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青少年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对孩子而言,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或是学习上,家庭环境对孩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特别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_html 到里面看一下了是范文网站

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摘自 :《教育科学研究》6,原文:“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作者:王俊芳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对孩子而言,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或是学习上,家庭环境对孩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特别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找到一个主线,做出你所读过的论文的方向点的框架。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13%。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 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改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目前在广东地区,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进行心理训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或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热线电话或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脱各种刺激带来的心理障碍,悦纳学校,悦纳自己,营造出一个融洽心理的教育环境。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 抗挫能力低, 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 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摘自 :《教育科学研究》6,原文:“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作者:王俊芳 )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_html 到里面看一下了是范文网站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献

[1] 李冬生,阮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02) [2] 黄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 宜春医专学报 , 2000,(S1) [3] 李世芬 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现代大学教育 , 1999,(06) [4] 张海莹 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5] 李长文,时长江 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 黑龙江高教研究 , 1994,(05) [6] 张小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 2002,(03) [7] 李新红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9,(02) [8] 王群健,兰云 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 1995,(04) [9] 王维铭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4,(19) [10] 杨秀英 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 济宁师专学报 , 2001,(04)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主要特征 3 心理健康的标准 4 自测 5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6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7 每天做5件小事 促进心理健康 8 参考资料 心理健康-简介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心理健康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主要特征 心理健康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

健康心理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对孩子而言,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或是学习上,家庭环境对孩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特别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_html 到里面看一下了是范文网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