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1、 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2、 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3、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头发干净,不烫发、化妆、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喝酒。5、 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6、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7、 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荣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8、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9、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11、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15、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16、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古都咸阳渭水之滨,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民族高等学校。 建校48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今天的西藏民族学院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并重,文、理、经、法、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现代化高等院校。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哲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艺学、专门史等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汉语言文学、法学、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1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等一批高等职业技术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000余人。 学院有一支忠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较高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2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1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区)的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学院现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60余万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附属医院,以及医学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求学、深造的理想场所。 建校48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了3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区、地、县级领导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长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学院因此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全国知名高校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口支援我院。各对口支援单位通过派遣教师、为我院培养师资、援建实验室、合作培养学生等方式,帮助我院提升办学实力。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招生专业有:中国哲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等5个专业。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各族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北方民族大学是中央部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正部级),是“省部共建”高校(国家民委先后与中科院、教育部、宁夏自治区共建北方民族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北方民族大学简称:“北方民大”、“北民大”。校园风景优美,有着“花园式校园”的美誉;教学、生活、娱乐配套设施齐全;地处银川市区,交通便利。北方民族大学既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具体以所在省招生政策为准)。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1〕转引自:中国民歌集成 青海卷 北京 :中国 ISBN中心出版, 〔2〕土族简史 [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 袁炳昌,冯光钰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李克郁 土族(蒙古儿)源流考 [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田联韬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6]朱世奎 青海风俗简志 [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5〕范玉梅 土族宗教信仰述略 [J]世界宗教研究, 1997(1): 〔7〕民族音乐论文集 [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8〕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10]赵维峰 土族民歌的种类及其音乐特征研究 [J]中国音乐学, 1994( 3): 〔11〕郭璟土族 [M]北京:民族出版社, 〔12〕李向德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 [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6( 1): 62- 〔13〕西宁府新志 祠祀志(卷十五)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4〕席元麟 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 [J]青海民族研究, 1994( 4): 37- 何吉芳 土族禁忌文化浅析 [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9( 1): 46- 〔15〕贾儒 土族语和蒙古语白色词的文化内涵 [J] 西北民族研究, 19( 2): 68- 〔16〕李景隆 西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审美漫谈 [J]青海民族研究, 1995( 4): 14- 〔17〕与蒙古族的对称中,土族自称为"察罕蒙古尔" (Qaghaan mongghul),称蒙古族为"哈拉蒙古尔" (Hara mongghul)土族语汇中将近一半与现代蒙古语相同〔18〕HOR,是藏文古籍中对北方胡系统民族的一种泛称详见:努木 试释"霍尔"一词 [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7( 1): 〔19〕土语把哭嫁歌叫"阿姑吾拉"哭嫁歌不论在女家还是男家都有,但哭嫁的内容有别另外,新娘上马前有母女哭别;送亲的喜客告别时有伴娘与新娘的哭别〔20〕纳信,指娶亲者,一般为两人由新郎姐夫承担,也可特邀善歌舞、有经验的两人分别担任主配角纳信穿白褐衫,不扣纽扣,不系腰带,敞着衣襟从到达女家门口直到新娘上马、告别父老乡亲,纳信始终以歌舞应对每个仪式场面〔21〕"央立",是一只白色母羊象征纯洁、财富,亦有为新娘赎身之意详见:李景隆 西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审美漫谈 [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995( 4): 〔22〕拉隆洛,曲调名,意为娶亲人拿着礼物来这是土族婚礼仪式中的第一支歌本文所列婚礼歌,除笔者在 2000年 10月的一次互助土族婚礼上采集到的 12首外,其余均出自:中国民歌集成 青海卷 [M]北京 :中国 ISBN中心出版, 〔23〕唐德格玛,曲调名,即唱一支土族人的歌属问答歌,此歌的应用范围很广〔24〕嘲弄纳信的歌这种嬉戏歌共有三支〔25〕安昭,是互助土族民间广为流行的主要舞蹈安昭舞土语称为"千佼日",意为弯曲转圈因歌词衬句是"安昭索罗罗-卓玛阿吉索罗罗"、"安昭-昭应昭呀-什则扬什则",故称为安昭或安昭舞〔26〕依姐,曲调名改发,土族叫"苏瓦日"或"苏忽拉",是土族婚礼的主要仪式《依姐--改发》是叙述改发仪式的过程在这个场合唱每一支歌都须严肃认真,不能出现差错歌词多用土语演唱,有时也夹杂一些古藏语,更增添了仪式的肃穆气氛〔27〕父母一方面祝愿女儿出嫁后万事如意,同时又希望女儿不要带走娘家的吉祥财气〔28〕兴玛洛,曲调名因曲调中有"拉日拉莫兴玛洛拉热列哪"一句开场,故以此得名〔29〕迪尕迪,鸡蛋酒因酒里掺了少量蛋花而得名〔30〕根据土族音乐家马占山先生介绍,敬完"迪尕迪"后还有吃其子(面条)的仪式及相关歌曲

