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science

发布时间:

华南师范大学science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职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5人,省“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1995年以来,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6项;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3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其中《自然地理学》、《中国区域地理》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800余篇,多篇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EI等世界检索系统收录。 近年来,朱竑、李保生、周尚哲、徐颂军、钟巍、陈忠暖、肖玲、王为、孙武、刘洪杰、张正栋等教授在文化地理、旅游规划、环境演变、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土地利用与覆被、海岸地貌、植物生态、城市社区、生态旅游、自然保护、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地理科学学院目前有七位博导,分别是: 姓名 职称 备注 李保生 教授 现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热带亚热带分会副主任,华南师大地貌研究室主任,自然地理学科博士点组长。 周尚哲 教授 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地貌第四纪方向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徐颂军 教授 长期从事环境生态、植物地理、林业生态、园林生态、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教学和科研工作。 钟巍 教授 主要从事于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 周厚云  教授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近期主要从事与岩溶洞穴沉积有关的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特别关注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的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王为教授现主要从事华南海岸环境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地貌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热带亚热带分会委员,广东地质学会热带亚热带分会委员。朱竑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地理学会第十一届历史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世界地理研究》、《旅游学刊》等杂志编委。地理科学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分别是: 姓名 职称 姓名 职称 姓名 职称 王为 教授 罗寿梅 副教授 张争胜 副教授 刘洪杰 教授 张加恭 副教授 夏丽丽副教授  孙武 教授 甄坚伟 副教授 张正栋教授肖玲 教授 胡伟平 副教授     陈忠暖 教授 舒娱琴 副教授      1、A Multi-cycle Climatic Fluctuation Record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SCI),地质学报 英文版— Acta Geologica Sinica, 79(3) , 2005;第一作者;2、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Ordos Desert , China since 1 Ma BP as Indicated by Yulin, 地理科学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5 (1) , 2005, 第一作者;3、2500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沙丘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过程, 地质学报中文版, 79( 5), 2005,通讯作者;4、额济纳绿洲沙尘暴沉积物质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5( 5), 2005, EI收录刊物,通讯作者;5、Human settlement of the last glac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SCI), Current Science, 2003,第一作者。 1、实践教学基地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价的研究,黄山,李保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传统优势学科的深化发展途径研究,李保生,王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3、《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2 8(省级)(参编);

华师的专业是按学院分的,有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之分,有【】的表示是非师范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国学勷勤创新班、综合人才培养文科一、二班、【汉语言文学】法学院:【法学、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综合人才培养理科二班、环境与材料类】体科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综合人才培养理科一班、材料物理、通信与电子类】信息光电子学院:光电子学勷勤创新班、【光电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会展经济与旅游管理类】音乐学院:舞蹈学(含表演、编导方向)、音乐学(含声乐、钢琴、器乐、作曲方向)以上都是大学城的,可能还是有些没写上,另外公管和经管有些专业可能弄混了,知道的筒子轻拍哈

河南师范大学science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共享你一个河师大的专业介绍,见附件省级重点学科:一级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光学工程、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化工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水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史、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工商管理二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社会学[5] 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化学;[6] 一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7]  截至2013年,学校设有22个学院,包括一个独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有新乡、郑州校区)[8]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类(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师范)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与保险精算方向,非师范,四年制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师范,四年制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功能材料(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制药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specialty of biological science生态学专业specialty of  ecology  生物工程专业specialt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方向)(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日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法语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湖南师范大学science

在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很不错的院。就业应该还行吧,我有个同学今年毕业,现在在中信湘雅病理科。

就在湖南师大校区内,地点就在长沙市麓山路的“二里半”附近!

华东师范大学science封面

学生证是深蓝色的,封面没有校徽,,只有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证几个字,里面也没有校训,就是个人信息和每个学期的注册章等。

刊名: 科学教育 Science Education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学教育创刊时间:1995目前状态:内刊cnki有收录。

华东师范大学science论文

Impact Factor 88 2014年影响因子 88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和出版、德国Springer公司海外发行的Frontiers in China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之一,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于2007年1月创刊,季刊。《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编辑部设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高炜教授担任主编。涉及领域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地球信息学、地球技术科学、气候遥感等,特别关注地球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聚焦于一些蓬勃发展的领域。得到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家气象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支持。本刊已被INSPEC和SCOPUS等收录。2010年11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

从专业看,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上一轮国内学科评估其处于国内第三位,地理学科实力仅次于北师大和北京大学,很不错的。

华师的地理学全国第二本科地理学下设专业专业有地理,地理教学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地理学下设专业专业有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之前的一位朋友认为学地理只能当老师的看法是很外行的,目前我在华师地科院读研,我们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找的工作涵盖高德地图,联想,超图,ESRI,出版社,发改委,天文台,农业局,气象局,测绘局。像政府部门的一些交通管理系统,各种地图,已经滴滴uber这些公司的APP也大多是地信专业的学生做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