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美国外交政策期刊

发布时间:

美国外交政策期刊

TIME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即便是它在今年的美国“国家期刊奖”中一个提名也没有获得,话语惯性与品牌传统以及以红框构成的各式封面积累仍然维系着《时代》的地位。的确,品质沉淀是这本至尊杂志的最可贵底蕴,每年年底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也许永远都是其最荣耀的时刻。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 美国1888年创刊财力物力惊人并不是造就《国家地理杂志》殿堂的根本,不懈的职业态度与拓展性极大地推动了这本超级王牌杂志发展,国家地理频道以及众多衍生产品共同织造着其殿堂的不断扩充。新作“泳衣百年”特刊,显示其锐意改革切合时下市场的难得新派作风。Newsweek新闻周刊 美国1933年创刊相信没有人会忽视这本新闻杂志这两年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的富有开拓性的贡献,独家、周密、侧击、旁敲、独到、新知等各种报道模式层出不穷,市场上更积极地开拓着远东市场,学术上在美国期刊奖中屡有斩获,影响力正飞跃提升。DER SPIEGEL明镜 德国1947年创刊de德国最主流最代表德国的时事期刊,绝妙之处是,即便是老牌时事杂志,仍然会保持对新生领域报道题材关注的敏感,如今已是人们在感知美国时事期刊之外,另外一家最须知道的声音。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1948年创刊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由于其过于注重美本土事件报道及海外推广策略的失误,在外之影响力一直有限。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其每年耗尽心机制作的“美国最佳大学榜”,因其权威地位和切入美国教育业已成为每年的一件盛事。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纽约时报杂志 美国虽自称为《纽约时报》星期天的最佳搭配品,其实已经是一本独立于日报,而且操作得非常出色的时事生活杂志,把时事题材融合于生活中之功力惊人,每期在封面报道制作上便常常挖空心思,犀利之处是往往能在各类常规时事封面报道中出人意表。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 美国1857年创刊正因为是“美国理想的代言人”以及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这本月刊是“美国期刊奖”的常客,今年则再次获取“杰出杂志奖”(发行量50万到100万册类别)。只是除了美国地区及亲美派,这本杂志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毫无意义。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 中国香港这本财经杂志比较于《财富》、《福布斯》的唯一长处便是:它真正地扎根于亚太经济,对亚洲国家的财经政策发表的报道与言论不无影响力。杂志随着亚洲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增加其话语势力。Slate美国1996年创刊一本神奇的网络杂志。其编辑及专栏作者基于网络平台而进行的操作方式非常符合网络精神,如今已经建成全球独家最丰富的评论网络及时政漫画网络,尽管身为微软旗下一员,目前为止仍然显示其独立性,今年更以网络杂志身份获得“美国期刊奖”最佳网站奖。The Weekly Standard标准周刊 美国1995年创刊 美国保守派媒体旗舰,自称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保守主义的“理智继承人”,更因为共和党执政和小布什政府的推崇,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话语权极大,自恃是“美国外交主流策略”的《标准周刊》已经成为如今极有政策权势的杂志。The Nation国家 美国1865年创刊 令人印象深刻的简约型封面是它无约束的特质外表,带上自由派内核的它一直是美国无党派政治舆论的堡垒,2003年更以犀利语言的专栏击败《纽约客》夺取“美国期刊奖”最佳专栏奖。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1896年创刊一本在出版界和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刊物,凭借母体《纽约时报》的气质,继续以“公正无偏”的招牌开拓时报传奇,其在1942年便制定的“畅销书排行榜”实际上已经主宰业内命脉,1896年便创办的“百年传奇”更是这本已被人挖苦为“无味书评”的最珍贵资本。Focus焦点 德国1993年创刊de与《明镜》、《明星》并列德国三大时事新闻杂志,为弗戈媒体集团旗下拳头杂志。Focus在长期的“三国”竞争中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创立意大利Focus在欧洲建立声音同一通道,制作德国大学排行创办杂志奖学金等都是其妙着。New York纽约杂志 美国1968年创刊蜚声纽约并一直受落于纽约人和新移民,这本杂志唯一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纽约生存”,与纽约地铁的合作更显其眼光独到。《纽约》专注于城市导航所达到的登峰造极功力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同行引为楷模。Maclean's麦克林斯 加拿大1950年创刊a这本杂志是政治弱势国家打造新闻杂志品牌之榜样,在一定程度上,Maclean's充当着加拿大在时事杂志领域的门脸。定位于“关乎加拿大人的一切”的Maclean's在今年对SARS的报道上,便先于北美邻居的美国时事杂志同行,甚至还早于更早爆发的中国。New Republic新共和 美国1914年创刊带上自由派色彩的《新共和》是全美话语权力极高的“意见杂志”。可惜近年频频出现领导层更迭,更爆发副主编文章报道失实丑闻,不仅导致言论作家的流失影响杂志品质,名声亦在下跌。FORTUNE财富 美国1930年创刊为全球人熟知的两个杂志运营品牌“财富论坛”和“500强”仍然在继续维持着它们在财经领域的话语霸权。杂志本体操作得仍然让人看不出其有任何老态,即便是在前些年那些锐意改变一切的新经济杂志面前,《财富》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新鲜。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 英国1843年创刊其严谨作风已使其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信赖的政经观察家。在全球范围内搭建的观察员队伍素质超群,并在其每年年初发布的全年预测中组成强大的战线;组建各种研究工作机构监测各个经济地区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在散布着这本杂志的话语权。WIRED连线 美国1993年创刊曾经被视为是新经济杂志一员的《WIRED》如今证明了它更重大的贡献在于培养了一大帮“技术派”,这本杂志崇尚无线技术及数码并长期坚持此道,实在值得大批数码热血青年的热烈追捧,文化评论家已经把它等同于1960年代由《滚石》带动的一代。