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怎么样啊

发布时间: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怎么样啊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自然气候的改变

是的哦,气候变化研究快报属于RCCSE中文OA学术期刊类核心期刊,在第五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中,被评为“RCCSE中文OA学术期刊类核心期刊”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怎么样

从1880年到现在,如果要评出全球年均气温最高的5年,你猜是哪5年?答案是:2018年(第4),2017年(第3),2016年(第1),2015年(第2),2014年(第5)!居然就是刚刚过去的那5年!不管怎么说,地球的气候真的在变,而且是变暖了。你看,连北极的冰(棍)都快化光了。图片来源:polarbearsinternational全球变暖乍一想,好像是个好事。说不定再暖上几十年,冬天不用开暖气了,南极也能种地了,东北大米能种上三季了,地球到处是一片绿了。可是,网上新闻说的刚好相反,这样看来,全球变暖不但不是好事,而是大大的坏事,而且是人类自己作出来的坏事。那么,这些咋咋呼呼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全球变暖的几个传言,看看它们到底是真是假。传言1:海平面上升淹没土地?2019年9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说,全球海洋的海平面确实在上升。本来每年上升2毫米,后来变成每年4毫米,最近5年又变成了每年5毫米。要知道,地球上有很多产粮区,很多发达工业区,还有很多人口都住在沿海地区。如果海平面继续这么上升,就会导致地也淹了,厂也泡了,回趟家都得学会潜水了。这种后果,谁也承担不了。传言2:能量过剩整出更多极端天气?气象学家说,大海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地球上每个地方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什么时候刮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不刮什么时候不下,幕后都是大海在调节。可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说,这年头,大海里的能量是越来越多了。例如,2018年,海水的能量比2017年增加了91×10^22焦耳相当于中国2017年全年发电量的388倍,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出能量的1亿倍。这么多能量,怎么可能不引发极端天气?而且,全球变暖还会改变一个地区的降水量,让干的变湿,湿的变干,进而引发气候灾害。举个极端的例子,热带雨林老下大雨可能不是事儿,可撒哈拉沙漠如果老下大雨就不得了了。当地人没见过这阵势,很容易出事儿。虽然除了全球变暖之外,其他气候现象,比如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引发极端天气,但是气象学家指出,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极端。往轻里说,以后坐飞机越来越不可能准点儿了。往重里说,超强台风指不定一年要来好几回!传言3:古老病毒引发全新瘟疫?微生物学家指出,在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就是一个“天然冰箱”。细菌、病毒在这个“冰箱”里,可以坚持存活很长时间,最长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万年。例如,在2014年,美国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发现了一种3万年前的病毒。图片来源:幸好,这种病毒只感染变形虫,不感染人类。但是,在永久冻土之下,到底有没有我们从没见过的古老病毒?如果这种病毒跑出来,会不会感染人类,我们能不能控制住它?谁也不敢保证最坏的情况一定不会发生。传言4:马牛羊咋就不能打嗝放屁?马牛羊都是反刍动物,会通过打嗝放屁释放甲烷。要知道,甲烷可不是善茬儿,它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20多倍。而且,不管吃啥肉,都要有饲料,要施化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都要种地开荒毁坏植被,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就算你不吃肉,只吃菜,也会间接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只不过吃肉排放的更多一些。当然,科学家搞这个研究,并不是说不让我们吃肉了。肉还是要吃的,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珍惜每一块肉,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传言5:再也吃不到香蕉巧克力?注: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有477种脊椎动物已经灭绝2019年9月,《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全球变暖曾经导致一度全球香蕉的总产量越来越高。不过,这种好事以后可能会发生反转。再过几十年,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全球香蕉的总产量越来越低。当然,这个研究说的是总产量。具体到每一个地区的产量,可能是增加,也可能是大幅减少。总之,全球变暖不是好事,但并不能说就会导致香蕉灭绝。可可豆的情况也类似,它对气温、降水、土壤、风速都有一定要求,比香蕉还要敏感。由于全球变暖会扰乱这些条件,所以,未来很多地区的可可豆可能会歉收,导致巧克力越来越贵。就冲这一点,咱们吃货就应该好好重视一下全球变暖。总之,全球变暖正在发生,而且主要是由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在很多方面会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不管前面说的是100%事实,还是夸张的有点儿过头,我们都应该挑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好好的想一想,我们到底想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未来。End作者|Sheldon绘制|淡淡、赏鉴美指|牛猫审稿人|卞,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全球变暖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会让冰雹变频繁,导致我们会经常见到冰雹。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我只知气候变化研究快报这本期刊,是本“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气候变化相关领域论文。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怎么样投稿

分两种: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

垃圾期刊,现在就是敛财工具,编辑极其不负责任,收了审稿费连外审意见都不给,你说能好吗?

