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电子版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代码是1156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简称“甘肃民院”,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学校招生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历史1984年,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92年,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6月,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7月,经省学位委员会审核决定学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5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3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0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省级特色专业: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藏汉双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 、体育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学生成绩2018至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四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系列活动中,1名学生获摄影一等奖,4名学生分获征文、刻纸、书法二等奖,2名学生获刻纸、微党课优秀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有29件作品入围决赛,最终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甘肃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铜奖2项;在全州禁毒宣传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学校荣誉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个等14个研究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796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别收录14、47、74篇;授权专利48项;出版专(译)著72部,教材121部;承担科研项目3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学术资源据2021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印刷型文献近62万余册,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学术期刊《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设有“甘南社会历史研究” “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学研究”“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双语教育研究”“甘南农牧经济发展研究”等栏目。《甘肃民族教育研究》(汉文版、藏文版),学报设置“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藏汉双语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学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栏目。《甘肃高师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美学研究、中外文学研究、经济研究、语言与逻辑、历史学、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青年杂志、红树林,读者等等一大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转型的关键阶段,由于受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以及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一种与成人不同的看法。从心理年龄方面来看,他们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情绪高亢激烈,情感的两极性明显,性格特点的可塑性较大,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由于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觉醒。同时,中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心态倾向。另外,他们大多数有着独立性差,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小小的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意志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心理问题。当他们面对异端思想的时候,要么感到很迷惘,要么就追风而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神”的神秘力量很容易冲破中学生这道脆弱的心里防线。作为有神论的宗教,其很容易在青少年失去寄托的时候被他们所信奉,因此,学校加强宗教观的教育对中学开展无神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应该区分两个概念,即“宗教教育”和“宗教观教育”,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宗教教育”的主要宗旨是宣传教义、教化信众,充当传播手段和工具,它是服务于宗教的。宗教教育以其独特的神学性区别于世俗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所有的宗教,都以传播教义、吸收信徒,培养神职人员,从而维系自身存在与发展为教育目的的;在教育内容上,宗教教义主要宣传宗教人生观,宗教戒律等。“宗教观教育”不是以宣传为主,主要是传授宗教的一些相关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宗教,以认清宗教的本质,正确区分宗教和邪教,更好地开展无神论教育。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无神论教育,以避免有神论对青少年的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中学教育的知识结构,增加宗教知识教育的内容 当今社会,宗教在人们的眼中无非就是“烧香拜佛”、“阿弥陀佛”、“阿门”等一些感性的认识。这种外在的感像,给人们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尤其是中学生,由于盲目从众的心理,他们也学宗教徒颈戴“十字架”项链,手缠佛珠。可问及为什么戴这些的时候,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而问及宗教,则更是一无所知。学生的这种盲目的心理,应该说跟当前教育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中学教育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另一个是关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如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等。从这两大类的知识来看,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社会科学学科强调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它们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出发,以无神论教育为总原则的。对于这一点,其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出现偏颇,那就是在重视无神论教育的时候,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宗教知识的教育。在许多人的眼中,与宗教有关的东西都是“有神论”,这样一来,人们是“谈宗教而神变”。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忽视宗教知识的教育是很正常的。从教材内容来看,自然科学学科中关于宗教知识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社会科学学科中只有高三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一节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相关知识。而这仅有的一点知识,也只是针对高三文科学生的。从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来看,由于他们对宗教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宗教知识。因此在教学上,老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和考试方法的传输,忽视了宗教相关知识的介绍。其实,在相关的学科中加入宗教知识的了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掌握科学的知识。如: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都是研究宇宙各种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对此,可以结合宗教里的宇宙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来看,这样,学生就更能懂得宗教的荒诞虚无了。至于思想政治和历史这二门学科,它们与宗教的关系就更紧密了。如在“无神论”的教育中,我们可以讲讲历史上的“有神论”,通过“有”、“无”的比较,“有神论”的荒谬就相形见绌了。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宗教徒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看看宗教徒是怎样看待人生和价值观的。两相比较,学生自然能够明白宗教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是一种超现实的、虚无飘渺的精神寄托而已。这样,就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偏少的宗教知识,有限的受教育对象,再加上教师宗教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是极其微少的。可以说,光有宗教的本质观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宗教知识,对预防抵御邪教以及进行无神论教育的开展是不够的。如果对学生在信仰上缺少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其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甚至有可能给学生一个误导,使学生在信徒的影响下,遁入空门或者加入邪教组织。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而已。