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12345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半丰收。”提起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青桐村农民称,可别小瞧其背后的“文章”。 首先,要选对种子。选择优质高产、综合性强的品种(主要为华珍)。甜玉米种子播种前晒种2天,能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并能杀灭种皮上的病菌。 其次,是育好苗。苗床宜选用肥沃的菜园地做育苗床,夏秋季育苗用壮秧剂施洒在苗床面上。每亩用100孔育苗秧盘33至38块平铺在整好的苗床上,用塘泥、菜园土等装满育苗盘,每个孔放种子一粒,用手指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淋足水。早春育苗需盖农用薄膜保温,夏秋季育苗需用遮阳网覆盖防晒保温,保证出苗。 第三步,适时育苗移栽。第一造在1月15日前育苗;第二和第三造在前造采收前7天育苗。玉米苗长至4片叶子时就可移栽,免耕田块移栽前6天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拔草。施磷肥、钾肥、有机肥等作为基肥,每亩移栽苗3300株至4000株,并保持株距和行距。 最后,是田间管理。玉米苗移栽至大田6天时间,每亩施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再隔6天时间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至30公斤,并进行培土防倒伏;后期,第三次施尿素10公斤至12公斤、钾肥10公斤。甜玉米开花抽穗后,为避免损失营养要及时掰笋,一根玉米秆上长有两个苞的要去除一个,只留一个甜玉米苞。期间,需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可利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和生物农药综合防治。 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免耕栽培技术使用率达90%以上。(朱新韬 甘树华 叶保锋)

老大!不知道你是想养什么呢?

Maize yield-increasing mechanism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harvested rainwater in semi-arid areas of the Loess PlateauTHE EFFECT OF THE MAIZE YIELD-INCREASING BY THE APPLICATION OF ZN FERTILIZER AND THE USE TECHNIQUES IN THE FLUVIO-AQUIC OASIS SOILSEffect of Maize Yield Increasing through Seed Soaking with Fungal Elicitor

关于玉米的参考文献

夏玉米的生长是从6月中旬开始的,到9月上旬收获。整个生长期大约持续90天。夏玉米的整个生命过程大约耗水3500m3·hm-2,而夏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很耗水,如表5所示。但降水量也越大,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属于一年中降水最为充沛的季节。表5 夏玉米各月需水量丰、平、枯水年,夏玉米需水与各月降水量情况分别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由图11中可以看出,丰水年7~9月份各月降水量均比同期夏玉米需水量大,只有6月份降水量比需水量略小,天然降水量总体能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由图12中可以看出,8月份和9月份降水量比玉米需水量大,能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6月、7月份降水量比需水量略小。由图13中可以看出,9月份降水量比玉米需水量大,能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6月、7月和8月份降水量比需水量略小。综上所述,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下,降水量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长期需水要求,只是在丰水年6月份、平水年6月份和7月份、枯水年6月、7月和8月份会有缺水现象出现;而冬小麦生育期内,即使是丰水年,降水也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缺水量较大。图11 丰水年夏玉米需水与降水分布F11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quirement of summermaize and precipitation in wet years图12 平水年玉米需水与降水分布F12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quirement of summermaize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mal years图13 枯水年玉米需水与降水分布F13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quirement of summermaize and precipitation in dry years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年需水量和缺水量情况如表6所示。1951~2008年间丰水年的平均降水量为4mm,除7、8、9月份平均降水量能满足作物需水外,其他月份降水量均不能满足作物需求,缺水量为6mm。平水年的平均降水量为1mm,8月份和9月份的平均降水量能满足作物需水,而其他月份降水量均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缺水量为3mm。枯水年平均降水量为5mm,只有9月份的平均降水量能满足作物需求,缺水量约为3mm。按2008年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种植面积6×104hm2计算,那么丰、平、枯水年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缺水量分别达到3×108m3、3×108m3和6×108m3。表6 丰、平、枯水年天然降水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缺水量注:作物需水量数据来自参考文献(王春泽等,2008)。

老大!不知道你是想养什么呢?

