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时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发布时间:

时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之后我一片也没投过。采编证有什么用,连个摆设也不是。 大家不会凡是参加的都获奖了吧。有大奖吗?

1、符合以上栏目要求。2、学术理论性文章在3000字至6000字之间,短论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要求。3、必须是原创且未发表的作品,作者文责自负。5、一般投稿可在三个月内发表,三个月未得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6、作者文章一经刊登,即赠送样刊一本。

你也参加了?我和你一样,今天收到了那边的通知,很是犹豫啊

时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模板英文

儿童文学

Literature Era

First, the Old English period of English Literature (499-1066)  1, Beowulf  2, Alfred the Great: Father of British prose  Second, the Middle English period of English literature  1, allegory is very popular body  2, Romance began to rise to a certain height  3, Willian Langlaud "Pierce's phantom farmers"  4, Thomas Marlowe ceremony, "The Death of King A"  Third, the Renaissance English Literature (Elizabethan) (14-16 century)  1, Thomas Moore, "Utopia"  2, Thomas Wyatt and Henry Howard introduced sonnet  3, Philips Sidney "The defense of Poesie"  "Arcadia" to describe rural life; pioneer of the modern novel  4, Spencer "Cassiopeia," the poet of poets; Spencer poetry section;  5, Shakespeare:  Long narrative poem: "Venus and Adonis," "Lucy Cox humiliated in "  Four Tragedies: Hamlet, King Lear, Othello, Macbeth  Fourth, the Enlightenment (18th century)  1,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to argue for the British "  2, John Bunyan: "Pilgrim" religious allegory  3, John Dryden: British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ism, the poet laureate;  "On the dramatic "  Fifth, Victorian English Literature (19th Century)  1, William Wordsworth: Poet Laureate; "Wandering alone," "lonely woman Reaper"  "Lyric Songbook" the most outstanding poems;  "Overture";  2, Coleridge: "Yong Ancient Mariner" "Kublai Khan", "Chris Bell"  3, show competition: Poet Laureate; "Thalaba the destroyer" is the show's long epic g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Granma's curse"  4, 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Don Juan"  5, Shelley: "A Duoni" in tribute to Keats,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history of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legy;  "West Wind Song," "liberated Prometheus," "To the Skylark," "Poetry Debate" (A defence of poetry);  Sixth, the 20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1, the angry youth: Kingsley, Amis (lucky Jim); Allen, West off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John Osborne (angry review);  2, Yeats: Irish people "reed wind" "Kurt wild swans" "towards Byzantium"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 法 国学术 、文 学 名著 并 自行著 述 ,以托马斯 · 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最有价值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 。西 德 尼( 1554~1586 )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还擅写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稍晚的本·琼森(1572~1637)擅写社会讽刺诗剧。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渐趋尾声,所谓骑士派的贵族有闲者的爱情诗流行一时;同时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善于表达活跃躁动的思绪和蕴含哲理而独树一帜。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女王,在位时间是1559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

