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

量新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为了满足我校对优秀学生实施精英教育的需要而专门成立的一所学院。它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校级教改试点班,经历了由教务处和团委共同管理、理学院代管两个阶段。中国计量学院一般指中国计量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际上唯一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扩展资料1、馆藏资源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共拥有纸质馆藏文献218万册,电子图书146万种。年订购中文期刊2591余种、报纸160种;外文期刊126种。馆藏文献涉及理、工、管、法、文、经、医、哲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多学科文献收藏的基础上突出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质量检验检疫特色,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检定规程的收藏较为齐全。2、学术期刊《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计量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以刊登有一定创见的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为主,并适当刊登有价值的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的综合评述类文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新学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计量学院

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1、首先:选取关键词 方达伟和中国计量学院——————————————————————————————————2、然后选取检索工具:谷歌学术搜索、维普期刊、读秀学术搜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再用布尔逻辑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 在谷歌学术搜索;里面检索到的结果如下。S 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永兴, 刘红林, IS KIM, 吴孝彪, 方达伟, 金尚忠 … - 光电子 激光, 2004 -  王剑锋,李晨霞,刘涛。王利,耿丹,金永兴,刘红林?,Insoo S.KIM。,吴孝彪.方达伟,金尚忠,庄松林(1.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34:!.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 方达伟, 张在宣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2004 Oct;I7(5)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方达伟z,张在宣z(1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 所有 5 个版本 DCF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 黄德修, 张在宣, 李晨霞, 方达伟, 庄 …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17(3) 13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一,黄德修,张在宣。,李晨霞。,方达伟。庄松林。,。(1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与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 方达伟张铁利 - … 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计量学院 …, 2004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 方达伟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2 -  幼...?.文献编号:1006—1231(2002)06—0001—05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引用] S 波段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级联受激布里渊散射串扰的实验研究… 来晓, 耿丹, 刘红林, 金仁珠, 金永兴, 方达伟 … - 光学学报, 2004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徐贲, 方达伟, 岳古明, 张寅超, 胡欢陵, 周军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9 -  暂无全文 收藏本文 徐贲[1] 方达伟[1] 岳古明[2] 张寅超[2] 胡欢陵[2] 周军[2] [1]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中同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所有 4 个版本 普通高校光学光电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沈为民, 方达伟, 张在宣 - 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 年学术大会 …, 2004 -  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生生源、办学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大,形势更迫切。中国计量学院在培养光学光  网页快照 Tm3+ 离子在ZBLAN 玻璃中的光谱特征李晨霞, 黄莉蕾, 方达伟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2002 年1期 >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m3+iorn in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李波, 张铁利, 方达伟, 梁永峰, 张在宣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 -  评论推荐 暂无全文 李波[1,2] 张铁利[1,2] 方达伟[1,2] 梁永峰[2] 张在宣[2][1]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上海200093 [2]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以上是检索结果中的第一页。共4页,48项。———————————————————————————————————②在维普期刊检索步骤如下。进入维普资讯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检索。然后在检索框中选择作者和机构,他们之间用并且连接(如图)。检索结果如下: 下载   打印   加入电子书架   查询结果:共找到 13条,耗时000163秒, 当前页1/1标记数0条 全选 全文下载  标题  作者  出处 1  SrB4O7:Eu,Ce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李晨霞 徐时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A02期 2  InGaAs-GaAs脊波导DBR激光器双模运行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方达伟 徐贲 光电子.激光-2007年11期 3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   李波 张铁利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年2期 4  DBR几何特性对其反射率和DBR激光器线宽的影响   方达伟 张艺 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5  卤化铅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研究   徐时清 张在宣 物理学报-2005年8期 6  光纤测量(传感)网络与光纤通信网络   张在宣 方达伟 光通信-2004年10期 7  基于L-M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   张铁利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5期 8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刘涛 黄德修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3期 9  S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张在宣 王剑锋 光电子.激光-2004年5期 10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   李晨霞 方达伟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1期 11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   李晨霞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6期 12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   方达伟 张艺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0年1期 13  激光偏振性对复杂原子多步共振激发效率的影响   方达伟 钟建伟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4期  ———————————————————————————————————③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检索结果如下: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作者:徐贲,方达伟,岳古明,张寅超,胡欢陵,周军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作者:李波,张铁利,方达伟,梁永峰,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2期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作者: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3  期号:第1期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作者:李晨霞,黄莉蕾,方达伟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1期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作者:方达伟,张艺,刘煜炎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0  期号:第1期   ——————————————————————————————————以上就是检索过程和结果,有点凌乱。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啊

