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馆

发布时间: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馆

全民族介绍

满族(满文: 拉丁化满文:manju),旧称满洲族,古称女真,为生活在现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通古斯民族之一。在古代汉语文献中被称为女真或萧慎,一般认为该民族起源于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是在中国史书中曾经被泛称为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胡民族的一部,《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唐代的汉语文献中将其称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明,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改满洲为“满族”。清代的满洲侍卫现在的满族人口中,大部分为父母一方有满族血统或者祖上据查还有满族血统,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为汉军(或朝鲜、蒙古)旗人。满族有语言满语和文字满文,辽(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北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统一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其中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并灭北宋占据中原地区,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后来由于金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最后在明末彻底消亡。经过金一代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朝的覆灭,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汉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迁入,满洲类似完颜是女真的一个部族名称。后来满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统一称谓为“满洲”,其中包括了归顺满洲的蒙古、朝鲜及辽东汉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是先前明时的女真人(金亡后,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满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满洲之外,譬如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完颜部的后裔也不一定就是满洲人,不少完颜部的后裔融入汉人,而完颜部本身也在继续分化,产生了不少新的部落。直到满洲形成后并没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并与蒙古结盟后,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来的,到清朝后期,满族贵族逐渐汉化,已经很少使用满语,民国建立后,满族人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语言。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人口与分布人口超过1000万,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现在满族人主要分布在:(1)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北京及邻近的河北省,(清代规定北京内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长城以内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驻防的战略要地。[编辑]历史上的分布根据清朝统计,1760年除东北和北京附近地区以外八旗兵超过1000人的城市有:荆州(5535人)、江宁(4126人)、西安(3970人)、广州(3906人)、镇江(3521人)、宁夏(3509人)、绥远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属于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凉州(1105人)。[编辑]语言满语为满族本民族语言。现代满族普遍使用汉语,除了一些学者还能应用满语外,目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只余下屈指可数的老人家,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懂满语了。不过,东北和北京地区的汉语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满语的词汇。[编辑]风俗习惯 满族剪纸艺术在东北地区仍可见到许多满族的风俗习惯。如食物中的酸汤子、酸菜、粘豆包、血肠、萨其马等。满族人禁忌狗肉。从前嘎拉哈是满族儿童的一种游戏。[编辑]民族特征典型的满族人中,两眼间隔较近,直鼻,长方脸型的较多,肤色较浅。满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达到40%强(这一比例在汉族中是20%)。由于满族在清代的支配统治阶级地位,满族较之中国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平。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满族每一万人中的大学学历者有1,2人,全国平均水平为0人,汉族为1人。在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满族为41%,全国21%、汉族53%,,满族的数据远远低于中国国内的其他民族。[编辑]服饰 满族服饰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原为四侧开叉,便于骑射。男子成人后要剃去周围的头发,编发辫垂于脑后。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旗袍,围白丝巾,梳京头和“盘盘髻”,戴三个耳环,腰间挂长手帕。[编辑]宗教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虽然萨满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数的满族人则和多数其他汉人一样,属无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编辑]参见女真族 满洲 清朝 满语 中国东北 满洲国 锡伯族

