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

发布时间: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

黑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课试题资料清单 查看购物车 科目名称 试题资料年份 综合 2005 说明:2005试题含古文阅读80分、外国文学史70分,标注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由于中文各专业综合代码都是421,应该通用 查看购物车 提醒:以上试卷为该专业以往年份的相关试题,科目名称以当年考试科目名称为准 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年中国古典文献学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06年 本专业招收人数:10 专业代码:050104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 01文学文献学 02古籍整理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③322古代汉语 ④421综合 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

1、暨南大学文学院不错。创办于1929年。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关系所四个系级教学科研单位。1995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中文系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2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文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和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在国内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特别是文艺学、汉语方言学、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港澳研究等学科在国内和港澳台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文学院是暨南大学最早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院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宋史、文艺学、世界文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外关系史)等专业获得硕士点。目前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和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外华人文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专门史);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和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名单

去暨大官网有下载,祝好运~

第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将者名单博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叁等奖: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李德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卢新宁(北京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顾宏义(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孙智昌(北京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王七一(陕西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壹等奖:刘宁(北京大学)贰等奖:张爽(杭州大学) 顾永新(北京大学)庞剑峰(南京师范大学)叁等奖;徐进(北京大学) 徐萍(南京师范大学)丁斌(南京师范大学)柳明晔(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9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三等奖 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49年生,现南开大学博导 第二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 廖名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 邵毅平(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胡长青(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晓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三等奖 杨海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张小乐(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 晓(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伍皓(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胡必强(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许铭(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 徐昕(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萤(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海峰(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李海燕(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竺嘉政(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 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9年生,现浙江大学博导二等奖 廖名春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6年生,现清华大学博导三等奖 邵毅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7年生,现复旦大学博导 第五届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审会及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古文献学奖金学评审会于1998年5月14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小组成员黄天骥(召集人)、孙钦善、严佐之、李修生、赵伯雄、费振刚、袁世硕、黄永年、龚延明出席会议,裘锡圭(召集人)、范能船、葛兆光、曾枣庄因事请假。会议经过严格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获奖学生名单。博士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杭州大学李无未 吉林大学李敏辞北京大学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徐光星 杭州大学张玉春北京大学硕士生 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祝建平 上海师范大学杨新勋 北京师范大学沈林 西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成甲 陕西师范大学王鸿雁 南开大学黄安靖 华东师范大学魏鸿 北京师范大学王小红 四川联合大学本科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李二民 北京大学乐怡 上海师范大学金素芳 杭州大学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薄 茹 北京大学刘 汾 上海师范大学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马月华 北京大学黄 芳 杭州大学杨 波 南京师范大学叶纪勇 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 杭州大学,1964年生,现浙江工业大学博导李无未吉林大学,196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李敏辞北京大学,1957年生,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1970年生,现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徐光星 杭州大学,1967年生,现浙江中医学院博导张玉春 北京大学,1952年生,现暨南大学博导 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举行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于2000年5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经与会专家组成员公正、认真的评审,共评选出博士生6名,硕士生9名,本科生13名,共28名获奖同学。具体名单如下: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陈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冯胜君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王德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陈业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谷 建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甘 露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李二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胡新华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李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美慧 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潘艺蓉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杨 阳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罗 绛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一等奖 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二等奖 夏凌霞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刘 勇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三等奖 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吴冰妮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周美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杏林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孙 励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丁晓珉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丁 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薄 茹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陈 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2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二等奖 王承略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6年生,现山东大学博导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三等奖 冯胜君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7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王德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5年生,现浙江大学教授陈业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1967年生,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第七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90年开始设立的全国性古文献学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古委会系统25家教学科研单位二年级以上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七届评选活动2002年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评奖委员会议由裘锡圭、黄天骥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评奖委员有方一新、朱易安、黄永年、董洪利、裘锡圭教授,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古委会秘书长杨忠教授、副秘书长曹亦冰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此届评选活动,共有十九家教学科研单位推荐了20名博士生,44名博士生,40名本科生。