小学生时代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你是要作文,还是要名字。作文好的可以找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要作文我给你提供几篇:第一篇 颂秋 秋的脚步和春一样,也是无声无息的,她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没有给你任何的暗示。 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过道上,一阵凉风拂过,夹杂着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起头,发现树上的叶子黄了,水杉随着风儿在舞蹈。 半空中的飞叶很美,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诗人为它陶醉,我亦为它所倾倒。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的词赋。我也不是作家,没有作家的言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当风儿把树叶卷落地上时,不免产生一种悲哀感。漫天飞舞的树叶总有落地的一刻,那一刻,便是它们生命的尽头,再也无人问津。也许,只有环卫工人,把它们扫成一团,带它们去向另一个世界。也许,它们将永远深埋在土里,化为灰烬。 我就和这落了地的树叶一样平凡,毫不起眼。 夜晚,一个人躺在楼顶上,看满天的星星。它们,也是那么平凡。一闪一闪的,虽平凡,但它们总有自己的光芒。虽微小,但总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吧。我爱这星空,那么干净,那么纯洁,就和我们的心灵一样。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奔,秋的气息浓了。 雨,噼哩啪啦地下着,早晨躲在被窝里,温暖,舒适,柔软的大床给了我心灵上的安慰。因为睡觉是人生一大乐事。无奈,在闹钟响过三下之后,我习惯性地把它关了,再起床,去上课。 打着伞,在雨中匆匆而过。微微细雨的时候,我没有打伞的习惯。雨中漫步很浪漫,也是一种享受。 天放晴了,再上楼顶看星空,却发现那夜空没有以前明亮了,带着一丝伤感。 秋,也许“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她最美的赞颂。 秋风·秋雨·秋叶 童年时的我,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欢,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唯独秋天,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家乡的秋天,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最多也不过是几丝忧愁。 自从学习了英语,我便给一年中的四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许是秋天的名比较酷吧,我对它有了少许好感。 上了高中,语文老师说,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当时我并不完全相信,总有些怀疑。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辉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秋风飘过的地方,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很好听,风大时,黄叶就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风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时,恰好有三两个人从飘落着的黄叶中走过,这不是绝美的画面吗?可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尤如昙花一现。让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 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叶落终要归根吗?为了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春天的风让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风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既不闷热,又不寒冷,还能让人清醒不少。我简直怀疑秋风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再加上凉丝丝的秋雨,这再好不过的药引子,一副名贵"天然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 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它们任何一着都不能独自显示出美丽。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没有风,雨不会飞,叶不会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润,叶不会害羞;没有叶,风显得单调,雨显得乏味。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 大自然赐予了春天鸟语花香,赐予了夏天欣欣向荣,赐予了冬天美丽雪景,当然不会忘记赐予秋天。于是,她赐予了秋天神秘和美丽。看来,大自然是不会偏爱谁的。 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让我领略到了它的美丽,又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硕果累累

我也正在查呀。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家知道,习惯形成性格,习惯也决着命运。好习惯形成一辈子受用;同时坏习惯形成了,那么也要一辈子受折磨,受牵累。约·凯恩思说:“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不错,在凯恩思眼中良好的习惯将会注定我们的性格,甚至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何等得重要。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3640万字的著作,平均每天写2000字,为我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及其丰富文学遗产。他所以这样高产,因为他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把写作当做是一种乐趣。曾国藩是清代得名臣,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来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还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有了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使他得以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是为人、做事成功的基础。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一生的理念就是“差不多”。有一次他没能赶上吃饭,他就对自己说:“吃饭和不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没搭上火车也对自己说:“趁火车和走路不是差不多吗?”甚至在他咽气的那一刻,他还对周围的人说:“活着和死了也不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够说明坏习惯的影响之大吗?正因为这些坏习惯如鬼魅般缠绕着你,影响你的生活,影响着你得成功。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 既然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有一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除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粮食。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是否可从禅师那里领悟借鉴呢!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少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同学们,人生最昂贵得代价就是都在等待明天,但明天永远不会再来。因为来的时候已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把握得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机会,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就在今天,就现在!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得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个有利于我们生活,有利于学习的好习惯,伴我们快乐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请问可以代办吗?

时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模板怎么写

时代文学 地 址: 济南市舜玉路40号 邮政编码: 250002 电 话: 0531-2867242 电话查一下它,人的成分多。

回答 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下~ 你好投稿信,是个人或集体(写作集体)向报刊、电台或电视台投送稿件时写的专用书信。它一般随稿件同时寄发。投稿信,主要是介绍作者自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给对方考虑是否采用稿件时作参考。 2.投稿信的写作格式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所写事项更明确、更单一。 (1)第一行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如“《××× ×》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或“×× ×编辑同志"。 (2)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或“你们好"。 (3)正文。正文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主要是介绍自己稿件的有关情况。一般应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表示对对方刊物、栏目的关注之情,并作出诚挚、中肯的评价,切忌措辞唐突或过分溢美之词。 ②如实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 ③写明投稿的缘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 ④希望对方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 ⑤希望对方采用稿件,并适当表达谢意。 ⑥希望对方及时复信,表明是否采用稿件的明确态度。 (4)结尾。另起一行,写祝敬语,如“顺问编安"之类。 (5)署名和日期。