建州女真,在前是 黑水MOHE的女真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的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族(约九百多万)。 “通古斯”这个词出现于近代,其含义现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蓄猪之民”和“东方的人”之说。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族的统称。 通古斯--满语族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通古斯--满语族缘于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后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而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满族(锡伯人)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后来从女真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其的体质特征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属于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虽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南通古斯人(满-锡伯)的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等特点,北通古斯人具有脸型较宽和皮肤的颜色发蓝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南北通古斯人毕竟都属于一个原始的族群并且他们之间一直都存在通婚的现象,所以各方的特征都存在于双方的族群中。 古老、勇敢勤劳的通古斯--满语族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曾几度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数千年前的肃慎(相当于中国周王朝时期)、挹娄(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勿吉(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渤海(相当于中国的隋唐时期)、女真(从中国北宋至十六世纪)以至最后的满族都是通古斯--满语族在历史上的称谓。(注:以下简称“满族”) 满族的先世在有历史记载时起就已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广袤的土地上,其祖先数次建立的国家曾一度称雄于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曾经象雄师一样地在亚洲的舞台上怒吼。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曾令世人所瞩目。 1、满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公元七世纪末,满族的先世在亚洲大陆的东北部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天中国东北的大部、朝鲜半岛的北部及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境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首都为上京龙泉府(今中国黑龙江东宁县东京城镇)。渤海建国二百多年,生产力很是发达,曾被邻国(中国)敬畏地称作“海东盛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虽然现在有些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历史,说什么“满族先世建立的渤海国不是独立的国家”等等,我们只要看一下历史就会知道,渤海国并非一个地方政权,他拥有自己的官属、军队、司法、赋税和独立的外交,享有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所应具有的一些权利,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在当时中国的政府入侵的时候,渤海国的领导人当即派人交涉,据理力争,最后在无奈之下还诉诸武力,以?卫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权益。后契丹人兴起,渤海国亡。 2、满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二个国家--大金国 公元十一世纪末,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达的领导下,击败了辽国,在阿什河畔称帝,建立了大金国。大金国的建立,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国家。 后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无理挑衅,导致了大金国和中国的战争,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虽然野心很大,可是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就被大金国打败了,1126年灭北宋,占领了淮河以北的地区。原中国的政府领导南迁到临安(即今天中国的杭州)。而大金国的首都则迁到了燕京(即今北京市)。 有关于这段历史,今人仍然将其大加歪曲,说什么“大金国是什么地方政权,宋金战争是一家内部的兄弟间的战争”云云。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清楚,这绝不是什么“内战”而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首先,我们知道,所谓“地方”是相对于“中央”而言的,如果没有“中央”则“地方”就无从谈起。那么我们让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记载吧,在中国被大金国打败之后,中国每年向大金国进贡一批数额巨大的物资,并称大金国为“亲邦”而自称为“子邦”,这样看来的话大金国到成了“中央”了(不过大金国并为将自己视为中央,他仅仅是把中国视为自己的一个附属国而已)。另外,南迁的中国政府中的领导人仍念念不忘地要“收复国土”,还有,那个被称作“民族英雄”的岳飞,口口声声地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一个极度仇恨满族人,恨得都要吃满族的肉喝满族的血的人,能说他将满族人视为了自己的“兄弟”吗?能说这是“兄弟间的一场战争”吗?此外,就是到了今天,中国人仍然将岳飞称作为“爱国将领”,如果说是一个国家的内战的话,又怎么是“爱国的”呢?还有人说其是“统一”祖国的“正义”的战争,那么既然都是“一国内部的”了,大金国不也是“统一”的正义的战争了吗!事实是,以前的中国人从未将满族人视为自己的同胞,我们无法从任何一部历史文献中找出“中国人称满族人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字,相反,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出来的是“中国人将满族人视为外国人,中国将满族建立的国家--大金国视为外国”这一事实的记载。 3、满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三个强大的国家--大清国(即大满洲国) 大金国被蒙古人打败后灭亡,满族的社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内乱之后的十五世纪,出现了一位满族历史上的又一伟大的人物--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由于受到了中国的挑唆(中国认为一个不统一的满洲更适合它的需要,因此利用一切的手段对满洲的内部进行挑拨),满洲的很多部落因此连续地发生内战,导致了满族内部的分裂。当时的满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 努尔哈赤即出自建州女真,由于其在少年时期就看清楚了中国的真实面目(即言尔无信、极端虚伪、目光短浅、外表强大实则虚弱),所以努尔哈赤在以后与中国作战的时期内才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部署。努尔哈赤从1583年起兵,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616年的时候又建立起了一个满族人自己的国家--大金国(别称是满洲国,为了与满族先前所建立的大金国相区别故称“后金”),在建国期间,满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数次击败了中国军队作出的干扰满族统一活动的军事举动。建国后,中国贼心不死地想把满洲这个再次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其不仅在很多方面对满洲进行渗透和挑拨,并且在其在以上方法没有取得效果的时候竟然诉诸武力,对满洲这样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进行侵略。所幸的是,满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齐心对外(象在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中满族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入侵的中国军队就体现出了满族的团结),终于使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同年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别称仍然是满洲国),在这前一年(即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他正式告谕天下,定“满洲”为女真诸部的统一称谓。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

