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纺纱工艺流程论文

发布时间:

纺纱工艺流程论文

纺纱工艺流程:纯棉纱工艺流程: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原棉→清花→梳棉→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拓展资料:纺纱的防范措施:1、仓库应避开繁华闹市,靠近市区边缘且有水源的地方,处在该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并应修筑围墙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原料仓库库房、堆场与室外变配电站、建筑物的防人间距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布置。2.原料库房和堆场内不得修建易燃建筑,库房内不宜设置休息室、保管员办公室。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3.库房内储存的原料应有一定的限额。堆垛之间留出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至少保持2米,小通道至少保持1.5米,以利操作和通风。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顶不小于2米;在人字形屋顶和三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梁不小于1米。4、露大、半露天堆场总储量超过5000吨的原料时,应设分堆场,堆场之间防火间距至少保持30米。每垛底面积应小于100平方米,垛高小于6米。堆垛分组布置,每组小于6垛,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大于6米,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堆垛与外墙的距离大于5米。垛基需防潮,堆顶用苫布覆盖,防止雨水、飞火落入垛内。勿用铁丝等金属捆绑苫布,防止雷击产生感应电流。5.库房不得装设电源线和电器装置,库内可采用投光灯照明。动力电源在未改电瓶以前,库内用电应在库外设插座,用无破损无接头的橡套电缆引入库内,用完后立即切断电源。电线、插座、电闸下方不得堆放原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纺纱

纺纱工艺流程 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一)纯棉纱工艺流程 1. 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2. 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二)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 1. 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 2. 精梳纱: 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预并→ 二、纱线产品分类及品种代号 (一)纱线产品的一般分类,见下表。 分类依据 分 类 使用原料的不同 纯棉纱线、纯化纤纱线、棉型混纺纱线、毛型混纺纱线 纺纱的方法不同 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静电纺纱线等 纺纱的工艺不同 梳棉纱线、精梳纱线、桃毛纱线 加捻方向的不同 顺手捻(s捻)、反手捻(z捻) 产品用途的不同 织布用纱线、针织用纱线、起绒用纱线、绳带用纱线、渔网用纱线、帘子布用纱线 (二)纱线粗细程度分类 类 别 号 数 英 制 支 数 粗号纱 大于32tex 18支及以下 中号纱 20—30tex 19—29支 细号纱 9—19tex 30—60支 特细号 小于9tex 60支以上 (三)纱线品种代号,见下表。 品 种 代 号 品 种 代 号 经纱线 T 起绒用纱 Q 纬纱线 w 烧毛纱线 G 绞纱线 R 转杯纱线 OE 筒子纱线 D 涤棉混纺纱线 T/C 精梳纱线 J 棉维混纺纱线 C/V 针织汗布用纱 K 有光粘胶纱线 FB 精梳针织汗布用纱线 JK 无光粘胶纱线 FD 注:纱线在用代号表示时,一般原料代号、加工代号写在tex值前,用途代号写在tex值后。 三、纱线粗细程度的表示方法 1、有关定义 表示纱线粗细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长制(号数制),即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一种是定重制,即以单位重量纱线的长度来表示。我国目前规定采用定长制。 (一)特克斯(tex)俗称号数,简称特。在公定回潮率(5%)时,1000米长的棉纱,它的重量是多少克,称为多少特。 Tex=G/L×1000 式中: tex——特克斯(号)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如1000米长度的棉纱重28克,则此棉纱为28特克斯(或号)。 (二)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89%)时,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几个840码,就称为几支棉纱。 Ne=L/(840×G) 式中: Ne——英制支数 L ——纱线试样长度(码) G ——在公定回潮率时的纱线重量(磅) 如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32个840码,则此棉纱为32支。 (三)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5%)时,重1000克的棉纱,长度有几个1000米,就称为几支棉纱。 Nm=L/G 式中: Nm——公制支数 G ——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 ——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四)旦尼尔:通常用以表示化学纤维及天然纤维的细度。在公定回潮率时,9000米长的纤维,它的重量有多少克,称为多少旦数。 D=G/L×9000 式中: D——纤维的旦数 G——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纤维试样的长度(米) 2、标示 纱线标示:原料成分、加工工艺、线密度、长丝根数、每次加捻的捻向和捻度、股线的组分数和缆线的组分数、用途。(见GB 8693-1988《纺织纱线的标示》、GB/T8694?—1988《纺织纱线及有关产品捻向的标示》) (定长制)线密度 tex 旦尼尔 den (定重制)英制支数 公制支数 四、公英制换算 1、号数与英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5/Ne 或 tex = 1/Ne 2、号数与公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1000/Nm 3、号数与旦尼尔数的换算公式 tex = D/9 4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 公制:米(m)、厘米(cm)、毫米(mm)。 l米=100厘米=1000毫米 英制:码(yd)、英寸(in)。 1码=3英尺, 1英尺=12英寸。 换算:1码 =9144米,1英尺 =3048米,l英寸=54厘米=4毫米。 1米 =0936码 =2808英尺。 2 质量(重量)单位 公制:吨(t)、千克(kg)、克(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英制:磅(lb)、盎司(oz)、格林(gr)。 1磅=16盎司=7000格林,1盎司=5格林。 换算:1磅=4536千克=6克,1盎司=35克,1格林=0648克。 1千克=2046磅,1克=432格林。 3 面积单位 公制:米2(m2)、厘米2(cm2)、毫米2(mm2)。 1米2=10000厘米2,1厘米2=100毫米2。 英制:码2(yd2)。 换算:1米2=196码2 4 力的单位 公制: 牛顿(N)、厘牛顿(cN)。 1牛顿(N)=100厘牛顿(cN),1千克力(kgf)=1000克力(gf)。 英制:磅力(lbf)。 换算: 1千克力(kgf)=807牛顿(N), 1克力(gf)=9807厘牛顿(cN), 1牛顿(N)=225 磅力(lbf)。 5 容积单位 公制:米3、升、毫升3。 1米3=1000升,1升=1000毫升3。 英制:加仑、码3。 换算:1米3=308码3,1升=22加仑,1加仑=546升。 6 面密度单位 公制:千克/米2(kg/m2)。 英制:盎司/码2(oz/yd2)。 换算:1千克/米2=4535盎司/码2。 7 纱线支数 单位:特克斯(tex)、旦尼尔(den)、英制支数(Ne)、公制支数(Nm)。 换算:1旦尼尔(den) =特克斯(tex)×9,英制支数Ne=5/特克斯(tex), 特克斯(tex)=1000/公制支数(Nm)。 8 织物密度 单位: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 换算: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254。

