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发布时间: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没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2002年荣获全国百强人文社科学报,列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类核心期刊。2002年在全国人文社科类学报转载率排名中排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第5名。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创刊于1983年10月,距今已有23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法律科学》高品位的学术性与现实性密切结合,凝重厚实、质朴实无华的风格特色。凝重厚实强调理论观点根基深厚,论证深入,资料翔实;质朴无华,则要求踏踏实实研究问题,老老实实做学问,力戒浮躁虚夸。《法律科学》这一特色已经得到法学界的认可。徐国栋教授在给《法律科学》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该刊在栏目设计、选题策划、内容选择上相当精心,辟有学术论坛、立法研究、司法实践、国外法学评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栏目。既有各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化研究,又有根据法学研究动态开设的前沿性专题,努力做到将基本理论研究与热点研究相结合,让期刊与法学发展与时俱进。每期都有知名法学学者的鼎力之作,又有中青年专家的精彩论述;既有对国外先进学说和制度的介绍评述,又有对国内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尽力在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法制建设之间建立起经常的联系,促进三方的互动沟通,弥合纯理论与纯实践两个极端之间的鸿沟,使法学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同时使立法与司法实践双方促进法学的发展。《法律科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选编精致,兼收并蓄,紧扣时代。”陈兴良教授指出:“《法律科学》作为法学杂志中的重镇,以其法理性自立于法学杂志之林,对于我国法理学以及部门法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郝铁川教授评价《法律科学》杂志时指出:“20年来,她清纯的学术特色、不变的法律理想追求、严格的学术规范,在法学界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周国均教授指出:“据十年的阅读和考察,我认为,《法律科学》是一份与时俱进、不断攀高、质高饰美的高校法学学术期刊。”

已发送,请查收。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号

没有

建议您在百度网页上直接搜索。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

最厉害的是法学研究,法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转引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学研究 法学评论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 中国版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学家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外法学 比较法研究 法制与社会发展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北法学 电子知识产权 现代法学 知识产权 法商研究 政治与法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79年9月至1983年6 月在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上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8月在宝鸡市司法局公证律师科、司法检察干部训练班工作;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在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攻读民商法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7月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6月至今在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律科学》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部副主任、《法律科学》副主编,兼任西北政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教材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编辑部主任、《法律科学》主编,职称为法学研究员。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2002年荣获全国百强人文社科学报,列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类核心期刊。2002年在全国人文社科类学报转载率排名中排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第5名。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创刊于1983年10月,距今已有23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法律科学》高品位的学术性与现实性密切结合,凝重厚实、质朴实无华的风格特色。凝重厚实强调理论观点根基深厚,论证深入,资料翔实;质朴无华,则要求踏踏实实研究问题,老老实实做学问,力戒浮躁虚夸。《法律科学》这一特色已经得到法学界的认可。徐国栋教授在给《法律科学》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该刊在栏目设计、选题策划、内容选择上相当精心,辟有学术论坛、立法研究、司法实践、国外法学评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栏目。既有各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化研究,又有根据法学研究动态开设的前沿性专题,努力做到将基本理论研究与热点研究相结合,让期刊与法学发展与时俱进。每期都有知名法学学者的鼎力之作,又有中青年专家的精彩论述;既有对国外先进学说和制度的介绍评述,又有对国内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尽力在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法制建设之间建立起经常的联系,促进三方的互动沟通,弥合纯理论与纯实践两个极端之间的鸿沟,使法学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同时使立法与司法实践双方促进法学的发展。《法律科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选编精致,兼收并蓄,紧扣时代。”陈兴良教授指出:“《法律科学》作为法学杂志中的重镇,以其法理性自立于法学杂志之林,对于我国法理学以及部门法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郝铁川教授评价《法律科学》杂志时指出:“20年来,她清纯的学术特色、不变的法律理想追求、严格的学术规范,在法学界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周国均教授指出:“据十年的阅读和考察,我认为,《法律科学》是一份与时俱进、不断攀高、质高饰美的高校法学学术期刊。”