因此,在中学教学当中,增加宗教知识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 二、完善宗教观教育的知识结构,提供全面了解宗教的平台 目前,社会上对宗教知识的普及缺乏热情,宗教知识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一般的宗教管理工作,而且影响到广大群众对宗教的理解,以及信教群众对宗教的理解,影响到社会能否自觉地抵御邪教。当前的宗教知识结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只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着重于揭示宗教的本质,当然,这为人民群众认识宗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首要的。但是,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其在伦理道德方面也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参考;另外,它为人们的心理慰藉提供了一个精神场所,因而,宗教对人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样就形成了宗教的二重性,即宗教是虚幻的,人们应该抛弃,但现实社会却存在着宗教,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社会提供的宗教知识非常贫乏,而且单一。这就让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产生了迷惑。这些迷惑得不到化解,将会影响到中学生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必然影响到他们对邪教的鉴别能力,区分不出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邪教。那么宗教观的教育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呢?何其敏教授在其文章《浅谈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中指出:“这个(宗教观)教育结构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社会学和中国宗教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学)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面貌的基础,宗教社会学是把握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动态表现的方法,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既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宗教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条件。这三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没有后两个部分,中国的宗教观教育就是不完全的,我们关于宗教观的教育也是难以成功的。”(何其敏著:《浅谈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宗教观教育的知识结构还应包括宗教心理学、宗教和情感等内容。由于本节的内容主要在于表明宗教教育观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如何完善,及加强这些方面教育的意义何在,此处不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这里只对作为宗教知识教育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作一个简要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一切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它真正科学地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阐明了宗教的根源、本质和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理论支柱,只有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是虚幻、麻醉世人的“精神鸦片”,才能更好地抵御宗教的影响。不再相信世间有“鬼神”,不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救世主”身上。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完善教育模式结构,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宗教观的教育并不是单一依靠学校就能达到效果的,它必须联动社会和家庭一起。当前的各项教育,人们觉得只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情。殊不知,社会的环境、家庭的熏陶都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宗教观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加强宗教观教育上,社会的责任主要是从无神论入手,大力宣扬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为此,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净化社会环境。禁止以科学为名从事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严厉查禁一切含有宣传封建迷信和有神论的非法出版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版带有迷信色彩的书报杂志、播放带有迷信色彩的影视节目;加强网络管理,清理不健康的网站。二是开展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能力。有利于形成青少年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要开辟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渠道,利用青少年科技活动站(室)、夏(冬)令营,走进实验室,举办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把青少年科学无神论教育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校的工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实施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机构,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应该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培养教师队伍。要使科学宗教观教育在学校里落到实处。首先,是要加强在校教师对科学宗教观知识的专题培训;其次,是各级师范院校可以把科学宗教观教育作为师范学生的选修课。通过这些措施,以确保教师确立科学的宗教观。二是要把宗教观的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内容。学校在坚持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长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下,使宗教观的内容体现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把宗教观的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要求教师有意识、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宗教观的教育。通过这些措施,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宗教观。家庭方面。家庭的宗教观对子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家庭在宗教观上出现了偏斜,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势必受到熏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重视家庭文化的培育,给子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科学氛围也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是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问题,马虎不得。 四、完善教育方式,构筑无神论的三道防线 实际上,中学生误入歧途大多数跟他们的心理缺陷、情感淡漠、人文关怀缺失等所导致的精神空虚有关。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的,教师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对学生是只“教”不“育”,无论课堂内外,教学知识都围绕考试而进行。所以,出现在中学生身上的这些干扰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往往被教育者忽略。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预防和抵御邪教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者,必须改变那种单一的传授考试知识的教学方式,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人文关怀等因素的教育。前文已经提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脆弱的,这种脆弱的心理防线是很难禁得住邪恶思想的入侵的。再加上,中学生缺少与之相关的知识,因而很难分辨其真假,不明事实的真相,这样,他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受人欺从而误入歧途。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筑无神论的第一道防线。任何一种信仰与人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当人的情感丰富时,他就不会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感情世界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表现出来的却是情感的冷漠。这样,邪恶的思想打着“爱的关怀”的旗号趁虚而入。中学生在接受这种所谓“爱的关怀”的抚慰下,也就坦然接受邪恶组织的一切了。因此,关注中学生的情感世界,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情感世界不再是荒漠是构筑无神论的第二道防线。心理脆弱也好,情感冷漠也罢,它们产生的最终原因还得归结于人们的人文情怀的缺失。人文情怀指向的是对社会、对自然(宇宙)、对生命、对人性、对人的价值的一种终极追问。可以说,现在中学生的人文情怀倾向于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考取理想的学校,让自己、家人满意。当他们一旦失败时,他们就会茫然无措,认为人生是一场游戏,社会现实是无情的,等等。一方面,人文情怀的缺失,让他们的情感变得冷漠,当情感变得冷漠时,人总是漠视一切,在找不到宣泄的对象时,便会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公然与社会对抗;另一方面,人文情怀的缺失更使得他们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当空虚的内心无所寄托的时候,人便感到万念俱灰,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这两种情形的存在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是构筑无神论的最巩固的防线。