纺纱,源于很早很的的时代,利用一些纤维捻成线,而后织成布的一种手工制作,然后再用布裁剪制作而成衣服。最早的纺纱机是一种木制而古老的机械设备,是用纯手工一步一步制作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到现如今的机械化生产,但其工艺却是始终不变的,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伟大的古老的先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最后织成布的,并把这纺纱工艺传承流传到现在。 最初的纱纺工艺是在拿到原材料是第一步是对原材料进行除杂,清除掉原材料中的杂疵,然后再将混乱的纤维加工成一定的顺序然后再对其进行梳理,下一步的更细致的梳理是为了理好地去除原材料中的小的杂疵,让纤维保持平行顺直状态,然后再时行首尾牵伸。最后呈螺旋状般不断扭转纤维,使用固定,这样就完成了纱纺把纤维捻成线的过程,在久远的古代,都是纯手工一步一步制作而成。有着专门的设备叫作纺车,用来同时纺纱和纺纱完成之后直接绕线。清代时期达到了纺纱的最高峰时期。 现代机械化的纺纱每一步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第一步首先是开清棉,即把打饭化纤包中的纤维分成一小束一小束之后,去掉这些纤维中的杂质、短绒,并把各种的单纤维进行混合在一起,并进行梳理制作成成条的均匀的棉条。接下来便是把整理好的棉条放入梳棉机中,进行并条,通常会把6-8根条子合并放入并条机后牵伸成一根条子,然后把条子变成精纱。 如果将条子牵伸抽长拉细之后便是粗纱,然后再给粗纱添加一定的捻度后再缠绕在筒管上,并纱的工艺就是将两根或多根的单纱合并在一起成为一根。并合在一起的纱再加上一定的捻度就可以加工成为股线,使线具有一定的强力。 纺纱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属于易燃品,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火的措施,储存纺纱成品的仓库尽量选择避开闹市区且靠近水源方便的地方,储存的地方一定要通风干燥,过潮容易引起纺纱的质量变坏,且仓库内要做好与其他建筑物这间的距离及防火措施、配备灭火器等设备。纺纱的储存摆放一定要留出一定的通道,在库房内严禁一切烟火和易燃物品的携带,仓库内的线路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来布线并且做到定时检修,以免因线路而带来的损失。

