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黑龙江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黑龙江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我发过,知网可以搜到!封面是写是北大核心,在我们学校发写有核心字样的期刊就算核心,就可以申请毕业答辩!

省的

是要评职称吗?写的是什么文章,一般是有核心期刊,国家期刊。省级期刊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省级以上奖项:2011年 “法治江苏”征文三等奖2010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学会论文一等奖2010年 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9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二等奖2008年 获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008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三等奖2007年 获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004年 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成果奖校级以上奖项: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2009年 获苏州大学2008~2009年度校学术标兵称号(全校六人之一)2009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2008年 获校“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主体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2007年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2006年 荣获苏州大学2006年度王健奖学金2005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第二次论文发布会二等奖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学金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学金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校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学生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先进个人奖学金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专项奖学金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学金2001年 获2000~2001年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优秀学生干部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校暑期实践先进个人最近5年曾发表过的主要著作、论文(包括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1) 2010年参编(副主编)学术论著《中国行政法学专题研究述评(2000-2010)》(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学术专著《行政协助过程规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 《建议制定我国宪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另一种思路》,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4) 《协力行政的兴起及其行为型态探析》,载《求是学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5) 《协商民主:提供“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新视角》,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6) 《互联网管制背景下的网络人权保障体系探析》,载于《法治论丛》,第二作者,2008/02,并于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8期转载;7) 《审议民主:一种“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宪政观》,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8) 《试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号;9)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1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1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12) 《行政协力行为初论》,载《东方法学》,独立作者,2009年第4期,并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12期转载;13) 《农村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逻辑——基于城镇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国行政法年会论文。14) 《行政协力范畴探略——行政协力的概念与若干相关问题》,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15)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载《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独立作者,2009年;16)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17)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特征》,载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04。18) 《行政证据收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由“钓鱼执法“事件引发的思考》,载于《”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第二作者(该文获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9) 《基于过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评《中国行政程序法的理念与实践》》,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独立作者2008年第4期;2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2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的法治路径探析》,载于《江苏农村经济》,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23) 《论行政法律关系“不平等下的对等”之性质》,载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24)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以行政调查程序为例》,载于《学习论坛》,独立作者,2010年第1期;25)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载于《鄂州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26) 《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湖南农机》,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27)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28) 《透视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29) 《行政指导价值基础初探》,《西南法学》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独立作者)30) 《试论行政指导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理论基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独立作者)31) 《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32) 《试论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影响》,《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杂志)(独立作者)33) 《试论我国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研究生法学杂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独立作者)34)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7月(第一作者)35) 《浅论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宪政意义》,《河南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36) 《司法赔偿委员会若干问题分析和改革建议》,《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37) 《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38) 《论行政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学术论坛》2004年第一辑“法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28页~29页(独立作者)39) 《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40) 《刍议我国行政诉讼收费制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41) 《确立行政权为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42) 《试论我国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43) 《试论行政法逻辑起点》,《检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第一作者)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45) 《侦查权性质之定性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46) 《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之构想》,《法学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47) 《论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现代化》,《理论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48) 《和谐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49) 《行政紧急程序初论》,《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50) 《浅谈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6年3月号(第二作者)

都是省级的正刊~学报好些~

省的

黑龙江政法学院学报

都是省级的正刊~学报好些~

当然是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前二者给钱就发,都发烂了

专著《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于2007年3月经济与法律出版社出版。论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政治与法律》(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2003年第1期。《技术法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初探》发表于《中国标准化》(科技类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WTO机制下的技术法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表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收录。《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发表于《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第9期。《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初探》发表于《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完善》发表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伪劣商品犯罪的经济分析》发表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发表于《当代法学》(法律类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食品安全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第6期。《治理假冒伪劣的法律思考-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发表于《中国标准化》(科技类核心期刊)2005年第8期。《中美缺陷食品侵权之产品责任比较研究——以麦当劳诉讼案为模型的研究》发表于《比较法研究》(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5期。《我国食品召回监管机制的模式选择》发表于《政治与法律》(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2007年第5期。《效率视野中的食品召回制度》发表于《当代法学》(法律类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食品召回之基础理论研究》发表于《中国标准化》(科技类核心期刊)2007年第12期。《对我国产品质量法中“货值金额”计算的思考》发表于《标准科学》(科技类核心期刊)2009年第3期。《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价值之法经济学证成》,发表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食品召回责任研究》发表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ood Compan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被CPCI-SSH收录。《Refle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food recall system in China》入选农业风险与食物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由ELSEVIER出版集团Procedia出版,ISTP收录。《突破与超越—《侵权责任法》46条产品后续观察义务之解读》发表于《现代法学》(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5期。《食品召回制度之法社会学证成》发表于《学术交流》(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3期。《我国食品召回准备金制度建立初探》发表于《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第9期。