Forbes福布斯 美国1917年创刊以人为报道造榜之脉的Forbes,一个“富豪榜”足以让这本杂志大吃四方。其近年最惹人注目的是在亚太地区声音的增强,热衷于“中国富豪榜”的发布及“全球CEO(首席执行官)会议”,瞄准香港更显示其司马昭之心。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美国1928年创刊仍然是商业界最权威的声音,前几年最杰出的贡献是创造了“新经济”的“伟大”概念。《商业周刊》作为美国工商界的最权威刊物,不可避免地与工商界之命运联系起来共荣共辱,也许正是因为经济的低迷导致杂志自身声音的微弱。Time Out英国1968年创刊它与超级城市相互寄生,35年的创办历程,以实用、专业、权威与切入城市生活的命脉作风逐步占据全球超级城市的首席城市生活指南杂志地位。今年,Time Out杀入北京,更显示其影响力开拓的步伐。BUSINESS 0商业0美国1998年创刊“0”这个名字组合实在妙绝,难怪在当年会被评为“新经济媒体第一黑马”,2001年借以时代华纳并购机会与eCompany后,全新版本向传统商业报道回归,并以擅长传统企业与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融合报道充当了中介角色,恰恰非常受落。y金钱 美国1972年创刊时代华纳在理财领域的唯一杂志,与同门《财富》专做知名人物明显区别的是,《金钱》注重报道普通人,提供最独到最合理的理财服务指南,在理财本领更显重要的今时今日,大玩股票、基金投资方略的《金钱》,话语权已不只存于荷包。

下面是世界上英文军事期刊译名及简介: 1 空中舰队 简介 刊载俄罗斯空军方面的有关信息及航空航天通报。2 空军杂志 简介 美国空军协会刊物。报道美国空军武器装备研制进展、战略与战术、世界空军军力对比与分析、空军的组织机构和高级官员的变动,以及美国空军协会会务活动。3 航空兵 简介 介绍美国空军的飞机和武器装备以及空军人员的生活等方面情况,图片很多。4 舰员 简介 报道美国海军的武器装备、训练、后勤、组织和作战等方面的情况,图片很多。5 美国退伍军人杂志 简介 报道美国退伍军人关心的社会、就业和生活问题方面的消息,以及退伍军人协会的活动。广告很多。6 进场;海军安全中心航空杂志 简介 刊载有关飞行安全和事故预防等方面的评论和报道。7 国际军事 简介 综合性军事刊物。内容涉及各国军事动态和武器装备。8 装甲兵 简介 无9 陆军 简介 美国陆军协会编辑的刊物。刊载陆军战例和战史方面的文章,介绍美国陆军的组织、编制、训练和装备情况,图片较多。10 装甲力量杂志 简介 无11 亚州防务杂志 简介 刊载亚洲地区及其邻近国家的防务政策和技术、武器装备,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问题的论述和消息报道。12 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主义 简介 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活动的防务策略与实务,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与公共卫生、行政机构与学会、国际协作、食品安全、市民应答与责任、法律、国家安全、疫苗及药物研究等。13 比较战略学 简介 主要刊载探讨美国战略思想及其历史影响的文章,并将西方与前苏联战略思想的相互作用进行比较研究。14 军用直升机 简介 介绍世界军用直升机研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和产品,报道工业和市场动态。15 防务科学杂志 简介 印度防务科学情报与文献中心出版。刊载有关防务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章,涉及应用物理学、化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等领域。16 防务与外交战略政策 简介 刊载各国军事与外交战略、军事力量对比、防务政策等方面的分析评论、研究报告、统计资料和信息报道。本刊的前身为美国刊《防务与外交事务》。17 炮兵杂志 简介 18 野战炮杂志 简介 19 飞行安全 简介 刊载有关飞行技术、飞机工程、训练以及空中和地面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文章,是美国空军编辑的刊物。20 简氏国际防务评论 简介 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防务领域的最新装备、系统和新兴技术。内容包括武备省级计划、展览及安全问题、电子技术集计算机技术、作战及训练等、涵盖了陆海空三军的武器平台和系统。作为专业信息资源、其深度广度无以匹敌。定期专辑内容:装备简介——世界现役先进防务系统简介;升级——部队现役装备升级计划研究;轻武器特稿——射击试验和最新的步兵武器;特辑——军事学说与训练;工业界概况;全球国防项目。21 简氏防务周刊 简介 权威军事刊物。22 电子防卫杂志 简介 刊载电子战理论与技术以及与军用电子学相关问题的文章和简讯,评论国际军备平衡及对抗能力。23 战略研究杂志 简介 刊载有关研究古代、近代与现代军事战略问题的文章、书评及文献介绍。24 海军陆战队杂志 简介 美国海军陆战队协会的刊物,刊载战略、战术方面的文章,介绍两栖作战装备。25 军事史杂志 简介 刊载各国军事史方面的研究论述和资料,以及书评和文献题录。26 军事工程师 简介 刊载军事工程,包括三军武器装备、工兵技术、军事测绘技术等方面的文章、札记和文摘,报道美国军事工程师学会会务、出版和会员动态。27 军事谍报专业通报 简介 无28 军事模型制作 简介 介绍飞机、坦克、战车、枪支等兵器,以及军人和战场等军事模型的制作技术和知识,读者对象为军事模型爱好者。29 军事博览 简介 介绍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成就及正在国际上出售的武器种类。30 军事心理学 简介 刊载具有军事应用价值的行为科学研究论文。诸如临床和健康心理学、训练和人的因素、人力和人事、社会和组织系统、试验和测量等。31 军事评论 简介 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编辑,分析、评论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术以及新武器的应用、陆军组织、情报和后勤等方面问题。32 电子元件新闻 简介 介绍各种电子元件以及有关试验与测试设备的新产品。33 军事技术 简介 介绍各国枪炮、车辆、舰艇、飞机等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向。34 军事思想 简介 刊载军队建设、战略战术、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军队训练、军队干部培训等方面的文章与消息报道。3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简介 北约半官方出版物。介绍和报道该组织及其成员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和时事,其中关于军事装备和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占主要篇幅。36 海军航空兵新闻 简介 报道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装备、技术、后勤、训练和演习等。