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纺纱工艺流程论文范文

纺织工艺流程包括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两部分。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一、纺纱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1、清棉工序: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2、梳棉机:对清棉工序下机的棉卷经过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等工序进行。分梳、除杂、混合成棉条入筒。3、精梳工序: 精梳机:1)除杂: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和纤维疵点。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4、并条工序:并条机:1)并合: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2)牵伸: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程度。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伸,根据工艺在并条机上进行棉条混合。4)成条:将圈条做成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筒里。5、粗纱工序:粗纱机:对并条合成的熟条经过牵伸、加捻,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于粗纱卷绕,并有助于纱条在细纱机上的退绕。6、细纱工序: 细纱机:将粗纱牵伸拉细到所需细度,并加捻,形成具有一定捻度和强力的细纱并卷绕在筒管上。二、织造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1、络筒工序:络筒机:是将捻线机上下来的管纱重新卷绕成一定形状、容量大的筒子,同时消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从而提高后序工序的生产率。2、整经工序: 整经机:按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根数的经纱,按规定的长度、幅宽,在一定张力的作用下平行卷绕在经轴上。3、浆纱工序:浆纱机:为了让丝的单纤维相互粘结,增加丝的断裂强度,以利于上机的顺利织造。把整好的经轴放在浆纱机上,经过吸浆,通过烘箱烘干。4、穿经工序:穿经机:将经轴上的每一根经纱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穿入综丝和钢筘,并在经纱上插放停经片,已确定织造环节一切顺利。5、织造工序:梭织机:将经轴在梭织机上通过梭子导纬纱,按工艺要求交织成坯布,并卷绕成布卷。

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商品分类更加细化,摇要供应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短的交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对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与专业性品牌强调供应商要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创新性,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快速时尚与超大型零售商通过指定生产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加强对区域性供应链的掌控。面对发展中的全球纺织服装业,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扶植优势企业,引领先进技术更新设计观念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开发能力,提升了产品质t及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的纺织企业集团,而且形成了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同时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流行趋势研究对新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优秀企业在技术上突出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专业化推介队伍与面料设计师配合在技术和贸易方式上,按区域实施一站式服务提高推介成功率巩固和提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开发成果。借助新型工艺技术的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质感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场消费的孺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共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产品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轻薄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丝‘超细纤维等及其混纺原料满足了这一需求:精细化的纤维整理、高支高密纺纱技术维纶伴纺等技术使纱线更加高支优化,产品更加轻薄化:单纱织造、单经单纬织造、粗纺精做等技术改变产品的克重使产品向轻薄方向发展;疏松结构、透空组织等组织设计赋予织物轻质的风格。(2)柔软通过Modal、印沉eII、竹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铜氮纤维等改善织物手感使织物更加舒适、柔软:通过纺纱织造技术使纺织产品手感柔软,温暖。如低捻度纱线、无捻纱线、膨体纱、空气变形纱、松结构等方式;通过柔软剂或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处理后的织物更柔软丰满、尺寸稳定,目前国内采用意大利Alro整理设备在棉衬衫面料上进行柔软后整理效果比较显著(可尝试在麻纺产品上进行试用)。(3)弹性选用弹性纤维实现如氮纶、X以、p仃等,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或文织,提升织物的弹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纺产品中。目前国内更多的企业利用毛与p竹纤维混纺,提升毛纺产品的抗皱性,并改善毛纺产品的易护理性:利用组织结构,配合加捻纱赋予织物自然弹效果此类产品的弹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入弹性助剂徽予织物舒适的弹性效果(4)功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观念加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迅速,如防水透湿、吸湿排汗阻燃、辐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静电、负离子等产品的开发。更好的防护性和易护理性,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也是目前毛纺、丝绸、麻纺等产品主攻的技术难点;产品的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发展。如三防、四防、无防整理技术防风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个组合功能的发展,将结合终端通途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的功能组合:新型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如消音‘静音、智能化等功能性产品也提到开发日程中。(5)生态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追求自然和生态的外观注重有机原料、生态再生纤维、可降解纤维、可回收纤维等环保纤维的运用与开发;除传统的花卉和蔓藤纹样,自然主题的纹样设计灵感来源更为广泛如岩石、鹅卵石、木头、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织物在生