你要哪方面的,应该可以的

上面的仁兄回答得挺细,其实《科学》有中文版网站,你看看就知道啦,《自然》和《科学》他俩的原则都差不多,投稿不需要稿费,至少在初期如此,不象国内许多期刊要审稿费,人家没有!后面我还没接触过,不知有什么费用,应该还是没什么费用吧?因为看了他们的所有说明,没提到费用。中国的权威自然科学期刊有《自然科学进展》,是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办的,这个是最好的。如想给《自然》和《科学》投稿,只需要注册一个帐号,然后上传你的论文,然后到时侯自己查看论文状态就行了。人家很详细地,告诉你正在专家手中,还是已有了结论什么的。、你要例文我有例文,我自己就投过,走过一遍。我不太赞成上面有位仁兄说的,没必要和你的导师来讨论这件事,最好别让他知道,如果你确实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话(如果是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应该是你自己完成的,不太可能有多人参与),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如果导师知道了,万一他想署个名,你怎么办?不答应不好,答应吧,违反了科学原则,人家《自然》和《科学》都要求作者详细列出每个署名者的工作内容,你总不能为导师编一个吧,那你不成了啦?:)另外,应该提醒你,对于署名有争议的论文,人家是非常不爱采用的。中国的论文,应该说全亚洲的论文,被录用率很低很低,我记得才2%左右,所以,真为你担心,我相信,你一定有非常好的成果,祝福你啊!已给你发去《自然》例文四篇,还有一篇《科学》例文,因为今天刚发现你那个提问马上就到期,怕你担心,我就提前给你先办理这件事,即把你要的例文发过去,这可额外费我不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够对你有用。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以前曾向《自然》投过稿,本想把我的论文当成例文也给你发过去,尤其是cover letter,但是现在一时不方便找,等过两天闲时再办这事,希望你谅解。另外,cover letter并不难写,我后来对比才发现,《自然》所要求的cover letter格式并无什么特别,你只要到图书馆随便找一本《英文论文写作指南》这类的书,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介绍,也就是说,《自然》的要求和普通的论文要求并无两样。希望看到你的好消息!希望你成功后告诉一声我们这些想帮你的人:)让我们也分享一份喜悦。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

以下列出几个大气科学的sci期刊目录,大气类sci期刊有40多种,这几个应该与你所关心气候变化比较贴近了,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期刊哦,知识浩如烟海啊!呵呵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BimonthlyISSN:0256-1530SCIENCEPRESS,16DONGHUANGCHENGGENNORTHST,BEIJING,PEOPLESRCHINA,100717CLIMATEDYNAMICSMonthlyISSN:0930-7575SPRINGER,233SPRINGST,NEWYORK,USA,NY,10013CLIMATERESEARCHMonthlyISSN:0936-577XINTER-RESEARCH,NORDBUNTE23,OLDENDORFLUHE,GERMANY,D-21385CLIMATICCHANGEMonthlyISSN:0165-0009SPRINGER,VANGODEWIJCKSTRAAT30,DORDRECHT,NETHERLANDS,3311GZ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OLOGYMonthlyISSN:0899-8418JOHNWILEY&SONSLTD,THEATRIUM,SOUTHERNGATE,CHICHESTER,ENGLAND,WSUSSEX,PO198SQ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YANDCLIMATOLOGYMonthlyISSN:1558-8424AMERMETEOROLOGICALSOC,45BEACONST,BOSTON,USA,MA,02108-3693JOURNALOFCLIMATESemimonthlyISSN:0894-8755AMERMETEOROLOGICALSOC,45BEACONST,BOSTON,USA,MA,02108-3693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MonthlyISSN:0177-798XSPRINGERWIEN,SACHSENPLATZ4-6,POBOX89,WIEN,AUSTRIA,A-120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平均气温高于工业化前(1850至1900年)2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气象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性,极寒天气、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随之增加。澳大利亚去年年初遭遇森林大火,泰国去年上半年遭遇40年来罕见严重干旱,西伯利亚东北部去年6月观测到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林带区域性不均匀转移,造成全球多地发生干旱,威胁生物多样性和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小科学研究表明,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需要在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巴黎协定》达成5年多以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越来越多。但是,各经济体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致力于实现5摄氏度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全球面临的减排压力不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其中有75个缔约方通报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报告发现,即使某些国家加大了减排努力,综合效果和影响仍远远达不到要求。报告得出结论,目前各国采取的气候行动与遏制全球变暖所需的行动水平相差甚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不久前呼吁相关主要排放国应尽快提交国家目标,以便将其信息纳入最新报告中,为落实承诺、制定共同计划提供支撑。《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球每年需要减少10亿—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疫情防控期间,二氧化碳排放略有下降,但要维持全球减排势头仍需各方携手努力,采取全球性策略,如大规模部署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加强气候治理迫在眉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2021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要抓住后疫情时期的恢复计划以更绿色、更清洁的方式重振经济、重塑发展方式,各国都应采取更强有力、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应对气候危机是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欧盟27国领导人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后疫情时期的恢复阶段,欧洲将积极打造绿色复苏模式,例如,法国采取措施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国家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欧盟提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等,清洁能源、建筑翻新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等措施,减排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3%,中*对外承诺的碳减排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此外,中*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沿线国家建设水电、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各国共同实现绿色发展。“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团结合作应对。特别是贫穷、脆弱国家更需要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撰稿人大卫·埃克斯坦表示,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共同解决气候问题,更需要国际层面的协商合作,以便在不同国情和利益诉求间寻求平衡,激励各方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我只知气候变化研究快报这本期刊,是本“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气候变化相关领域论文。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英语怎么说

到info自己下载吧

你好!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