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自然环境与人口构成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的作用来看,首先,自然环境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也提供了最初的劳动对象,从资源角度来说,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需要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者又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就是生存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成为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次,一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生态系统的变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口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失衡严重,就会影响人口的发展,再则,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不同的环境对人类的劳动、生活和心理产生直接的作用,而且对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成为制约人口增长过程的重要因素 人口增长会破坏环境环境的破坏是人作用的关系!(摒除自然因数) 那么人口的增加就会对环境增加压力!因为人要获取自然资源! 所有在人看来美观的自然改造都是在改变环境!只是对环境破坏的大小问题! 工业只是一个人口增加的结果!按自然养活总多人类,纯自然条件下已经不可能了

为了清晰阐明未来人口增长怎样影响人类前途,我们从16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刀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 人类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对渔业的过度捕捞已成惯例而不例外。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西洋鳕——长期来一直为西欧人的主要食品——其捕捞从l968年的最高数量减少了70%。自1970年以来,西大西洋的金枪鱼贮量下降了80%。 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 在下个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2公斤(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 肉类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 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环境与资源 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 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 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快3倍。 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 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 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 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 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废弃物 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 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收入 在人口减少最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元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女口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城市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伦敦在过去的130年间居民人口从100万增长到800万,而墨西哥城实现这一跃变只不过用30年。总之,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l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包括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迁移和村镇扩展为城市或被现有城市的扩展所吸收。 如果现在的城市人口增长势头持续,到2050年有6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超过今天世界的总人口。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 2、对水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3、对能源的压力: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5、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人口过多,需要环境的承载力高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然而以目前的社会科技实力而言,环境的承载力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满足当前过多的人口的,所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于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也要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盲目的寻求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限制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就是一点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食物链被破坏,环境被破坏。

为了清晰阐明未来人口增长怎样影响人类前途,我们从16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刀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 人类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对渔业的过度捕捞已成惯例而不例外。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西洋鳕——长期来一直为西欧人的主要食品——其捕捞从l968年的最高数量减少了70%。自1970年以来,西大西洋的金枪鱼贮量下降了80%。 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 在下个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2公斤(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 肉类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 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环境与资源 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 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 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快3倍。 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 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 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 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 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废弃物 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 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收入 在人口减少最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元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女口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城市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伦敦在过去的130年间居民人口从100万增长到800万,而墨西哥城实现这一跃变只不过用30年。