纺纱工艺流程:纯棉纱工艺流程: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原棉→清花→梳棉→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拓展资料:纺纱的防范措施:1、仓库应避开繁华闹市,靠近市区边缘且有水源的地方,处在该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并应修筑围墙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原料仓库库房、堆场与室外变配电站、建筑物的防人间距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布置。2.原料库房和堆场内不得修建易燃建筑,库房内不宜设置休息室、保管员办公室。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3.库房内储存的原料应有一定的限额。堆垛之间留出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至少保持2米,小通道至少保持1.5米,以利操作和通风。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顶不小于2米;在人字形屋顶和三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梁不小于1米。4、露大、半露天堆场总储量超过5000吨的原料时,应设分堆场,堆场之间防火间距至少保持30米。每垛底面积应小于100平方米,垛高小于6米。堆垛分组布置,每组小于6垛,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大于6米,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堆垛与外墙的距离大于5米。垛基需防潮,堆顶用苫布覆盖,防止雨水、飞火落入垛内。勿用铁丝等金属捆绑苫布,防止雷击产生感应电流。5.库房不得装设电源线和电器装置,库内可采用投光灯照明。动力电源在未改电瓶以前,库内用电应在库外设插座,用无破损无接头的橡套电缆引入库内,用完后立即切断电源。电线、插座、电闸下方不得堆放原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纺纱

纺纱工艺流程论文题目

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纺织工艺流程包括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两部分。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一、纺纱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1、清棉工序: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2、梳棉机:对清棉工序下机的棉卷经过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等工序进行。分梳、除杂、混合成棉条入筒。3、精梳工序: 精梳机:1)除杂: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和纤维疵点。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4、并条工序:并条机:1)并合: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2)牵伸: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程度。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伸,根据工艺在并条机上进行棉条混合。4)成条:将圈条做成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筒里。5、粗纱工序:粗纱机:对并条合成的熟条经过牵伸、加捻,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于粗纱卷绕,并有助于纱条在细纱机上的退绕。6、细纱工序: 细纱机:将粗纱牵伸拉细到所需细度,并加捻,形成具有一定捻度和强力的细纱并卷绕在筒管上。二、织造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任务:1、络筒工序:络筒机:是将捻线机上下来的管纱重新卷绕成一定形状、容量大的筒子,同时消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从而提高后序工序的生产率。2、整经工序: 整经机:按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根数的经纱,按规定的长度、幅宽,在一定张力的作用下平行卷绕在经轴上。3、浆纱工序:浆纱机:为了让丝的单纤维相互粘结,增加丝的断裂强度,以利于上机的顺利织造。把整好的经轴放在浆纱机上,经过吸浆,通过烘箱烘干。4、穿经工序:穿经机:将经轴上的每一根经纱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穿入综丝和钢筘,并在经纱上插放停经片,已确定织造环节一切顺利。5、织造工序:梭织机:将经轴在梭织机上通过梭子导纬纱,按工艺要求交织成坯布,并卷绕成布卷。

