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红楼梦文献版本有哪些

发布时间:

红楼梦文献版本有哪些

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甲戌本、戚蓼生本、乙卯本、庚辰本、蒙古王府本、程甲本、程乙本等,还有一些别的版本,大多是从以上几种衍生出来的。

1、杨继振旧藏本。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书名是《红楼梦》,120回。是高鹗整理程高印本时所用的底稿本,故称之为“红楼梦稿本”。题名《红楼梦》2、蒙古王府本——有“柒爷王爷”字样,存74回。今藏北京图书馆3、戚序本——有戚蓼生的序。原80回,现仅存40回。今藏南京图书馆4、舒序本——舒元炜序本。仅存40回。由吴晓铃收藏。题名《红楼梦》5、梦觉主人序本——发现于山西,今藏北京图书馆。80回。题名《红楼梦》6、列藏本——20多年前发现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图书馆。题名《红楼梦》。缺5、6两回。共78回7、郑本——原郑振铎收藏。今藏北京图书馆。仅存23、24两回。8、靖本——靖应鵾收藏。但始终没有露过面。只留下一些脂评。

3个

曹雪芹(原著)的不完整版 程伟元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续后的完整版还有前两年周汝昌校订版的

红楼梦文献版本区别

甲 戌 本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此本第一回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话,故称之为甲戌本。甲戌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乾隆竹纸抄成。 此本一开始有“凡例”五条,并有一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而且揆诸文理,别本当属漏抄。此本中韵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如“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透露了此书原构思中的重要情节。 甲戌本原为清末藏书家刘铨福所藏,上有刘铨福跋语,青土、椿馀跋语。此本后为胡适购得,现藏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据周汝昌先生推断,甲戌本可能是刘铨福的小妾马髣眉从娘家带来的,因为卷首有“髣眉”小印。 庚 辰 本 庚辰本是《红楼梦》(《石头记》)的一个重要版本,因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庚辰本除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 对于此本的评价,学者们亦有争议。吴世昌先生就对它评价不高。1963年,吴先生写出了《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七十八回本即庚辰本)一文,认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抄”的,书上的“四阅评过”和“庚辰秋月定本”,是商人为了牟利,故意伪造的。 针对吴世昌的观点,冯其庸写了《论庚辰本》的专著,认为庚辰本所据以抄成的底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是比较接近原稿的,是弥足珍贵的,何况它又比较完整,共有七十八回。 在此之前,冯其庸先生已和吴恩裕先生一起,研究出了“己卯本”是清怡亲王府抄本。此抄本避两代怡亲王允祥、弘晓的名讳。凡“祥”、“晓”字皆缺末笔。令人吃惊的是,庚辰本中也发现了缺末笔的“祥”字。如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最后一句“成礼兮期祥”的“祥”字,就缺末笔。己卯、庚辰两个版本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足证己卯、庚辰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总而言之,庚辰本由于保留了七十八回,其底本又是作者所定,所以价值甚高。 戚 序 本 戚本,即卷首带有戚蓼生序的版本。现存的戚本,有张开模藏本、泽存书库藏本、有正书局石印本(又分大字本、小字本)。有时戚本也专指有正本。有些本子,虽然没有戚序,但抄写形式、文字特征与戚本相似,也划入戚本的范围。 戚蓼生字晓圹,浙江德清人。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举人,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进士,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户部主事充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出任江西南康知府,不久升任福建盐法道;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卒。戚蓼生对《红楼梦》十分称赏,他在序中说: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不区乎左右,一声也二歌,一手也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于《石头记》一书。……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如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郡;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狠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如捉水月,祗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或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万千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 戚蓼生这篇序文,当视为我国古典小说美学中的重要文献。他在序中指出了《红楼梦》文体的双重性、多重性问题,即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引起人的许多联想,这是为什么?再一个,戚蓼生提出了人性的深度描写与文化审美规范相契合的问题。《红楼梦》令读者“心荡神怡”,但却风雅满纸,“欲求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而不可得。再者,戚序提出了情节发展的预示性问题,即能从盛中写出衰,从痴中写出悟,从妒中写出情。这其实也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问题。总而言之,戚蓼生已经意识到了广邈深邃的人的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该向人性的深邃性、复杂性、矛盾性、模糊性靠近,并根据作者所处的文化传统,找寻出一种恰切的表达方式。 