经过评奖委员会正认真的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28名获奖同学,名单如下:博士生一等奖:董珊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空缺)三等奖: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文晖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张福海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峻岫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朱大星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周焕卿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勤合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王仕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 燕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叶 菲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本科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汤鸣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刘小琴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陈舟楫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杨英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孙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程大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辛晓娟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程佳羽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 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赵 庸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冯凌蓉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陆醒薇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雅婷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博士生一等奖 董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北京大学副教授二等奖 (空缺)三等奖 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4年生,现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3年生,现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王文晖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1957年生,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2000级 李玲玲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4年4月 2001级 刘旭锦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4年4月2001级 焦磊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博士生二等奖 王华宝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凤凰出版社编审。许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现上海图书馆工作。三等奖 陈文源暨南大学,1964年生,现暨南大学硕导。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2006年,部分)浙江大学:2003级 邱进春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2002级 周玉瑶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2级 盛林忠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来敏毓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李月嬿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三等奖 史丽君硕士生 二等奖 李吉光博士生二等奖:于淑健 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三等奖 程水龙 华东师范大学,1968年生,现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雪玲获得博士生三等奖,硕士研究生李志杰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王雪玲陕西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陕西师范大学硕导南京大学:丁延峰,1963年10月生,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二等奖 第十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南京师范大学:周录祥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复旦大学:叶晔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华中师范大学:肖海燕 博士三等奖陕西师范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樊波获硕士奖学金一等奖;2006级博士研究生陈玺获博士生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刘炳瑞硕士组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2004级方姗本科生中唯一的最高奖一等奖虞俊洁、王燕红、季文婷、季怡菁获得本科生三等奖刘丽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文龙、硕士生聂溦萌获奖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 三等奖:袁敏 硕士生: 二等奖:王振华 三等奖:施贤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刘万华(导师曹旭)获博士生三等奖,李丽静(导师徐时仪)获硕士生二等奖,朱韵洁、顾毓敏获本科生二等奖,骆芸婷、黄丹艺、赵珏、邵琪恩获本科生三等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一项(苏芃),硕士生一项以及本科生五项。本科生获奖名单中,张沛林和张学谦同学获本科生二等奖,高中正、臧永杰、宋雨婷同学获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涂耀威二等奖、硕士生陈冬冬二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杨清虎二等奖山东大学:硕士生宁莉莉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王燕飞三等奖 博士生一等奖张文 北京大学二等奖鄢国盛 南开大学汤志波 复旦大学王华权 上海师范大学李春桃 吉林大学秦桦林 浙江大学三等奖马昕 北京大学仇利萍 四川大学施贤明 北京师范大学赵庶洋 南京大学和继全 西南大学陈锦春 山东大学杨勇军 华东师范大学陈冬冬 华中师范大学郭万青 南京师范大学王宣标 中山大学硕士生一等奖潘牧天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潘妍艳 北京大学于洪涛 吉林大学罗志 陕西师范大学赵永磊 南开大学李振聚 山东大学潘超 浙江大学张崇依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罗琴 北京师范大学周敏 南京大学赵成杰 东北师范大学汪舒旋 四川大学赵庆淼 南开大学蔡燕梅 复旦大学郭洪义 西南大学瞿林江 南京师范大学尉侯凯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生一等奖郭桂坤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吴 柱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二等奖都轶伦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王传龙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开升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白军鹏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孙晓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黄沚清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杜春雷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李轶伦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何 灿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贾灿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张 卉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广宽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燕飞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克冬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赵铁锌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侯印国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虞思徵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韦胤宗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关鹏飞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林振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晓娟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马 琛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沈 畅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张 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赵 凯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杨大卫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刘 洋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郭超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晓永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丁雅诵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谢 坤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周丹杰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王诗雨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董方奇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二等奖庞若愚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侯 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向晓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胡晨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张峥毅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刘 佳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高虹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凌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翟迈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佳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雨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思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高 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石冰洁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任建行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胡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戚圆圆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林青荻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暨大官网已经公布了复试名单和复试成绩基本要求。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您提几条参考建议: 首先,你要搞清自己想要读研的目的何在。多数人都认为其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如此,若本科毕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虑先工作几年,等想充电的时候再读研也不迟。如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妨考虑先读研。 其次,你要考虑好自己的实力,毕竟考研和找工作会有些冲突。如果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不妨作一个两手准备,在考研的同时兼顾找工作。 最后,我想家庭的经济势力也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如果经济状况不允许,还是先工作较好。 希望以上几条建议能够给您以帮助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你怎么不在线咨询一下 我的专业还的加试

(一)中文系简介:中文系现设有4个本科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方向(函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文系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有硕士学位点8个:文艺学(1981年获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1981年获批)、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984获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文系目前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1、党总支书记倪列怀2、系主任苏桂宁3、系办公室(二)历史系简介:历史系下设四个教研室及三个行政部门,即:中外关系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资料室、文物室、办公室。全系共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职教师27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0人,有博士学位的17人,有硕士学位的6人,研究生导师20人)。1、系主任 刘增合2、党总支书记 周正庆3、系办公室(三)古籍所简介: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古籍所)下设中国历史文献文化研究室、中国古典文献文化研究室、港澳台及海外文献文化研究室(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心)及办公室与资料室。1、所长 刘正刚2、副书记 陈广恩3、所秘书(四)中外关系研究所1、所长2、所秘书