37 海军后勤学研究 简介 刊载与物流理论和应用有关的运筹学、数理统计学、经济学、战术和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38 简氏海军国际 简介 无39 海军 简介 介绍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备队的武器装备及其研制进展。40 信号 简介 美国武装部队通信与电子学会的会刊,刊载有关电信、电子和技术摄影在军事应用方面的文章,以及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的研究进展报道。41 战略辑要 简介 刊登和转载各国海、陆、空防务问题的论述和资料。42 水面作战杂志 简介 报道美海军舰艇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演习、部队训练、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情况。43 生存 简介 英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编辑出版,发表或转载有关战略思想、武器研制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的文章、评论、文献摘要和书评。读者对象为外交家、政治家和国际问题研究人员。44 美国海军协会志 简介 刊载研究美国和其它国家海军战略、战术、组织、新技术和武器装备、战史等方面的文章,图片很多。45 国际军舰 简介 刊载各国军舰史料,以及军舰图片和介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期刊

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无论从历史还从现在来看,都不是很融洽。因为俄罗斯历来都不被认为是正统的欧洲国家,具体的可以了解书记《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有下列五个方面: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改革派将俄视为欧洲的一部分,认为俄能从融入欧洲中获益,这股劲吹的融欧暖风也影响到后来执政之初的普京。普京是首位在德国联邦议会发表演讲的俄罗斯领导人。2001年9月,他在这场讲话中勾勒出俄罗斯的欧洲命运愿景,并说,欧洲文化“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德国议员为他欢呼、不停鼓掌,他们对普京能够如此流利地说德语惊奇不已。当时,正值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执政时期,他是著名的“亲俄派”。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称,施罗德在1998年至2005年任职期间,似乎竭力打造德俄友好伙伴关系,积极与普京发展私交。施罗德曾公开将普京称作“完美的民主人士”,并淡化“俄在车臣发动的战争”。2005年秋天,施罗德与普京签署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协议。一周之后,施罗德卸任总理职务,在一个月之后成为“北溪”项目联营体董事会主席。 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不顺,尤其是俄罗斯前情报官员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2007年在英国遭毒杀事件让两国关系更加恶化。4年后,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访问俄罗斯,先后会晤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总理普京,希望利用此行在普京可能重登总统宝座前强化英俄政商联系。不过当时BBC说,不到24小时的访问不足以使两国关系回暖融洽,毕竟4年多以来,普京从未与英国部长级官员有任何接触。欧洲主要国家与俄罗斯磕磕绊绊维持关系,直到2014年。《外交政策》称,从那时起,一切都变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后,默克尔带领欧盟对俄采取强硬措施,并实施经济制裁,甚至曾支持德俄构建“特殊关系”的德国商界也支持默克尔的立场。与俄罗斯有着传统历史友谊的法国也不例外。2003年,这两个国家共同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让它们走近,直至2012年法国前总统奥朗德上台后,双方因叙利亚等问题疏远。乌克兰危机后,法国取消了与俄罗斯一项巨大的武器交易,强烈支持对俄制裁。克里米亚问题成为俄欧关系的第二个转折点。俄欧关系恶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将欧洲视为敌人。曾经,大约是从2007年起,俄罗斯国内一些政治人物支持俄罗斯加入欧盟,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和施罗德据称对此也表示支持。2013年,1/3的俄罗斯人表示希望加入欧盟,超半数人认为,欧盟对俄友好。时间来到2017年12月,列瓦达中心民调显示,66%的俄罗斯人将欧盟视为主要敌人之一。扩展资料: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 。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除此以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B-1B战机有迹象显示,美国空军正在逐步加强在亚洲的军力部署,各种先进的战机正在被正式或者轮流部署到这一地区《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陈光文近日有消息称,美国五角大楼十年来首次向太平洋地区派出一支B-1“枪骑兵”超机动战略轰炸机中队。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这一机群于8月6日抵达位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并取代B-52轰炸机。同一消息来源还称:“这不是(美国空军)第一次在太平洋司令部责任区部署B-1轰炸机,但却是十年来的首次。”而就在不久前,美空军已公开宣布要在日本部署刚刚形成战斗力的F-35隐形战机。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在新的战略环境下,美国空军正在带头阐述重返亚太的计划,其核心理念是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增加空中力量的部署。有迹象显示,美国空军正在逐步加强在亚洲的军力部署,各种先进的战机正在被正式或者轮流部署到这一地区。美军空中作战力量密布西太作为美军的空基作战力量,美国空军拥有数十年在亚太执行任务的经验,其在亚太的基地遍布很多国家。美国空军在亚太的最大核心枢纽,就是关岛基地。