全民族介绍

不是满族被折磨。而是他们自己做的太绝。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满族为什么被骂。剃发易服。畿南大屠杀 时间: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 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剃发。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地点: 陕西潼关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 亲王”多铎事件简介: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扬州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一说约 48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事件简介: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江阴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贝 勒”博洛、“贝勒”尼堪、“总兵”刘良佐事件简介: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令,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嘉定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一说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事件简介: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昆山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事件简介: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金华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地点: 浙江金华府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闽浙总督”张存仁事件简介: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略浙东府县,明朝钱塘江防线瓦解,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明清史料》泾县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事件简介: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大兵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赣州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江西赣州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事件简介: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很快亦为满清军击溃。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平海大屠杀时间: 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地点: 福建平海卫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不详事件简介:绍宗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邵武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地点: 福建邵武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事件简介: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同安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地点: 福建同安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事件简介: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廷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南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地点: 江西南昌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事件简介: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不力,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良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王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信丰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地点: 广东信丰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总兵”刘武元等事件简介: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参考资料: 《西江志》曹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山东曹州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事件简介: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搜剿无遗。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大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事件简介: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镶被叛徒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汾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镇国公”韩岱等事件简介: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大兵扫荡晋南地区,在各地展开大屠杀。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蒲城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地点: 陕西蒲城县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镶,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湘潭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地点: 湖南湘潭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大军攻略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南雄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地点: 广东南雄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广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地点: 广东广州府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满清调集粤北大军,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鞑靼战记》潮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七年( 1653 年)九月十四日地点: 广东潮州府死难人数: 约 1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靖南王”耿继茂、“靖南将军”哈哈木事件简介: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向郑成功求援被拒绝。满清军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永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十三年( 1659 年)闰三月地点: 云南永昌府、曲靖府、澄江府等地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进剿明军。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参考资料: 《明清档案》《清世祖实录》

满族历史悠久,两千年 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 靺鞨 ,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称作 “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黑水株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 12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明万 历十一年(1583年)至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 度。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 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在唐朝的时候,满族叫沫呵,分为两支:黑水沫呵和粟莫沫呵。后来好象是黑水沫呵统一了满足就是后来的女真建立了金政权,公元1234年被元朝灭亡,再后来就是明朝后期了,努尔哈赤统一满足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再后来就是清朝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库

不是满族被折磨。而是他们自己做的太绝。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满族为什么被骂。剃发易服。畿南大屠杀 时间: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 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剃发。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地点: 陕西潼关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 亲王”多铎事件简介: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扬州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一说约 48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事件简介: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江阴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贝 勒”博洛、“贝勒”尼堪、“总兵”刘良佐事件简介: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令,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嘉定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一说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事件简介: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昆山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事件简介: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金华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地点: 浙江金华府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闽浙总督”张存仁事件简介: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略浙东府县,明朝钱塘江防线瓦解,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明清史料》泾县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事件简介: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大兵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赣州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江西赣州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事件简介: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很快亦为满清军击溃。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平海大屠杀时间: 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地点: 福建平海卫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不详事件简介:绍宗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邵武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地点: 福建邵武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事件简介: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同安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地点: 福建同安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事件简介: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廷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南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地点: 江西南昌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事件简介: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不力,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良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王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信丰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地点: 广东信丰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总兵”刘武元等事件简介: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参考资料: 《西江志》曹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山东曹州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事件简介: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搜剿无遗。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大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事件简介: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镶被叛徒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汾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镇国公”韩岱等事件简介: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大兵扫荡晋南地区,在各地展开大屠杀。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蒲城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地点: 陕西蒲城县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镶,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湘潭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地点: 湖南湘潭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大军攻略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南雄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地点: 广东南雄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广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地点: 广东广州府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满清调集粤北大军,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鞑靼战记》潮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七年( 1653 年)九月十四日地点: 广东潮州府死难人数: 约 1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靖南王”耿继茂、“靖南将军”哈哈木事件简介: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向郑成功求援被拒绝。满清军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永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十三年( 1659 年)闰三月地点: 云南永昌府、曲靖府、澄江府等地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进剿明军。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参考资料: 《明清档案》《清世祖实录》