纺纱工艺流程 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一)纯棉纱工艺流程 1. 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2. 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二)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 1. 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 2. 精梳纱: 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预并→ 二、纱线产品分类及品种代号 (一)纱线产品的一般分类,见下表。 分类依据 分 类 使用原料的不同 纯棉纱线、纯化纤纱线、棉型混纺纱线、毛型混纺纱线 纺纱的方法不同 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静电纺纱线等 纺纱的工艺不同 梳棉纱线、精梳纱线、桃毛纱线 加捻方向的不同 顺手捻(s捻)、反手捻(z捻) 产品用途的不同 织布用纱线、针织用纱线、起绒用纱线、绳带用纱线、渔网用纱线、帘子布用纱线 (二)纱线粗细程度分类 类 别 号 数 英 制 支 数 粗号纱 大于32tex 18支及以下 中号纱 20—30tex 19—29支 细号纱 9—19tex 30—60支 特细号 小于9tex 60支以上 (三)纱线品种代号,见下表。 品 种 代 号 品 种 代 号 经纱线 T 起绒用纱 Q 纬纱线 w 烧毛纱线 G 绞纱线 R 转杯纱线 OE 筒子纱线 D 涤棉混纺纱线 T/C 精梳纱线 J 棉维混纺纱线 C/V 针织汗布用纱 K 有光粘胶纱线 FB 精梳针织汗布用纱线 JK 无光粘胶纱线 FD 注:纱线在用代号表示时,一般原料代号、加工代号写在tex值前,用途代号写在tex值后。 三、纱线粗细程度的表示方法 1、有关定义 表示纱线粗细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长制(号数制),即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一种是定重制,即以单位重量纱线的长度来表示。我国目前规定采用定长制。 (一)特克斯(tex)俗称号数,简称特。在公定回潮率(5%)时,1000米长的棉纱,它的重量是多少克,称为多少特。 Tex=G/L×1000 式中: tex——特克斯(号)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如1000米长度的棉纱重28克,则此棉纱为28特克斯(或号)。 (二)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89%)时,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几个840码,就称为几支棉纱。 Ne=L/(840×G) 式中: Ne——英制支数 L ——纱线试样长度(码) G ——在公定回潮率时的纱线重量(磅) 如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32个840码,则此棉纱为32支。 (三)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5%)时,重1000克的棉纱,长度有几个1000米,就称为几支棉纱。 Nm=L/G 式中: Nm——公制支数 G ——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 ——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四)旦尼尔:通常用以表示化学纤维及天然纤维的细度。在公定回潮率时,9000米长的纤维,它的重量有多少克,称为多少旦数。 D=G/L×9000 式中: D——纤维的旦数 G——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纤维试样的长度(米) 2、标示 纱线标示:原料成分、加工工艺、线密度、长丝根数、每次加捻的捻向和捻度、股线的组分数和缆线的组分数、用途。(见GB 8693-1988《纺织纱线的标示》、GB/T8694?—1988《纺织纱线及有关产品捻向的标示》) (定长制)线密度 tex 旦尼尔 den (定重制)英制支数 公制支数 四、公英制换算 1、号数与英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5/Ne 或 tex = 1/Ne 2、号数与公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1000/Nm 3、号数与旦尼尔数的换算公式 tex = D/9 4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 公制:米(m)、厘米(cm)、毫米(mm)。 l米=100厘米=1000毫米 英制:码(yd)、英寸(in)。 1码=3英尺, 1英尺=12英寸。 换算:1码 =9144米,1英尺 =3048米,l英寸=54厘米=4毫米。 1米 =0936码 =2808英尺。 2 质量(重量)单位 公制:吨(t)、千克(kg)、克(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英制:磅(lb)、盎司(oz)、格林(gr)。 1磅=16盎司=7000格林,1盎司=5格林。 换算:1磅=4536千克=6克,1盎司=35克,1格林=0648克。 1千克=2046磅,1克=432格林。 3 面积单位 公制:米2(m2)、厘米2(cm2)、毫米2(mm2)。 1米2=10000厘米2,1厘米2=100毫米2。 英制:码2(yd2)。 换算:1米2=196码2 4 力的单位 公制: 牛顿(N)、厘牛顿(cN)。 1牛顿(N)=100厘牛顿(cN),1千克力(kgf)=1000克力(gf)。 英制:磅力(lbf)。 换算: 1千克力(kgf)=807牛顿(N), 1克力(gf)=9807厘牛顿(cN), 1牛顿(N)=225 磅力(lbf)。 5 容积单位 公制:米3、升、毫升3。 1米3=1000升,1升=1000毫升3。 英制:加仑、码3。 换算:1米3=308码3,1升=22加仑,1加仑=546升。 6 面密度单位 公制:千克/米2(kg/m2)。 英制:盎司/码2(oz/yd2)。 换算:1千克/米2=4535盎司/码2。 7 纱线支数 单位:特克斯(tex)、旦尼尔(den)、英制支数(Ne)、公制支数(Nm)。 换算:1旦尼尔(den) =特克斯(tex)×9,英制支数Ne=5/特克斯(tex), 特克斯(tex)=1000/公制支数(Nm)。 8 织物密度 单位: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 换算: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254。