该基地是太平洋地区美军二线基地的核心,是美军西太平洋作战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联系本土与东亚的重要枢纽,也是太平洋总部今后开发和驻军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空军第1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曾有同时进驻155架B-52的纪录。近年来,美军B-52H、B-2A、B-1B战略轰炸机也相继由美国本土飞来,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位于关岛中部的美海军阿加尼亚航空站也部署有很多战机,最大容量为180架,这些飞机作战范围可覆盖台海、朝鲜半岛等地区。该基地又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实施空中侦察和反潜巡逻(P-3C和EP-3E等飞机)的主要出发地,也是驻阿普拉港的航母舰载机及岸基飞机的主要后勤补给和维修中心。位于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是美国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基地,其大小能够容纳100架重型轰炸机和150架战斗机,被美军称为“太平洋上的基石”。驻扎该基地的主要是美空军老资格的第5航空队第18航空联队,部署有3个F-15战斗机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机。最重要的是,嘉手纳空军基地还驻有空军第390情报中队、第82侦察机中队、第18联队情报分队和353特种作战大队,是美军获取别国情报的重要基地。该基地部署有EP-3侦察机、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E-8C“联和星”空中预警指挥机等。此外,美军还多次在嘉手纳基地轮驻空军F-22隐形战斗机,充分说明了美国对驻日美军基地的高度重视。在日本本土,美国空军的横田基地系驻日美军司令部驻地,驻有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部和第374运输联队,装备了C-130型运输机,不久前还有14架F-22战机被部署到这里。而三泽基地位于东京东北,驻有美空军第35战斗机联队、海军海上巡逻机中队和美军情报分队,主要装备F-16战斗机、P-3C型反潜巡逻机,近来还部署了侦察能力很强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而岩国基地则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基地,位于本州岛最南端,是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第3勤务支援大队、第3陆战队远征部队的主力航空部队驻地,装备有F/A-18战斗攻击机和AV-8B攻击机。美军在韩国的基地群虽是以陆军为主,但也有两个主要空军基地。群山基地是美空军第8战斗机联队驻地,装备有F-16C/D战斗机。乌山基地是美空军第7航空队和第51战斗机联队司令部驻地,装备有F-16C/D战斗机、A-10攻击机和U-2侦察机等。今年2月美韩军演期间,曾有4架F-22在该基地活动。随时出现在任何危机发生地从作战的角度来看,美国空军驻扎在嘉手纳基地的F-15E战机主要以争夺制空权为主要任务在战时争夺西太上空的制空权,同时具备很强的对地攻击和空中侦察能力,也兼顾应对台海危机和南海危机。驻扎在三泽基地的F-16CJ战斗机部队是一支专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部队,一旦爆发战争,它的任务是首先攻击敌人的防空体系,让对手的防空雷达成为“瞎子”。驻扎在安德森空军基地的三种战略轰炸机能凭借优异的隐身性能和巨大的载弹量,可穿越对方密集的防空网,能在几小时内把精确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投放到亚洲大陆的任何一个角落。驻扎在韩国群山基地的改进型F-16C/D型战机,不仅具有出色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还能使用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对各类目标展开打击,是驻韩美军快速支援能力的最好体现,是对付朝鲜危机的可靠力量。上述这些力量,还可以随时得到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支持,机动灵活的美军航母搭载着这些战机,可以随时出现在任何需要出现的危机爆发地。在西太部署还会加强不出意外的话,设计前卫的F-35B隐形战机即将于2017年被部署到驻日美军岩国基地,而关岛基地除了B-1外,也可能会迎接F-35A等多种战机。目前,岩国基地内驻扎的兵力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空中力量为主,部署有53架美军飞机。根据2006年日美两国政府签署的《驻日美军整编计划》,普天间及厚木基地的移驻工作完成后,部署在岩国基地的美军飞机将达到127架,其在美国驻日空中力量的地位将会急剧上升。但接受临时部署最多的基地,很可能是关岛的安德森基地。根据目前不断披露的消息证实,除了年初的3架可搭载核武器的B-2战略轰炸机、刚刚宣布的B-1轰炸机、明年即将部署的F-35,以及随时可部署的F-22,美国空军几乎所有现役的王牌战机,都将在这一两年里陆续现身关岛。在亚太地区临时部署B-2轰炸机、F-22战机以及F-35战机,不仅可以令美国隐形战机定期举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相互配合能力,而且一旦该地区发生冲突,上述部署将会提高飞机的出勤率,同时能够减少对空中加油机的需求,提升这些战机的威慑效能。总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还会进一步增强。这些遍布亚太的军事基地和越来越频密的临时部署,既是利用军事存在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也是为了在这一地区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军事态势,更是为了保证美国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干预亚太事务。强刷存在感带来更多不安因素尽管美国军方一贯声称无意围堵中国,但近年来美国在菲律宾、澳大利亚开设新的军事基地,并计划搬迁或者转移多个在日韩的基地,从这些调整可以明显看出,其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和对中国的“关注”。在美国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体系中,由日本、韩国基地群组成的东北亚基地群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两个基地群共同保障美国空军在朝鲜半岛的空中作战,又支撑着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空作战。同时,它们也构成了美国遏华的第一道“岛屿锁链”,也是在最前沿部署美国军力的“桥头堡”。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美国空军太平洋区指挥官卡莱尔上将不久前表示,美国空军将大幅扩张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派遣包括F-22、F-35、B-2等尖端战机在内的大规模机队,前往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澳洲等盟国轮驻,以拓展美国武装的太平洋网络。