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蚕的一生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蚕的一生论文题目

最佳答案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春蚕一提到蚕,大家一定会想到那种会吐丝的毛毛虫吧?不它不是毛毛虫,它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象征。在他丑陋的外表里,裹着一团团五彩的光芒。大概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个铺子在卖蚕,由于好奇心驱使着我,我毫不犹豫的买回了一包。我那时不知道蚕是那么神圣的生物,把它们弄死一只又一只,最后,就只剩下一只蚕了。从那以后,我每天疯狂的寻找桑叶,渐渐的,蚕儿长大了。不知过了多久,蚕儿不吃不喝,开始做茧了。一条条金光闪闪的丝儿从它的嘴里喷出来。一天的早晨,一只飞蛾出来了,它是那样丑陋,又是那样美丽。产出卵以后,就死了。蚕是多么可爱的动物啊,它的一生都是为了他人,为了我们人类。它吃进了桑叶,吐出来了蚕丝,最后,产下卵之后,它的一生也就结束了。像它们这样默默奉献于人类,难道它们不可爱,不受人尊敬吗?蚕,你的精神打动了我,你的精神开导了我。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蚕的一生论文

房子、鸡蛋等

横线垃圾 曲线更垃圾 三角好点 圆圈超他妈垃圾

最佳答案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第一次养蚕资料来源:小学科学教学网(贴送日期 2004年4月23日 21:19:26) 第一次养蚕(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8册第6课 养蚕)“让学生养一次蚕”夏老师是一位长期从事小学自然常识学科教学的老师。有一次一位退休教师拿来了两个蚕茧子。当时夏老师也没在意,把茧子放在了窗台边的桌子上,就在一星期后从茧子里钻出飞蛾并产了卵。到了今年三月底,黑色的卵中钻出了一个个像小蚂蚁似的幼虫,这就是蚁蚕。夏老师顿时灵机一动,干吗不利用这次机会来尝试搞一个养蚕活动呢?这个学期不正好有《养蚕》这一课吗?按照以往的教法,最多看看挂图,参观蚕的标本;条件好的可以打开VCD给学生看看养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增加了一些认识而已,能不能让学生在饲养中体验一下做科学的乐趣呢?“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就是需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干预下,让孩子们40分钟内跨越人类几千年、几百年的科学历程(刘默耕老师语)。”那么,让我们把那激动人心的探究活动给学生吧。“怎样养蚕呢?”于是,夏老师拿着蚁蚕走进课堂,学生立刻被黑乎乎、慢慢蠕动着的小动物吸引住了,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小动物?这黑乎乎的东西怎么这么肉麻?老师并没有马上向大家告诉答案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茧子,有几个同学立刻叫起来,这是茧子。老师笑眯眯地对大家说:“对,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雪白的茧子就是由这黑乎乎的小东西长大后吐出的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看碟片《蚕》。”看完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周于阳说:“我知道了蚕是怎样吐丝结茧的。”黄栋庆说:“蚕的一生太神奇了,我真想亲眼观察蚕的变化。”黄莺说:“想不到小小的蚁蚕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却真大。”何庆说:“蚕宝宝真是太可爱了,老师,能不能给我一条蚕养养呢?……”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加以鼓励、支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兴趣。“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而且老师还知道有的同学想研究蚕,你们想要的蚕,老师这儿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我们怎样来养好这些可爱的小蚕呢?”夏老师紧接着说。通过讨论,学生们解决了养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蚕吃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知道蚕是吃桑叶的,但我校地处镇区,周围已经难觅桑树的踪影,正当大家头疼的时候,徐征同学激动地说,他外婆家门口有两棵大桑树,每年他还爬到桑树上采桑子吃呢,大家顿时松了口气。桑叶问题终于解决了。2、蚕住的问题。在碟片中大家看到蚕是养在匾里的,而我校学生都是城镇居住,没有这样的工具,那怎么办呢?陈熙站起来说,能不能用纸做个盒子,把蚕养在盒子里;马上旁边的王俊杰说,纸太薄,容易破损,用现成盒子来代替,是不是要好一点。(在活动中,学生会碰到一个个问题,遇到一个个挫折,从而会产生需要,这种需要是学习的动力,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大家洋溢着笑容,像拿宝贝一样把蚕带回家。附学生养蚕体会我的蚕宝宝三(3)班杨滢前几天,我从自然老师那里领回来了一条可爱的蚕宝宝,它已经脱了好几次皮,长得白白胖胖的了。我给它做了个窝,其实很简单,就用一个小纸盒做的,我很小心地把它放进了小窝里。像捡到宝贝似的,把它捧回家。一进家,我就大声喊起来:“妈妈,妈妈,我把蚕宝宝带回来啦!”妈妈看了以后说:“你要好好地养它。”后来,我的姐姐和我一起去采回桑叶,我把桑叶,洗干净,然后晾干,再把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放在桑叶上,然后很专心地看着它吃,只见它摆动着大脑袋,津津有味地吃着它的美食,没过多久,一片桑叶就剩下茎了。我每天地换新鲜的桑叶,而它每天都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少天,它开始吐丝了。