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郭沫若的论文有哪些

发布时间:

郭沫若的论文有哪些

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希望能帮到你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天上的街市》《雷电颂》

郭沫若著作集锦 1、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 2、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4、回忆录 《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有哪些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郭沫若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创作特点1、生命意识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义至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纷繁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腾不息的生命流动的进取之道,从涵养一个圆满的自我人格开始,热切地呼唤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的到来。2、泛神论思想郭沫若对人和自然永恒关系的探索与构想,对表现自我的审美方式的选择,吸收、融合了泛神论思想的某些观念似乎已成定论。而“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的命题的生发,更是他泛神论思想的宣言。

郭沫若先生不断革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极大的革命热忱,斗志旺盛,充满活力,年愈老而志弥坚。他是永葆革命青春的先锋战士。郭沫若先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他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经常同恶劣环境和习惯势力作不调和的斗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无产阶级学者和作家的崇高形象。郭沫若的人物经历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对郭沫若评价文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政治家,

郭沫若在建国前是个墙头草?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朱德那是412之后啊,连永远健康同志都觉得药丸,打算离开队伍“另外去搞”了,郭沫若却在南下途中秘密入党。有这样的墙头草么?《郭沫若书信集》自陈自己建国后的文章都是赞歌,都不满意?郭沫若的确跟陈明远有过通信,这些信件现在保存在我们郭沫若故居的有9封,陈明远保存了3封。总共有多少呢?只有12封。但《郭沫若书信集》里有多少封?69封。这说明多出来的57封信是没有原件的。对此,陈明远有一个解释,他说因为文革时候抄家,把那些信都抄走了,他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把郭沫若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写了下来,后来他就把这些所谓的书信发表出来,并提供给了《郭沫若书信集》的编者。此后大家以为它们就是真实的材料。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郭沫若书信集》出版后,郭沫若的秘书和郭沫若的女儿都曾写文章来批驳陈明远提供的书信,他们说除了12封原件外,其他57封都是假的。《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是不是郭沫若写的?不是。这玩意被人熟知,要拜高晓松《鱼羊野史》所赐。网上的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但并没有这本书。我们研究郭沫若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文选》从来没有编到过第12卷(答主按,《郭沫若文选》建国后只有一版,不到500页的一本书而已),郭沫若也没有自己编过文选。超过12卷的只有两套,一个是《沫若文集》,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版的共17卷,另一个是《郭沫若全集》38卷。从来没有过《郭沫若文选》第12卷这样的书,郭沫若的书更没有超过765页的,最多500来页。这个来源一看就是假的。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姐妹花?大家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也是个故事。

郭沫若的论文有哪些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郭沫若创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奔放、飘选、积极向上,其风格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带有理想主义激情。