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1、首先:选取关键词 方达伟和中国计量学院——————————————————————————————————2、然后选取检索工具:谷歌学术搜索、维普期刊、读秀学术搜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再用布尔逻辑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 在谷歌学术搜索;里面检索到的结果如下。S 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永兴, 刘红林, IS KIM, 吴孝彪, 方达伟, 金尚忠 … - 光电子 激光, 2004 -  王剑锋,李晨霞,刘涛。王利,耿丹,金永兴,刘红林?,Insoo S.KIM。,吴孝彪.方达伟,金尚忠,庄松林(1.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34:!.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 方达伟, 张在宣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2004 Oct;I7(5)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方达伟z,张在宣z(1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 所有 5 个版本 DCF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 黄德修, 张在宣, 李晨霞, 方达伟, 庄 …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17(3) 13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一,黄德修,张在宣。,李晨霞。,方达伟。庄松林。,。(1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与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 方达伟张铁利 - … 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计量学院 …, 2004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 方达伟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2 -  幼...?.文献编号:1006—1231(2002)06—0001—05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引用] S 波段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级联受激布里渊散射串扰的实验研究… 来晓, 耿丹, 刘红林, 金仁珠, 金永兴, 方达伟 … - 光学学报, 2004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徐贲, 方达伟, 岳古明, 张寅超, 胡欢陵, 周军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9 -  暂无全文 收藏本文 徐贲[1] 方达伟[1] 岳古明[2] 张寅超[2] 胡欢陵[2] 周军[2] [1]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中同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所有 4 个版本 普通高校光学光电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沈为民, 方达伟, 张在宣 - 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 年学术大会 …, 2004 -  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生生源、办学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大,形势更迫切。中国计量学院在培养光学光  网页快照 Tm3+ 离子在ZBLAN 玻璃中的光谱特征李晨霞, 黄莉蕾, 方达伟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2002 年1期 >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m3+iorn in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李波, 张铁利, 方达伟, 梁永峰, 张在宣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 -  评论推荐 暂无全文 李波[1,2] 张铁利[1,2] 方达伟[1,2] 梁永峰[2] 张在宣[2][1]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上海200093 [2]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以上是检索结果中的第一页。共4页,48项。———————————————————————————————————②在维普期刊检索步骤如下。进入维普资讯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检索。然后在检索框中选择作者和机构,他们之间用并且连接(如图)。检索结果如下: 下载   打印   加入电子书架   查询结果:共找到 13条,耗时000163秒, 当前页1/1标记数0条 全选 全文下载  标题  作者  出处 1  SrB4O7:Eu,Ce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李晨霞 徐时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A02期 2  InGaAs-GaAs脊波导DBR激光器双模运行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方达伟 徐贲 光电子.激光-2007年11期 3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   李波 张铁利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年2期 4  DBR几何特性对其反射率和DBR激光器线宽的影响   方达伟 张艺 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5  卤化铅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研究   徐时清 张在宣 物理学报-2005年8期 6  光纤测量(传感)网络与光纤通信网络   张在宣 方达伟 光通信-2004年10期 7  基于L-M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   张铁利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5期 8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刘涛 黄德修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3期 9  S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张在宣 王剑锋 光电子.激光-2004年5期 10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   李晨霞 方达伟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1期 11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   李晨霞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6期 12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   方达伟 张艺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0年1期 13  激光偏振性对复杂原子多步共振激发效率的影响   方达伟 钟建伟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4期  ———————————————————————————————————③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检索结果如下: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作者:徐贲,方达伟,岳古明,张寅超,胡欢陵,周军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作者:李波,张铁利,方达伟,梁永峰,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2期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作者: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3  期号:第1期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作者:李晨霞,黄莉蕾,方达伟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1期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作者:方达伟,张艺,刘煜炎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0  期号:第1期   ——————————————————————————————————以上就是检索过程和结果,有点凌乱。

量新是尖子班,当时我们大一进去有个考试的,前多少多少名重新组班的,好像这些班是到大二还大三再选专业的,后来重新划分学院的时候,这些班就叫量新学院了

一般211大学学报都是核心期刊,部分985大学学报是EI,差一些的大学学报什么也不是。具体去杂志社官网查询即可

引用jbpad5079d56f的回答:量新优点:1、重点课程老师都是学校泰斗级人物,比如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等等等(大一比较重要的课)2、学习氛围好,周围都是要考研或者起码能看得进去书的同学(我的同学就有上东南、南航差一两分的,上哈工大、浙工大退档的)3、生活充实无比,当你知道有的学院基本上一个星期没什么课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就会羡慕那些生活有规律的同学了(前提你自己想在计量学到点东西)4、可以自由转专业,每个人转了专业还会有导师 量新缺点:1、课业繁重,许多都是根本没必要学的东西,一个星期4、50节课很正常,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写作业,周末有时候还要补课2、不过英语六级不给带电脑拉网线3、截止到大二第二学期前累计有9学分的课程挂科(重复也算)踢回原学院,这就可能涉及补原专业课的问题 建议:你要是录取到测控、光信、质量等等优势专业建议不要考量新,因为转专业基本还是回这些热门。如果你录取到文科专业(如果你高中学的是理科)强烈建议你过来。 总之,量新生源还是很好的,学校也很重视,好好学肯定有前途,量新人,送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类型