其 他 己卯本: 己卯本,是《红楼梦》的早期版本之一,原由董康收藏,现归北京图书馆。它的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六十回、六十七两回系据别本补抄)。己卯本从“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开头。三十一至四十回的总目上,写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 此本中的“祥”、“晓”等字缺笔,明显是避讳。经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此乃怡亲王府抄本。因为老怡亲王叫允祥,小怡亲王名弘晓。别人家是不可能这样避讳的。与《怡府书目》相对照,正相符合。因为(怡府书目)同样避“祥”、“晓”之讳。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在曹頫的请安折上批: “你是奉旨交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赫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 曹頫与怡亲王有如此亲密的关系,怡亲王府抄《红楼梦》,自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原与此本分离,五十年代初由历史博物馆购藏,后经研究,是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为里面同样避“祥”字讳。 王府本: 王府本,系“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因内中有“柒爷王爷”字样,故称王府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王府本一百二十回,卷首有程伟元序,书口有“石头记”字样。此抄本字迹有十种,显为十人合力抄成。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字体有异。据研究,程氏序及后四十回,是后补上的,原书是八十回。五十七至六十二回,也是后补的。 王府本的文字特点,与已卯、庚辰本颇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相异之处,系后人改动所致。这些改动,有改得好的,也有改糟了的。王府本的脂砚斋批语,也被作了整理,还夹人了一些后人的批语。 程序本: 红楼梦稿本,原为杨继振所藏,书名为《红楼梦》,不再题作《石头记》,一百二十回,中有残佚,为后人所补,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收藏。抄本有多处改抹。曾有人认为,这是高鹗增补后四十回时的底稿,所以称为“梦稿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改抹后的文字,与程乙本相同。程乙本,是第二次印刷,若是高鹗底稿,应该和程甲本相同才对。所以,此本不是高鹗的底稿。 梦稿本是由多个底本拼凑而成,抄手抄得也很草率。从文字特征看,处于己卯、庚辰与王府本之间,是前者和后者的中间状态。此本后四十回基本上同程乙本;但也有一部分相当简略,当是抄手“偷工减料”而成。 红楼梦稿本: 舒序本,即舒元炜序本,又称“舒本”。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此本现归吴晓铃收藏,又称“吴本”或“吴藏残本。” 舒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十回,也是一个拼合本。 郑本: 郑本是“郑振铎藏本”的简称。此本仅存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回,内文题“《石头记》XX回”,而书口却作《红楼梦》。二十三回听曲文一段,比它本少270多字。二十四回小红的出场叙述,也与它本不同。贾蔷又作贾义,贾芹之母周氏,此本作袁氏,等等。 靖本: 所谓靖本,即“靖应鹇家藏本“的简称。六十年代初,南京有一个读者,用钢笔抄了一些批语,寄给北京的几位红学家。这些批语与甲戌本等其它本子的批语大部分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批语,颇能“解决问题”。等到大家索要原本时,此原本却“迷失”了。所以,有些红学家就疑心,这个本子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批语是根据其它版本拼凑、改造的。 靖本的可疑之点甚多: 1.若说抄写者不知道此本珍贵,为什么花力气抄下批语?若知道此本珍贵,又为什么将它“迷失”?迷失的原因是什么?谁见过这个本子?除了藏主及抄批语者外,还有人能证明吗? 2.脂砚、畸笏为一人,或是为二人,是红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为什么靖本直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靖本有些批语,错乱得简直让人无法卒读。如四十一回一条批语“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口口口(口据说为虫蛀去)”。周汝昌先生校读为:“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戏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错乱到这种程度,只能解释为是人为地搞乱。再拙劣的抄手,只能一二处颠倒,绝不能颠倒到全句不成个文句。这种手法,只能让人疑心是在假文物上添铜锈 靖本的真伪,当然一时不能定案。但原本未出之前(假设有这个本子),严肃的学者是不能仅凭一个钢笔抄件,就将它当作“资料”的。 梦觉本: 梦觉本,即“梦觉主人序本”,因此序作于乾隆甲辰年,又称甲辰本。由于此本在山西发现,又称为“脂晋本。” 梦觉本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抄本,有少量脂批。 梦觉本的正文表现为删节、简化。某些“叙述人”的语言,被抄成双行小字,与正文相区分。这些特点,全部为程甲本所继承。被抄成双行小字的叙述语,在程甲本中全部被删去。这证明,程甲本的底本是梦觉本。 程甲本: 程甲本,全称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封面题“绣像红楼梦”,扉页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回首、中缝都有“红楼”字样。全书一百二十回,首程伟元、高鹗序,次为人物、场景插图共24页。程甲本的文字,基本上属于脂本系统。 程乙本: 萃文书屋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印刷了《红楼梦》以后,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印刷了一次《红楼梦》。前者被称为程甲本,后者被称为程乙本。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文字作了很多改动,加了“引言”。与程甲本相比,有改得好的,也有越改越糟的地方。如尤三姐,被改得十分“纯洁”,如王熙凤,被改得有些“淫荡”,等等。建国后,出版的《红楼梦》,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程乙本作底本的。