刚开始,一根、二根、三根,吐的丝又细又亮又长,后来越吐越多,慢慢,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又白又亮的蚕茧子,而蚕宝宝就在蚕茧子里面,再也不出来了,我看着白白的蚕子,很伤感,这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三(3)谈啸晓我家有三条蚕,它的身体是白白嫩嫩的,它的身体是由八节组成的。它的身体中间有一条紫色的血管,尾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刺。我常把的尾巴看成头,头看成尾巴,因为头和尾巴长得差不多的。蚕的嘴巴不大,比尾巴小得很多,身体两旁有像眼睛一样黑色的小圈圈,一共有18个黑色的小圈圈。它的眼睛长在很多皱纹中间,你不细心观察,就很难发现。它的眼睛,它的嘴巴很像毛毛虫的嘴巴,它一个小时能吃二三片桑叶,你说吃得快不快?它吃得非常快。我写几个字它就吃了一大块呢!现在,我的三条蚕宝宝已经结茧了,结的茧是一个黄色的和两个白色的。它们吐的丝太开了,我还以为它们结不出茧子了,但是它们结成了。大家快乐地生活着。“我们的发现”学生三天两头往实验室跑,他们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夏老师。有一次,黄燎亦兴冲冲地来告诉老师,蚕的肤色已经开始变成浅灰色。还有一天,赵庆一大早就跑到实验室,当时夏老师还没有走到办公室,老远就跑过来,兴奋地告诉夏老师,他的蚕已经蜕皮了,说着,还用手指着皮给夏老师看。他还观察到在蜕皮前,蚕的头是仰着的,不吃也不动。也有的同学是带问题来请教夏老师的。那天下雨,韩仰同学跑过来急切问夏老师,他的蚕前几天还好好的,可今天他发现蚕排泄出黄色的物体,而不是颗粒状的,他非常担心蚕是不是生病了。当时夏老师不能马上回答,于是把这个问题告诉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来留意这个问题。直到一位同学找来了一本《少年科学小百科》才明白,这是吃了潮湿的桑叶的缘故。以后同学们在给蚕喂桑叶时,就注意到这一点。徐征同学在查阅资料中看到在幼虫老熟,进入吐丝前的眠蚕时,从腹部腹面透明的体壁外,可以看见蠕动的圆点。通过数大蚕身上的圆点可以判别蚕的雌雄:雄的是一个灰黄色的圆点,雌的有四个暗色圆点。但他们还想再进行一次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他们来到实验室向夏老师借了放大镜,认真观察后才信以为真。其他同学们知道后,也都纷纷去看。再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蚕的排泄问题吧。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对于蚕的生长非常重要。而蚕是边吃边排的动物。清理排泄物是同学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他们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盒底抠一个窟窿,天天用毛笔把排泄物掸下去。“我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有了很多的想法。一、动手做才能出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养蚕”的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孩子们,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等动手的实践活动,结果不仅使他们在“养”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如黄燎亦同学发现蚕比较喜欢在安静的时候吐丝结茧,为了能证实这个观点,他一直观察到晚上11点,母亲叫他好几次后,才睡觉。其认真细致的程度让老师吃惊。在活动中学生还写出关于蚕的小论文。没有任何提示,每组交给老师的时候,让老师大吃一惊。厚厚的一叠纸、最多的写了5页,涉及到的有蚕的身体结构、蚕的变化、蚕的行动规律、老师不由翘起大拇指,夸他们了不起!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干。在养蚕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碰到了诸多的问题,自己就想到去借阅相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向教师咨询,黄燎亦的奶奶曾经养过蚕,有着丰富的经验,被大家尊称为养蚕的“专家”,同学们有些问题就是通过黄燎亦奶奶的帮助而顺利解决的。而活动中教师干些什么呢?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适时地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或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使他们及时地纠正错误。如研讨时,夏老师提出了“如何养好蚕?”讨论中孩子们说了好多的情况,这都是他们的所见所想。教师处在组织者的地位,把学生讨论的问题朝中心问题上靠,使学生探讨紧紧围绕着养蚕展开。王俊杰一共收获了十多个茧子,他笑嘻嘻地对夏老师说:“我的收获可真大。不知道这么多茧子做一双袜子够不够?”夏老师暗暗地想:收获的可不止是茧子。“下次再养”虽说养蚕活动已经暂时告一段落,同学们的收获也很大,但同学们在养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还有许多没有找到答案。如“蚕除了吃桑叶,还会吃其它的叶子吗?”“为什么有的茧子是黄色的?”“蚁蚕能区分出雌雄吗?”“蚕为什么在安静的环境里吐丝结茧?”“蚕蛾为什么产完卵之后就死了?”夏老师想:下一次再养蚕的时候,说不定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附表格:我的观察记录时间我的发现1蚕出卵。(开始第一次喂桑叶,桑叶少许。)8稍微长大一些。15蚁蚕的肤色变成浅灰色。开始蜕皮。(桑叶多些)19蚁蚕的身体变大,特别是头明显变大,背部偏黄。爬动变快了,食量增加一倍。22最大的有5厘米长,有的又开始蜕皮。2厘米5厘米26桑叶上有丝的痕迹。有蜕皮的痕迹。272厘米长3厘米30蚕最后一次蜕皮9蚕长5厘米,腹足上长毛了10蚕吐丝结茧。(白天不动,晚上开始结茧)25蛾钻出茧子,茧子上有大孔,里面有蛹衣。26蛾开始与其它蛾交配,有的产在茧子上,有的产在纸盒的壁上。夏俭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摘自小学科学教学网

