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哲学评论杂志中国知网

发布时间:

哲学评论杂志中国知网

哲学专业 推荐《哲学研究》国内统一刊号:CN11—CC40/B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216 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关系,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科学、技术与社会,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高校哲学教学、科研体制改革问题《求是》也不错 主要是马哲问题《世界哲学》也不错 主要是高端学术交流

世界哲学比较好,

要求学术性高,覆盖全面,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和马克思主义刊物,甘蔗渣类不要,请附邮发刊号另:我听说《世界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错,但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往期(约在2000年至2007年间)的目录,发现《现代哲学》内容太窄,且多是水分大、题目老的甘蔗渣论文,根本比不上《世界哲学》,这个结论对吗?

哲学评论杂志官网

哲学专业 推荐《哲学研究》国内统一刊号:CN11—CC40/B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216 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关系,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科学、技术与社会,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高校哲学教学、科研体制改革问题《求是》也不错 主要是马哲问题《世界哲学》也不错 主要是高端学术交流

世界哲学比较好,

还真不大了解

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出版。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官网官网

香港出生,系毕业(1979),法国巴黎大学索尔邦学院哲学博士(1993)。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文学硕士」课程主任、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及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副主任。为《现象学与人文科学学刊》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及《法兰西思想评论》编委;亦为劳思光先生的《思光学术论著新编》(共十三卷)主编之一,在该系列中编有《思想方法五讲新编》、《中国之路向新编》、《自由、民主与文化创生》、《哲学问题源流论》(合编)、《家国天下——思光时论文选》(合编)及《存在主义哲学新编》(合编)等书。此外,亦编有劳思光先生的《文化哲学讲演录》及《虚境与希望——论当代哲学与文化》(「思光学术新著」之一及之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2003)。

孙周兴,男,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西方诗学等,尤以德国现代哲学、现象学研究为重点。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同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兼所长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中国书评》编委、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哲学评论杂志

要求学术性高,覆盖全面,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和马克思主义刊物,甘蔗渣类不要,请附邮发刊号另:我听说《世界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错,但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往期(约在2000年至2007年间)的目录,发现《现代哲学》内容太窄,且多是水分大、题目老的甘蔗渣论文,根本比不上《世界哲学》,这个结论对吗?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配偶子女:玛丽·冯·图赫尔,出自纽伦堡的贵族之家,比黑格尔小二十岁,在黑格尔求婚成功并颇费周折地获得了女方父母同意后,两人于1811年9月结婚。婚后夫妻一直感情很好,家庭和睦。他们育有多位子女。   黑格尔1807年与自己的房东太太克里斯蒂安娜·布克哈特育有一个非婚生的孩子费歇尔,黑格尔在费歇尔10岁的时候(1817年)将其接回家中,费歇尔的母亲已经在这十年中去世,他之前的日子都是在孤儿院度过的。   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J.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晚年对普鲁士王国表现出忠顺态度,但对法国革命始终持有好评,对德国保守派──历史法学派持反对态度。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有《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耶拿体系草稿》;《精神现象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法哲学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美学讲演录》(Lectures on Fine Art);《世界史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扩展资料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官网下载

