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1、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教育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2、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 《信阳师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1);3、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 《音乐教育与改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6);4、论豫南民间歌舞“花鼓灯”音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5、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9(2);6、豫南“岔灯”民俗,《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1);7、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民族艺术》国家民委主办2000(2);8、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二),《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9、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一),《旋律研究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6);10、豫南“岔灯”的民俗文化解义,《美与时代》2002(1);11、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戏曲研究》2002(1);12、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13、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14、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5、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3(3)。16、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17、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8、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19、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20、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21、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3)。22、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23、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坠子书”唱腔的受容性为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3)。24、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25、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美与时代》2008(7)。26、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音乐研究》2009(5)。27、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28、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音乐探索》2011(1)29、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30、论音乐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音乐研究》2011(3)。31、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 《大学生音乐基础》,副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交响音乐赏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中国传统音乐述稿》,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4、《中国民族音乐》,专著,撰写“中州音乐”部分,2008年8月版;5、《中国传统艺术论》,专著,撰写“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部分,2008年12月版;6、《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7、《封尘的绝响: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专著(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8、《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合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11月。9、《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歌曲《我的母亲我的中华》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10、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11、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12、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3、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4、《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获奖编号:2012-C-T032,815、《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编号:2013-023, 豫南民间音乐研究,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结项。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结项。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结项。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结项。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2010C019。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号:12YJA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12YBA329。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准号:13DD25。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张荣华,项目编号:201310477026,批准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时间:2013年9月17日,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项目编号:13YBA351,批准时间: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理事;1998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2002年6月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理事;2002年10月信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学术带头人;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2007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全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间艺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专家。2013年4月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定专家。2014年6月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

答案其实在提问的说明中已经写得很明确了,但是还是有人犯糊涂。我愿意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所谓的核心期刊是一种民间行为,不存在国家的认可之类。就像当年全国牙防组搞的那些评比一样。你愿意承认那就是,你不承认那就不是。以下引述提问中的解释——1)目前的各种“核心期刊”都是民间行为,全国有数家机构各自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核心期刊,但迄今作为期刊国家主管部门的新闻出版署并没有认同任何一种核心期刊,而国家教育部也没有认同核心期刊。2)各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机构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核心期刊,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出发点、参照系,因此,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结果。有些是以学术标准,但有些并非学术标准。比如美术界非常著名的某刊被北大图书馆认证为核心期刊,它发的文章很多是新闻消息,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其妄加评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认证标准。这就涉及到下面一点:3)各地各学校认同或不认同某种核心期刊,完全是一种地方政策或单位政策行为,比如有些高校就不认同北大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而认可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4)教育部近年启动了对高校学报的评价工程,名为“全国高校学报名刊”“全国高校学报名栏”,目前获得这两个称号的学报全国只有几十家。而广西地区只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家。5)我们认为,核心期刊只是刊物的一种称呼,不能作为所发文章的学术评价标准。6)还有读者提到所谓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这种说法也没有新闻出版署方面的认可。严格说来,公开发行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都是国家期刊。所以不存在什么级别问题。

姓名:王小宁 血型:O 生日:6月6日 身高:170cm 性格特点:打抱不平 粗心大意 强项:说话 弱项:认路 喜欢的事:工作、看书、听相声 最郁闷的事:别人郁闷,却帮不上忙 最喜欢的城市:成都 座右铭:做真诚的我,不让观众难受王小宁是2005年才开始担任《7日7频道》的主持人工作。在7月底《7日7频道》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她。相对于李向显声音上的亲和力,王晓宁的特色则是现场灵活自如、收放得体的主持架势,一看她就是一个驾驭能力很强、颇具舞台风采的主持人。 再见小宁,就是眼前的这位端庄文雅、清爽漂亮的“7日”女主播了。王小宁说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打开局面的人,接受别人采访还有些不适应。我对她说,作为公众人物,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份内的工作。看得出她对我说的“公众人物”还有些不适应,这是她纯净可爱的天性。 王小宁的舞台控制力来自于她先前在央视7套《农村大舞台》节目作主持的经验。但小宁觉得自己更适合人情味儿浓的、跟自己生活贴得近的节目,于是,当她听说《7日7频道》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丝毫没有对这个名牌栏目“犯憷”的心理,勇敢地坐在了应聘席上。经过前后三次试镜,小宁终于留了下来。用当时评审之一元元的话说,就因为这个女孩很清澈,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 刚到“7日”,王小宁和李向显一样,作了一名整天在大街上找新鲜事的“7日”记者,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对晓宁的帮助很大,她说只有那样才能零距离地熟悉北京的市井民情,体验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协奏曲。“现在在演播室主持,经常会有亲身到过现场的感觉,那种亲身经历的语气和神情,已经注入了我的主持风格。” 作为“7日”的女主持人,王小宁经常会被拿来与元元作比较。王小宁说,元元的主持是以评论见长的,她则偏重于现在“7日”的整体风格,靠讲述来吸引人,打动人。“可能会多一点好奇,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娓娓道来,用我的个性和特点丰富节目的风格。”小宁告诉我,元元偶尔还会给她打个电话,嘱咐嘱咐,提点建议,每当此时,小宁总是特别感动,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她需要格外的用心和努力。有一位观众几乎天天给我送鲜花,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这代表着观众的支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在我肩上,不能让支“7日”、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小宁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 一个节目火了,成熟了,最害怕的就是缺乏创新和更换主持人。这两个挑战,“7日”都面对着。但因为"7日"有了京城百姓的支持,有了节目组对风格定位的准确把握,瓶颈已经被打破,收视率从稳而不降到稳中有升,制片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持人是一个品牌栏目的人格化身,李向显、王小宁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表达出同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7日”新的色彩,在他们脚下没有满足的停步,只有不断的提升,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太多的审视、太多的期待。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能再问题补充里再具体一点吗?叫这名字的人太多了。