一九三六年五月,鲁迅在回答埃德加�6�4斯诺关于现代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有那些的提问时,把郭沫若同时列入「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最优秀的戏剧家」和「最优秀的诗人」之列,这在当时的新文学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戏剧—主要是历史剧—创作贯穿了郭沫若的一生,亦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贡献。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时期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有诗剧、话剧,更以历史剧题材为主,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几乎是与他的诗歌创作孪生于「五四」文学新潮中,迄于六十年代初,这四十余年大致可分为三期:二十年代以《三个叛逆女性》为代表的成型期,四十年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成熟期和建国后产生了《蔡文姬》《武则天》的延续期。 (1)早期诗剧   郭氏共创作了十多部篇幅较短小的诗剧。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二十年代创作的《卓文君》、《王昭君》和《聂萦》。《卓文君》描写汉代孀居才女卓文君不从父命,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王昭君》根据历史上汉代女子王昭君被选入宫,后又遣嫁匈奴的身世写成。但作者将王昭君的「命运的悲剧」改写成「性格的悲剧」。王昭君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敢于冒犯帝王淫威,自愿出嫁匈奴。《聂萦》着重表现聂萦、聂政姐弟舍身除暴的侠义精神。这三部诗剧,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而且也初步显示了郭沫若历史剧豪放、热情、诗情迸发的特点。 (2)抗日战争时期的戏剧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是郭沫若戏剧创作的高峰。他在一九四一年冬到一九四三年春的一年多时间连续写了六部剧作,其中以《屈原》为标志,思想艺术达到了他戏剧创作的顶峰。一九四二年一月,郭沫若以十天时间完成了他的杰作《屈原》。《屈原》取材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事迹,但剧本未拘泥于实事,而是把屈原与楚怀王为首的统治集团的矛盾集中在一天之内,以南后对屈原的引诱不成,阴谋陷害为主线,以屈原的弟子宋玉变节攀附权贵,而侍女婵娟却代屈原误饮毒酒而死为陪衬,生动地表现出伟大诗人忧国忧民、不畏强暴、磊落坚贞、大义凛然的崇高质量。屈原在暴风雨中的悲愤呼号「雷电颂」,作为「道义美的化身」和「诗的魂」的婵娟之死,控诉了旧中国的黑暗,道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引起当时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光辉一页。一九四二年四月,中华剧艺杜在重庆国泰大剧院演出此剧,由陈鲤庭导演,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张瑞芳饰婵娟,顾而己、孙坚白,施超等人演出,引起轰动。其后,《屈原》曾多次演出。并远赴日本,苏联上演,一九七九年第四次在日本公演时,演出五百余场。一九八0年十一月,河原崎长十郎率演出团来华演出,自扮屈原,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   其后,郭沫若继续创作了历史剧《虎符》(一九四二年二月)、《高渐离》(一九四二年六月)《孔雀胆》(一九四二年九月)《南冠草》(一九四三年三月)。多产而创作力充沛的郭沫若身兼浪漫主义诗人与历史学家,在历史剧创作上,他使史与戏、戏与诗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他的历史剧在内容上以古鉴今,在艺术上则发挥激越的诗情和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出巨大的感染力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剧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负着繁重政治和文化领导工作的郭沫若开始着手武则天和蔡文姬的艺术形象塑造。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蔡文姬》(导演焦菊隐,朱琳饰蔡文姬,刁光覃饰曹操,蓝天野饰董祀,朱旭饰左贤王)。 一九六0年初,剧本《武则天》创作完成,描写武则天「最成熟的时代」(即六十岁前后的六年),以平息徐敬业策动叛变作为剧情的中心,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度、才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形象。《武则天》是郭沫若最后的一部剧作,一九六二年七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公演(导演焦菊隐、梅阡,朱琳饰武则天,郑榕饰裴炎,童超饰太子贤,郭莘华饰上官婉儿)。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特点   不仅是历史剧作家,而且是史剧创作的理论家的郭沫若在戏剧创作上有许多精辟见解,如他主张「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精神,历史研究要「实事求是」,史剧创作则要「失事求似」。」根据这一原则,他放弃了为屈原作传的计划,而用屈原的一天,概括了他的一生。《屈原》的成功,正是在「失事求似」这一原则下使创作获得「自由」的结果和收获。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剧作者与被描写对象的融合。从二十年代始,他的剧作都是他自己感情迸发的产物,都有他自己的声音,《屈原》更是主客一体、高度融合的代表。他的剧作是作者作为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三位一体的产物,有他独特的个性与特点,是自成一派的历史剧作家。

风格恬淡,语言自然清新,韵律和谐优美,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远看是条狗 近看郭沫若。余秋雨文 革时期贬低并殴打老舍,这两个人文化造诣在高也不行

郭沫若的论文

著名作品:1、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2、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3、回忆录《洪波曲》4、评论集《雄鸡集》5、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6、翻译书目:《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7、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等。以上供参考。

郭沫若生平简介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但他拒绝了这个头衔。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1)、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  (2)、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4)、回忆录  《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7)、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有关郭沫若的论文

1、 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2、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高渐离》;  3、 回忆录  《洪波曲》  4、评论集  《雄鸡集》  5、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6、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7、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8、诗选  《咏秦良玉四首》1944年  一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二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三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四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咒麻雀》1958年4月21日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你是问哪个省的高考题?或者说你是在问哪一套高考试卷。 任何人都不能确定一定是考传记类。

读郭沫若著《石榴》有感 本文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随笔之作,但它的风采却能敌过万作,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火热的灵魂,这是《石榴》的中心,文中作者把石榴比做心脏主要原因是所谓的“榴红似火”,也许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相似,而正是这种火热的生命力量。 《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对大家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