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赵亮

发布时间: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赵亮

主要从事浅海动力学、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在海洋数值模型研究与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有大量组织外海综合观测的经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作为骨干参与重点基金1项,973课题3项,海洋公益性项目2项。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获得发型专利1项。 近两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徐永福,赵亮,浦一芬,李阳春 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地学前沿,2004,11(2): 565-571 Zhao L, H Wei, Y Xu and S F An adjoint data assimilation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in a three-dimensional ecosystem Ecological Modeling, 2005, 186:2, 234-249 彰武 Zhao L and H W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on the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and nutrients in the Bohai S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2005, 61:2, 335-342 正门对面 Zhao L and Y X Simulation of CFCs distributions in the North Pacific using a basin-wid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with open Chinese J G 2005, 48:4, 870-879 [赵亮,徐永福 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北太平洋CFCs分布,地球物理学报,2005, 48:4, 798-806]

党总委书记。。网上一查就有,有个新闻说是团委书记,不过怀疑新闻已经失效了(2011年的新闻)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物理问题解决与元认知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学科,分析了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物理问题解决对元认知进行有效开发。  【关键词】物理;问题解决;元认知  元认知( Metacognition)是弗拉维尔70年代提出的,此后关于元认知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理解、记忆和问题解决三大领域,其中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是九十年代才开始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元认知水平较高,元认知策略可以修补知识水平的欠缺以及补充、完善问题。  本文采取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元认知的实质出发,探讨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其有效开发。  一、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976年弗拉维尔对元认知的定义: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 1979年Kluwe认为:元认知是明确专门指向个人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 Schraw & Dennison( 1994)定义: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学习反省、理解、控制的一种能力。元认知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中的核心成分,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元认知对物理问题解决的目标进行修正。[1] 元认知使得解题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使解题者的心理活动都朝着目标靠拢。目标是问题解决者主观经验的知觉,它既是问题解决的开始,也是问题解决的归宿,它对问题解决的进程进行指导。解题中问题解决者要监控其解题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致使物理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   元认知操作驱动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解决物理问题需要一定的策略。策略是在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反应出来的,它影响着物理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认知操作。(1)激活思维并制定策略,即以目标为出发点,将物理材料放入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操作系统的作用下激活认知结构。在元认知基础上,根据材料系统在认知结构中的相似性,寻求物理认知结构中的“相似点”,把问题改组为适合原有知识的形式,或把以前知识通过经验加工成适合现有问题的形式,从而制订解题策略;(2)改组和实施策略,即通过对问题解决进程的反馈,面对问题,有多种解题方法,问题解决者要进行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如果发现目标确信无疑而又达不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目标时,则将怀疑其策略,有必要对策略进行调整。   元认知增强解题者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主体意识。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一般解决物理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解题者能自我激活,发挥自我作用,排除障碍,产生问题解决的欲望。而元认知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着内反馈的调节。(1)通过元认知知识,使解题者能审清题意,对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所用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使其能主动选择有效解题策略;(2)元认知体验的自我启发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产生“知”与“不知”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原有的思维进行扩充,可以克服障碍,调动解题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整个阶段,解题的前计划,解题过程中的监测,解后的评价、反思。  二、通过物理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往往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出来,龚志宁(1999)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导致学困生成绩低于优生。有人曾经对比优生与物理学困生解题过程研究中。发现元认知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决定物理成绩高低。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应加强学生物理问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养学习动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元认知在学生自我意识产生之后才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自我意识,学生不能对自己正在操作的认知对象进行积极的计划、监测、评价、反思。自我意识是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监控作用。在解题学习中,人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在问题感知、表征、思考、记忆和体验的意识,对自己的目的、计划、行动以及行动效果的意识。  2.剖析思维过程,加强思路教学。以往教师解题只注重解题过程本身以及解题的结果,而忽略学生元认知作用的过程。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时刻在发挥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应该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元认知发挥过程。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向学生示范自己如何分析、寻找有效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时教师也会进入死胡同,但有能力排除障碍。有时教师也犯错,但他运用元认知监控可以修正问题…总而言之,展示教师思维过程,将教师自身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展现给学生。[2]  3.传授解题的元认知策略  (1)善于利用波利亚“自我提示语”  Polya波利亚在他的解题理论著作中所给出很多提示语,都是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在解题时经常自觉地运用这些提示语,是提高解题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问得合适,就可能引出好的答案,引出正确的想法。他的基本模式为:  第一步——阅读题意,表征问题;第二步——拟定计划,执行步骤;第三步——评价和反思  (2)同学之间相互质问(Inquiry)和争论(Argument)  质问是学生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对一些问题常常被动的接受,争论很少受到重视,但它与询问一样重要,(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4页)通过争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被动地接受强四倍,对一些思考型强的、有多种解法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为什么那样做?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质疑和争论,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做法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使学生对自己所解的题目有更深层的含义。  4.加强不良结构问题的教学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相对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 ),学生经常面对的是结构良好问题,目标定义明确,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而结构不良问题比较模糊,问题不明确,具有不清楚的目标和多样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属于开放型题目,对问题很难得到明确的方法。学生对知识不能迁移,而教育者往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国外有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经过结构不良问题的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解题能力有很大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元认知水平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教师应把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中,在问题教学中,不断渗透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训练内容。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元监控的实施,只有这样,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朱德全,宋乃庆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J]学科教育研究,1997,(6).  [2]周丽芳元认知及其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  希望对您有帮助。