CSSCI(2012-2013)拟收录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共179种) 本目录根据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179种,按学科代码顺序分类排列。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 学科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管理学(10种) 1 科技管理研究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2 中国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 科学观察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 现代管理科学 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5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6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7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 9 中国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10 上海管理科学 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 马克思主义(1种) 1 毛泽东思想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哲 学(3种) 1 逻辑学研究 中山大学、中国逻辑学会 2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 3 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宗教学(3种) 1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协会 2 中国穆斯林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3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汉语类(3种) 1 汉语学习 延边大学 2 当代修辞学 复旦大学 3 华文教学与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 民族语言文字(1种) 1 满语研究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 外语类(4种) 1 外语研究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3 上海翻译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 4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外国文学(1种) 1 外国文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5种) 1 扬子江 江苏省作家协会 2 中国文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3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4 文艺评论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 创作与评论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艺术学(10种) 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星海音乐学院 2 民族艺术研究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等 3 艺术评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4 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 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央戏剧学院 6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解放军艺术学院 7 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8 戏剧艺术 上海戏剧学院 9 装饰 清华大学 1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历史学(4种) 1 古代文明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2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4 中国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考古学(5种) 1 华夏考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学会 2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馆 3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 4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 5 中国历史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济学(23种) 1 税务与经济 吉林财经大学 2 科技与经济 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3 农村经济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 4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5 中国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 6 技术经济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7 商业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8 消费经济 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9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10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11 广东商学院学报 广东商学院 12 经济与管理 河北经贸大学 13 开放导报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14 中国发展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5 经济研究参考 经济科学出版社 16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西安财经学院 17 调研世界 中国统计学会 18 生态经济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19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20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 21 国际经济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2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23 财务与会计 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 政治学(16种) 1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 2 电子政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3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4 行政论坛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5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6 理论与改革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7 日本问题研究 河北大学 8 红旗文稿 求是杂志社 9 甘肃理论学刊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10 阿拉伯世界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11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12 东南亚纵横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等 13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1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1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6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法学(8种) 1 政法论丛 山东政法学院 2 北方法学 黑龙江大学 3 法律适用 国家法官学院 4 河北法学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省法学会 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甘肃政法大学 6 中国刑事法杂志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7 中国海商法年刊 中国海商法协会 8 证据科学 中国政法大学 社会学(4种) 1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2 青少年犯罪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 3 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社 4 社会保障研究 武汉大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6种) 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北方民族大学 2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大学 4 回族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院 5 民族教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新闻学与传播学(5种) 1 编辑学刊 上海编辑学会、上海文艺出版集团 2 传媒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3 新闻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4 新闻与写作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5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版协图书评论协会 图书馆、文献与情报学(5种) 1 图书馆学研究 吉林省图书馆 2 现代情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 3 新世纪图书馆 江苏省图书馆协会、南京图书馆 4 高校图书馆工作 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5 四川图书馆学报 四川省图书馆协会 教育学(14种) 1 中国远程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高教发展与评估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3 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 4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5 黑龙江高教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高教学会 6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 7 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8 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大学 9 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 1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11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 12 现代教育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院 13 思想理论教育 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 14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体育学(3种) 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 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 3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统计学(1种) 1 统计教育(休刊)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等 心理学(2种) 1 应用心理学 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人文经济地理(3种) 1 地理研究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际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 世界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环境科学(3种) 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 2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综合性社会科学(15种) 1 学术探索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 学术交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 西藏研究 西藏社会科学院 5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6 理论月刊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7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院 8 兰州学刊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科联 9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 科学·经济·社会 兰州大学 11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界联合会 12 理论与现代化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3 晋阳学刊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14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15 中华文化论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高校综合学报(20种) 1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通大学 2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北京联合大学 3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4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大学 5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 6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 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 8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 9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海大学 10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 1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 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交通大学 14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 1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 17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18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 19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北师范大学 20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 2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12年1月14日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

