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养老问题议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养老问题议论文题目

《我对关于老人是否送进养老院的看法》我想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身边的子女都长大了,而且为了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忙,于是老人的身边没有了人陪伴,那个时候,空荡的房子里老人们肯定会感到孤独寂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所以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是要把老人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里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谈谈我的看法。我是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的。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人的陪伴,有人照顾,既然我们身为子女的不能够时时刻刻地陪在他们的身边,我们就不能够狠心地将他们留在家里,独自忍受寂寞与孤单地痛苦,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我们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是我们地不孝顺,更不是将责任推给了政府,其实,这更能反映出我们身为子女对老然的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而我们又担心老人会孤单会寂寞,我们更担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试想,老人们独自留在了家里,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又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送进医院里,可能结果会很严重,这都是我们不愿意去想的。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得担心才让我们最终选择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如果我们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那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因为他们的专业所以我们的老人才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他们也会搞一些活动来让老人们不那么的孤单和寂寞。如果老人活在一种祥和愉快的的气氛里,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而且很多老人都会觉得自己老了会拖累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选择进养老院的,他们会觉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和自己同龄的人们一起讨论,聊天,说家常。这样有专业人员照顾的生活,对己好,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太担心,岂不是更好么?所以,在说了这么多之后,还是要重申一遍,选择养老院,没错的,既有保障又有安全性。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有人的看护,有人的护理,加上身为子女的我们有时间就经常去看看他们,老人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么?我的观点阐述完了。凡事有利有弊,我们毕竟不是老人本身,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重要的是老人怎么看待他自己的去处,怎么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谁不希望老人在保障健长寿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呢?

“众人”齐呼,中国未富先老!由此,“中国式”的养老办法也众多起来——特别是中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尤为众多:中国退休人员众多,国家怎能养得了,不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不行,延长缴纳养老金年限!如此循环,方可养老!真有办法!养老乃人之养老,非钱之养老——无钱怎么养老?中国老年人好养!几十年的中国老年人是怎么过来的?中国老龄化率高,来得快,是计划生育的副作用。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个火烧,给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吃是不一样的,但是,生育是自然规律,违背生育规律,是会给社会带来麻烦的:过多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可能失调,人的竞争力减弱(富窝里的人竞争力怎样呢?)等等。所以养老还需要计划生育负责!过早老龄化,是相对青年人来说的,青年人的数量,即可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将计划生育在三至五年内(有待考察)放开二胎,迅速增加青年人的数量(2014年~2040年26周岁人口生力军)来中和老龄化,同时中国人口总量也增加,然后再回归正常的计划生育——凡是都有一个调节!其作用:一、增加青年人的数量,中和老年人的数量,有利于养老。二、增加中国人口的有生力量,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三、调节人口结构,调节男女失衡。四、适时放开二胎是社会公平的象征,不能有钱人多生,无钱者叹息,更何况社会抚养费,对社会危害极大!再说普通老百姓也未必愿生——养不起!五、生二胎也是减轻下一代养老的压力,同时防止出现更多的“孤独老人”。……养老比天大,比地厚,是人、家、国的最基本的常事。不养老,何谈发展!

养老问题议论文

《我对关于老人是否送进养老院的看法》我想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身边的子女都长大了,而且为了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忙,于是老人的身边没有了人陪伴,那个时候,空荡的房子里老人们肯定会感到孤独寂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所以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是要把老人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里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谈谈我的看法。我是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的。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人的陪伴,有人照顾,既然我们身为子女的不能够时时刻刻地陪在他们的身边,我们就不能够狠心地将他们留在家里,独自忍受寂寞与孤单地痛苦,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我们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是我们地不孝顺,更不是将责任推给了政府,其实,这更能反映出我们身为子女对老然的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而我们又担心老人会孤单会寂寞,我们更担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试想,老人们独自留在了家里,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又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送进医院里,可能结果会很严重,这都是我们不愿意去想的。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得担心才让我们最终选择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如果我们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那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因为他们的专业所以我们的老人才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他们也会搞一些活动来让老人们不那么的孤单和寂寞。如果老人活在一种祥和愉快的的气氛里,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而且很多老人都会觉得自己老了会拖累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选择进养老院的,他们会觉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和自己同龄的人们一起讨论,聊天,说家常。这样有专业人员照顾的生活,对己好,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太担心,岂不是更好么?所以,在说了这么多之后,还是要重申一遍,选择养老院,没错的,既有保障又有安全性。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有人的看护,有人的护理,加上身为子女的我们有时间就经常去看看他们,老人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么?我的观点阐述完了。凡事有利有弊,我们毕竟不是老人本身,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重要的是老人怎么看待他自己的去处,怎么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谁不希望老人在保障健长寿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呢?