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1]尹少成 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 怀化学院学报,2011,(1) [2]王璇 调审分离: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路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毛兴平,刘艳芳 法院附设调解制度与法院调解制度之比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4]李玥 法院调解制度有关问题探析[D]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5]徐万鹏,刘芳,喻玫 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 河北法学,2006,(1) [6]齐爱军 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 邢台学院学报,2006,(4) [7]刘新红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8]邓辉辉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9]陆金伟 法院调解制度的实践探索与模式选择[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10]马艳 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11]姜霞 反思与借鉴: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之探索[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 [12]卢勇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 [13]张珉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以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为背景的分析[J] 宁夏党校学报,2005,(6) [14]郑小明,罗志坚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原因及完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15]白洁 法院调解制度:检讨与重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6]张玉 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6) [17]王国春 法院调解制度之重构[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8]胡文文 浅析我国法院调解制度[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19]周卫华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实例解析[D]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20]张岩 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21]周耀荣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22]何亚军,施春军 我国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协调与整合[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3) [23]张跃进,江洪娟 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兼谈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再重构[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4]汪振江 法院调解高反悔率现象审视与调解制度的回归[J] 科学经济社会,2011,(1) [25]刘显鹏 和谐社会下法院调解之发展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6]李浩 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7]刘显鹏 法院调解适用范围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8]杨立明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探讨[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 [29]季俊强 构建我国特色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基于我国调解改革实践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0]吴志刚 法院调解制度中的人权保障研究[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1]李道刚 美国法院建立调解制度的历史尝试[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4) [32]周向明,王静 ADR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塑[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3]李俊杰,甄世辉 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之构想[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 [34]林争晖 论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35]刘金华 论基层法院强化诉讼调解之必要[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6]文晓庆 论我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的构建[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7]张辉,张德峰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博弈分析——再论调审分离[J] 时代法学,2005,(3) [38]石先钰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39]高金岭,李富堂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J] 河北法学,2003,(2) [40]刘芳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困惑与出路[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41]钟玲 法院调解制度中的人权保障研究[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3) [42]李建玲 略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3) [43]张玉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改革[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4]孙富安 论法院调解制度[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45]朱琳 我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46]韩立军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重构[D]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47]贺柯 新时期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48]赵欣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D]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49]周敏华 试论法院调解制度[D]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50]刘刚 从司法ADR视角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D]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

省的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稿件须有:(1)摘要200字以内(要摘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突出文章的重点和亮点,切(ji)使用“本文”如何、“文章”如何这类评价性、解释性、介绍性的词语);(2)关键词3—5个。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需要翻译成英文:(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民族、籍贯(具体到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作者方式: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别排列。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所有来稿字数以4000——7000字为宜,来稿以word格式发送。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从收稿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