中国古代所说的“贵姓”,那不是因为姓某个姓氏的人多,而是因为占统治阶级的绝大部分人姓某个姓氏。 清朝八大贵姓:1、[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 承德夏宫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2、[马佳] 拼音---Majia 郡望---满洲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3、[佟佳] 拼音---To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4、[富察] 拼音---Fucha 郡望---满洲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傅恒, 富察李荣保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5、[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6、[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安达立,那拉穆占, 那拉苏克萨哈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八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7、[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和砷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8、[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 乌雅福崧, 乌雅长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州八大姓氏之一。 以上,八大贵姓,除了爱新觉罗氏,是皇族成员以外;其他各姓都是世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后族姓氏。他们家族里的女子在清朝历代都是陪王伴驾的后妃宫嫔,男子都是出将入相的驸(郡)马人选。 除爱新觉罗氏,因为皇族缘故,其他各贵姓(除马佳氏)在清朝历史上都出过地位非凡的后妃。 如: 佟佳氏 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元妃(据说努尔哈赤还是入赘佟家的女婿呢) 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 康熙皇帝自己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 富察氏 最著名就是那个得到了风流天子乾隆一生的敬与爱,死后被谥为“贤”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 钮祜禄氏 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太后 乌雅氏 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康熙皇帝的德妃,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 那拉氏 那拉氏就不用说了,是清王朝最为煊赫的后族之一,历朝历代都有人入宫伴驾,出过的后妃是不胜枚举。 最有名的有三位: 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一任皇后,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 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同治皇帝的生母慈嬉太后 还有就是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 瓜尔佳氏

一、八大姓氏含义清朝满族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二、起源传说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扩展资料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洲八大姓