1、符合以上栏目要求。2、学术理论性文章在3000字至6000字之间,短论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要求。3、必须是原创且未发表的作品,作者文责自负。5、一般投稿可在三个月内发表,三个月未得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6、作者文章一经刊登,即赠送样刊一本。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在介绍新时期文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概况。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我国的文学活动以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为分水岭,被划分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其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又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划成三个部分:一、建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即建国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时间,我们称之为建国十七年文学,建国十七年文学在文艺思想路线上继承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传统,在题材上多选用历史和革命的题材,创作上形成了一套公私二元对立的模式,文学创作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文学创作的僵化,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僵化的创作格局被推到了巅峰。二、文革十年文学:1966年—1976年10年间的文学活动文革十年文学继续延续建国十七年的单一、僵化的创作,并将其推向了极点,十年官方文学活动仅限于八部样板戏的改造,使文学发展的内容和形式都陷入了僵化的沼泽,和主流创作模式背离的作家被迫将自己的创作转向地下,部分作家也因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传统提出质疑而被迫中断创作,到劳改农场、边疆地区进行思想改造。一方面,造成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个断层,另一方面,又为新时期文学的突破奠定了生活基础,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积蓄了力量。三、新时期之学(1976—— )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大事件相适应的思想变革的需要决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前面时期的特点。新时期文学开始表现出一些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传统明显不同的特点:1、随思想上的进一步实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学打破以往与政治紧密的联系,而变为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2、创作模式由传统单一和一元比(二元对之模式)转向多元化格局,出现各式各样的文学创作式样、思潮、流派。创作题材上也由过去反映革命战争和历史的宏大题材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了解了新时期文学的这样一些特点后,我们就从诗歌、小说、散文三个方面来看一看新时期的创作。第一讲 新时期诗歌新时期诗歌发展大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对传统的恢复与延续:这一阶段主要指1976年、1978年拨乱反正期间的一部分诗人的创作活动。回归诗人:指一批在五十年代就成名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创作,在拨乱反正后又重新开始创作,我们把这一批诗人称作回归诗人。这一批诗人的代表人物有艾青、公刘、流沙河以及曾卓、绿原等原七月派诗人。代表作品有:艾青《鱼化石》和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这里我们仅以《鱼化石》和《悬崖边的树》为例来看一看诗人重返诗坛的心情: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归来诗人(或复出诗人)诗歌创作被禁锢许多年后形成艺术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阶段,艾青复出后诗歌上开始出现哲理化倾向,表现在多从时代特征入手处理题材,对生活现象超越写实性描述,从而将生活现象上作为对历史观和人心态的概括上来。回归(或复出诗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诗人: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等。2、“胡风事件”中受牵连的七月诗人:绿源、牛汉、曾卓等3、与主流文艺观念相左的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等。