蚕的一生论文400字

最佳答案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今天我研究了屁!发现屁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如果在放屁的同时点燃打火机,就会喷火。

我家养了几只蚕,刚买来时有点瘦小。我把蚕放在桑叶上,准备观察他们。它们把头一扭一扭的,我以为它们在“跳舞”,突然发现桑叶少了一块,才知道它们是在吃桑叶。小蚕吃桑叶时,我经常听到“沙沙”声。我喜欢把蚕放在手上,它那软绵绵的身体在我手上蠕动时,我并没有吓得尖叫,而是享受这一切。小蚕慢慢长大了,从以前干瘦干瘦的样子变成白白胖胖的了。它们已经脱了好几次皮了,脱下的皮像一张用过的餐巾纸,软绵绵的,有一点脏。小蚕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了,一只蚕能吃好多桑叶呢!我最盼望的是小蚕能结茧,终于有一天,我如愿以偿。在一个早晨,我习惯的看了看盒子,我发现里面的蚕不动了,我心急如焚,以为里面的蚕生病了。妈妈说:“没事的,是它要结茧了。”过了一个时辰,我发现蚕在角落里吐了几根丝。又过了一会,我发现小蚕已经吐出了一个椭圆形的外壳,它把自己困在了里面。我终于理解了作茧自缚这个成语的意思。过了很长时间,里面竟然有一个胖胖的茧。我把茧拿出来,在耳朵边摇了摇,里面传来了“咚咚”声。哈哈,原来小蚕在里面呢!真恨不得有一个“透视镜”,看看蚕在里面干什么呢!又过了些日子,四只小蚕都结了茧。我把小蚕的“房间”打扫干净,就把四只茧拿在手上玩。四只茧有大有小,但都毛茸茸的,有些硬。过了好几天,蚕破茧了。它刚刚钻出来时,我都快不认识它了。大大的身体,六只脚,长长的触角,一对大翅膀……我喜欢把它们放在手指上,看它们一上一下的扭动,虽然翅膀没完全张开,但我还是对它们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喜爱。这时想起我养的蚕破茧而出了,我的心中不由的升起了一股自豪的心情。蛾子开始产卵了。雌蛾对桑叶要求很高,它们要在新鲜嫩绿的桑叶上产卵。于是,我有了新任务,就是每天更换桑叶。虽然这个工作很辛苦,但我从来没叫苦喊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蛾子在我的桑叶上产了卵。我十分激动,整天的观察这些卵,却忽略了他的母亲:蛾子。蛾子一天天瘦下去了,但我的小蚕也快冲破卵壳了。在一个早晨,新的生命又诞生了:我有了更多的蚕宝宝。蛾子死了。它不光死了,还死的有些凄凉。它死在一个冰冷的小角落,它那小小的身躯缩卷在那里,它在一个无人知晓的环境下死了。也许这就是蚕的一生,也许生命就是那么冷酷的。

刚出生是是一个比米粒小一些,真正变成蚕的时候只有一毫米长人们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的,蚕的一生是伟大的.你知道蚕的一生是怎样的吗?请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春天到了,我发现我们家养在盒子里的蚕产的卵开始孵化了.几条仅有一毫米左右的小蚕诞生了,它们的颜色黑黑的,在盒子里蠕动.我把桑叶撒到盒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小蚕渐渐长到一厘米左右了.这时它们的食量增大了,整天在不停的吃桑叶.又过了几个星期,小蚕长成了三、四厘米长的大蚕,身上一节一节的,身体爬过的地方,桑叶都被吃掉了,只听盒子里传出沙沙的声音,它们的排泄物__蚕沙也变得很大了.现在的蚕已经是成虫了. 一个星期后,它们陆续开始结茧了.这时的蚕不再吃桑叶,爬到盒子四周,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吐的丝一层层包围自己,渐渐形成一层薄膜,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结成了一个茧.茧子的颜色有白色的、黄色的还有浅粉色的.几天后,从茧子里钻出蚕蛾,蛾子在盒子的四壁下子.子比米粒小一点,开始是褐色,几天后变成灰色.蚕子在盒子里呆一个冬天,到春天变成白色开始孵化出小蚕. 蚕的一生是不是很有趣啊!它把蚕丝贡献给人类,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这怎能不说蚕的一生是伟大的呢? 这是蚕的一生