此外,美空军还将“轮流派遣战斗机、空中加油机,未来某时点或许再加上轰炸机”,这只是美国空军扩大亚太军事部署的开端。分析认为,此举将有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展基地网络,让盟国熟悉美制军备的操作,了解如何与美军并肩作战。此外,美军不打算在东南亚大兴基础建设以支援美军常驻,只会调派驻防在美国和北太平洋的空军部队,轮流进驻当地现有的基地。从外交上来看,美国能够通过和中国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建立联盟和互惠战略关系遏制中国力量崛起。但传统上,美国军事力量态势的重心在东北亚地区,而且除日本和韩国外,很少有盟友或伙伴可以为美军的长期驻扎提供一心一意的支援。因此,美空军改变策略,决定以轮岗形式部署亚太,也可谓是不得已而为之。随着近年来美军展开全球战略调整,把战略重心逐步转向亚太地区,美军力量在亚太的存在感空前强盛起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近年来美国所推行的“重返亚太”战略,给亚太地区究竟带来了什么?目前,美国已在亚太地区部署了8万军事人员,其中约7万人在西太平洋地区,且还在不断增加。像美军这样不断加大在西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势必对亚太地区局势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既与亚洲和平发展大势不相符,也不利于美国自身在亚太的长远利益。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盘点了全球十大最危险国家和地区,将美国列为最危险国家,中国则紧随其后成为第2大危险国家,理由是中国在各方面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这是一个可笑的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理由!中国的确是全球最危险的国家之一,然而,它的危险并非对于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其自身已经病入膏肓。中国没有能力输出革命,但是,中国有能力导致新的世界秩序无法形成。全球如果对此“中国病”视而不见,最终将会尝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苦果。同样,作为全球第4大危险国家的俄罗斯,情况和中国类似,不同的是,俄罗斯有能力输出革命,正如《外交政策》分析的那样:将俄罗斯排在巴基斯坦的后面,是因为俄罗斯更渴望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地区外交和政治影响力大国,俄罗斯对邻国的政治威胁远远大于军事威胁。俄罗斯总理普京马背上展示肌肉的举动也令人担忧。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居于“全球十大最危险国家”之首,并非《外交政策》杂志列举的这个理由——“美国的经济失误导致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而是美国借助其美元霸权,在国际贸易中牟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的结果。至少在奥巴马之前,美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而不是“维护正义”。美国之所以成为“过去10年中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政治家们被华尔街的资本家们集体绑架了。将欧盟列为第8大危险国家和地区,入选理由十分恰当,不过,下面的理由更应该套在美国头上,以责备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不负责:“欧洲本该是维护世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却因为没有有效的外交政策机制、没有担负起维护世界安全军事重任的能力。加上蹒跚的欧元和太多新成员加入,导致其缺乏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有时候,最大的危险恰好来自于那些有能力维持世界稳定、但却对此无动于衷的人。”因为美国的很多国家功能正在丢失。一个纯粹为了本国资本家的利益而跛脚的美国自然是功能不全的。美国以前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政策都应该纠正。当前的世界已经足够美好,尤其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如果中国能够顺应世界文明的大趋势,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施民主、宪政的自由体制,那么,中国可以迅速成为维护世界稳定、重塑世界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遗憾的是,“中国病”是如此危机四伏,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因此,将中国列为全球第2大而不是第1大的危险国家,说明世界对中国还是充满期待的。以下“中国病”,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包括无数体制内的政府官员们在内,都是希望中国振作起来,奋起改革的。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长期牺牲国家利益,国将不国;——长期牺牲国民利益,民将不民;——长期牺牲言论自由,民为国奴;——长期牺牲环境资源,殃及万代。所谓“国家利益”,具体化就是国民的利益。而国民的利益,在于享有言论自由和环境资源方面的权利。国家的最高利益不是政府,而是国民;不是政党,而是个人。长期牺牲国民在言论自由和环境资源方面的权利,使得中国人不仅成为了国家的奴隶,而且成为了世界列强的奴隶。言论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国民的精神利益。环境资源,是人之为人的必需,是国民的物质利益。当前国内的情况是:中国人没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言论被控制,所以,我们不是公民,而是国家的奴隶。中国人没有环境资源的权利,资源被垄断,所以,我们没有国家,国家是个别人的。这些反映在国际形势上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受损,中国仍然遭受着世界列强的掠夺,尽管这种掠夺的途径不再是战争而是经济。由此,中国最好的人、财、物,就像中国的大好河山一样,不断地水土流失,并且满目污秽。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必将扭曲世界,或者成为世界的负担。更可怕的前景是内外战争的爆发。当然,不是侵略,而是被侵略,或者被治理。一句话,中国需要内在的善治。舍此,中国必将是世界的一个大麻烦。世界文明只有一个方向。中国没有能力自己搞一套。为了全球1/5的人口,觉醒吧,中国!不要再等了!就是现在!