青年杂志、红树林,读者等等一大把,

从1985年开始,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等目录转载。出版的教育专著与教材有:《中日教育关系史》(1993)山东教育出版社、《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2004)人民教 育出版社、《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比较与中国教育制度改革》(2000)四川教育出版社、《国际终身教育基本原理研究》(2006)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史纲》(1991)长春出版社、《教育社会学》(2003)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余部。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七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了教育部八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辽宁省项目多项,其中1998主持的辽宁省重点项目《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专业需求导向整体教学改革”,荣获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三十年从事教育学研究与教学期间,到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考察教育,形成了较为宽阔的 教育视野和深入研究中外教育交流的兴趣与热情。主要编写了《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与中国考试制度改革》、《清末赫尔巴特“形式教育阶段”传入的中国变式》、《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劝学篇〉与20世纪初年的留学日本热》《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关于教师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认知的调查分析》《殖民教育语境与文化精神分裂——日占时期台湾殖民教育方针透视》《老龄化社会教育对策的跨文化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清末留日学生教育の先驱者嘉纳治五郎》载《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研究の现阶段》御茶水书房 2002年5月31日版(日文版)1.杨晓(2):《关于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指导理论的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杨晓:《日本侵华教育史》“第四章 日占时期的台湾教育”(5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版(专著)3.杨晓主编:《教育社会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教材)4.杨晓:《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资料来源考证》载《杨贤江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5.杨晓:《对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教育论的再认识》《台湾研究集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6.杨晓(1):《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37.杨晓(1):《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教育导刊》 18.杨晓(1):《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教育价值探折》《中小学教育与管理》89.杨晓:《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教育科学》10.杨晓:《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版(学术专著)11.杨晓(1):《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2000-0422.杨晓:《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第八章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及培训”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2版(专著)23.杨晓:《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希望》《湖北招生考试》6(下)24.杨晓(1):《关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构想》《中国特殊教育》25.杨晓:《对创造教育多学科阐释的辨析》《教育科学》《高教文摘》7转载第一篇26.杨晓:《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第三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

民族教育的i研究生论文可以刊发的杂志: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教育界、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神州、中国科技教育等都可以刊发我们同这些杂志社合作,征稿代发的公司,若你想了解一下,可以加百度空间QQ或电话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电子版网址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2095-6711 国内刊号:CN:13-9000/G 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 投稿邮箱:

从1985年开始,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等目录转载。出版的教育专著与教材有:《中日教育关系史》(1993)山东教育出版社、《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2004)人民教 育出版社、《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比较与中国教育制度改革》(2000)四川教育出版社、《国际终身教育基本原理研究》(2006)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史纲》(1991)长春出版社、《教育社会学》(2003)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余部。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七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了教育部八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辽宁省项目多项,其中1998主持的辽宁省重点项目《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专业需求导向整体教学改革”,荣获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三十年从事教育学研究与教学期间,到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考察教育,形成了较为宽阔的 教育视野和深入研究中外教育交流的兴趣与热情。主要编写了《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与中国考试制度改革》、《清末赫尔巴特“形式教育阶段”传入的中国变式》、《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劝学篇〉与20世纪初年的留学日本热》《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关于教师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认知的调查分析》《殖民教育语境与文化精神分裂——日占时期台湾殖民教育方针透视》《老龄化社会教育对策的跨文化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清末留日学生教育の先驱者嘉纳治五郎》载《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研究の现阶段》御茶水书房 2002年5月31日版(日文版)1.杨晓(2):《关于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指导理论的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杨晓:《日本侵华教育史》“第四章 日占时期的台湾教育”(5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版(专著)3.杨晓主编:《教育社会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教材)4.杨晓:《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资料来源考证》载《杨贤江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5.杨晓:《对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教育论的再认识》《台湾研究集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6.杨晓(1):《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37.杨晓(1):《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教育导刊》 18.杨晓(1):《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教育价值探折》《中小学教育与管理》89.杨晓:《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教育科学》10.杨晓:《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版(学术专著)11.杨晓(1):《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2000-0422.杨晓:《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第八章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及培训”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2版(专著)23.杨晓:《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希望》《湖北招生考试》6(下)24.杨晓(1):《关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构想》《中国特殊教育》25.杨晓:《对创造教育多学科阐释的辨析》《教育科学》《高教文摘》7转载第一篇26.杨晓:《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第三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电子版数据库