科学小论文蚕的一生

蚕卵,蚁蚕,蚕蛹,蚕蛾

今天我研究了屁!发现屁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如果在放屁的同时点燃打火机,就会喷火。

我小的时候有养过蚕,首先是浮蚕子,我们一般都是在春天的时候把蚕子放在母鸡的肚子下面,等一个星期,小蚕就会浮出来了,它的样子很可爱的,很小很小,黑色的,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准备一个小盒子,在盒子里面铺好纸,摘一些新鲜的桑叶,放进小盒子里,再把小蚕放进盒子里面,就这样小蚕每天饿了就会吃桑叶,大概过一个星期,小蚕就会慢慢的长大,脱皮,慢慢的就会变成了白色的“公主”,我们都叫蚕宝宝,大概是脱三四几皮之后,就到了蚕作茧的时候了,它会吐一些白色的丝,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注意了,把盒子里面的桑叶全部倒掉,里面什么都别放,就这样,蚕就会在盒子的四个角落任意选择一个角落,吐丝,做茧了,等它做完茧后,它也就把自己裹在了蚕茧里面,你看到你只是一个白色的椭圆形的蚕茧,这个时候你就别去动它了,你就关上盒子,等半个月左右,再打开盒子,里面就会飞出一只蚕蛾了,这个时候就是它产子的时候,你可以在盒子里面铺一些纸,蚕蛾就会把子产在纸上,等到产完子后,蚕蛾也就飞走了、、、、、、

蚕有四种形态,分别是蚕卵,蚁蚕,蝉蛹,蚕蛾。四种形态。一般雌性刚出来的时候就会公性交配,交完以后不过几个星期就会死亡。

有关蚕的论文题目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若如陆游所说,将人比作“春蚕”,那么,作茧便是人完善自我,丰富自我的过程;而破茧即是人突破自我,成就自我的时刻。作茧与破茧之道,不如就称之为蚕道吧。蚕道之始,重在作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往往来之不易,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有一番成就,空有雄心壮志还不够,更为重要还得是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去准备,还应善于准备。刘邦无疑是个善于准备的人物。推翻秦国暴政,建立自己的政权仅凭他一人之力自然不够,于是他便开始准备——广纳贤士。刘邦之善于准备便体现在此。他不仅广纳贤士,也能善用贤士。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当他遇到大事就问:“为之奈何?”来征求意见。有众多得力干将在手,一统天下已无悬念。相比之下,项羽便属于不精明于准备的一类了。他刚愎自用,虽有一范增却不重用,纵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最终只能唉叹“虞兮虞兮奈若何”,连最爱的人也保护不了。

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总之,要在当前不能忽视蚕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把蚕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控制蚕病危害。2蚕病发生原因剖析1消毒防病使用蚕药不规范农村养蚕对蚕病防治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或放松“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投人,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对蚕病危害任其自然。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良好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所谓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2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如密饲又不及时除沙,不提青不分批,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抛病蚕,乱堆放蚕沙,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旧草龙(娱蛤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旧草龙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3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同时,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3控制蚕病危害的对策目前除可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应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外,其它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11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1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2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3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L4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蚕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3%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漂粉精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的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只能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至最低感染剂量以下,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在消毒的当时或较短的时间内病原体很少,但随着养蚕操作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它原因,病原体可通过蚕体繁殖、蚕室外病原体通过养蚕生产活动或空气飘移进人蚕室污染桑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3正确选用蚕用药剂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4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①病毒病(如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只能消毒预防,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②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③细菌病:及时拾出病蚕,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④蝇蛆病: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簇,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⑤化学农药中毒症:要正确诊断、查清毒源,拾出中毒蚕,中毒轻者通过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改饲无污染桑叶可减轻损失。如氟化物污染桑叶或有机磷农药污染桑叶,把被污染的桑叶经石灰浆处理后喂蚕,可减轻危害。总而言之,蚕病防治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加强蚕业科技的普及,让广大蚕农了解和掌握新的养蚕技术,重视蚕病防治的必要性。行动上实施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蚕病的配套技术,正确选用蚕用药剂,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