我也在纠结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期刊,学报每个月都有出版的,而且我们很多参考文献都是学报的,我倾向于J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J]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是什么期刊

量新优点:1、重点课程老师都是学校泰斗级人物,比如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等等等(大一比较重要的课)2、学习氛围好,周围都是要考研或者起码能看得进去书的同学(我的同学就有上东南、南航差一两分的,上哈工大、浙工大退档的)3、生活充实无比,当你知道有的学院基本上一个星期没什么课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就会羡慕那些生活有规律的同学了(前提你自己想在计量学到点东西)4、可以自由转专业,每个人转了专业还会有导师 量新缺点:1、课业繁重,许多都是根本没必要学的东西,一个星期4、50节课很正常,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写作业,周末有时候还要补课2、不过英语六级不给带电脑拉网线3、截止到大二第二学期前累计有9学分的课程挂科(重复也算)踢回原学院,这就可能涉及补原专业课的问题 建议:你要是录取到测控、光信、质量等等优势专业建议不要考量新,因为转专业基本还是回这些热门。如果你录取到文科专业(如果你高中学的是理科)强烈建议你过来。 总之,量新生源还是很好的,学校也很重视,好好学肯定有前途,量新人,送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1、首先:选取关键词 方达伟和中国计量学院——————————————————————————————————2、然后选取检索工具:谷歌学术搜索、维普期刊、读秀学术搜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再用布尔逻辑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 在谷歌学术搜索;里面检索到的结果如下。S 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永兴, 刘红林, IS KIM, 吴孝彪, 方达伟, 金尚忠 … - 光电子 激光, 2004 -  王剑锋,李晨霞,刘涛。王利,耿丹,金永兴,刘红林?,Insoo S.KIM。,吴孝彪.方达伟,金尚忠,庄松林(1.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34:!.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 方达伟, 张在宣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2004 Oct;I7(5) 基于L—M 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张铁利,方达伟z,张在宣z(1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 所有 5 个版本 DCF 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 黄德修, 张在宣, 李晨霞, 方达伟, 庄 …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4 -  17(3) 13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刘涛,一,黄德修,张在宣。,李晨霞。,方达伟。庄松林。,。(1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与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3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引用] 方达伟张铁利 - … 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计量学院 …, 2004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 方达伟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2 -  幼...?.文献编号:1006—1231(2002)06—0001—05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引用] S 波段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级联受激布里渊散射串扰的实验研究… 来晓, 耿丹, 刘红林, 金仁珠, 金永兴, 方达伟 … - 光学学报, 2004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徐贲, 方达伟, 岳古明, 张寅超, 胡欢陵, 周军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9 -  暂无全文 收藏本文 徐贲[1] 方达伟[1] 岳古明[2] 张寅超[2] 胡欢陵[2] 周军[2] [1]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中同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所有 4 个版本 普通高校光学光电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沈为民, 方达伟, 张在宣 - 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 年学术大会 …, 2004 -  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生生源、办学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大,形势更迫切。中国计量学院在培养光学光  网页快照 Tm3+ 离子在ZBLAN 玻璃中的光谱特征李晨霞, 黄莉蕾, 方达伟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2002 年1期 >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m3+iorn in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李波, 张铁利, 方达伟, 梁永峰, 张在宣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 -  评论推荐 暂无全文 李波[1,2] 张铁利[1,2] 方达伟[1,2] 梁永峰[2] 张在宣[2][1]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上海200093 [2]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以上是检索结果中的第一页。共4页,48项。———————————————————————————————————②在维普期刊检索步骤如下。进入维普资讯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检索。然后在检索框中选择作者和机构,他们之间用并且连接(如图)。检索结果如下: 下载   打印   加入电子书架   查询结果:共找到 13条,耗时000163秒, 当前页1/1标记数0条 全选 全文下载  标题  作者  出处 1  SrB4O7:Eu,Ce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李晨霞 徐时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A02期 2  InGaAs-GaAs脊波导DBR激光器双模运行特性研究   全文快照    方达伟 徐贲 光电子.激光-2007年11期 3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   李波 张铁利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年2期 4  DBR几何特性对其反射率和DBR激光器线宽的影响   方达伟 张艺 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5  卤化铅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研究   徐时清 张在宣 物理学报-2005年8期 6  光纤测量(传感)网络与光纤通信网络   张在宣 方达伟 光通信-2004年10期 7  基于L-M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   张铁利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5期 8  DCF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刘涛 黄德修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3期 9  S波段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张在宣 王剑锋 光电子.激光-2004年5期 10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   李晨霞 方达伟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1期 11  聚合物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   李晨霞 方达伟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6期 12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   方达伟 张艺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0年1期 13  激光偏振性对复杂原子多步共振激发效率的影响   方达伟 钟建伟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4期  ———————————————————————————————————③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方达伟*中国计量学院检索结果如下:二氧化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源的优化研究作者:徐贲,方达伟,岳古明,张寅超,胡欢陵,周军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拉曼增益特性的研究作者:李波,张铁利,方达伟,梁永峰,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2期         通信用聚合物光纤放大器作者:李晨霞,方达伟,金尚忠,张在宣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3  期号:第1期         Tm3+离子在ZBLAN玻璃中的光谱特征作者:李晨霞,黄莉蕾,方达伟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1期         外电场中Yb原子多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作者:方达伟,张艺,刘煜炎  刊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0  期号:第1期   ——————————————————————————————————以上就是检索过程和结果,有点凌乱。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计量技术 》《计量学报 》《计量与测试技术 》《中国计量 》等,订阅网上都可以订购