二、对延安文艺传统诗歌的质疑和突破崛起诗群:一批于文革中被迫到边疆从事劳动改造的作家,在劳改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拨乱反正后,开始在诗坛崛起的诗人。崛起是相对,七十年末期间的回归而言,标志着中国新诗对传统创作模式的突破,这种崛起不仅包括80年代早期的朦胧诗群,甚至包括后来的实验诗群。朦胧诗完成了新时期诗歌创作突破过程,这群反“正统”的青年先锋诗人一开始就表现创作上的难解、晦涩,表现出与当代诗歌规范背道的叛逆特征。学术上把这一批诗人的创作划分成了三个时期:(1)滥觞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2)涌流期(1978年《今天》);(3)发期期(1983年后)三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有:多多(原名栗世纪)(一个阶级的血流尽了/一个阶段的箭手仍在发射……)北岛(赵振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顾城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但我却采用他寻找光明三、对艺术的新探索——新生代诗人经过朦胧诗人的传统的突破以后,新时期诗歌在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艺术探索的新阶段——实验诗。实验诗人把艺术探索作为一种尝试,他们毫不掩饰他们是凡人,是小人物,他们的诗歌探索就象实验室里的摸索。研究者们因而冠以实验诗之名。实验诗的探索过程中一开始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流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中一些主要诗人和流派。海手,查良海,1989年于山海关卧轨自杀,代表作有《以梦为马》或《祖国》。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风/ 和物质短暂的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 走在同一道路上……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我就不全篇介绍《祖国》一诗,但我们从诗人的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和烈士和唱,走在同一道路上”的诗人的形象的这一主题。2、莽汉主义与李亚伟李亚伟与万夏、明王等作家共同创作的流派。李亚伟有作品《怀旧的红旗》、《中文系》(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钓铒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后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李白的导游,然后/再去撒网/要吃透了《野草》《花边》的人/把鲁迅存在银行,吃利息……)3、非非主义:由周佑伦和蓝马等人组织发起的在《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中指出了明确的主张。4、他们文学社:韩东、于坚等。5、整体主义:或叫新传统主义的宋渠,宋炜、廖亦武、欧阳江河等。6、西北:有诗集《中国的玫瑰》《 光中的蝙蝠》新生代诗歌呈现出风格流派的多元化,为我国诗歌中兴注入了一湾清泉。第二讲 新时期小说新时期小说大抵也经历了思想突破,(70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艺术手法的探索阶段。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思想突破阶段经历了三次比较的文艺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在三次主要的大文学思潮之下,又有若干小的文艺思潮,火墙文学、知青文学等,这里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三次文艺思潮和具体的作家作品。伤痕文学: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文艺思潮,以《班主任》为发端,以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回忆十年浩劫带给人精神上的扭曲和伤痕的文艺思潮。代表作:《班主任》、《伤痕》、《回答》、《哥德巴赫联想》。反思文学:在“伤痕”思潮的基础上,对动乱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进一步反思的文学思潮。代表作《邢老汉与狗的故事》、《芙蓉镜》、《漏斗户主》改革文学:经历“伤痕”和“反思”之后,呼唤表现城市工业和乡村改革的文学思潮。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陈奂生上城》、《人生》,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我们可以看得出新时期小说思想突破的三个阶段:伤痕文学是对十年浩劫的反省和否定,其创作主体多为青年知青作家,这些作家在悲剧感伤的基调下回顾十年动乱的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的创痛,其意义在于伤痕文学作品的批判与揭露的社会意义。