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初中英语教研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初中英语教研论文范文

侧重基础知识考查 旨在语言综合应用 光明日报社《考试》 2001年9月 2001年高考英语科试题卷印象 《试题研究》2001年10月(第21期) 复习课课型应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能性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1年11月 完形填空题的复习重在解题思路的指导 《试题研究》2002年4月(第9期) 建构不同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获全国中小幼创新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5月 选择有效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获广州市中小学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年10月 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与思想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2003年高考英语科试题卷详解 光明日报社《考试》 2003年9月 《建构可持续阅读策略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获广东教育学会2004年度学术讨论会“TCL”二等奖 2004年12月 《最新英语自学多用词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 编委《英汉美国俚语大辞典》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8年5月 编写人员《英语常用词手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8年10月 编写人员《汉语常用成语英译手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年8月 副主编 《英语语法讲与练》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7年7月 与人合作2.《破译高考英语难题》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独立编写3.《中学生英语诗歌精选》(译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8月 独立翻译 《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第二辑·英语》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与人合作 《清华英语》1A(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主编《清华英语》1B(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主编《清华英语》2A(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主编 《最新英语模拟高考试题精选》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年8月 主编《高考英语全新题型—整体夺冠》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独立编写《NMET听力步步高》(1-3)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1999年9月 独立编写《高考英语复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独立编写《初中英文阅读2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著《高中英文阅读3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写《大学英文阅读1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10月独立编写《高考英语听力直通车》(1、2) 珠海特区音像出版社 2001年6月 独立编写《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与详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写《高考英语听力导航》(上、下) 广州音像出版社 2001年9月 独立编写《NMET高考英语听力理解》 开明出版社 2001年8月与人合作 《2002年“3+X”高考指南·英语》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1年10月独立编写 《高中英语阅读268》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独立编著《高考综合能力总训练·英语》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独立编写《高考英语听力冲刺1000题》 西安外语音像出版社 2001年12月独立编写《单项填空与听力测试》 开明出版社 2001年12月独立编写 《高考英语(II)》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年3月 独立编写《初中英语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高中英语看图作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初中英语写作指南》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高中英语写作指南》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高中英语应用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高中英语记叙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主编《高中英语描述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主编《高考英语快速写作指导与范文》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写作—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年2月 主编27.《掌握英语》·高一年级(上)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与人合作 《中考英语阅读必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独立编写 《高考英语阅读必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独立编写30.《掌握英语》·高一年级(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与人合作31.《高考轻舟》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与人合作32.《掌握英语》·高二年级(上)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与人合作 《全新讲解·英语》(新课标) 南方出版社 2004年8月 独立编写《高中新课程英语课本英汉全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年8月 独立编写 《高考必胜·英语》VCD版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4年9月与人合作32.《掌握英语》·高二年级(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与人合作注:以上所列仅为主要作品。

1语音教学,打好基础  语音是英语基础知识之一。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从语音基本知识抓起。突破语音知识关,强化音标学习,打好语音基础,尤其七年级的英语教师要对学生强化语音练习,英语语音知识主要包括: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掌握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辨认句子中的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每天不断的反复,不断的让学生看到,听到各种音标,长此以往,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语音知识不陌生,能正确理解所听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意思;另外,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法知识不牢固也将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效果。  2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消除听力材料恐惧感  有些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对听力缺乏信心,总觉得听力很难,一听就怕,越怕越听不懂,因而出现慌乱现象,尤其在听力材料本身语速快或噪音太多的情况下,更加进入角色,最终导致大脑获得信息的能力降低,甚至听到最后大脑一片空白,有些听力较好的学生,在听简单的内容时掉以轻心,粗枝大叶,而在听较难的内容时又显得异常焦虑不安,影响听力;这些情况,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注意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积极他们,帮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排除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上课时,以一种很和蔼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给他们信息,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此外,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坚持由浅入深、宁易勿难、宁短勿长的原则,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感,从根本上消除它们的恐惧感,摆脱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教师在注意并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努力学习好英语。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度责任感。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

一、尽早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而是需要经过师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一点一点的提高。那种你认为让学生在初一、初二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底子,等初三再突击阅读能力的训练之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就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的阅读量会日益扩大,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 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然后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强化课文整体理解教学,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须充分利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除此之外,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如: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可让学生找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英语来说出这部分的意思来,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就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研教改论文范文