俄罗斯,主体民族,斯拉夫人,被日尔曼人认为是垃圾民族,从欧洲赶了出来的,这是古代!现在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国,欧洲依赖俄罗斯的能源,由于冷战时期,俄罗斯经济被拖跨,所以现在俄罗斯也非常愿意出口石油等能源!他们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不过我想俄罗斯毕竟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且实力还是有的,相信他还是回到欧洲的!那样的话美国,和英国,估计不会同意

外交政策美国杂志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是美国对外政策急剧的内源性张力的产生,美国在总结冷战遗产之后,迫不及待地对自身的对外政策进行结构性、战略性、整体性调整,经过若干年的调整,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继续保持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单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尤为重要的事,美国不仅保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而且还在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等软实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丧失全球性竞争对手所引至的短暂迷茫之后,其对外战略的主体性配置业已由冷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进而采取实质性步骤向单极世界演进。 正是基于自身在物质与精神的历史高位,美国外交政策与思想界的强势走向日趋凸现。布热津斯基在90年代所撰著的《大失控与大混乱》与《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地缘战略》之间所产生的混乱与迥异落差——从警告美国面临内战与解体之忧转为旗帜鲜明地大谈美国经济的活力、政治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吸引力——正是克林顿时代对外政策思想界思考与探索的艰辛历史过程的缩影。不仅如此,美国《外交》杂志以“正确审视美国的首要地位”为题宣称“如果说美国今天的霸权地位还没有形成一个单极世界的话,那么也就没有能够形成单极世界的了 ”, 而小布什自上台以来,进一步阐释其带有明显军事化倾向性的对外政策并将其付诸实施, 9•11事件的强力冲击,更加固化了以布什为核心的美国决策当局的军事安全意识,美国的霸权倾向则更是甚嚣尘上,认为是“政治,即使是国家间政治,也是地区性的 ”,其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的霸权行径,业已对国际社会普遍的外交努力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由此可见,对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特征的完整有效解析有其必要性,对于指导我国相关的外交政策的建构与调整,改善新时期我国国际生存环境,加速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特征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国家利益为依托,以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国际软硬环境为背景,以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基本的战略诉求,着力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Pax American ), 建立美式帝国( American Empire )。尽管在克林顿与小布什政府时期,二者在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途径、方式与手段上存在差别,但二者在目标的选择与实现上并无实质性差异。“扩张是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史的最明显、最永恒的主题 ”。相对而言,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外政策侧重于对其他国家的柔性规制,而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则侧重于刚性制衡,然而,无论谁上台,其基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这既是美国国内政治权变运作的结果,也是美国不断促进其全球战略,以确保其世界霸权地位的结果与需要,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克林顿政府对外政策在行为方式上的转变,行为目标上的延续。具体而言,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外政策可以表述为:第一、对外经济由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低级政治”上升至美国对外关系的首位,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中强调自身经济利益得失、综合国力损益。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总体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而传统意义的“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的划分也日渐模糊化,虽然政治与军事安全利益依然重要,但是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日渐构成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迅速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核心考量之一。后冷战时代,美国之所以能执行强势扩张性的对外政策,无不与美国经济在世界上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密切联系,经济利益的纠合、纷争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常态,“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胁迫别国执行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的政策’(亨廷顿) ”。