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投稿

自然气候的改变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

以下列出几个大气科学的sci期刊目录,大气类sci期刊有40多种,这几个应该与你所关心气候变化比较贴近了,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期刊哦,知识浩如烟海啊!呵呵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BimonthlyISSN:0256-1530SCIENCEPRESS,16DONGHUANGCHENGGENNORTHST,BEIJING,PEOPLESRCHINA,100717CLIMATEDYNAMICSMonthlyISSN:0930-7575SPRINGER,233SPRINGST,NEWYORK,USA,NY,10013CLIMATERESEARCHMonthlyISSN:0936-577XINTER-RESEARCH,NORDBUNTE23,OLDENDORFLUHE,GERMANY,D-21385CLIMATICCHANGEMonthlyISSN:0165-0009SPRINGER,VANGODEWIJCKSTRAAT30,DORDRECHT,NETHERLANDS,3311GZ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OLOGYMonthlyISSN:0899-8418JOHNWILEY&SONSLTD,THEATRIUM,SOUTHERNGATE,CHICHESTER,ENGLAND,WSUSSEX,PO198SQ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YANDCLIMATOLOGYMonthlyISSN:1558-8424AMERMETEOROLOGICALSOC,45BEACONST,BOSTON,USA,MA,02108-3693JOURNALOFCLIMATESemimonthlyISSN:0894-8755AMERMETEOROLOGICALSOC,45BEACONST,BOSTON,USA,MA,02108-3693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MonthlyISSN:0177-798XSPRINGERWIEN,SACHSENPLATZ4-6,POBOX89,WIEN,AUSTRIA,A-120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平均气温高于工业化前(1850至1900年)2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气象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性,极寒天气、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随之增加。澳大利亚去年年初遭遇森林大火,泰国去年上半年遭遇40年来罕见严重干旱,西伯利亚东北部去年6月观测到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林带区域性不均匀转移,造成全球多地发生干旱,威胁生物多样性和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小科学研究表明,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需要在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巴黎协定》达成5年多以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越来越多。但是,各经济体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致力于实现5摄氏度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全球面临的减排压力不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其中有75个缔约方通报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报告发现,即使某些国家加大了减排努力,综合效果和影响仍远远达不到要求。报告得出结论,目前各国采取的气候行动与遏制全球变暖所需的行动水平相差甚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不久前呼吁相关主要排放国应尽快提交国家目标,以便将其信息纳入最新报告中,为落实承诺、制定共同计划提供支撑。《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球每年需要减少10亿—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疫情防控期间,二氧化碳排放略有下降,但要维持全球减排势头仍需各方携手努力,采取全球性策略,如大规模部署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加强气候治理迫在眉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2021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要抓住后疫情时期的恢复计划以更绿色、更清洁的方式重振经济、重塑发展方式,各国都应采取更强有力、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应对气候危机是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欧盟27国领导人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后疫情时期的恢复阶段,欧洲将积极打造绿色复苏模式,例如,法国采取措施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国家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欧盟提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等,清洁能源、建筑翻新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等措施,减排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3%,中*对外承诺的碳减排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此外,中*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沿线国家建设水电、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各国共同实现绿色发展。“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团结合作应对。特别是贫穷、脆弱国家更需要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撰稿人大卫·埃克斯坦表示,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共同解决气候问题,更需要国际层面的协商合作,以便在不同国情和利益诉求间寻求平衡,激励各方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我只知气候变化研究快报这本期刊,是本“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气候变化相关领域论文。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投稿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平均气温高于工业化前(1850至1900年)2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气象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性,极寒天气、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随之增加。澳大利亚去年年初遭遇森林大火,泰国去年上半年遭遇40年来罕见严重干旱,西伯利亚东北部去年6月观测到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林带区域性不均匀转移,造成全球多地发生干旱,威胁生物多样性和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小科学研究表明,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需要在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巴黎协定》达成5年多以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越来越多。但是,各经济体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致力于实现5摄氏度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全球面临的减排压力不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其中有75个缔约方通报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报告发现,即使某些国家加大了减排努力,综合效果和影响仍远远达不到要求。报告得出结论,目前各国采取的气候行动与遏制全球变暖所需的行动水平相差甚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不久前呼吁相关主要排放国应尽快提交国家目标,以便将其信息纳入最新报告中,为落实承诺、制定共同计划提供支撑。《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球每年需要减少10亿—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疫情防控期间,二氧化碳排放略有下降,但要维持全球减排势头仍需各方携手努力,采取全球性策略,如大规模部署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加强气候治理迫在眉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2021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要抓住后疫情时期的恢复计划以更绿色、更清洁的方式重振经济、重塑发展方式,各国都应采取更强有力、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应对气候危机是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欧盟27国领导人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后疫情时期的恢复阶段,欧洲将积极打造绿色复苏模式,例如,法国采取措施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国家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欧盟提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等,清洁能源、建筑翻新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等措施,减排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3%,中*对外承诺的碳减排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此外,中*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沿线国家建设水电、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各国共同实现绿色发展。“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团结合作应对。特别是贫穷、脆弱国家更需要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撰稿人大卫·埃克斯坦表示,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共同解决气候问题,更需要国际层面的协商合作,以便在不同国情和利益诉求间寻求平衡,激励各方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有直接联系,是因为天气比较热的话,人们的心情比较烦躁,会想到特别不开心的事情,做事情的时候特别的焦虑。