养老问题论文题目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二养老保险的类型浅析三国民众的参保意识四广泛关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五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总体覆盖面窄。2、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主要表现为地区间、行业间的制度不统一以及缴费率与支付标准的不统一。3、企业对参保养老保险态度不明确,依法缴费意识差。4、国家财政收支困难为养老保险的实施带来难度。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农村养老问题议论文

给你个参考下:奶奶也有了养老保险金郭泽林 实验小学六(7)班 指导老师 胡燕梅 “好消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我一回到家,弟弟就朝我大喊起来。“什么好消息呀?快说呀!”我迫不及待地问。弟弟眉飞色舞地说:“奶奶也有了养老保险金了!听说每个月可以领55元钱呢!”“不可能吧?奶奶在农村,怎么会有养老保险金?”我有点不信。“是真的,奶奶刚才打电话来说的。不信,你就打电话问问奶奶。”我正要打电话,爸爸回来了。弟弟又在那里宣布他的好消息。爸爸说:“我早就知道了。那些手续,还是我给你奶奶办的的呢。”“爸爸,奶奶真的可以领养老保险金了吗?”“当然是真的,这还有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叫新农保。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是不是谁都可以参加呀?”我问。“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那要不要交钱呀?”弟弟也很感兴趣。“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爸爸像个宣传员似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哦,太好了,太好了,奶奶满了60岁,不要再交钱,就可以领取保险金了。”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不由为奶奶高兴起来。看着我们的高兴样,爸爸笑了:“奶奶赶上了好时候,老了生活也有了保障。还是党的政策好呀!”“爸爸,每个月55元,不会太少了吗?”我担心地问。“傻孩子,这是基础养老金。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奶奶老来无忧了。”我似乎看见奶奶领养老保险金那幸福的样子,她笑得像朵花,那些皱纹褶子里,也洋溢着幸福。我似乎看见许多奶奶、爷爷那幸福的样子,那陶醉的样子……新型农保就是好,老来无忧有依靠。党和人民心连心,人民有了保险金。晚年生活有保障,幸福生活万万年!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这一特点,由于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陕西省太白县的杨德清老年夫妇,就已经6年没有吃过肉。(9月23日《华商报》)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鲜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因为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等综合因素影响,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养儿防老”体系正在解体,这些问题特别明显出现在最低保障线上生活的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身上。  时下的农村更像“老人村”了,十室九空。留守一族大多是老人。他们有儿女,却享受不到儿孙在膝的欢乐,甚至连生活来源也成问题。而在国家养老方面,其待遇还不如五保户或者“失独老人”,结果便处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夹心层,看似谁都在管,结果却谁都没有管好。在这种情况下,“6年没吃肉的辛酸”就无以避免。  虽然我国农村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凡是60岁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无论其就业历史和收入状况,均可获得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的、按月领取的有保障的养老金。但由于这种普惠的标准很低,还无法起到兜底作用,如果仅是唯一生活来源,就无法避免“6年不吃肉”式的悲情。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养老还得寄予于“养儿防老”。但问题在于,在“养儿防老”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让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就应有制度层面的设计和调整。  在目前,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而社会养老的水平又很低,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还应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强调自身积累,倡导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一些实质性修改,对于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当着手起草农村养老方面的法律,让家庭养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实现从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国家”综合养老体系过渡。  此外,推行农村互助养老,通过土地流转等盘活养老资源,并实现农村养老国家兜底,不断提高普惠制养老金标准,都应纳入政策统筹范畴,稳步实施,整体推进,如此,“6年不吃肉”的辛酸才会成为过去,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春天才会早一点到来。堂吉伟德