纽呼喇氏

满族历史文献馆

建州女真,在前是 黑水MOHE的女真

满族历史悠久,两千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靺鞨,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称作"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黑水株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2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明王朝的腐败,再加上李自成的暴动,加速了汉族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举而代之的是中国北方的满清王朝。他带领中国进入了另一段强盛时代在明王朝本世纪(十七)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而且仍继续不断萎缩,内政的改革根本无望,只有越变越坏,如果拖到十九世纪,跟东侵的西洋列强相遇,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被瓜分,中华民族会成为另一个丧失国土的犹太民族,而且因为没有犹太民族那种强烈的宗教感情作为向心力的缘故,将永远不能复国。至少,注意一点,二十世纪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后(总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国具有翻身的凭借满族人民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早在17世纪中叶,康熙派遣满族都统彭春率领八旗子弟,驱逐沙俄侵略者;18世纪,乾隆派满族大学士福康安进藏,与西藏人民共同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廓尔喀军队的分裂阴谋活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象陈翰章、王光宇、关向应、关化新、伊俊山等英雄人物。满族人民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满族知识分子比较多。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名著,语言学家罗常培、著作家老舍、著名书法家启功,著名京剧表演家程砚秋等,都是满族杰出的知识分子满族风俗习惯的传说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他们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早期女真族的风俗习惯,保留至今载于史书的不多。后来的风习,如祭万历妈妈、敬狗、祀乌鸦等均是努尔哈赤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传说,迷信色彩很浓,流传于民间,成为满族所尊崇的风习了。 盛京地区关于"老罕王"的轶闻很多。传说努尔哈赤在青少年时候,由于家境破落,他曾投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当差。由于努尔哈赤聪明伶俐,李总兵把他留在帐下当亲兵。有一天,李总兵突然接到皇上的"圣旨",说天上紫微星下降人间,东北地方有天子象,便派李成梁缉捕。光阴如箭,很快过了半年,未能发现未来"天子"的踪迹,因而使李成梁整天闷闷不乐。这天,他叫亲兵努尔哈赤给他打来洗脚水,为他洗脚,李成梁十分得意地说:"你看我能当上总兵,就是因为我脚上长了七个黑痣。"努尔哈赤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不瞒帅爷,我脚上也有七个红痣呢!"李总兵听过,大吃一惊,但未动声色,心想,我寻找多时的真命"天子"原来在我的身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很高兴地回到卧室,向他的爱妾梨花说:"皇上叫我捉拿的人就在我们眼下,你赶快叫人准备囚车,把努尔哈赤解送京师,领赏!"这番话弄得梨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急忙问道:"大帅你今天怎么啦,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明白!"于是李成梁把方才的事又对梨花细说一遍。梨花暗想,如果把努尔哈赤这个青年送到京师会被杀头,太可惜了。她沉思片刻,忙陪笑说:"大帅这回又得加官进爵了,我恭喜你!"她表面上恭维李总兵一番,暗想如何解救努尔哈赤脱险。这天夜里,她见李成梁早已睡熟,悄悄地爬起来,到门房叫醒了努尔哈赤,把李总兵要把他解送京师领赏一事告诉他。努尔哈赤吓得一身冷汗,便忙跪倒在地说:"夫人相救,实是再生父母,他年得志,先敬夫人,后敬父母。"梨花催他赶快逃跑,努尔哈赤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偷骑一匹大青马,仓皇地向长白山驰去,平时他豢养的老黄狗,也悄悄地跟他一路而去。 第二天,李成梁不见了努尔哈赤,到后院一看大吃一惊,自己的爱妾梨花用白绫吊死在柳树之下,立即省悟,勃然大怒。叫人把梨花解下来,将她全身脱光,重重打四十大板,然后派人去追赶,并要一定将努尔哈赤捉回。 据说满族在每年黄米熟了那天,即梨花夫人上吊那天,在门前插柳枝,以示对拯救他们祖先努尔哈赤的梨花夫人的敬意。不仅如此,过去满族祭扫时,开始先进行灭灯祭扫,传说就是祭祖梨花夫人的。因其死时赤身,为了避羞,所以熄灯祭扫。从那时起,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就成了满族风俗习惯,一直传下去了。 且说,努尔哈赤跑了一夜,人困马乏,想要下马休息一下。他刚要下马,忽听后面人吵马啸,这一定是追兵上来了,一拍大青马,又向前跑去。也真怪,这匹大青马如风驰电掣一般,后来,大青马浑身是汗,气喘吁吁,活活累死在地。努尔哈赤惋伤地说:"如果以后能得天下,决忘不了'大青!'"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时,改国号为"大清",遵照努尔哈赤的生前诺言。 努尔哈赤的大青马累死了,只好徒步逃走,但是李成梁的人马对他追而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他了,他急中生智,便钻进前面的草甸子里。追兵赶到眼见那片草甸子呆呆地站在那儿,真是望洋兴叹啊!过了一会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用火烧掉这一片草甸子,努尔哈赤必被大火烧死,回去也就交差了。顿时间火光四起。这时努尔哈赤已经跑得筋疲力竭,躺在草地上就睡着了,他那知道大火就要烧到头上。当他醒来觉得自己在水泊中躺着。忙站起来一看,周围的草都已烧光了,只有自己心爱的老黄狗累死在自己身旁。