对国家经济利益的强调也日渐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点,谋求国家经济安全成为其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第二、维护本土安全,强化本土防御,打击恐怖主义,整合国家权力配置,提升国家安全体系的塑造与建构,成为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主导战略意图。 自克林顿政府时期起,频繁发生于美国驻各国使领馆遇袭事件逐渐引起华盛顿方面的警觉,对恐怖主义危害的打击力量也日渐增加,尽管当时尚未将其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然而在情报机构的信息汇总和安全部门的目标选择上,亦将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列入议事日程。9•11事件是美国自1814年英军火烧白宫以来美国本土首次遭到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在深度震撼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同时,标志着现代国家必须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实质性到来。面对恐怖主义袭击的现实,小布什政府不得不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改组情报部门,加强强力部门,扩大安全控制权限,整合国家权力的配置,成立国土安全部,协调各部门之间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对策选择,强化本土防御意识,全面提升国家面对各种威胁的情报获取与危机应对机制,甚至为了应对国内对危机可预防性及危机前干预必要性的种种责难与质疑,不断追加军费开支,发动对外战争,以期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缓解政府在相关敏感性问题所面对的压力,重塑美国人的安全信心,增强应对非对称性袭击的能力。第三、以新保守主义作为推行对外战略的主导理念,在实际权力的建构、配置与运行中强调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同时以极端实用主义的方式加以凸现。新保守主义作为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中最活跃最具攻击性的一支,在克林顿时代不断的积蓄力量,扩大宣传平台,至小布什政府时期其影响力达到了高峰。“与传统保守主义者更加重视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不同,其所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 ”,新保守主义者宣称:国家之间的利益具有内在的冲突性,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一种零和博弈性质的竞争,相对实力是国家的,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主要手段。唯有通过不断加强以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国家力量,才能切实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基于实力的均势制衡战略,才能有效的遏制新兴大国对既有国际安全与和平秩序的挑战。从维护美国绝对优势和绝对安全的角度出发,新保守主义者强调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无政府状态,认为国际关系中只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人类的良知、国际法等都是无用的。因而,自新保守主义开始主导美国对外政策之日起,其基本的诉求就由确保基本国家安全延伸至不断增加国防开支,强化自身实力建构。9•11事件以后,新保守主义者则更加强烈地要求在对外政策领域强调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自主性,宣扬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认为在对外政策与国家安全领域应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而要达到这样的实际效果,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实用成为其对外政策决策抉择的不二选择。第四、以军事威胁遏制与外交协调斡旋艺术的有效结合为基本权谋,突出对外战略中军事后盾的作用,加速全球军力的配置与优化组合,实现战略重心转换。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冷战两强之一的苏联的解体,美国以无可比拟的政治、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而,美国更加倚重军事后盾的作用,“美国必须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机制威胁潜在的竞争者,使他们甚至不敢奢望发挥较大的地区性或全球性的作用 ”成为克林顿时代军事防务的指针,而“倚仗美国的军事力量优势,遏制所有竞争对手,重新塑造国际关系格局 ”成为小布什时代军事战略的核心目标。无疑,无论克林顿政府抑或是小布什政府,军事威胁遏制,以实力求和平是二者共有的默契,尽管双方达到军事目标的方式各异。在强化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后冷战时代美国普遍注重外交协调与斡旋艺术在危机干预、突发性事件处理及言论决策负面作用的弥合,尤其在加强经济合作、提供经济支持与援助的经济外交和以首脑会晤形式就彼此相互关心的国家间棘手问题达成谅解的首脑外交。不仅如此,自克林顿时代起,美国便开始就进行全球军力重新配置的可能性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并酝酿全球军力优化组合的可行性,并且进行军力的试探性调配,提出驱动美国以后整个外交与军事战略转型的核心概念:国防转型。小布什政府自上台伊始,即紧跟克林顿政府的步伐,国防转型便主要由理论性概念提出向实质性战略转型演进,整合国家军力配置,逐步实现欧洲战略重心向亚太欧洲双重心的转换,同时辅之以秘密外交、结盟外交等手段与相关国家缔结外交双边或多边安全防御条约或协定,企图将欧亚大陆安全形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期实现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的预言:“谁统治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谁就控制(欧亚非大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维持美国在世界上作为不可挑战的帝国的地位。后冷战时代美国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横行无忌,诸如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其坚强的后盾就是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与外交协调斡旋艺术的有效结合。