因为天气太热的时候会影响人的情绪,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发生自杀的现象。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投稿邮箱

自然气候的改变

凡是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必须同时具有ISSN和CN号。但国外的期刊只有一个ISSN号,没有表示国别的CN号。如全球的顶级期刊《自然》杂志Nature(ISSN:0028-0836)和《科学》杂志Science(ISSN0036-8075)。ICSREI(ISSN:2224-6576),国外杂志刊名:《InternationalCoreJournalofScientificResearch&EngineeringIndex》 国内投稿邮箱:,国外期刊投稿,国外核心期刊,国外权威核心期刊,外文期刊投稿入口 联系编辑:QQ:2383782521,编辑:SivirWang,电话:13057513914

投稿方式无非就是在网上找对应的期刊(自然科学),然后找有这书的网站,你联系下客服人员,你要的答案就都可以解决了~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气候变化)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投稿经验

《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增长最快的两本刊物。《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这两本期刊在今年6月双双实现发表论文数量达到2000篇的里程碑,同时两份刊物的论文投稿数和发表数继续快速增长。最新发布的2012年期刊引用报告(JCR)把《自然—通讯》列为全球十佳多学科科学期刊的第3位,《科学报告》位列第 《自然》杂志依然在多学科科学期刊分类中位列第1,其影响因子为597,在2012年全年共被各类论文引用554,745次,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科学期刊。根据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自然—通讯》在2012年共被引用了7,000多次,其影响因子达到015,目前已在全世界所有的科学期刊跻身前2%。《科学报告》今年第一次得到影响因子的评估,其影响因子在2012年达到927,在56种多学科科学期刊中排名第8位。《自然—通讯》的网站在2013年1-6月期间,已经有超过430万的页面访问量,目前每月收到的论文提交数量已经超过《自然》杂志。《自然—通讯》在今年前6个月发表了723篇论文,这一数字已经比2012年全年发表的702篇还要多。在今年上半年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目前已发表论文总量的36%,预计全年将发表1,650篇论文。《自然—通讯》为论文作者提供一个开放获取的选择, 38%的已发表论文是可以开放获取的,这些论文都遵守共同创作协议(CC)。《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增长最快的期刊,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刊物。今年以来,《科学报告》已经发表了超过1,000篇论文,占到自2011年6月推出以来发表论文总量的一半。《科学报告》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CC)下让读者开放获取的。今年以来,《科学报告》的网站已经有350万的页面访问量。《自然—通讯》在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中同另外18本《自然》旗下的刊物一起,跻身全球最佳50本期刊。该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是考量了全球8,411本科学期刊后,所得出的排名结果。另外《自然》旗下的《自然气候变化》,其首次的影响因子就达到了472,在所有环境科学类期刊中位列第1。

英文 自然杂志分为中国的自然杂志和英国的nature分述如下: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介绍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支持有创见的新思想与新学说,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以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根据本刊顾问钱伟长院士的建议 , 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要求来稿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做到深入浅出,尽量避免非必要的专业术语,少用数学式和化学结构式,以便使其他专业的读者也能理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本刊设有:特约专稿、科学时评、专题综述、科技进展、科学人物、科学技术史、探索与假说等栏目。《自然杂志》的读者对象是 : 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及自然科学爱好者。英国Nature,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26(04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期刊列表:研究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评论周刊:《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遗传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enetics《免疫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神经系统科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科学>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拖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它从前一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负责管理,后来为了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又独立出来促进会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该刊主要报导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省份 北京 地址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联系电话 010-84029453 传真 010-64030272

你给我留个邮箱,我发给你一篇science的论文,你可以看一看,不过如果你只是一个民科,我不建议你去投稿。如果你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好先征求一下你导师的意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