他明白了这一定是黄狗跳到泡子将身子弄湿,再回到自己身边,将草和衣服弄湿,才使自己保住了命,可是黄狗已累死了。他顿时痛哭流涕,并对黄狗说:"黄狗!你救了我的命,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我要叫我的子孙永远不许杀狗、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帽子和衣服" 努尔哈赤掩埋了黄狗后,又听有人在追赶他,回头一看,果然追兵又追上来了。原来,追兵正往回走,其中有一人说:"我们回去再看看,如若烧不死,我们就不好交差了。"于他们又回到草甸子仔细察看,并没有见到努尔哈赤的尸体和骨灰,他们顿时意识到,一定跑掉了,就向前追来。努尔哈赤正在慌忙行走,忽听身后有官兵吵闹声,心想这回可完了,准死无疑。就在这时刻,只看满天都是乌鸦向他扑来,他忙匍甸在地上,想要躲过乌鸦再跑,那知道有些乌鸦用嘴叼着他的衣服不放。这时追兵已赶到,他索性就躺在地上装成死人,一动不动。说也奇怪,有不少乌鸦落在他身上,追兵赶到一看,说:"真晦气",这么多乌鸦正在叼啄死尸寻食,没有理会又向前追去了。乌鸦救了努尔哈赤,他对乌鸦说:"老鸿啊!老妈!我永远忘不了你们救命之恩,将来我要得志,逢年过节,我要杀三千蛮人剁成肉馅喂你们!"现在辽阳以北,有一个地方叫老鹞滩,据说就是因努尔哈赤在那里遇救而起名。 努尔哈赤从李成梁家跑出后,几次危险都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从此之后,他又寻找自己的生活之路去了。 一天,他走着走着,来到长白山,遇到八个弟兄,是挖参的。他们一见面很投缘,很快结成了兄弟。努尔哈赤在深山老林,经常遇到野兽的威胁,他每天手中都拿着一根索拨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形影不离,据说这根索拨棍,帮助他渡过不少难关。一遇到困难,他就用杆子祭天,请天公保佑。努尔哈赤当政后,为了不忘过去,就在清宁宫前立了一根索伦杆子。用它来祭天,这就是满族立索伦杆子的来由。 以上,传说努尔哈赤当上"大汗"之后,为了不忘前言,就给满族子孙立下了几条规矩。其中有三条已是固定化了,成了满族人人皆知的风俗习惯。 一是满族人家在正房西山墙外,立有"万历妈妈"的祖宗龛子。这是为了纪念梨花的,即传说中的"万历妈妈"。一切祭祖,都象对待祖先一样。但是,梨花因是汉人,不是本族,所以,龛子设在门外,真正的祖宗龛子是设在正房西屋的西山墙上;二是满族人不杀狗,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谁要戴着狗皮帽子到满族人家祖宗龛子跟前,就被看作污辱自己的祖先一样;三是满族人家大门左侧都立有索伦杆子。杆子上有斗,富贵人家是用银子做的,普通人家是用锡做的,里边放有五谷杂粮,这里不忘老鸦救罕王之恩,喂老吗吃的。①在这三条之中,"杆子祭天"不仅满族人民家中常设,而且清政府也设有固定的"杆子祭天"场所,在清宁宫门前"竖神竿,长丈余,顶冠锡盘。"用来祭天,一般春秋两季举行祭祖。此外,凡遇有重大事件或兴师远征,也要举行祭天、祭神、祭祖等活动。后改在堂子庙举行,因而也叫做祭堂子。其后堂子祭仪式也越来越复杂了。"每年三月初一***、九月初一***俱立竿致祭,亲王、郡王、贝勒每家各祭三竿;子、镇国公、辅国公,每家各家二竿;镇国、辅国、奉国将军每家各祭一竿,无爵宗室不祭。""每年三月初一***俱立竿,皇上亲往致祭。是***卤簿大驾全,设内掌仪司官,设皇上行礼坐褥于堂子正殿内一,前圆殿一,上具礼服于正殿、圆殿林前,行一跪三叩头礼,请五大臣惧排立不随行。礼祭毕,上在丹陛上西傍正坐,公以上亦在丹陛上分翼排坐,进祭物,饮祭酒毕作乐还?quot;。更有趣的是,"祭时着肉斗中,必有鸦来啄食之,谓为神享。"接着开始"跳大神","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家妇,以铃系臀摇之作声,而手击鼓,鼓以单牛皮冒铁圈,有环数枚在柄,且击且摇,其声索索然,两口致颂祷之词,词不可辨。祷毕跳跃旋转。有老虎回回诸名色供祭者,猪肉及飞石黑阿峰。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质腻掺以豆粉,蘸以蜜,跳毕以此遍馈邻里亲族,而肉则拉人于家,食之以尽为度,不尽则以为不详。"这种古老的祭扫,到后来逐渐形成了满族的萨满教。 努尔哈赤占领沈阳后,萨满教风行一时,竟然成为后金的国教。萨满教在满族、蒙族中间广泛流传,甚至在农村穷乡僻壤,也为不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信奉。萨满教没有教义,更没有什么经典,纯属一种原始迷信宗教,但它在当时,却十分流行。这种落后意识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用以麻痹落后民族。清王朝灭亡后,直到新中国诞生前,时隐时现仍在落后地区兴风作浪,为反动的封建会道门所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程度的提高和识别是非能力的加强,这种落后的宗教也就***益被淘汰了。除此之外,满族还有一些独特的生活习惯。当时民间谚语云: 关东城,三大怪, 窗户纸,糊在外, 睡觉头朝外, 养活孩子吊起来。 满族一般住房,南、西、北面有火炕,俗称"弯子炕"。比较讲究的富贵之家,皆有火地,取暖防寒。它南北对开窗扇,外糊高丽纸,从外面开关。据说:满族在最早的时候,成年人都去劳动,只将孩子留在屋内,窗从外面开关,可以防止野兽闯入。纸糊在外,似有外表美观之意;人们睡觉头都朝外,也有防止野兽伤人的意思;小孩出生后,都睡摇车。小孩睡上摇车,经妈妈轻轻推摇,很快就能入睡。凡睡摇车成长的孩子,因长年仰面而睡,枕骨皆平。因此,人们一见人便知是东北人。 现在,这些满族风俗习惯,早已成为历史了,只有适于时代发展的风俗,尚保留至今。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明王朝的腐败,再加上李自成的暴动,加速了汉族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举而代之的是中国北方的满清王朝。他带领中国进入了另一段强盛时代 在明王朝本世纪(十七)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而且仍继续不断萎缩,内政的改革根本无望,只有越变越坏,如果拖到十九世纪,跟东侵的西洋列强相遇,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被瓜分,中华民族会成为另一个丧失国土的犹太民族,而且因为没有犹太民族那种强烈的宗教感情作为向心力的缘故,将永远不能复国。至少,注意一点,二十世纪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后(总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国具有翻身的凭借 满族人民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