总之,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l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包括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迁移和村镇扩展为城市或被现有城市的扩展所吸收。 如果现在的城市人口增长势头持续,到2050年有6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超过今天世界的总人口。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人口过多,需要环境的承载力高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然而以目前的社会科技实力而言,环境的承载力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满足当前过多的人口的,所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于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也要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盲目的寻求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限制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人口过快,生活污水就会增多,造成水污染,二氧化碳也会增多,人多了车就多了,车多了就会排放有毒气体,破坏大气人需要吃菜,种菜需要化肥,花费会使土地板结人需要住房,住房需要用地,人需要吃肉,吃肉就要养殖一些牲畜,牲畜对植物会有破坏,人会捕杀一些野生动物,是另一些动物的天敌消失,会破坏生态链等等吧你自己总结总结吧我倒要2000字啊?我没时间写的我给你找一篇然后你归纳一下子,成为自己的语言吧7-3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着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膨胀,也对环境造成许多影响,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范围也在扩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人口增长对生存环境的压力1、生存空间及承载力宇宙环境是无限的,但是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是有限的,而就是地球(屹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地球的重量875×1021t,面积510083042km2(即1亿km2)。纵观人口增长史,我们将发现越往前人口增长1倍的时间(倍增期)越长,越往后,增加1倍的时间越短。公元时代开始,人口增长1倍约用450年,第二次增长1倍时间为400年,接着,为100年,45年。目前是35年左右,有人以1970年世界人口为8亿做基数,按每35年人口增长1倍的固定增长速度计算,到公元2705年,整个地球表面每m2将有10个人,到公元3535年全世界人体的总重量超过地球的重量。这是难以想象的情景。另外,地球对人口的容纳量,不光指按容器的容积大小计算,而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维持永久生存下去的最多人口数,地球上植物的总产量按能量计算,每年为660×1015千卡,每人每天维持正常生存需能量2400千卡,年需能量8×105千卡,那么要养活地球上60亿人口年需能量8×1015千卡,占植物总产量的73%。按这样计算,地球上的植物总产量可养活8250亿人口,但人类仅能获取植物总产量的1%,因此,仅能养活82亿人口,况且地球上以植物为食的不仅仅是人类,其它各种动植物都直接、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还有许多植、动物是不能供人类食用的。2、对气候的影响人口增长,会因呼吸、燃烧、工业发展等使排入大气的CO2、NOX、SO2增加,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等发生。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增加3~6℃。80年代为本世纪最热的10年,1988年平均比1949~1979年增加34℃,海平面上升4cm,我国上升5cm,估计到2030~2050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比近几十年还要高5~5℃,将比过去一个世纪高5℃左右。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目前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例为2%,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例为79%,我国1990年城镇人口占2%,约3亿人,1982~1990年间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高于49~81年的99%递增速度,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达7%。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90年底,我国城镇共有无房户、困难户800多万户,1988年统计,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在2m2以上一特困户尚有55万户)。2002年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3m2。交通堵塞,是城市的另一大难题,据统计世界295个城市公共汽车行驶速度,天津倒数第一,北京第二,我国各大城市速度逐年下降,水源紧张、环境污染(大气、噪声、垃圾、卫生、绿地)。究其原因,均为人口膨胀,市区人口过密所造成的。就业困难二、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地球上水的总量为8亿km3,其中53%以上为海洋咸水,地球淡水的总量为35亿km3,只占全球总水量的53%。其中3/4是在南、北极的冰帽和冰川中。因此,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约占全部淡水的20%左右。而直接能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全部淡水的5%,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已达到本地区供应能力的极限。公元前一人一天耗水12L,中世纪增加到20~40L,18世纪到60L,当前欧美一些大城市每人每天耗水达500L,每年人均耗水超过104m3,每年消耗水资源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它任何资源的使用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用水总量接近3万亿m3,目前许多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8×104亿m3,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693m3,居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668个城市中,目前有400个城市缺水,北京城市尤为突出。据统计,我国城市平均日缺水量为1600万m3,北京、山东、沈阳、长春等都是缺水城市(1984年192个城市缺水,说明人口的增长,需求量加大)。二、粮食问题、土地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据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推算,现在世界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1985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未变,则每年将短缺1亿吨粮食和5000万吨蛋白质,将会有更多国家人民不得不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其中最肥沃而又便于耕种的土地均已开垦,剩下的若开垦则需要大量投资。实际上各个国家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是极不平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扩大耕地的可能。有些地区甚至还需要退耕还林、还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城市、交通占地的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虽然人们还可以通过改革耕作技术和增加农业投资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粮食获得较高的收获,但目前粮食增产是有限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的增长。