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是一般的本科学报,属于省级。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这样可以跟好的和你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北京大学主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人文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继承北大优良学术传统,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反映北大的声音,在学术探索和创新上体现北大的水平,辟有一系列有创意、有特色的学术专栏。

1. 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欢迎简明扼要而又论证充分的短文。所论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学术问题的论文允许篇幅稍长一些。稿件正文之前请附论文中文摘要(3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允许与中文摘要有所不同,不必对应翻译,约200个英文单词)、关键词(3-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2. 对于人文学科的论文不再区分注释(对文章中某一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作者对自己观点的阐发)与参考文献,二者均放在当页,以脚注形式出现。对于社会科学的论文,仍然可以将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开,放于文末的参考文献采用“作者—出版年”制。3. 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不需要加文献标识码)。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译者名,出版社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 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5. 外文参考文献要用外文原文,作者、书名、杂志名字体一致,采用正体;不得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某一年版”等。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多久能审完稿?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是一般的本科学报,属于省级。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审拒稿

西北民族大学前身是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3071亩,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5万余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7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1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3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4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7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4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11个授权领域):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金融硕士。学校现设有28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设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36项,国家民委教改项目2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学专业。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藏语言文学主干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精细化工、口腔内科学、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口译课程。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阿拉伯语、口腔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电信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现有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12个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创新团队,建有10个校级创新团队。 学校建有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学校成为“民族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成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建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同时,建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8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50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22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级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期刊。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料37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92万册;博物馆馆藏文物23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17件。图书资料和馆藏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三次被甘肃省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加、韩、德、俄、蒙古等国家的二十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截止目前,聘请了200多位长期外籍专家和近600多位短期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500多名留学生。

进学校官网找学报编辑部问问

(2005-2011)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前景西北大学博士论文 2005-04-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回族研究》 2005年4期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中国穆斯林》 2005-07-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0-“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回族研究》 2005-11-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3期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5-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05-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5期论回族对国家的新贡献 《回族研究》 2006-11-伊斯兰文明的伦理资源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多维视野下的回族民族特点分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伊斯兰文明的伦理资源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期回族的爱国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回族研究》 2008-02-清真文化 《世界宗教文化》 2008-12-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3期当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西亚非洲》2009年4期当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西亚非洲》 2009-04-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年5期伊斯兰文化研究现状、挑战和前景——《伊斯兰文化丛书》总序 《回族研究》 2009-05-“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婚姻家庭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09-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 2009-09-从“圣训”看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 《回族研究》 2009-11-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 《西亚非洲》 2009年12期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 《西亚非洲》 2009-12-伊斯兰教“孝”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宗教》 2010-02-从怛逻斯战役看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文明交往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1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