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是二类期刊。 关于分类等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向分有6类,请参阅参考资料。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不是的,民族研究不是c刊。贵州民族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9年。《民族研究》杂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有关民族研究问题方面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教育、民族人口以及世界民族等各学科的学术成果。是从事民族研究、民族教学和民族工作,以及对民族问题有兴趣的同志、学人发表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的园地。关于C刊:中文版的SSCI,即CSSCI,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核”。有些地方会将其简称为“C刊”,注意不是“C类期刊”。一来对中文的识别和支持不太好,二来也不利于中国的学术独立性,所以社科界的大佬南京大学就弄了一个中文版的SSCI,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CSSCI。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代码是1156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简称“甘肃民院”,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学校招生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历史1984年,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92年,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6月,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7月,经省学位委员会审核决定学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5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3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0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省级特色专业: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藏汉双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 、体育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学生成绩2018至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四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系列活动中,1名学生获摄影一等奖,4名学生分获征文、刻纸、书法二等奖,2名学生获刻纸、微党课优秀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有29件作品入围决赛,最终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甘肃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铜奖2项;在全州禁毒宣传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学校荣誉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个等14个研究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796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别收录14、47、74篇;授权专利48项;出版专(译)著72部,教材121部;承担科研项目3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学术资源据2021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印刷型文献近62万余册,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学术期刊《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设有“甘南社会历史研究” “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学研究”“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双语教育研究”“甘南农牧经济发展研究”等栏目。《甘肃民族教育研究》(汉文版、藏文版),学报设置“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藏汉双语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学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栏目。《甘肃高师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美学研究、中外文学研究、经济研究、语言与逻辑、历史学、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国内主要有5大期刊数据库一、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也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收录1994年以来国内6 600种期刊,包括了学术期刊于非学术期刊,涵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收录的学术期刊同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但是收录的期刊不很全面,一些重要期刊未能收录。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由数据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收录了自1978年以来1 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范围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三、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研制开发。收录了1994年以来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和一些自办发行的生物医学刊物1 000余种的文献题录和文摘。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中药学、医院管理及医学信息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并具有成果查新功能医学全在线四、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学科范围广,包括了学术期刊于非学术期刊,提供约2 000种的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被收录的学术期刊都获得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的收录证书。个别期刊甚至将“遴选”改成“精选”,或者干脆去掉。很多作者因此误以为这就是核心期刊。五、维普数据库也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出版。收录了1989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9 000余种期刊,包括了学术与非学术期刊。收录期刊数量很大,但不足之处是部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非法期刊也被收录了。一般的,学术期刊都能进入至少1个国内期刊数据库。期刊据数据库[3]不是期刊的评价体系,对科研处的期刊性质评价也就缺乏足够的意义,故不宜作为期刊性质评价的依据。1、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提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检索,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专业学术知识服务网站。隶属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对外服务数据由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统一部署提供。2、全国报刊索引收录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期刊8000种左右,月报道量在8万条以上,年报道量在44万条左右,书本式用户有3500多家,现又出版光盘数据库。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信息。该索引是我国收录报刊种类最多,内容涉及范围最广,持续出版时间最长,与新文献保持同步发展的权威性检索刊物,也是查找建国以来报刊论文资料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正文采用分类编排,先后采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和自编的《报刊资料分类表》,1980年起,仿《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21类编排,1992年全面改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编排,2000年开始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引,计算机编排。在著录上,《全国报刊索引》从1991年起采用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包括题名、著译者姓名、报刊名、版本、卷期标识、起止页码、附注等项。同时,“哲社版”采用电脑编排,增加了“著者索引”、“题中人名分析索引”、“引用报刊一览表”,方便了读者的使用。3、超星数字图书馆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提供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3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 4亿余页,数据总量30000GB,大量免费电子图书,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覆盖范围:涉及哲学、宗教、社科总论、经典理论、民族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总论、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门类。本馆已订购67万余册。 收录年限:1977年至今。4、维普资讯维普资讯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公司全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从1989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海量的报刊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5、中宏数据库中宏数据库由国家发改委所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宏基金、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宏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研创。是由18类大库、74类中库组成,涵盖了九十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保险、投资消费、世界经济、政策法规、统计数字、研究报告等方面的详尽内容,是目前国内门类最全,分类最细,容量最大的经济类数据库。

民族研究杂志电子版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你看杂志的封面上是否有双效期刊的标志 例如读者 小说月报并不是杂志是非法的 而是有些杂志属于内刊 也就是不公开发行 但不一定受众群体非常小很多内刊也是没有稿费的 例如星星文学

迪庆专项,就是针对那边招生,考生必须服从回迪庆的工作分配,因为云南怒江州、迪庆州文化落后,所以针对那些地方,许多学校都设置专项或者定向招生,因满足那些地方的人才需求。现目前那些地方工作人员,大理州的最多。

迪庆专项是指云师大降20~30分在迪庆录取的师范生专项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迪庆专项)在云南招生计划如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云南民族大学简介: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有各类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下设26个学院;开办9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有教职工1823人,其中专任教师138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024人,其中本科生25187人、硕士2783人、博士85人。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官网-首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