上勘探领域。国外几大油气公司在海洋拖缆控制及其制造、无线信号传输、海洋滤波等方面均拥有重点专利乃至核心专利,并结合系列申请,其专利布局意图明显。而我国的海洋勘探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海洋勘探领域还存在重大专利风险。

CRA-40。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研制出CRA-40,质量达到第三代水平,降低我国气象科研对国外的依赖。建成我国第一代再分析系统,形成具有较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相关的产品。这项任务,在启动前曾存在较大的争议。欧美等国上世纪开始发展相关的技术,已处于领跑者的位置,我国在相关方面落后距离太多,实力面临到前所未有的艰难程度,“能不能做以及是否能够做成”成了尖锐的问题。一旦启动,意味投入及其巨大的资源,选择长期艰巨的攻关方向。经过讨论和论证,决定“非做不可”。气象资料对预报水平提升以外,对于还原大气的历史,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可能被欧美国家“卡脖子”,数个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叠加,促成这项任务开始处于启动的状态。实际上,从论证一直到启动再到评估,经历了慎重的讨论。可以说,这四项是当前气象相关事业发展的必须的任务。除了“资料质量及数据分析”外,“高分辨率与数值预报”在于发展具备真正意义上独立自主的气象的“中国芯”,缩小国产预报与国际之间的差距;“气候模式和季节气候预测”是受关注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增加“数值模式系统”相关的任务,为下一代数值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目设计好,关联性强,体现出气象局开展攻关的大局观。几年不变、坚持推进团队与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五年时间不短,每一年都在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整体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气象预报,与时间存在关系的事业,公众期盼提前预知气候变化。对于气象科研,在竞争激烈的跑道上,国内气象科技攻关的人物就愈发的急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