反思文学则不停留于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伤痕上,而是开始对当代生活的悲剧性进行回顾和思考,其主体是一批“复出作家”,这些作家对“伤痕”进行了进一步深思,挖掘了造成伤痕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从“伤痕”思潮的悲剧,伤感的感性认识开始向较为理性的挖掘过渡。改革文学则是在“伤痕”和“反思”过后“痛定思痛”,对社会生活重新审视,延续了反思与“伤痕”的现实主义干预精神,将创作的领域由对过去的反省反思开拓到对未来的展望上来。从“伤痕”到“反思”、“改革”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小说思想突破的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思想感悟过程,我们也能看到“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之间的内在区别。我们要学习思想突破阶段的主要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古华的《芙蓉镜》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唯物主义启示录》等新时期小说的艺术探索阶段:新时期小说的艺术探索阶段有其思想、社会历史背景,这里我们先来对这些背景做一下简单分析:经历思想突破阶段后文学向 的回归,和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一样,新时期文学经过思想启蒙突破阶段后,开始向人文的道路上回归,题材上开始一改以往描写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宏大题材向表现日常凡人琐事生活转变,艺术手法上由过去的重叙事向多元化叙事方向过渡。这样一种多元化的叙事是随着70年代末期文艺解思想的突破,对西方经典名著的泽公的进一步放开,西方“现代主义”逐步被泽公入围内,从而在国内引起了新时期风格迥异的艺术探索,这是我们来对新时期这些文学流派和思潮做一些简单介绍。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和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一样,新时期经历了“伤痕”“反思”的思想启蒙突破后,文学创作也开始将向人本道路上回归,具体表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共名的传统开始被抛弃,开始转向新时期的无名,创作由反映社会历史的重大问题向对人0本身的思考上回归。这一类作品主要有:《爱,是不能忘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受戒》《大海纪事》《黑骏马》等2、中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对西方经典著作借鉴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主要有以下特点:1、最具有探索性,最远离我国文学传统的流派,当其以非理性、反传统、荒谬感来揭示文革历史,有其特殊的意义。2、在艺术上的求新探索,起到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多元化,为我国小说形式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3、但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明显带有人生荒诞、感伤的基调,把该基调作为人生的常态则太过之。作品有《春之声》、《冈底斯的诱惑》、《红高粱》。3、由反传统向传统的回归一:寻根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新时期现代主义的躁动之后,很多作家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创作出了一批带有浓厚民族文化意识的作品。这一类作品有《棋王》《爸爸爸》(市井小说)4、新时期军旅小说新时期的军旅小说与传统的军旅小说相比,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从五十年代战争题材小说和六十年代军旅题材的小说,中间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军旅小说的二元对立模式:《红明》《红岩》2)八十年代中期以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为背景的战争小说《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3)摒弃社会政治化视野,探寻个性化心理的结构模式《绝望中诞生》5、新写实小说:在创作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的文艺思潮,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柏、叶北言、苏童等。作品有《一地鸡毛》《烦恼人生》《风景》《狗日粮食》等。新时期小说呈现复杂纷呈的景象,且作品批评,以上是对新时期艺术探索阶段的一些思潮和流派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三讲 新时期散文和其他文艺作品新时期散文创作主要涉及一些老作家回忆录、学者随笔和部分作家的抒情散文。1、老作家回忆录:杨绛《段六论》巴金《随想录》2、学者随笔:程炳《文化苦旅》舒木、王小波等学者随笔亦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又一收获。3、贾平凹和《商州系列》散文。