1.《大学生:高质量课程的生成主体——“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建设案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12.《高等教育应以人为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13.《研究学习科学,强化学习意识,促进学习改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4.《对几种常见学习类型的探讨》,《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45.《明确期刊定位 服务高教研究》,《东北亚论坛》 ** 56.《学科建设:转型期高校发展的根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7.《学习化社会与教师的终身学习》,《高等教育研究》 * 28.《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继续教育》** 39.《办好高教期刊,服务院校研究》,《大学教育科学》 410.《高校“生评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611.《关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理性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 912.《确立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提升转型期高校办学水平》,《社会科学战线》 * 713.《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师群体素质》,《黑龙江高教研究》 ** 914.《大学生学习力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东北亚论坛》 ** 1015.《兴建高教园区不容忽视的若干问题》,《高教发展与评估》 616.《“生评教”过程中学生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扬州大学学报》 ** 517.《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元评价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618.《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教育发展研究》 * 1019.《大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出版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放大及其潜在的危机》,《江苏高教》**3(其中 * 为一级期刊, ** 为核心期刊)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类型啊

量新优点:1、重点课程老师都是学校泰斗级人物,比如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等等等(大一比较重要的课)2、学习氛围好,周围都是要考研或者起码能看得进去书的同学(我的同学就有上东南、南航差一两分的,上哈工大、浙工大退档的)3、生活充实无比,当你知道有的学院基本上一个星期没什么课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就会羡慕那些生活有规律的同学了(前提你自己想在计量学到点东西)4、可以自由转专业,每个人转了专业还会有导师 量新缺点:1、课业繁重,许多都是根本没必要学的东西,一个星期4、50节课很正常,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写作业,周末有时候还要补课2、不过英语六级不给带电脑拉网线3、截止到大二第二学期前累计有9学分的课程挂科(重复也算)踢回原学院,这就可能涉及补原专业课的问题 建议:你要是录取到测控、光信、质量等等优势专业建议不要考量新,因为转专业基本还是回这些热门。如果你录取到文科专业(如果你高中学的是理科)强烈建议你过来。 总之,量新生源还是很好的,学校也很重视,好好学肯定有前途,量新人,送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版面费300,发表后会给稿酬300,等于无版面费

引用jbpad5079d56f的回答:量新优点:1、重点课程老师都是学校泰斗级人物,比如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等等等(大一比较重要的课)2、学习氛围好,周围都是要考研或者起码能看得进去书的同学(我的同学就有上东南、南航差一两分的,上哈工大、浙工大退档的)3、生活充实无比,当你知道有的学院基本上一个星期没什么课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就会羡慕那些生活有规律的同学了(前提你自己想在计量学到点东西)4、可以自由转专业,每个人转了专业还会有导师 量新缺点:1、课业繁重,许多都是根本没必要学的东西,一个星期4、50节课很正常,课余时间基本就是写作业,周末有时候还要补课2、不过英语六级不给带电脑拉网线3、截止到大二第二学期前累计有9学分的课程挂科(重复也算)踢回原学院,这就可能涉及补原专业课的问题 建议:你要是录取到测控、光信、质量等等优势专业建议不要考量新,因为转专业基本还是回这些热门。如果你录取到文科专业(如果你高中学的是理科)强烈建议你过来。 总之,量新生源还是很好的,学校也很重视,好好学肯定有前途,量新人,送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冶金分析是核心,其他的我不知道,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没找到,反正中国计量学院学报在我们学校算是核心,本校,呵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