这个问题貌似有点麻烦。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这样滴。07年4期的封面上就已经有了“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还有“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后面那个是真的,见2007年第2期封二。前面那个估计是他们杂志社诓人的,或者他们也是被什么什么冒牌机构的。呵呵~当然,后者的可能性不大。还是根据2007年第2期封二的新闻。估计是杂志社将他们获得的“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的概念外延化了~不知道标了“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后收费是不是更多了??以前是150元/千字。约400元/版。

郑州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著作、论文: 1、《现代新闻编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 ,8 3、《浅议对版面“易读性”原则的误读》,《报刊之友》,2003,1 4、《别让网络“咬”住了孩子》,《河南教育》,2002,7 5、《让报纸的“面孔”鲜亮起来——谈当代报纸一版的封面职能》,《新闻爱好者》,2000,11 项目: 1、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持人,已结项 2、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参与,在研 获奖: 1、 2003年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一等奖 2、 2001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编辑本段]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  男,籍贯广东化州。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化州市书画家协会会员,清泉书法组合成员、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书画协会二届会长。书法作品历次获得一等奖。书法作品入选《中国青少年书画家作品精选》及《中国青少年书画人才辞典》。作品入选《化州市校园书法作品选集》。作品参加第四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获二等奖。被评为“当代校园优秀艺术人才”称号,个人简历和作品入录《当代校园书画印作品大典》。作品入展“广东十大高校学生艺术作品联展”获得优秀创作奖。作品入展“《中国校园书法网》2005年新春书法展”。作品获得第九届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书法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师生书画作品大观》。作品获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当代艺术家精品系列丛书《中国书画艺术博览》。  [编辑本段]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  王晓宁1960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大专毕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主要学术成果:在《文物》、《四川文物》、《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如《湖北鄂西自治州博物馆藏青铜器》、《湖北出土的巴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大溪文化中的猪嘴形陶支座》、《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与审美特征》、《鄂西土司遗迹》、《容美土司平山爵府遗迹调查》等;应江苏美术出版社特邀,编辑出版了《民间美术——鄂西民间美术专辑》画刊,撰写了《鄂西民间美术概述》和《石雕》两文。[1]  [编辑本段]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女,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护师。 主要事迹: 1989年毕业于省卫生学校,分配到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哈市事业单位“优秀工作者”称号,香坊区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获香坊区卫生局组织的操作技能比赛“技术能手”称号,并多次在院组织的病案书写、“三基三严”技能比赛中获得奖励,撰写并在国内正式会议或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院内交流论文10余篇,并参加《现代医学诊治与护理》一书“呼吸内科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部分的撰写工作。  [编辑本段]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王晓宁,教授,1960年12月生于广西桂林市,1979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学习,师从陆华柏、吕伯平等诸多教授。198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至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音乐节目编辑。1986年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任教,担任过乐理、视唱、和声、曲式、配器、音乐欣赏、作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92年考取教育部访问学者名额到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94年赴丹麦王国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作为访问学者学习。师从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教授,丹麦作曲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扬·麦高先生学习。1995年回国后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教学,并兼任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副主编。1996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2001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2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2004年音乐系改名音乐学院后担任音乐学院院长。 在国家教育部立项并获通过的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广西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担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在教育厅立项的科研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专题中担任负责人。 2004年在广西艺术学院立项的大型音乐作品“壮天歌”创作中担任主创人员。  [编辑本段]上海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  甘肃人,现任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1962年生,1976年考入甘肃省泾川县文工团,199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1996年毕业,1998年进入卢湾区文化馆工作。 在卢湾区文化馆工作期间,王晓宁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作品近百余件,在两年一届的上海“十月歌会”音乐比赛中连续四届(1999-2005)获得金奖;其中,女声独唱《中国字》获得1999年第九届“群星奖”优秀创作奖,男声独唱《塔里木的胡杨》分别获得2004年全国首届流行音乐新人新作选拔赛创作银奖、演唱铜奖和2007年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和创作奖;歌曲《我们为着同一个》荣获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音乐征集2007年度十佳优秀歌曲  [编辑本段]90后优秀站长王晓宁  王晓宁,男,汉族,1995年5月生,河南三门峡人,90后优秀站长。 简介:从2008年开始建立网站,最初建立的网站叫做时光社区后改名为晨晓社区随后又改为永恒飞坛,目前就读于三门峡第2中学,是90后优秀站长之一,网名折瀷dè兲鉂,现为堂否社区、永恒飞坛管理员,其现任版主站点堂否社区曾经达到日IP8000,PV15W,是国内优秀的游戏讨论社区。曾在小学时多次参加电脑竞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熟悉OFFICE的操作。对PW了解较多。目前是年龄较小的一名站长!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投稿邮箱可以冲查询,或者找代理咨询,通常买不到,不过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邮购,学术期刊通常都是订阅的