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1953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8公顷,每公顷耕地平均养活5人,目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1500多万人,而耕地面积每年由于工业、城市、交通占地而减少40~50万公顷,以致造成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公顷。每公顷耕地平均需要养活8人。预计到2050年,每公顷耕地需养活12人左右。浙江省人均耕地不足05公顷,福建省只有04公顷。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4亿,而耕地面积则下降到7300万公顷(由目前的9600万公顷),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我国共需粮食84亿吨,需每公顷产粮5吨,而目前粮食单产最高年份(1984年)只有6k/ha,比现在需要提高粮食单产7倍。达此指标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是唯一出路。三、能源与资源的问题自然资源的耗竭问题指的是不可更新资源,包括矿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世界能源消耗速度迅速增加,目前消耗最多的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石油年能源消耗量占总量中的38%,发达国家多,如日本石油、天然气消耗占总耗能额的8%,煤仅占8%,美国石油、天然气消耗额占总额的6%,煤占3%,而我国能耗特点是以煤为主,1990年煤耗占06%,石油、天然气仅占4%。矿产资源:我国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对矿产资源需求,已使我国在允许的人均矿产消费很低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每年矿石采掘量达50亿吨,年人均5吨。总量超过了美国的采掘量。不仅造成资源的紧张,而又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矿产品和加工产品又被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人口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在利用环境与征服自然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目前经常从新闻媒介得知的生态危机。这是由于人对自身的发展失去控制而使环境遭到破坏,破坏的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人本身,也威胁着许多其他物种的继续生存。许多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学者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深感不安,他们大声疾呼要求人们实行自我控制,以维持自身与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虽然他们也认识到,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则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否则环境条件将继续恶化。人口的数量,即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中世纪以来,中、西欧植被的变化情况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昔日,居住于平原与河谷的农民砍伐森林,把比较平坦的地方开辟为肥沃的农田,形成人口密集的农业区。但是,在农业地区的边缘和农业区之间则是丘陵与低山,那里生长有茂密的森林,由于不适于耕作而被保留下来。由于森林植被与丘陵地形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所以,居住在中、西欧的丘陵地区的人往往把森林这个词视为包含着地形崎岖的地区。这地区森林面积的扩大与收缩就与人口增减密切相关。在战争、疫病和饥荒时期,人口数量下降,丘陵上的森林就向低的地方与平原区扩展;在社会稳定,人口增长时期,森林面积就收缩。在1337—1453年,英法之间持续的百年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森林面积大大扩展。在法国,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英国人把森林带到了法国”。在美国的东北部也有这样情况,最初的移民到达之后,就砍伐森林、开辟农田。当时,农业随着森林砍伐的速度而发展,以致于大片的森林消失。可是,从20世纪以来,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转向城市,森林也就向农田扩展,森林面积又在逐步扩大。上述例子只是人口的数量与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森林面积的消长的关系,并没发生森林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而西班牙人在古巴烧毁森林作为种植咖啡的肥料以获取利润,却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他们并未预料到大雨把没有森林掩护的裸露土壤全部冲刷掉,而留下的却是赤裸裸的岩石,非但咖啡无法生长,森林也难以恢复。森林受到人类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草原也同样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某些证据表明,从罗马时期以来,由于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的矮草草原上过度放牧,结果沙漠的面积逐渐扩大。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内蒙古南部的一些沙漠也是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开垦所造成的。过去经常说的“沙漠南移”实际上是一些地方由于不适当的大量开垦,从而助长了沙漠面积的扩大。以上的事例充分说明,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因而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结果形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其实,这种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拿人们的消费来说,工业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其消费的物质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例如,美国人均消费的能源折合标准煤计算是10吨/人·年(1980),消费的肉类是108公斤/人·年。这个数字比发展中国家不是高几倍、十几倍,而是几十倍。总起来计算,美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而每年消耗的资源大约占世界40%,所以,在美国每增加一个人要比发展中国家每增加一个人,对世界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大得多。

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论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导写指津】  这则材料整体上的含义是强调环境之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旅客和海洋管理员一开始的问答——“这只鲨鱼能长多大?”“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近似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以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如果能考虑到“水族箱”的象征性,我们可把“水族箱”理解为阻碍或束缚人成长和发展的东西,如心灵的枷锁,心理定势,某种僵化的观念。当然,也可指某种具体的“束缚”或“牢笼”。身在这样的“水族箱”里,我们只有摆脱它,打破它,冲破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其实换一种思维来看,大海也是一个“水族箱”,只不过是一个大的“水族箱”罢了。  【佳作展示】环境影响人生赵文倩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  【点评】  题目即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有利,坏的环境对人不利。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足之处:第三段本是从反面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突出得不够,“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这几句不是说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古文《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真是如此,那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恶人呢?