[1]李晓娜 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D] 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2]罗佳 如何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3]范艳梅 如何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J] 企业家天地,2008,(1) [4]周明霞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 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5]孙旭,熊静中,刘香进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校英语定级考试初探[J] 石油教育,1996,(1) [6]庞晖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D]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7]吴微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力研究[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 [8]朱琳 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高中英语为例谈课堂调动[J] 德州学院学报,2011,(S1) [9]徐敏,胡海涛 如何调动中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10]巢娟娟 如何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积极性[J] 成功(教育),2011,(9) [11]田运平 论激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J] 价值工程,2010,(33) [12]陈瑞芳 略谈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 海外英语,2011,(1) [13]吴边,郭熙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4]李海涛,周立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2) [15]郭军强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探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16]万红 浅谈高职学生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1,(4) [17]司国林 有效设计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英语复习积极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18]刘静 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9) [19]方青卫 大学英语学生课堂积极性提升策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 [20]杨楠 如何增强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 [21]刘利萃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 现代农村科技,2010,(9) [22]宋磊 浅析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3]杨丹,刘伟荣,曲景秀 对调动医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探索性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0,(2) [24]伍碧鸽 成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行动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5]罗晗,何木英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6]赵星星 论如何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7]管弦 运用PowerPoint辅助口头陈述以提高成人英语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0,(2) [28]曹南乐 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期望价值理论的启示[J] 现代交际,2010,(6) [29]黄泽香 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30]冯建瑞 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 [31]孟琳 成人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10) [32]蔡文靖 试论如何提高职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33]黄国芬 师生关系与英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9) [34]杨国英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5]何泺 浅谈如何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6]马皓 以语句意义唤醒英语学习积极性[J] 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37]李纪文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 [38]李东利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 [39]汪达志 如何调动职高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40]欧阳小飞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41]屈春芳 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才智,2009,(15) [42]赵秀芬 教师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沧桑,2009,(4) [43]肖琪 浅析电大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4]唐玥 课后作业评价与学习英语积极性的相关探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5]陈特丽 如何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才智,2009,(21) [46]贾增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 [47]孙卫斌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J] 内江科技,2009,(10) [48]红艳 新课标下调动高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初探[J] 成功(教育),2009,(10) [49]李艳 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调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6) [50]张兴群 充分调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官网