<河北法学>您可以来找我 名字就是QQ号码

西北政法大学编辑部邮箱

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有自主招生。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为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经教育部批准,我校遵循“公平公正、综合评价、择优选才、程序规范”原则,2019年面向重庆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展自主招生工作。一、组织机构(一)学校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自主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二)学校专家评审组,负责自主招生考生资格审核、测试认定工作。(三)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自主招生考生材料审核、测试组织和录取等具体工作。(四)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自主招生工作实施监督。二、招生专业(均为文理兼收):法学、新闻传播学类、金融学、工商管理类、英语。序号    招生专业或专业大类    包含专业    1、法学    2、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3、金融学    4、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关系    5、英语    三、招生计划:75名四、报名条件凡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优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且参加重庆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一)高中阶段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全国联赛省级一等奖及全国决赛获奖者。(二)在所报考专业方面学科特长突出、取得突出成绩且品学兼优、有创新潜质者(需提交详实证明材料)。五、报名(一)报名方式:报名采取考生个人自荐的方式进行。中学、社会团体、专家个人可为考生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二)报考专业:学生只能选择我校公布的自主招生5个招生专业或专业大类中的1个进行报名。(三)报名时间:2019年3月20日起至2019年4月8日止(报名系统将于2019年4月8日15:00关闭)。(四)网上报名:考生须登陆“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按照要求实名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填报西南政法大学自主招生志愿,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并打印。(五)材料寄送:网上报名后,须于4月8日前(务必以邮政特快专递方式邮寄,时间以快递寄出邮戳为准)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材料均须考生所在中学审核签字并盖章)至我校本科招生办公室,材料请用A4纸装订成册,材料一律不退还。1、通过“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打印自动生成的2019年自主招生申请表;2、提供有关获奖证书、社会公益活动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3、能够反映学生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写实性自荐个人自荐报告,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个性特征、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够反映学科特长的成果、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4、考生所在中学对其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高中各学年的学习成绩及年级排名证明;5、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材料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邮编:401120电话:023-67258088 67258829请在信封正面醒目位置注明“自主招生报名材料”字样。(六)报名考试费:对于经我校资格审核通过、准予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的考生,按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规定收取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为每生120元。具体缴费方式将通过报名系统通知。六、测试资格审核(一)我校组织专家对考生寄送的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在对考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专业倾向、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初审合格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测试。(二)准予参加我校测试的考生名单,将于4月30日前在“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和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首页公告栏中通知,考生务必及时查看(不另行通知)。(三)准予参加我校测试并完成缴费的考生,须在5月31日前登录“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完成参考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参考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七、准考证领取考生须在参加测试前登陆“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八、测试安排(一)测试科目1、体育测试50米、立定跳远体育测试合格(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应60分要求:50米:男2秒、女4秒;立定跳远:男205厘米、女150厘米)后方可参加我校笔试、面试测试。2、笔试(1) 法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测试科目: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重点考察考生书面表达能力,对社会生活及其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和认识的敏锐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等方面。(2) 金融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测试科目:数学——重点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等方面。(3)英语专业测试科目:英语写作与翻译——重点考察考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2、面试:着重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个人特长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英语专业:英语口语面试。(2)其他专业或大类:无领导小组面试。(二)测试时间:1、体育测试及资料原件审核2019年6月11日2、笔试、面试2019年6月12日具体时间及安排将通过本科招生信息网予以公布。(三)测试地点: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具体考场安排以准考证内容为准)(四)需携带的材料1、资料原件审核及体育测试获奖证书、发表刊物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准考证、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2、笔试及面试准考证、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五)测试成绩测试综合评价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九、录取办法(一)在体测合格的考生范围内,根据考生在专业或专业大类的面试组内测试综合评价成绩总分高低为序进行排名,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提出自主招生建议入选考生资格名单。(二)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在建议名单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确定自主招生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人数为招生计划的2倍,即150名。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示后,提交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及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公示。(三)录取原则:凡被我校确定为具有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自主招生一志愿填报考我校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重庆市相应科类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内且超过第一批次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我校将根据学校自主招生计划按入选考生高考成绩高低为序予以录取。文理录取比例以文理实际投档比例为准。(四)考生专业志愿必须填报我校确定其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专业或专业大类,否则视为自愿放弃我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被录取到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进校后按学校各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五)执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对自主招生合格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的相关规定。十、监督机制(一)我校自主招生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监督,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监察处邮箱:监督电话:023-67258879(二)考生须本着诚信原则,如实填写申请表,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交的所有报名申请材料必须经中学审核和校长签字,并在中学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考生须承诺提交的所有材料客观、真实。如有虚假内容,将取消今年自主招生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今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暂停1-3年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三)中学须本着高度负责的原则,确保报考我校自主招生考生的材料客观、真实,须在中学和班级公示报考考生名单,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考生入选或入学资格,并上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及中学上级主管部门。(四)我校严格遴选初审专家和考核专家。把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等作为选聘专家主要标准,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公平公正。所有自主招生相关工作人员、专家评委均须签订工作责任书。(五)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考生面试顺序于考前随机确定。(六)加强信息公开,初审通过考生所提交的竞赛证书名称内容将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上详尽公示;初审合格名单、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录取名单严格实行学校、省市、教育部三级信息公开,学校公示后按要求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七)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及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等。十一、咨询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401120学校网址:电子信箱:咨询电话:023-67258088 67258829十二、本办法由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教育部相关政策有所调整,将严格执行教育部政策。

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 邮编:710063(雁塔校区) 西安市西长安街558号 邮编:710122(长安校区)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 邮编:710063(雁塔校区) 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中段 邮编:710122(长安校区)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

1979年9月至1983年6 月在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上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8月在宝鸡市司法局公证律师科、司法检察干部训练班工作;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在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攻读民商法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7月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6月至今在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律科学》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部副主任、《法律科学》副主编,兼任西北政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教材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编辑部主任、《法律科学》主编,职称为法学研究员。

没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