养老问题议论文800字

《我对关于老人是否送进养老院的看法》我想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身边的子女都长大了,而且为了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忙,于是老人的身边没有了人陪伴,那个时候,空荡的房子里老人们肯定会感到孤独寂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所以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是要把老人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里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谈谈我的看法。我是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的。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人的陪伴,有人照顾,既然我们身为子女的不能够时时刻刻地陪在他们的身边,我们就不能够狠心地将他们留在家里,独自忍受寂寞与孤单地痛苦,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我们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是我们地不孝顺,更不是将责任推给了政府,其实,这更能反映出我们身为子女对老然的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而我们又担心老人会孤单会寂寞,我们更担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试想,老人们独自留在了家里,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又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送进医院里,可能结果会很严重,这都是我们不愿意去想的。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得担心才让我们最终选择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如果我们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那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因为他们的专业所以我们的老人才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他们也会搞一些活动来让老人们不那么的孤单和寂寞。如果老人活在一种祥和愉快的的气氛里,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而且很多老人都会觉得自己老了会拖累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选择进养老院的,他们会觉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和自己同龄的人们一起讨论,聊天,说家常。这样有专业人员照顾的生活,对己好,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太担心,岂不是更好么?所以,在说了这么多之后,还是要重申一遍,选择养老院,没错的,既有保障又有安全性。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有人的看护,有人的护理,加上身为子女的我们有时间就经常去看看他们,老人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么?我的观点阐述完了。凡事有利有弊,我们毕竟不是老人本身,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重要的是老人怎么看待他自己的去处,怎么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谁不希望老人在保障健长寿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呢?

国务院国资委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4%;上交税费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8%;累计实现净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1%,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3个百分点。对比之前的统计数据,7月当月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7亿元,基本与6月利润水平相当,都比5月增长了8%左右。1-6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9%,而1-7月的同比增幅下降为4%;1-6月上缴税费总额同比增长了4%,但1-7月同比增幅下降至8%。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同比大幅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幅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中央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享有盛誉的《柳叶刀》医学杂志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表明,中国吸烟者人数以01亿高居各国之首,并就烟草流行病将带来极高的健康和生产力成本吹响了警报。这项研究对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收集的14个中低收入国家以及英国和美国的烟草使用数据进行了比较,其中俄罗斯、中国、印度、孟加拉、越南、菲律宾、泰国、土耳其、乌克兰和波兰的吸烟率都非常高。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同时,每年二手烟夺去10万中国人的生命,对不吸烟女性和儿童的影响格外严重。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24日表示,在养老问题上,既要强调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又要警惕政府责任泛化,警惕社会和老年人对政府期待过高,防止出现福利冲动、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问题。吴玉韶说,必须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多增加多少养老投资,多建养老机构更有积极的意义。近日一条关于古井贡部分酒品是由酒精勾兑而成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该公司证券代表承认,低端酒会使用食用酒精勾兑。就在外界普遍对古井贡口诛笔伐之时,业内专家明确表示,我国白酒业允许使用液态酒精酿造白酒,但是众多的企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根本不在产品外包装标注,缺乏诚信。“其实这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企业、消费者都应该反思”。专家表示,这需要企业、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力量去正面宣传,正确引导消费,而企业自身也应该站在诚信、行业担当的角度,主动标注,否则,只会让消费者离产品越来越远。

老人住在养老院,来自死神的恐吓信已经太多太多,这个任务不需要人为,不像外头,一些”婆家“为了使”儿媳妇“遭受足够多的惊吓,便人为地装神弄鬼。老人住在养老院,理所应当地享受着这里的服务,不必再愧疚或者怀什么感恩之心,不像外头,当一个女孩子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市政服务,却被另外一些年纪还没有到需要住进养老院的人要求感恩或者愧疚。不管是在里头还是外头,心灵的平静应是人们共同的需要。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看来老子反对无端的恐吓,希望人们都能得到安宁。愿养老院内外皆得安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