在唐朝的时候,满族叫沫呵,分为两支:黑水沫呵和粟莫沫呵。后来好象是黑水沫呵统一了满足就是后来的女真建立了金政权,公元1234年被元朝灭亡,再后来就是明朝后期了,努尔哈赤统一满足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再后来就是清朝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满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一带地区。满族的直系祖先原称"黑水鞠",后发展为"女真"。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称帝后,率清军进关,统一全国,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州",建国以后才通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马上民族,她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康熙年间,众八旗子弟就驱逐了沙俄侵略者,乾隆时又与西藏人民共同打败了英国殖民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涌现了一批像陈翰章、关向应等英雄人物。 满族人民在文化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语言学家罗常培,作家老舍等都是满族杰出的知识分子。

《清史稿》 算作二十五史的最后一部。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还有就是《清实录》。然后就是孟森的《清史十六讲》 除此之外还真不知道了。二月河的《XX大帝》不是正史,只是小说。阎崇年的参考价值其实并不高。他的历史观有问题

满族前身是女真族。

满族,旧称满洲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0585万,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人口最多,占满族总人口的80%以上,此外,北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的满族人口均在100万左右。 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伊通、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宽甸、桓仁、宽城、丰宁、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贵州、安徽等地建立了300余个满族乡。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满人现已大都使用汉语和汉字。有媒体报道 满族语文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满语,吉林抢救濒危满语初显成效。  满族人的姓名很是复杂,满族人照例是称名而不举姓的,满族姓氏叫做哈拉。数量约有1114个。 被称作“著姓”的有:完颜氏、爱新觉罗氏、乌拉纳拉氏、钮祜禄氏、索绰罗氏、瓜尔佳氏、佟佳氏、马佳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赫舍里、舒穆禄、唐括氏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