纺纱工艺流程 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一)纯棉纱工艺流程 1. 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2. 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二)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 1. 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 2. 精梳纱: 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预并→ 二、纱线产品分类及品种代号 (一)纱线产品的一般分类,见下表。 分类依据 分 类 使用原料的不同 纯棉纱线、纯化纤纱线、棉型混纺纱线、毛型混纺纱线 纺纱的方法不同 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静电纺纱线等 纺纱的工艺不同 梳棉纱线、精梳纱线、桃毛纱线 加捻方向的不同 顺手捻(s捻)、反手捻(z捻) 产品用途的不同 织布用纱线、针织用纱线、起绒用纱线、绳带用纱线、渔网用纱线、帘子布用纱线 (二)纱线粗细程度分类 类 别 号 数 英 制 支 数 粗号纱 大于32tex 18支及以下 中号纱 20—30tex 19—29支 细号纱 9—19tex 30—60支 特细号 小于9tex 60支以上 (三)纱线品种代号,见下表。 品 种 代 号 品 种 代 号 经纱线 T 起绒用纱 Q 纬纱线 w 烧毛纱线 G 绞纱线 R 转杯纱线 OE 筒子纱线 D 涤棉混纺纱线 T/C 精梳纱线 J 棉维混纺纱线 C/V 针织汗布用纱 K 有光粘胶纱线 FB 精梳针织汗布用纱线 JK 无光粘胶纱线 FD 注:纱线在用代号表示时,一般原料代号、加工代号写在tex值前,用途代号写在tex值后。 三、纱线粗细程度的表示方法 1、有关定义 表示纱线粗细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长制(号数制),即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一种是定重制,即以单位重量纱线的长度来表示。我国目前规定采用定长制。 (一)特克斯(tex)俗称号数,简称特。在公定回潮率(5%)时,1000米长的棉纱,它的重量是多少克,称为多少特。 Tex=G/L×1000 式中: tex——特克斯(号)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如1000米长度的棉纱重28克,则此棉纱为28特克斯(或号)。 (二)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89%)时,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几个840码,就称为几支棉纱。 Ne=L/(840×G) 式中: Ne——英制支数 L ——纱线试样长度(码) G ——在公定回潮率时的纱线重量(磅) 如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32个840码,则此棉纱为32支。 (三)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5%)时,重1000克的棉纱,长度有几个1000米,就称为几支棉纱。 Nm=L/G 式中: Nm——公制支数 G ——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 ——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四)旦尼尔:通常用以表示化学纤维及天然纤维的细度。在公定回潮率时,9000米长的纤维,它的重量有多少克,称为多少旦数。 D=G/L×9000 式中: D——纤维的旦数 G——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纤维试样的长度(米) 2、标示 纱线标示:原料成分、加工工艺、线密度、长丝根数、每次加捻的捻向和捻度、股线的组分数和缆线的组分数、用途。(见GB 8693-1988《纺织纱线的标示》、GB/T8694?—1988《纺织纱线及有关产品捻向的标示》) (定长制)线密度 tex 旦尼尔 den (定重制)英制支数 公制支数 四、公英制换算 1、号数与英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5/Ne 或 tex = 1/Ne 2、号数与公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1000/Nm 3、号数与旦尼尔数的换算公式 tex = D/9 4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 公制:米(m)、厘米(cm)、毫米(mm)。 l米=100厘米=1000毫米 英制:码(yd)、英寸(in)。 1码=3英尺, 1英尺=12英寸。 换算:1码 =9144米,1英尺 =3048米,l英寸=54厘米=4毫米。 1米 =0936码 =2808英尺。 2 质量(重量)单位 公制:吨(t)、千克(kg)、克(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英制:磅(lb)、盎司(oz)、格林(gr)。 1磅=16盎司=7000格林,1盎司=5格林。 换算:1磅=4536千克=6克,1盎司=35克,1格林=0648克。 1千克=2046磅,1克=432格林。 3 面积单位 公制:米2(m2)、厘米2(cm2)、毫米2(mm2)。 1米2=10000厘米2,1厘米2=100毫米2。 英制:码2(yd2)。 换算:1米2=196码2 4 力的单位 公制: 牛顿(N)、厘牛顿(cN)。 1牛顿(N)=100厘牛顿(cN),1千克力(kgf)=1000克力(gf)。 英制:磅力(lbf)。 换算: 1千克力(kgf)=807牛顿(N), 1克力(gf)=9807厘牛顿(cN), 1牛顿(N)=225 磅力(lbf)。 5 容积单位 公制:米3、升、毫升3。 1米3=1000升,1升=1000毫升3。 英制:加仑、码3。 换算:1米3=308码3,1升=22加仑,1加仑=546升。 6 面密度单位 公制:千克/米2(kg/m2)。 英制:盎司/码2(oz/yd2)。 换算:1千克/米2=4535盎司/码2。 7 纱线支数 单位:特克斯(tex)、旦尼尔(den)、英制支数(Ne)、公制支数(Nm)。 换算:1旦尼尔(den) =特克斯(tex)×9,英制支数Ne=5/特克斯(tex), 特克斯(tex)=1000/公制支数(Nm)。 8 织物密度 单位: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 换算: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254。

纺纱工艺流程论文怎么写

纺纱工艺流程:纯棉纱工艺流程: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原棉→清花→梳棉→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拓展资料:纺纱的防范措施:1、仓库应避开繁华闹市,靠近市区边缘且有水源的地方,处在该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并应修筑围墙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原料仓库库房、堆场与室外变配电站、建筑物的防人间距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布置。2.原料库房和堆场内不得修建易燃建筑,库房内不宜设置休息室、保管员办公室。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3.库房内储存的原料应有一定的限额。堆垛之间留出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至少保持2米,小通道至少保持1.5米,以利操作和通风。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顶不小于2米;在人字形屋顶和三级耐火等级的库房内,垛高距房梁不小于1米。4、露大、半露天堆场总储量超过5000吨的原料时,应设分堆场,堆场之间防火间距至少保持30米。每垛底面积应小于100平方米,垛高小于6米。堆垛分组布置,每组小于6垛,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大于6米,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堆垛与外墙的距离大于5米。垛基需防潮,堆顶用苫布覆盖,防止雨水、飞火落入垛内。勿用铁丝等金属捆绑苫布,防止雷击产生感应电流。5.库房不得装设电源线和电器装置,库内可采用投光灯照明。动力电源在未改电瓶以前,库内用电应在库外设插座,用无破损无接头的橡套电缆引入库内,用完后立即切断电源。电线、插座、电闸下方不得堆放原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纺纱