在德国出版的德文著作1) 《Chinesisch-deutsches Lexikon der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Scientia Verlag Aalen﹐1991)2) 《Spinoza und deutsche Philosophi》(Scientia Verlag Aalen﹐1989)3) 《Chinesisch-deutsches Lexikon der chinesischen Klassiker und Schulen》(Scientia Verlag Aalen﹐1991)4) 《Chinesisch-deutsches Lexikon der chinesischen philosophischen Klassikerwerke》(Scientia Verlag Aalen﹐1995)5) 《Philosophie Lexikon Metzler》(Verlag JBMetzler﹐1996﹐chinesische Teil)6) 《Die Grundlage der chimesischen Philosophie》(Philipp Reclam﹐Stuttgart 1998)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中文著作1) 《斯宾诺莎评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2) 《费希特,行动的呐喊》(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1997)3)《当代西方分析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4)《斯宾诺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2)5) 《语言学的转向-当代分析哲学的发展》(香港三联书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2)6)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7) 《费希特》(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8)《理解的真理:解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9)《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的发展》(人民出版社,2001)10)《诠释学史》(台湾桂冠图书出版公司,2002)11)《伦理学》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2)《重新回到现象学原点──现象学十四讲》(台湾世新大学出版社,2008;人民出版社,2008)13)《当代分析哲学导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14)《当代哲学诠释学导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15)《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上下两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6)《文本与诠释》(预)在内地、台湾出版的翻译著作1)《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商务印书馆,1980,1991)2)《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1996)3)《神、人及其幸福简论》(商务印书馆,1987)4)《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5)《诠释学I 真理与方法》(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3)6)《斯宾诺莎书信集》(商务印书馆,1993,1996)7)《诠释学II 真理与方法》(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8)《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商务印书馆,1996)9)《批评的西方哲学史》,共3 卷(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8)10)《真理与方法》,上下两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1)《激情自我:费希特书信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2)《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人民出版社,2001;台湾桂冠图书公司,2002)13)《诠释学经典文选(上)》(台湾桂冠出版社,2002)14)《诠释学经典文选(下)》(台湾桂冠出版社,2002)15)《批评的西方哲学史》(东方出版社,北京,2005年)16)《斯宾诺莎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7年)17)《真理与方法》(两卷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18)《知识论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19)《伽达默尔:诠释学,传统与理性》,商务印书馆,2009)20)《知识论经典读本》(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诠释学的真理》,商务印书馆,预)主要学术论文1) “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 载《中国哲学》,第2辑,三联,1980 2)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与逻辑实证主义” 载《外国哲学》,第1期,商务,19813) “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 载《现代外国哲学论集》,人民,19824) “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特征和几何学方法” 载《学习与思考》,第1期,中国社科院,19825) “试论斯宾诺莎的身心同一论” 载《外国哲学》,第2期,商务,19826) “莫里斯·石里克和他的《普通认识论》” 载《国内哲学动态》,第11期,中国社科院,19827) “斯宾诺莎若干概念剖析” 载《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4期,上海人民,19828) “存在、认识和自由-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心结构简析” 载《外国哲学》,第3期,商务,19839)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读后” 载《读书》,第3期,三联,198310) “关于斯宾诺莎的‘一切规定就是否定’” 载《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北京大学,198311) “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 载《现代外国哲学》,第4期,人民,198312) “《逻辑哲学论》与经验主义解释” 载《哲学研究》,第9期,中国社科院,198713) “关于斯宾诺莎的《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载《哲学研究》,第12期,中国社科院,198814) “论神在斯宾诺莎体系内的内在统一” 载《北京社会科学》,第2期,北京社科院,198915) “试论德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本质同一性” 载《世界哲学年鉴》,中国社科院,199016) “冯友兰先生近况” 载《紫荆》,第4期,香港,199117) “克里普克的命名和必然性理论” 载《外国哲学》,第11期,商务199218) “贺师与斯宾诺莎” 载《会通集》,三联,199319) “语言与真理” 载《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北京社科院,199320) “诠释学从现象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 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1辑,上海译文,199521) “诠释学和诠释学哲学的观念” 载《哲学杂志》,第12期,台湾,199522) “隐语与语言困境” 载《北京社会科学》,第4期,北京社科院,199623) “《真理与方法》译后” 载《德国哲学》,第16期,北大,199724) “论实践智慧” 载《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1997,转载于《新华文摘》,第11期,199725) “伽达默尔与后期海德格尔” 载《德国哲学论丛》,人大,199826) “当代诠释学与实践智慧概念” 载《社会理论学报》,第2期,香港理工大学,199827) “从诠释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理一而分殊’命题的意义变迁” 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9卷第3期,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9;转载于《北京行政学报》2001年第2,3期28) “从诠释学论理一分殊”, 见《本体与诠释》,三联书店,2000年29) “我与苗公的斯宾诺莎缘”,光明日报,2002年6月14日30)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上海《世纪书屋》,2000年第2期31) “世纪哲人寄望东方──伽达默尔访问记”,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5日,《新华文摘》转载于2001年第11期,台湾转载于2002年《佛光通讯》32) “贝蒂关于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其与伽达默尔的争论”,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1年秋,第4卷第2期,第227-257页33)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访谈,光明日报2002年9月26日书评周刊,转载于《新华文摘》2003年第1期34) “斯宾诺莎在中国”,第一届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武汉大学,珞珈山庄,2002/935) “诠释学与中国”,《文史哲》,山东大学,2003年第1期,8-12页36) “诠释学与修辞学”,《中国诠释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期,1-11页。37) “诠释学与修辞学”,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国际研讨会,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年1月38) “作为自成事件的诠释学理解和真理”,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国际研讨会。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年11月;转载于台湾《中日四书,诠释学传统初探》,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上册,第21-40页。39) “西方诠释学的定位及伽达默尔诠释学的本质特征”,载于《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2期,第9-1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北京,2003;转载于《新哲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200440)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国际诠释学研讨会,台湾佛光大学,2004年6月41) “诠释学在当代的意义”,海峡两岸三地诠释学研讨会,澳门,2005年9月42) “解阿尔克迈之谜──试论诠释学的历史性观念”,理性与历史当代欧陆哲学会议,台湾南华大学,2005年10月43) “解阿尔克迈之谜:人类为何趋向毁灭?试图诠释学的历史性概念”,载于《中国诠释学》,第3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4)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上),载于《河北学刊》,第26卷,第1期,河北社会科学院,200645)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下),载于《河北学刊》,第26卷,第2期,河北社会科学院,200646) “伽达默尔与后期海德格尔”,载于《台湾世新大学50年学术专书:文学,思想与社会》,2006年10月。47) “作为自成事件的诠释学理解和真理”载于《理解,诠释与儒家传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7。48) “文本,诠释与对话”,两岸三地诠释学与经典解释学术研讨会,世新大学人文学院,2007年5月49) “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个概念的解释”,翻译与诠释研讨会,台北大学,2007年12月50)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真理与方法》研究”(上),载于《河北学刊》,第27卷,第1期,河北社会科学院,2008年1月。“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真理与方法》研究”(下),载于《河北学刊》,第27卷,第2期,河北社会科学院,2008年3月。51) “文本,诠释与对话”,载于《中国诠释学》,第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52) “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个概念的解释”,文献,语言与诠释,两岸三地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2008年8月53) “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梗概”,中国诠释学,第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54) “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理解之差异”(上),学术月刊,上海,第6期,200955) “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理解之差异”(下),学术月刊,上海,第7期,2009,56) “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与贺麟),西学东渐研究,商务印书馆,第2辑,2009,57) “回忆洪谦教授”,《中国分析哲学,2009》,浙江大学出版社,。后一年发表在《世界哲学》,北京,第6期,201058) “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武汉大学学报》,武汉,第2期,2011

主要任职: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西哲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现象学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外国哲学》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德国哲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编委,《世界哲学》编委,德国Heidegger-Jahrbuch(《海德格尔年鉴》)学术顾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