毕业了可以去种菜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啊 你去报考学校的网站去查就好~

第一,高度切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际。本书的初稿草创于1995年,12年来,编著者每年都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并在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和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反复修订。可以说,本书凝聚着编著者十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也凝聚着十多届研究生的学习心得,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产物。第二,充分体现编著者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想。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以古籍整理与研究为基本对象的学科,而古籍整理与研究应该包括文献形态、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编纂、检索等相关的组成部分,由此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编纂学和古籍检索学等,便构成本书自成体系的结构内容。本书对上述各个学术板块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使全书具有较为严整的逻辑体系和独特的理论色彩。书中将传统的辨伪学并入古籍考证学,辑佚学并人古籍编纂学,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整体构架中偏重于文学文献学的内容。文献学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中属于二级学科,设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称为“中国古典文献学”,设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称为“历史文献学”。虽然“文史不分家”,但在学科传统中,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侧重于语言文学文献,后者侧重于历史文献。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一直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两个二级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基础课,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作为研究生学术入门的基础。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本书在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前提下,偏重于介绍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实例。当然,本书所说的“文学”,不是指20世纪以来界定的“纯文学”,而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大文学”或“泛文学”,而这也是适合古典文献学自身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遵照启功先生制定的基本方针,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也始终坚持以整理为基础,以研究为导引,古籍整理与古籍研究并重、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结合的学术特色,这一点在本书的撰述中也有所体现。第四,重视传授具体而实用的研究方法,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中国古典文献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正如王欣夫在《文献学讲义》开篇所说的:“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应该在这门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并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章节,成为教材的主干部分。比如版本鉴定、古籍校勘、目录编撰、诗文注释、史实考证等,本书大都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研究生提供学术研究之梯航。而本书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的解析,也格外注重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对象,以具体而实用的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本书在每一节后还设计了一些“思考与练习”的题目,可供学生进行学术实践时参考、选择。

程千帆《校雠广义》四本,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仔细看来必过,我虽没考过,但估计不错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初试: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619中国古典文献学、841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基础。初试的时候都没有数学复试的时候怎么会有数学出现呢。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博真题试卷

第一,高度切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际。本书的初稿草创于1995年,12年来,编著者每年都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并在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和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反复修订。可以说,本书凝聚着编著者十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也凝聚着十多届研究生的学习心得,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产物。第二,充分体现编著者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想。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以古籍整理与研究为基本对象的学科,而古籍整理与研究应该包括文献形态、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编纂、检索等相关的组成部分,由此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编纂学和古籍检索学等,便构成本书自成体系的结构内容。本书对上述各个学术板块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使全书具有较为严整的逻辑体系和独特的理论色彩。书中将传统的辨伪学并入古籍考证学,辑佚学并人古籍编纂学,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整体构架中偏重于文学文献学的内容。文献学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中属于二级学科,设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称为“中国古典文献学”,设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称为“历史文献学”。虽然“文史不分家”,但在学科传统中,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侧重于语言文学文献,后者侧重于历史文献。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一直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两个二级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基础课,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作为研究生学术入门的基础。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本书在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前提下,偏重于介绍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实例。当然,本书所说的“文学”,不是指20世纪以来界定的“纯文学”,而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大文学”或“泛文学”,而这也是适合古典文献学自身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遵照启功先生制定的基本方针,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也始终坚持以整理为基础,以研究为导引,古籍整理与古籍研究并重、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结合的学术特色,这一点在本书的撰述中也有所体现。第四,重视传授具体而实用的研究方法,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中国古典文献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正如王欣夫在《文献学讲义》开篇所说的:“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应该在这门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并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章节,成为教材的主干部分。比如版本鉴定、古籍校勘、目录编撰、诗文注释、史实考证等,本书大都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研究生提供学术研究之梯航。而本书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的解析,也格外注重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对象,以具体而实用的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本书在每一节后还设计了一些“思考与练习”的题目,可供学生进行学术实践时参考、选择。

古典文献学 专业浙大最强 其次复旦大学 再次北大 复旦相对好考;要是你真心喜欢这专业建议你浙大。这个专业包含——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六门,其中版本、目录学相对重要,在考试中的份量也重,后面4门主要考小题。各个学校考试的侧重点不同,参考书目也不同,你要真想考建议你先选定学校,再找参考书,不指定参考书目的学校,你就重点看本校该专业现阶段主攻方向和出题老师目前研究方向和擅长的方向,再就是看你跟的教授的一系列出版物,这都是后话,当然基础是你把所选学校本科阶段的教材啃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