数学结合教学实际 撰写教学论文 提高自身素质撰写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探讨中学数学教学问题,总结教学教研实践经验、获得理论支撑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如果你对某一类或某一个问题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改进,甚至是对某一段教材、内容提出新的处理意见,这种意见有改革创新之意,把这些“突破”、“创新”写出来,这就是教育教学论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标题:用词要确切、恰当、鲜明、简洁,便于读记、摘录作者姓名和单位:署名一般置于标题下方,同时附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一般不超过300字关键词:指论文中的关键词语,通常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抽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一般以3—8个为宜前言: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起点、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价值正文:这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它体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正文应做到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层次分明应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条理清楚,文字通俗、简明、流畅结束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基础上,概述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对成果的局限性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应交待参考文献:一般指已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或公开出版的书籍,是为撰写和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作者介绍:作者简历和主要学术著作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所讲知识、方法、道理要正确 ;2.真实性:自己亲身经历和思考过的;3.针对性:切中当前主要问题和迫切问题 ;4.严谨性:有条理,思维缜密,前后呼应;5.创新性:有创新意义,不落俗套一、立足学生,研究学法,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在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解题教学的研究工作,重视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研究,注意对学生中典型错误的分析、归纳、提炼,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再从这些方面寻找、积累素材,进行论文写作,这样起点低,难度小,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1.从解题研究中寻找题材如何对题目进行多解多变,发挥每一道题目的最大功能,通过一道题去解决一类问题,得到一种方法,提升多种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自己的教学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将这些研究的内容整理出来,就是很好题材2.从错解归纳中寻找题材在学生的解题中,发生错误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很多,既有知识方面的错误,更有非知识性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方面的查漏补缺,正本清源,而且要注意对非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对考生解题(特别是中考题)中的常见错误进行罗列、分析、归纳,剖析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就可以写出许多论文来3.从学法指导中寻找题材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在解决有关问题时难以找到切入点,只有经过别人点破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为此,我们要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评析,结合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寓学习方法的传授于问题的研究之中,有效地体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4.从总结规律中寻找题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规律,这样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由已知条件联想到已有的解题经验以及常用的规律,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为我们撰写文章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二、立足教法,强化学习,不断增强研写内功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继续,通常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学习,关注热点,重视反思,增强内功1.从教改热点中寻找题材2.从教材研读中选择题材课标是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论文写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与新课标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进行教研和论文写作的主要依据——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有能力驾驭教材(1)要从宏观上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是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按照“螺旋上升”方式来编写的,做到高瞻远瞩、放眼全局,不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2)要从微观上推敲教材的细节:思考教材中编写了什么?知识点有哪些?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作准备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哪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等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利用教材教材虽然规定了要教什么,但至于怎样教,运用哪些素材、事例、例题去教,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究竟哪种呈现方式好,哪种呈现方式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吻合,需要教师再选择、再加工、再创造——超越教材教材是教学线索,是教学话题,是教学案例,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加工组合:教材创设的情境对帮助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视角是否独特?可不可以用更好地情境替代?教材提供的学习线索是什么?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每道例题、练习题的功能是什么?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是不是有更合适的例习题来更换?等等3.从教学实践中选择题材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对我们这些处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回答一个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把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并加以研究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教好书,而研究和总结的东西如果形成了文字材料那就可能是一篇好的教研论文例如,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工作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总复习也必须与时俱进,针对这个问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及时总结研究的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再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它,而是伴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展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数学的精髓,是解题的指导思想,更能使人受益终身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样本估计总体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象法、面积法、添辅助线、估算法等;另一类是某些重要知识的运用,如非负数、奇偶数、比例性质、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等.它们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之中,可用专题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让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了解它的发展变化,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和解题步骤要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并内化为经验,能自觉地应用,从而强化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方法,解题能力就能提高.又如,如何将竞赛辅导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可进行认真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论文4.从教学反思中选择题材加强教学反思是任何学科都在强调的,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不断地调整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剖析可以说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失的反思、利弊的剖析,都可以寻找到我们要撰写教研文章的题目教学反思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形式是听课、评课,我们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寻找题材教研论文往往是始于问题,也是自己对某个问题长时间思考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听课和评课时,要注意从交流中收集自己平常关注较多、有所思考的素材,从中获得能写的题目和内容一旦选定了某个问题后,就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关注,不断加以思考,直到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完整的看法,并形成论文为止三、立足课题,形成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课题为核心而展开研究,具有理性化、系统化等特点,这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比一般的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理性化上,教育科研活动要求我们老师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因此,教育科研可以使我们的老师在“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中,迅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化上,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周期相对比较长,从计划、实施到总结,需要我们作出通盘的考虑,而正是这种通盘的考虑,才使得我们的研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使得教育科研能够成为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载体中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教育科研的成果通过数学教育学术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则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得到迅速的提高1.从公布课题中寻找题材即从各级教育学会、教科所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中去找题材每一阶段,各级教育学会、教科所都会公布一下教育科研课题,我们可以结合各校、各学段、各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细化一般的,这类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口子较大,我们要进行具体的细化2.从科研动向中寻找题材即从当前教育科研新动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寻找题材 以《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为例,2002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铺开,素质教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式提出,并在全国进行了至上而下的深入研究 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在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试教育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鲜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重的学业负担束缚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陈旧的千篇一律的课时、课程设计难以让学生展开自主发展的翅膀 如何将学生从重复的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实施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对于新的一轮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是有一定意义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平时所做、所看和所思去寻找自己想写而又能写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就一定能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即可。

写作材料作文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吴正宪,女,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初中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 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 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  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

教育进展这样的教育类刊物应该是专门研究课堂教学的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轻风论文网有很多的哦我当时也是找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写好了,非常专业的说建议你看下~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 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 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这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