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Maize yield-increasing mechanism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harvested rainwater in semi-arid areas of the Loess PlateauTHE EFFECT OF THE MAIZE YIELD-INCREASING BY THE APPLICATION OF ZN FERTILIZER AND THE USE TECHNIQUES IN THE FLUVIO-AQUIC OASIS SOILSEffect of Maize Yield Increasing through Seed Soaking with Fungal Elicitor

我也是刚做完毕业论文,也算是过来人了,对这个还算是比较了解:尤其是在近来全国高校教学评估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是需要在正文中标注的,要不然你的指导老师肯定会让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的受到启发的文章当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因为你既然受到了启发,你就应该把启发的背景介绍一下,这必然就是参考文献的内容,所以同样应该标注的

你只是毕业论文,要求没有学术论文那么高,学术论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知识产权,侵权之类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每一份参考文献都标明,但是,只要在末尾标注了,就可以在正文中不注释,因为,正文中太多的标注,会给人感觉,你这篇学术论文似乎是大染缸,似乎是别人的成果拼凑而成,所以,很多从命的学者,喜欢统一放在论文末了,一来,没有很多人关心,二来,

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 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

关于玉米论文

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环境污染也使人类自食了苦果,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前人是怎样受到自然的惩罚的,这就是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 (3)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7)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造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 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当然环境问题还不只这些,如乱伐森林、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的确,环境问题每时每刻地困扰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幕幕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勿以善小而不为”,想必大家都明白。保护环境正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拾起一节被丢弃的电池、回收废品、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话,世界的环境必大有改观。如果你已经做到了,这意味着你已经对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果你尚未做到,那么从今天开始坚持做下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12345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半丰收。”提起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青桐村农民称,可别小瞧其背后的“文章”。 首先,要选对种子。选择优质高产、综合性强的品种(主要为华珍)。甜玉米种子播种前晒种2天,能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并能杀灭种皮上的病菌。 其次,是育好苗。苗床宜选用肥沃的菜园地做育苗床,夏秋季育苗用壮秧剂施洒在苗床面上。每亩用100孔育苗秧盘33至38块平铺在整好的苗床上,用塘泥、菜园土等装满育苗盘,每个孔放种子一粒,用手指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淋足水。早春育苗需盖农用薄膜保温,夏秋季育苗需用遮阳网覆盖防晒保温,保证出苗。 第三步,适时育苗移栽。第一造在1月15日前育苗;第二和第三造在前造采收前7天育苗。玉米苗长至4片叶子时就可移栽,免耕田块移栽前6天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拔草。施磷肥、钾肥、有机肥等作为基肥,每亩移栽苗3300株至4000株,并保持株距和行距。 最后,是田间管理。玉米苗移栽至大田6天时间,每亩施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再隔6天时间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至30公斤,并进行培土防倒伏;后期,第三次施尿素10公斤至12公斤、钾肥10公斤。甜玉米开花抽穗后,为避免损失营养要及时掰笋,一根玉米秆上长有两个苞的要去除一个,只留一个甜玉米苞。期间,需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可利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和生物农药综合防治。 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免耕栽培技术使用率达90%以上。(朱新韬 甘树华 叶保锋)

学习

关于玉米论文文献综述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於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喜高温,17世纪时传入中国,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山东省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  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2位。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5~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玉米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也是我国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的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其营养特性如下:  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谢能为06MJ/kg,高者可达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5%至5%之间。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2克,蛋白质8克,脂肪3克,碳水化合物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很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  亚油酸含量较高。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  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矿物质 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2%;磷约含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  叶黄素 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  最近,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在这项持续1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 同时,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也让专家们感到惊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玉米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 研究还显示,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此外,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为在贮存过程中,玉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会快速下降。 含有7种“抗衰剂” 负责这项研究的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 经测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研究人员指出,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

中国知网——你想要的论文差不多都在上面

12345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半丰收。”提起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青桐村农民称,可别小瞧其背后的“文章”。 首先,要选对种子。选择优质高产、综合性强的品种(主要为华珍)。甜玉米种子播种前晒种2天,能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并能杀灭种皮上的病菌。 其次,是育好苗。苗床宜选用肥沃的菜园地做育苗床,夏秋季育苗用壮秧剂施洒在苗床面上。每亩用100孔育苗秧盘33至38块平铺在整好的苗床上,用塘泥、菜园土等装满育苗盘,每个孔放种子一粒,用手指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淋足水。早春育苗需盖农用薄膜保温,夏秋季育苗需用遮阳网覆盖防晒保温,保证出苗。 第三步,适时育苗移栽。第一造在1月15日前育苗;第二和第三造在前造采收前7天育苗。玉米苗长至4片叶子时就可移栽,免耕田块移栽前6天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拔草。施磷肥、钾肥、有机肥等作为基肥,每亩移栽苗3300株至4000株,并保持株距和行距。 最后,是田间管理。玉米苗移栽至大田6天时间,每亩施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再隔6天时间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至30公斤,并进行培土防倒伏;后期,第三次施尿素10公斤至12公斤、钾肥10公斤。甜玉米开花抽穗后,为避免损失营养要及时掰笋,一根玉米秆上长有两个苞的要去除一个,只留一个甜玉米苞。期间,需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可利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和生物农药综合防治。 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免耕栽培技术使用率达90%以上。(朱新韬 甘树华 叶保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