之前知道红楼梦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近期刚看完一套“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但是感觉跟印象中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红楼梦》情节不一样,甚至感觉少了些悲壮感。我看得这个在结尾时候,讲的凤姐是在家里病死的;巧姐为了躲避被凤姐哥哥合伙远嫁出去而去刘姥姥家躲了一阵子,之后又回来了;最后天下大赦,贾家的三个世职都回来了;宝钗怀了宝玉的孩子,甚至有预言说贾家还能再昌盛起来。看起来好像是光明一片的。然而印象中确有凤姐做过一阵子监狱,巧姐被买到了青楼被刘姥姥救出这样的等等,但是却都没有看见。所以请知道的人帮我看看我这个是什么版本的红楼梦,后说的这个又是什么版本,并说一下几个经典版本的在情节上有什么区别。谢谢了。

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 乙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乙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王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120回。 戚序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本:又称“梦稿本”,120回。曾为杨继振收藏,故名。 舒序本:名《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俄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绝佳之对。它本皆逊色多了。此句当为雪芹原笔。已有影印本。 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名《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后来,有了活字印刷本: 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编辑] 诸本关系 这些本子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关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可以粗略地分成脂评本和程高本两个系统吧。什么庚辰本,甲戌本都可以归到脂评本里面。脂评本的优点是更贴近于原著,但都不完整,最后的结局也迷失了。而程高本现在多数人相信是书商程伟元、高颚为了便于小说的流传,而续写的,有些情节处理的不错,比如焚稿断痴情一节,但有些违背了作者的愿意,比如香菱,比如兰桂齐芳。

有关红楼梦的文献有哪些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书名: 红楼梦 又名: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 曹雪芹(原著)、高鹗、程伟元(续作或补缀) 原版名称: 石头记(手抄本) 类别: 历史,小说 出版时间: 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舒序本、列藏本、甲辰本、郑藏本、梦稿本、卞藏本、程高本、端方本 体例: 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章回: 凡120回(后四十回高鹗续) 成书时间: 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 文学地位: 清代小说巅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国际影响: 被译成英、法、德等23种世界文字

《红楼梦: 历史与美学的沉思》 丁维忠,黑龙江敎育出版社, 2002本书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提出和论述了“时代镜子”说,“近代补天”说,“早期人文”说,“主题·主线三维结构说”,宝玉“时代精神”说;本书论述了《红楼梦》的划时代意义和美学成就。《红楼梦: 一个诗性的文本》薛海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本书旨在考察《红楼梦》的“创新”与诗文创作传统之间的关系,探究“真”、“俗”、“女儿”、“情”等范畴在明清小说论中的基本意义及其与传统“诗六艺”说和文章学之间的联系,并将其置于长篇章回小说史中考察,提出话本以后文人的小说创作一直受到经史、诗文等高级文类的影响,以“言俗意雅”的方式为小说进行“变俗为雅”的改装,而《红楼梦》在此方面有集大成之意义 《红楼梦: 爱的寓言》 裔锦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本书内容包括:系列梦作为小说的框架结构、梦与现实共存、爱的寓言:西方中世纪寓言与《红楼梦》及结束语等。《红楼梦: 悲剧人生》陈文新, 余来明,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本书内容包括:《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悲剧诗人贾宝玉、从西门庆到贾宝玉、悲剧诗人林黛玉等《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北京出版社, 2004 本书是作者作为红学前辈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的文集,通过结合著者时代背景、思想内涵等对书中代表性人物的分析,也展现了对《红楼梦》的总体认识。《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萨孟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