纺纱工艺流程 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一)纯棉纱工艺流程 1. 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2. 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二)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 1. 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 2. 精梳纱: 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涤纶:清花→梳棉→预并→ 二、纱线产品分类及品种代号 (一)纱线产品的一般分类,见下表。 分类依据 分 类 使用原料的不同 纯棉纱线、纯化纤纱线、棉型混纺纱线、毛型混纺纱线 纺纱的方法不同 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静电纺纱线等 纺纱的工艺不同 梳棉纱线、精梳纱线、桃毛纱线 加捻方向的不同 顺手捻(s捻)、反手捻(z捻) 产品用途的不同 织布用纱线、针织用纱线、起绒用纱线、绳带用纱线、渔网用纱线、帘子布用纱线 (二)纱线粗细程度分类 类 别 号 数 英 制 支 数 粗号纱 大于32tex 18支及以下 中号纱 20—30tex 19—29支 细号纱 9—19tex 30—60支 特细号 小于9tex 60支以上 (三)纱线品种代号,见下表。 品 种 代 号 品 种 代 号 经纱线 T 起绒用纱 Q 纬纱线 w 烧毛纱线 G 绞纱线 R 转杯纱线 OE 筒子纱线 D 涤棉混纺纱线 T/C 精梳纱线 J 棉维混纺纱线 C/V 针织汗布用纱 K 有光粘胶纱线 FB 精梳针织汗布用纱线 JK 无光粘胶纱线 FD 注:纱线在用代号表示时,一般原料代号、加工代号写在tex值前,用途代号写在tex值后。 三、纱线粗细程度的表示方法 1、有关定义 表示纱线粗细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长制(号数制),即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一种是定重制,即以单位重量纱线的长度来表示。我国目前规定采用定长制。 (一)特克斯(tex)俗称号数,简称特。在公定回潮率(5%)时,1000米长的棉纱,它的重量是多少克,称为多少特。 Tex=G/L×1000 式中: tex——特克斯(号)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如1000米长度的棉纱重28克,则此棉纱为28特克斯(或号)。 (二)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89%)时,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几个840码,就称为几支棉纱。 Ne=L/(840×G) 式中: Ne——英制支数 L ——纱线试样长度(码) G ——在公定回潮率时的纱线重量(磅) 如重1磅的棉纱长度有32个840码,则此棉纱为32支。 (三)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5%)时,重1000克的棉纱,长度有几个1000米,就称为几支棉纱。 Nm=L/G 式中: Nm——公制支数 G ——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 ——纱线试样的长度(米) (四)旦尼尔:通常用以表示化学纤维及天然纤维的细度。在公定回潮率时,9000米长的纤维,它的重量有多少克,称为多少旦数。 D=G/L×9000 式中: D——纤维的旦数 G——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 L——纤维试样的长度(米) 2、标示 纱线标示:原料成分、加工工艺、线密度、长丝根数、每次加捻的捻向和捻度、股线的组分数和缆线的组分数、用途。(见GB 8693-1988《纺织纱线的标示》、GB/T8694?—1988《纺织纱线及有关产品捻向的标示》) (定长制)线密度 tex 旦尼尔 den (定重制)英制支数 公制支数 四、公英制换算 1、号数与英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5/Ne 或 tex = 1/Ne 2、号数与公制支数的换算公式 tex = 1000/Nm 3、号数与旦尼尔数的换算公式 tex = D/9 4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 公制:米(m)、厘米(cm)、毫米(mm)。 l米=100厘米=1000毫米 英制:码(yd)、英寸(in)。 1码=3英尺, 1英尺=12英寸。 换算:1码 =9144米,1英尺 =3048米,l英寸=54厘米=4毫米。 1米 =0936码 =2808英尺。 2 质量(重量)单位 公制:吨(t)、千克(kg)、克(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英制:磅(lb)、盎司(oz)、格林(gr)。 1磅=16盎司=7000格林,1盎司=5格林。 换算:1磅=4536千克=6克,1盎司=35克,1格林=0648克。 1千克=2046磅,1克=432格林。 3 面积单位 公制:米2(m2)、厘米2(cm2)、毫米2(mm2)。 1米2=10000厘米2,1厘米2=100毫米2。 英制:码2(yd2)。 换算:1米2=196码2 4 力的单位 公制: 牛顿(N)、厘牛顿(cN)。 1牛顿(N)=100厘牛顿(cN),1千克力(kgf)=1000克力(gf)。 英制:磅力(lbf)。 换算: 1千克力(kgf)=807牛顿(N), 1克力(gf)=9807厘牛顿(cN), 1牛顿(N)=225 磅力(lbf)。 5 容积单位 公制:米3、升、毫升3。 1米3=1000升,1升=1000毫升3。 英制:加仑、码3。 换算:1米3=308码3,1升=22加仑,1加仑=546升。 6 面密度单位 公制:千克/米2(kg/m2)。 英制:盎司/码2(oz/yd2)。 换算:1千克/米2=4535盎司/码2。 7 纱线支数 单位:特克斯(tex)、旦尼尔(den)、英制支数(Ne)、公制支数(Nm)。 换算:1旦尼尔(den) =特克斯(tex)×9,英制支数Ne=5/特克斯(tex), 特克斯(tex)=1000/公制支数(Nm)。 8 织物密度 单位: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 换算:公制密度(根/10cm)=英制密度(根/in)/254。