时间 大一一学期期末二 三个条件 (1有特长 2 有病 3 在原专业学习有困难)三 个人向所在系申请,拟转系考核,学校统一办理。 四,所在地主管高等教育部门审批。一,你现在录取你的学校放人,你找现在学校管学籍的老师,写好转学申请,申请很重要你可以上网查一下什么样的理由学校不得不放你走。二,现在学校省的教育厅放不放人,这个也是很重要,一般学校不放人你就说教育厅都说放人,教育厅不放人你就说现在学校和接收学校都同意了,所以说你转学的理由一定在充分。三,找到你接收的学校,其实这个可能应该是你首先应该做的,因为没有接收的学校根本很难说你转到那里去。四,最后找接收学校的教委就很好解决了。相关转学材料:转学申请书,接收地同意接收确认表,你学了一年的二学期末考试成绩单加学校盖章,你学校出具的省统一招生录取通知名单花名册的复印件加盖章,最好转好了,部分资料你还要寄回原校的。因为你转学你现在的学校就有流失,收入也有减少,一般学校是不会让你转学的,所以要是你没有关系的话学校会层层阻挠你的,直到你筋疲力尽

民族精神在何方 文化战争

文章篇名:《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主要内容:介绍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我的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回永远源远流长、绵绵不断,我们中华儿女也一定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坚信我们的民族回拥有美好的未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时间 大一一学期期末二 三个条件 (1有特长 2 有病 3 在原专业学习有困难)三 个人向所在系申请,拟转系考核,学校统一办理。 四,所在地主管高等教育部门审批。一,你现在录取你的学校放人,你找现在学校管学籍的老师,写好转学申请,申请很重要你可以上网查一下什么样的理由学校不得不放你走。二,现在学校省的教育厅放不放人,这个也是很重要,一般学校不放人你就说教育厅都说放人,教育厅不放人你就说现在学校和接收学校都同意了,所以说你转学的理由一定在充分。三,找到你接收的学校,其实这个可能应该是你首先应该做的,因为没有接收的学校根本很难说你转到那里去。四,最后找接收学校的教委就很好解决了。相关转学材料:转学申请书,接收地同意接收确认表,你学了一年的二学期末考试成绩单加学校盖章,你学校出具的省统一招生录取通知名单花名册的复印件加盖章,最好转好了,部分资料你还要寄回原校的。因为你转学你现在的学校就有流失,收入也有减少,一般学校是不会让你转学的,所以要是你没有关系的话学校会层层阻挠你的,直到你筋疲力尽

1、 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2、 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3、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头发干净,不烫发、化妆、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喝酒。5、 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6、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7、 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荣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8、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9、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11、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15、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16、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是多少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2007-201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3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38项,校内立项186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65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9部,发表学术论文208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7篇,EI论文29篇,核心期刊论文448篇。论文转载、摘编29篇 。2010-201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6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据2015年5月学校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1万元。有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3年西藏民族大学国家自然基金立项一览表项目批准号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41361044 刘炜 山地城市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与热环境效应的多尺度响应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以拉萨、重庆和兰州市为例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71361023 姬梅 拉萨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网络研究:基于动态社会网络视角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7 陈婷 运动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对心功能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9 李文华 血清-蛋白质组学逆向识别高原低氧习服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及功能鉴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截至2014年,学校建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成为西藏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高原医学与基因地理学研究基地”,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语语言资源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7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62万余册,学位论文147余万篇,各种数据库20多种。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体育等多学科,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收藏藏学图书5万余册,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典籍,同时,自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特色资源数据库 。 学术刊物 截至2013年,学校出版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名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