答案其实在提问的说明中已经写得很明确了,但是还是有人犯糊涂。我愿意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所谓的核心期刊是一种民间行为,不存在国家的认可之类。就像当年全国牙防组搞的那些评比一样。你愿意承认那就是,你不承认那就不是。以下引述提问中的解释——1)目前的各种“核心期刊”都是民间行为,全国有数家机构各自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核心期刊,但迄今作为期刊国家主管部门的新闻出版署并没有认同任何一种核心期刊,而国家教育部也没有认同核心期刊。2)各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机构评选或认证或收录核心期刊,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出发点、参照系,因此,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结果。有些是以学术标准,但有些并非学术标准。比如美术界非常著名的某刊被北大图书馆认证为核心期刊,它发的文章很多是新闻消息,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其妄加评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认证标准。这就涉及到下面一点:3)各地各学校认同或不认同某种核心期刊,完全是一种地方政策或单位政策行为,比如有些高校就不认同北大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而认可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4)教育部近年启动了对高校学报的评价工程,名为“全国高校学报名刊”“全国高校学报名栏”,目前获得这两个称号的学报全国只有几十家。而广西地区只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家。5)我们认为,核心期刊只是刊物的一种称呼,不能作为所发文章的学术评价标准。6)还有读者提到所谓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这种说法也没有新闻出版署方面的认可。严格说来,公开发行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都是国家期刊。所以不存在什么级别问题。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这个问题貌似有点麻烦。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这样滴。07年4期的封面上就已经有了“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还有“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后面那个是真的,见2007年第2期封二。前面那个估计是他们杂志社诓人的,或者他们也是被什么什么冒牌机构的。呵呵~当然,后者的可能性不大。还是根据2007年第2期封二的新闻。估计是杂志社将他们获得的“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的概念外延化了~不知道标了“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后收费是不是更多了??以前是150元/千字。约400元/版。

李桂生,男,字普文,笔名苏立南等,1969年9月28日生于安徽省青阳县。美术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编辑部主任兼执行主编,广西青联委员,中国旅游工艺品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副秘书长,曾任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研究收藏部副主任。研究方向:艺术史论,宗教艺术,美术馆学。主持各级科研课题6项,出版专著7部(合作),发表论文70余篇,编辑出版书刊60多种,创意策划多项重要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

街头拾荒的

能再问题补充里再具体一点吗?叫这名字的人太多了。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座落在依山傍水的昌北开发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省文艺学校基础上成立的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办综合性艺术类高校。

我也正想问呢,我被录了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其实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每个学校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特有的专业和特长,关键是要看你是如何学习的态度,只要你态度端正了,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可以有一技之长

历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各类艺术人才逾5000人,校友遍布海内外,以艺传人,以人传名,学院已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艺术高校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