第五、以推进民主和促进人权改善作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主导型依托手段,加强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软权力渗透,全面架构美国的优势战略地位。“软权力概念的产生是国际关系深刻变动的结果,也是权力性质范围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拓展深化的结果 ”,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政治精英,在冷战阴云渐渐淡去之后,深深体察到,仅仅凭借美国超强的政治军事等硬实力,尚无法给自己竭力构筑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强力行动的局限性促使他们从自身历史文化遗产中找寻可资凭借的思想载体。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认为,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自己的自由市场和建立尊重人权的民主制度,是美国对外政策大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最成功的专制不是那种用武力来保证一致性的暴政,而是让人们不知道还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不能想象别的道路也能走得通,不了解天外有天 ”,民主与人权思想的扩展,有助于提高自身行动的法理和道义的合法性,增强国内外民众对美国所推行的对外政策的道义支持,配合自身在世界舞台上思想界与传媒界的有力支持,美国的软权力将无所不至的渗透进敌对国家的思想土壤,从而打造起基于美国式民主与人权观念的道德高地,因而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的扩大促使霸权思想的膨胀 ”。而9•11事件则为美国进一步扩张美国式民主与人权观念提供了绝好的口实,如大中东改造战略,本身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式民主与人权思想扩张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其取得对其他国家的排他性地缘战略优势,进而实现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不好意思 ,网上COPY的)

干嘛在意他人评价!就放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顺着他的意而进行诱导,带他在歪路上越走越远。实际上由于川皇的奇葩作风,经常做出损己利人与损人损己的事。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刊登了一篇名为《投特朗普一票就是投中国一票》(A Vote for Trump Is a Vote for China)的文章,文中指出,特朗普的种种政策只会加速中国崛起,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是中国派来的“卧底”。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成功。不过,对于这颗卫星上天,美国《新闻周刊》把公众的反应描述为“非常冷淡”,一些主流报纸对此的报道仅限于“豆腐块”大小的文章,而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则正在打高尔夫球。几天以后,人造卫星已经绕地球飞行96周,美国人意识到,苏联在太空领域完全领先了美国,苏联的运载火箭可以把核武器投送到美国任何地方。由此导致的恐慌在美国前所未有。在苏联卫星上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艾森豪威尔就任命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担任科学顾问,讨论在科技领域如何同苏联竞争;政府开始强调数学和科学教育;成立了美国航天局,负责美国的航天事业等。这些措施都被视为美国航天科技迎头赶上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很多美国人对当时来自苏联的“刺激”有一定的感激之情。扩展资料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020年10月29日文章,原题:美国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过去4年,笔者研究全球创新时,越是看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强国的惊人崛起——在美国日益增加的不安和反华愤怒中——越是有一个难解的问题不断跳出来。为什么与中国竞争时,没有像冷战初期苏联在1957年向太空发射“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卫星那样,发生“斯普特尼克时刻”呢?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将科技上升为国家任务,成立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并大幅增加对研发的支持。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苏卫星上天曾使美恐慌 美国感激“斯普特尼克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美媒:美国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什么意思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最早于2011年提出。是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里的这篇文章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先声。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的这项决定,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的支持,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摇旗呐喊”。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政府未来10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减少至250艘。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如果美国军事基地被毁,伊朗也就亡国了。何况,它没那个实力。

今天美国军事基地被毁是真的。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不是很靠谱吧,都是伊朗方面放的消息,都没见美国方面发的消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