1、《论合同法定形式的欠缺》,《苏东学刊》2004年第2期(独著)2、《善意取得制度理论基础之再探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独著)3、《论动产租赁物的转租》,《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独著)4、《论租赁权的善意取得》,《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独著)5、《论动产抵押物的转让——兼析动产物权公示方式之调整》,《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第二作者)6、《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之反思》,易继明主编:《私法》2005年第2卷(独著)7、《论不动产相邻权的定位》,《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独著)8、《论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评<物权法>第107条》,《政法论丛》2007年第5期(独著)9、《论娱乐明星隐私权的限制——从“艳照门”事件说开去》,《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2期(独著)10、《论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独著)11、《论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2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12、《论附随义务的界定》,《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合著,第一作者)13、《浅论家庭暴力》,《山西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独著)14、《刍议<侵权责任法>中共同危险行为的定位》,杨遂全主编:《民商法争鸣》第2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15、《浅析票据外观性的一般理论》,《人民司法》2010年第7期(独著)16、《高楼坠物致害责任研究》,李少平主编:《天津法官论丛》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合著,第一作者)17、《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独著)18、《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程序构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独著)1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实体构造》,梁津明主编:《天津滨海法学》第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独著)20、《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司法保护——基于实体与程序的双重视角》,《天津法学》2012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21、《论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过错》,《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独著)22、《浅论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的行为要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独著)23、《利益平衡视野下的责任转质生效研究》,《法律适用》2012年第12期(合著,第一作者)24、《未履行勤勉义务的董事的追偿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4款之正当化依据》,《人民司法》2012年第17期(独著)25、《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1期(独著)26、《共同侵权行为的新界定》,《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独著)27、《论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赔偿范围》,《沈阳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独著)28、《浅论间接结合行为的界定》,《法治研究》2013年第5期(独著)29、《论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补充责任的原因》,《河北法学》2013年第7期(独著)30、《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共同加害行为连带责任的承担》,《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独著)31、《逻辑意义上的连带责任和技术意义上的连带责任:一对新概念的提出》,《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独著)32、《指导性案例供需关系的实证研究》,《法律适用》2014年第2期(合著,第一作者)33、《浅析母子公司间的控制——从界定的目的出发》,《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独著)34、《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不是共同侵权责任》,杨遂全主编:《民商法争鸣》第8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独著)35、《论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以即时死亡与间隔死亡的区分为视角》,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7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1、《法价值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2、《公司法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3、《票据法要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4、《继承法新论(修订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5、《破产法要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6、《专利法与商标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7、《公司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8、《法学概论》,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1994年1月(东北10所院校通用教材、主编)9、《继承法新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10、《民法概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11、《农业经济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9月12、《经济合同法通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1、《法价值实践观的理性选择》,《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2、《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2003年1期3、《商法规制信用机制的理论探源与宏观构想》,《中国商法年刊》第二辑,2002年10月4、《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探究》,《学习与探索》,2002年6期5、《论后位继承制度的立法选择及法的构成》,《求是学刊》,2002年5期6、《物权行为理论探源——以罗马法为中心》,《学术交流》,2002年5期7、《必留份制度之废存》,《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1期8、《中日两国继承制度比较研究》,《环日本海论丛》,1996年10期9、《观念交付初探》,《求是学刊》,1996年5期10、《第三产业发展与服务商标的保护》,《市场经济与法律建设》,1995年9期11、《承担盗版的法律责任》,《新闻出版报》,1995年6期12、《综合治理腐败问题的法律思考》,《学术交流》,1995年3期13、《高度危险作业化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初探》,《求是学刊》,1995年3期14、《关于治理盗版问题的几点法律思考》,《司法研究》,1995年3期15、《遗嘱执行人制度刍议》,《法学与实践》,1995年2期16、《试论上市公司》,《行政与法》,1995年1期17、《论保险合同的有效要件》,《学术交流》,1994年10期18、《略论保险法的若干理论问题》,《学术交流》,1994年9月专刊19、《浅析婚姻家庭问题上的“超前意识”》,《求是学刊》,1993年4期20、《关于完善我国居间制度的立法研究》,《法学与实践》,1993年3期21、《自助行为初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3期22、《民法理论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90年2期23、《浅谈民法在治理整顿中的作用》,《学术交流》,1990年1期24、《企业内部承包关系的法律调整》,《学术界动态》,1989年5期25、《保留胎儿继承份额刍议》,《法学与实践》,1988年6期26、《对我国继承法中必留分制度的探讨》,《求是学刊》,1988年6期27、《关于限制被继承人生前赠与行为问题的探讨》,《法学研究》,1988年5期28、《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求是学刊》,1987年6月专刊 1、《拟制交付与指示交付比较研究》,《光明日报》,2002年12月17日2、《完善我国交付制度的法律思考》,《光明日报》,2002年8月5日3、《加入WTO与传统农业的转型》, 《光明日报》,2002年7月24日 1、债权让与制度研究。 2005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自选项目2、物权立法深层理论研究。 2005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自选项目3、民商法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与理念超越。 2005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一般)4、民法学一般理论问题研究。 2003年司法部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重点) 1、中国加入WTO后我省农业经济面临的冲击及对策 200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2、中国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农业经济面临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2003年黑龙江省哲学社科一般项目3、公司法有关理论问题研究 2000年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4、中国物权法基本范畴研究 1999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5、计算机法律应用软件开发 1998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6、侵权损害的民事责任   1996年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