当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一、 正文内圆括号注释格式1、 圆括号内注释由作者姓氏、著作页码构成。例:(Eco 10)、(歌德 9)。2、 如果句子中已经提供了作者的名字(或姓氏),则括号内只需提供引用作品页码。3、 如果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则在作者姓氏后提供相关作品的全称或简称,以及引用页码。例:(Eco,Open Work 11)、(Eco, Role of Reader7)。4、 圆括号注释所涉及的作品信息必须能在“引用作品”中找到。二、 “引用作品”格式I.引用中文作品A.引用专著例: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说明:1、作者姓名后加冒号,其余信息用逗号隔开,最后以句号结尾;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在作品之后,出版社之前注明译者名字;3、如作者不止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例:赫尔量·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4、书名中有副标题的用破折号隔开,例:《性别、身体与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女性文学与社会嬗变》;5、如所引著作为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名号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的形式表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6、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B 引用编著例:刘海平主编:《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说明:在编者姓名后必须根据原书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C 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例: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王守仁:《论哈代的史诗剧<列王>》,《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舒程:《漏译与错译的误导》,《光明日报》2001年12月20日。II 引用外文作品A.引用专著例:Ransome, A Oscar Wilde: A Critical S? London: Methuen, 说明:1、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2、各项信息之间用句点隔开;3、书名用斜体,正副标题之间用冒号隔开;4、如所引作品为译著,需注明译者;5、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除第一位作者的姓氏提前外,其他作者的姓名仍按照名字前姓氏后的顺序注明;三位以上的作者可以只注明一个,其后用“et al”表示省略。B 引用编著例:Ellmann, Richard, Artist as Critic: Critical Writings of Oscar WNew York: Vintage Books, Fallen, Patricia, Melanie A Katzman, and Susan C Wooley,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Eating D New York: Guilford, 说明:作者名后加逗号,再加“编纂”的缩写(),其余同上。C 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例:Kafka, F“The Hunger A” The Basic K?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80—McGlynn, M“Janice Galloways Alienated S” Scottish Studies Review? 2 (Fall 2003): 82— Manning, A“Curriculum Battles from Left and R” ?USA Today 2 M 1994: 5DMurphy, C“Women and the B” Atlantic Monthly? A 1993: 39—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句点放在引号内;2、文集书名、期刊名、报纸名或杂志名均为斜体;3、文集注明出版地、出版社以及出版年,期刊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报纸注明出版日期和版面,杂志注明出版年月;4、必须注明引用文章的起止页码,如果引用自文集则在出版年后加句点再加起止页码,如果引用自期刊、报纸、杂志则在出版年后加冒号再加起止页码;5、引用文集的编者放在文集书名后,再加上出版信息及页码;6、引用文集的译者放在编者后,再加上出版信息及页码;7、引用书中的前言、序、后记等按照前言的作者(姓前名后)、前言、作品名、作者名、出版信息、前言起止页码的顺序排列,各项目之间用句点分开。例:Kiberd, D“The War against the P” ?The Uses of the Past: Essays on Irish C E Audrey S Eyler and Robert F G Newark: U of Delaware P, 24— Bakhtin, M“Forms of Time and of the Chronotope in the Novel: Notes toward a Historical P”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 E Michael H T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H Austin: U of Texas P, 84—Drabble, M I Middle M By George E New York: Bantam, vii—D 引用网上文章说明:一般顺序为:引用文章的作者名字(姓前名后,如果没有作者则不需要注明)、作品名、编者名字、电子版版权信息(日期、版权人或组织)、引用时间以及网址。补充说明:1、 中文条目均需提供英文翻译,将中文信息置于英文翻译之下用方括号标志。例:Eagleton, T The Specter of P T Hua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想》,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2、 “引用作品”一律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3、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作者名字用三根虚线代替,例:Frye, N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 Princeton: Princeton UP, Sound and P New York: Columbia UP, 4、在引用作品中,大学的出版社University统一简写成U;Press简写成P。例: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统一成U of Texas P;例: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统一为Columbia UP。 5、在文中引用互联网上的内容,在引文后标出(作者)即可。三、 编辑体例1、文章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均需提供英文翻译。 2、“内容提要”四个字(英文:ABSTRACT),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内容提要的正文,五号仿宋。3、“关键词”三个字(英文:Keywords),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关键词正文,五号仿宋。每个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字数控制在3—4个字以内。4、“作者”二个字(英文:Author),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作者名字加黑,后用尖括号注明电子邮箱,作者信息由作者名字,身份、工作单位及城市、邮编构成。如果文章是省级或省级以上项目,在中文的作者信息中标出项目名称、编号。5、本《体例说明》中未涉及的其他规定可以参考《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第5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的相应条目。四、 投稿须知《当代外国文学》主要刊登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及其研究论文,侧重研究8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理论流派。竭诚欢迎外国文学界的广大同仁积极向本刊投稿。来稿请按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作者信息、正文、参考书目的顺序编排。?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邮编210093,,勿寄交个人,以免贻误。本刊发表文章均为作者的研究成果,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予以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中注明。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凡向本刊投稿者均以此体例说明为准。本刊审稿周期为4个月。

每一个杂志社都有自己的编辑部。你只要把信或者写好的东西发到他给你的或你所知道的邮件地址就行了。

当代文学网,投稿邮箱: 原文链接:-13-htm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