如果天生性善,想必其恶应该是后天形成的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接下去的两句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了!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同一父母所生,长大后个性迥然不同,想必也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啊!它可以使一个原本个性善良的人渐渐走向不归路,也可以让两个同时、同地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个性完全不同。环境就像个老师,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孟子的母亲最了解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小孩子,有样学样的本能,更容易学到不好的习惯,这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当初孟母没有这样做,也许就没有孟子这样的一个旷世伟人,真是环境造就圣人啊!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受环境的影响,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语,就是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没有丰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上的各个例子,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且远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环境影响的经验。父亲是医生,儿子也可能选医生这一行;父亲经商,儿子也可能经商;父亲是黑道,是贩毒,儿子也可能学坏。这也就是“家学渊源”的道理。所以不论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应该塑造一个优质的环境,让每一个小孩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不会有“不良青少年”这一词了。社会就像个大染缸,造就出许多不同的人,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一个认真努力的学生,到了一个读书风气不好的班级,想不受影响也难,不知不觉日久就会被同化了。环境的魔力是难以抗拒的。所以一个社会要好,先要导正社会风气。一个学校要好,先要树立优良的校风。一个班级要好,先要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一个人要学习成长走向正途,环境的选择就更显重要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在某些时候,某些环境下可以做的非常优秀,而在有些环境下,却表现的不理想。是一个外部的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是一种催化剂。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那天和我在网络上QQ聊天,我说,在北京发展应该比西安好吧,北京的各种条件都比西安好,而且机会也比西安的多,他说其实更多的是,北京对他的成功是一种催化剂,是那种成功的环境,对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做作。我们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实更多带给我们的应当是一种眼界的开阔,一种思维的放大,和一些看不到的新事物。我其实早都渴望去一个新的环境里刺激自己的潜力细胞了,我相信自己有许多许多的潜力没有开发出来。我相信一个成功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当然一个人小时候的学习环境,更是对这个人的一生起决定性质的。周围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改变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我们的成功能早一天来临,我们就要努力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吧!

环境对人的影响议论文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导写指津】  这则材料整体上的含义是强调环境之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旅客和海洋管理员一开始的问答——“这只鲨鱼能长多大?”“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近似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以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如果能考虑到“水族箱”的象征性,我们可把“水族箱”理解为阻碍或束缚人成长和发展的东西,如心灵的枷锁,心理定势,某种僵化的观念。当然,也可指某种具体的“束缚”或“牢笼”。身在这样的“水族箱”里,我们只有摆脱它,打破它,冲破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其实换一种思维来看,大海也是一个“水族箱”,只不过是一个大的“水族箱”罢了。  【佳作展示】环境影响人生赵文倩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  【点评】  题目即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有利,坏的环境对人不利。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足之处:第三段本是从反面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突出得不够,“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这几句不是说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怎么写呢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对人影响之大。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但相比之下,我觉得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全部因素。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并不由自己控制。有的人生在农村,有的人诞于皇宫,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之至,但他们却能同样的平庸,也能同样的成就非凡,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力。有的人觉得,我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面朝黄土一辈子,但同样出身底层、生活贫困的林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是怎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呢?他是靠着刻苦自励、勤学自修而成功的。所以这些人,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环境而抱怨,他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是一份精美的礼物,它能让你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便顺从了环境,而不想着去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正鸣叫着的青蛙,以及让你觉得胆战心惊的蛇,它们所代表着的两大类事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都是从水里爬出来的。如果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选择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而是选择由环境去影响自己,又怎么进化呢?。若它们没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时的粗糙、干燥的折磨,如何能进化得更高级呢?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论,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没有冲开束缚的勇气;就会深信环境无法改变而失落沮丧,一颗星星可能会敛起光芒坠落黑夜。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努力坚韧,就能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取得更高的成就。

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影响非常大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