(一)主要著作刘宝存著: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刘宝存主编: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刘宝存著: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王英杰、刘宝存主编: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王英杰、刘宝存等著: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王英杰、刘宝存等著: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刘宝存著: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二)主要学术论文刘宝存:深化改革 稳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19期。刘宝存、庄腾腾: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50年回顾与展望。 《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刘宝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1期。郭洁、刘宝存。全面风险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实践与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1期。刘宝存: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不断谱写中国比较教育新篇章。《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刘宝存、何倩:新世纪美国薄弱学校改造的政策变迁。《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刘宝存、李润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日本创建大学卓越研究中心政策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刘宝存:高等教育: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 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刘宝存、张永军:论比较教育的开放性及其限度。《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刘宝存:《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改革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动向》,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2010年1月15日。刘宝存:欧美大学实施跨学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日B15版。刘宝存、张安梅:国外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探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第6期。刘宝存、罗媛: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改革探析。《比较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刘宝存、张永军: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王晓阳、刘宝存、李婧: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评价与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刘宝存:世界主要国家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年。刘宝存:博洛尼亚进程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刘宝存、李婧:博洛尼亚进程:历程、进展与未来。《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第5期。刘宝存:当代中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刘宝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李婧、刘宝存:伦敦公报。《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6期。刘宝存: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之学校领导体制的发展与省思。《教育资料集刊》2008年第3期。刘宝存: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高思)《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2期。陈何芳、刘宝存、任洪舜: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刘宝存: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创新培养模式。《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7版。胡宁、刘宝存:中国古典大学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刘宝存、李慧清:2005年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选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7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进展·问题·走向。《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刘宝存: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刘宝存:关于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几点断想。《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2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创新的基本经验与教训。《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刘宝存: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历史演进。《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1期。刘宝存、李敏: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刘宝存:走出“半人时代”: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学术界》2006年第1期。刘宝存:大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刘宝存、王维、马存根: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刘宝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刘宝存:国外的大学制度文化(下)。《教育》2005年8月号。刘宝存:国外的大学制度文化(上)。《教育》2005年7月号。刘宝存: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高教》2005年第4期。刘宝存:技术异化时代的大学校长。《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5期。刘宝存、杨秀治: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刘宝存: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中国高等教育》2005 年第1期。刘宝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界》2005年第1期。刘宝存:大学的创新与保守:哈佛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刘宝存:《大学,“大”在哪里》。《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9日第6版。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1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11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江苏高教》2004年第6期。刘宝存:大学的真谛。《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第5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刘宝存: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思想的变革:国际比较的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5期。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刘宝存:中世纪的大学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4期。刘宝存: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潮与大学教学思想的更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刘宝存、肖甦:罗马尼亚教育的转型改革与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刘宝存: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学术界》2004年第1期。刘宝存、杨秀治:国际视野中的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12期。刘宝存: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刘宝存:纽曼大学理念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6期。刘宝存: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博士后》2003年第3期。刘宝存:国际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3期。刘宝存: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探析。《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5期。刘宝存:不合时宜的真理:赫钦斯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刘宝存: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第3期。刘宝存: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刘宝存:如何创建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刘宝存: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发展·争论·未来走向。《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刘宝存:构建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2 期。杨秀治、刘宝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比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4期。刘宝存: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3/14期。刘宝存:科尔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刘宝存: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述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5期。刘宝存:论大学精神及其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刘宝存:美国公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高教探索》2002年第1期。刘宝存: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刘宝存:美国大学如何确认学术欺诈行为。《科学时报》2001年4月12日。刘宝存:美国大学掀起合并浪潮。《科学时报》2001年7月26日。刘宝存:守望大学精神。《科学时报》2001年7月19日。刘宝存:美国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新方法评介。《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10期。刘宝存:美国大学校长遴选的四大趋势。《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5期。刘宝存:美国公、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比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年第6期。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历史·问题·改革。《江苏高教》2001年第6期。刘宝存:校本管理:当代西方中小学管理的新模式。《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高教探索》2001年第3期。刘宝存:“肯定性行动计划”论争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刘宝存: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展·问题·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刘宝存: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刘宝存: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年第3期。刘宝存:小学生学业负担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2期。刘宝存: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应并重。《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刘宝存、马忠虎: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6期。刘宝存:美国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刘宝存: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趋势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刘宝存:从知识价值观的演进看我国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增刊。刘宝存、杨秀治:试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刘宝存、杨秀治:当代国外成人教学方法。《中国成人教育》1996年第6期。刘宝存:教育市场说质疑。《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刘宝存、杨秀治:未来成人教育的特点。《中国成人教育》1995年第1期。刘宝存: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2期。刘宝存: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刘宝存、杨秀治:杜威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4期。刘宝存:六十年代美国的科学政策与大学科研。《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刘宝存: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刘宝存: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政策剖析。《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第2期。(三) 获奖情况《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获得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12年。《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7年。《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下面我列出一些,如你需要,以及更多留下你的email或给我消息,因为是pdf文件,等我发给你  1、有关"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德密  作者单位:  刊名: 辽宁教育  英文刊名: LIAONING EDUCATION  年/卷/期: 2002 / /6  栏目名称: 家庭教育  分类号:  关键词:  篇首正文: @@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是多元化经济知识时代的需求和方向  2、传身教的魅力——刘少奇的家庭教育实践  英文标题: Charm of Teaching by Precept and Example——Liu Shaoqi's family educational practice  刊名: 党史纵横  英文刊名: OVER THE PARTY HISTORY  3、 关于新经济时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班主任》 2001 年第 10 期  4、论素质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5、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文教资料》 2006 年第 25 期  6、 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2 年第 1 期  7、家庭教育的新思维——《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评介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年第 4 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电话