曹立波的《红楼十二钗评传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 吴世昌《红楼梦探源》 胡文彬《冷眼看红楼》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胡适《红楼梦考证》 李希凡、蓝翎《红楼梦评论集》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曹雪芹家世新考》

红楼梦文献版本在线阅读

回答 《红楼梦》1974年人文版有1547页,2004年岳麓版有865页,漓江版有952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提问 红楼梦 有没有主人公 回答 有啊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都是主人公 主要人物: 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 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4、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5、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 6、晴雯——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 提问 三国演义 有没有主人公 回答 《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5个,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14条 

《红楼梦》([清] 曹雪芹 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 3y1q     书名:红楼梦作者:[清] 曹雪芹 著豆瓣评分:6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份:1996-12页数:1606内容简介:《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 典。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体现了新的校注成果和科研成果。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原本就有多种说法及推想,“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的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修订中校注者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应当是一种更科学的表述,体现了校注者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认识。现在这个修订后的《红楼梦》是更加完善。作者简介: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也能诗,又善画石,但作品流传绝少。

有关红楼梦的文献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四本,一讲秦可卿和贾元春(接开红楼梦背后政治面纱)二主讲妙玉和贾宝玉的人格(上升到人性之真之美),后又简单讲讲其他十二钗三讲林黛玉,后面写了一下对各回主要内容的猜测(但我感觉还不够成熟)四讲薛宝钗、史湘云,后面写了一些针对红楼梦心得的散文(这是我感觉四部书写的最好的地方,百看不厌)之后又有了八十回后真故事,是对原有观点的补充,但我认为无甚突破之后就是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相对之前,要进步了不少,比一开始,也弱化了很多政治元素他还有一部红楼望月,讲的就是政治背景周老先生,我感觉年纪大了之后有点偏激,他最好的还是周汇本红楼梦,能看出他的认真严谨来我最不喜欢马瑞芳,太偏激了,不够客观;王蒙也有一点太感性张爱玲的著作没看过,就没法评价了,看来还需要恶补啊。其实我觉得刘心武还算比较客观,也比较细致的,我感觉是周汝昌和俞平伯的集大成者,而且,他越往后越弱化了政治元素,能够从自己的世界跳出来,这并不容易。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书名: 红楼梦 又名: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 曹雪芹(原著)、高鹗、程伟元(续作或补缀) 原版名称: 石头记(手抄本) 类别: 历史,小说 出版时间: 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舒序本、列藏本、甲辰本、郑藏本、梦稿本、卞藏本、程高本、端方本 体例: 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章回: 凡120回(后四十回高鹗续) 成书时间: 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 文学地位: 清代小说巅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国际影响: 被译成英、法、德等23种世界文字

%E5%88%98%E5%BF%83%E6%AD%A6%20%E6%8F%AD%E5%AF%86%E7%BA%A2%E6%A5%BC%E6%A2%A6&restype=-1&id=10000001&ty=0&pattern=0%E5%91%A8%E6%B1%9D%E6%98%8C%E3%80%8A%E7%BA%A2%E6%A5%BC%E6%A2%A6%E3%80%8B&restype=-1&id=10000001&ty=0&pattern=0

我一直很喜欢蔡义江先生写的红楼人物和诗词鉴赏,蔡老是红学会的副会长,浙大毕业,北大的教授,他关于红楼的剖析很透彻,你可以读一下。我最近在读蔡老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很推崇红楼的仙后,希望你也喜欢这本书。红家的女人请采纳(⊙o⊙)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