你落户在哪里?他们一般会通知你的,并且交给你怎么做!主要是体检要你自己去,其他的驾协都会帮助你办理!

红桥区第三中学、红桥区第五中学、天津市民族中学,天津市八十中学,天津市五十一中学,天津市复兴中学,铃铛阁中学。以下是各个学校的资料:1、天津市民族中学地址:天津市红桥区西青道87号电话:27322498 27327500学校简介:建于1954年,是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建有办公楼、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民族会堂、民族体育馆和运动场及学生公寓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设有回民食堂。学校办学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先后与美国、爱尔兰、加拿大、韩国的几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2、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小西关习艺所前街4号电话:27712315学校简介:始建于1955年,分设初高中两个校区。学校秉承“仁以修德 和而立业”的办学理念,先后被命名为市三A学校、文明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德育特色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教科院试验基地、科技活动先进校等。在红桥区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评估中连续多年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3、天津市复兴中学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春和路1号     电话:022-87726028学校简介:是天津市教委直属的市级重点高级中学,也是天津市首批31所示范校之一(市直属第八所高中校)。学校办学规模为40个教学班,校园内环境优雅、清新、整洁,具有浓郁的文化育人天津市复兴中学是天津市教委直属的市级重点高级中学,也是天津市首批31所示范校之一。4、天津市第三中学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向东道电话:86527693学校简介:天津市最早建立的第一所公立中学。始建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初名官立中学堂,后称河北省立第一中学等。 1960年迁至丁字沽1982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1984年定为天津市市级重 点校。1994年列入“中国名校”,现为天津市“三A”学校,是全市首批录取的八所重点校之一。5、天津市怡和中学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35号   电话:86513078学校简介:怡和中学是一所在原天津市颐和中学基础上依法改制的民办全日制完中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坐落在红桥区光荣道35号,交通十分便利,比邻著名的河北工业大学,整体占地近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天津市入出境管理局 咨询电话:022-24458825

进入这个网址,然后左中有个图片上写着劳动保障个人查询,点击图片进入,先根据提示注册,再登录,就可以查询余额和各个险种的缴纳情况状态等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稿费

准确。因为课题题目只要能表述清楚课题研究内容就可以。《托起明天的太阳》是由王桂儒创作的实体书。可以作为研究课题题目。主要讲起教育家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更不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所以作者想做些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教育家的事迹,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本书为其中一册。王桂儒:原天津市第一零九中学校长,现任该校党总支书记。同时,任天津市南开区育贤中学法人,天津市人大代表(12-15届),天津市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督学,天津市教委基础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教科院学报》和天津市《德育研究》常务理事。特级教师,出版教育专著《发展性教学策略培养》,主持或参与重大课题数十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德育科研百名科研专家、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你在百度上搜一下“中国写手之家”,那个里面的关于投稿的信息是比较全面的,应该有你要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