纺纱,源于很早很的的时代,利用一些纤维捻成线,而后织成布的一种手工制作,然后再用布裁剪制作而成衣服。最早的纺纱机是一种木制而古老的机械设备,是用纯手工一步一步制作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到现如今的机械化生产,但其工艺却是始终不变的,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伟大的古老的先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最后织成布的,并把这纺纱工艺传承流传到现在。 最初的纱纺工艺是在拿到原材料是第一步是对原材料进行除杂,清除掉原材料中的杂疵,然后再将混乱的纤维加工成一定的顺序然后再对其进行梳理,下一步的更细致的梳理是为了理好地去除原材料中的小的杂疵,让纤维保持平行顺直状态,然后再时行首尾牵伸。最后呈螺旋状般不断扭转纤维,使用固定,这样就完成了纱纺把纤维捻成线的过程,在久远的古代,都是纯手工一步一步制作而成。有着专门的设备叫作纺车,用来同时纺纱和纺纱完成之后直接绕线。清代时期达到了纺纱的最高峰时期。 现代机械化的纺纱每一步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第一步首先是开清棉,即把打饭化纤包中的纤维分成一小束一小束之后,去掉这些纤维中的杂质、短绒,并把各种的单纤维进行混合在一起,并进行梳理制作成成条的均匀的棉条。接下来便是把整理好的棉条放入梳棉机中,进行并条,通常会把6-8根条子合并放入并条机后牵伸成一根条子,然后把条子变成精纱。 如果将条子牵伸抽长拉细之后便是粗纱,然后再给粗纱添加一定的捻度后再缠绕在筒管上,并纱的工艺就是将两根或多根的单纱合并在一起成为一根。并合在一起的纱再加上一定的捻度就可以加工成为股线,使线具有一定的强力。 纺纱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属于易燃品,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火的措施,储存纺纱成品的仓库尽量选择避开闹市区且靠近水源方便的地方,储存的地方一定要通风干燥,过潮容易引起纺纱的质量变坏,且仓库内要做好与其他建筑物这间的距离及防火措施、配备灭火器等设备。纺纱的储存摆放一定要留出一定的通道,在库房内严禁一切烟火和易燃物品的携带,仓库内的线路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来布线并且做到定时检修,以免因线路而带来的损失。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商品分类更加细化,摇要供应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短的交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对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与专业性品牌强调供应商要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创新性,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快速时尚与超大型零售商通过指定生产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加强对区域性供应链的掌控。面对发展中的全球纺织服装业,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扶植优势企业,引领先进技术更新设计观念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开发能力,提升了产品质t及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的纺织企业集团,而且形成了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同时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流行趋势研究对新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优秀企业在技术上突出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专业化推介队伍与面料设计师配合在技术和贸易方式上,按区域实施一站式服务提高推介成功率巩固和提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开发成果。借助新型工艺技术的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质感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场消费的孺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共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产品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轻薄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丝‘超细纤维等及其混纺原料满足了这一需求:精细化的纤维整理、高支高密纺纱技术维纶伴纺等技术使纱线更加高支优化,产品更加轻薄化:单纱织造、单经单纬织造、粗纺精做等技术改变产品的克重使产品向轻薄方向发展;疏松结构、透空组织等组织设计赋予织物轻质的风格。(2)柔软通过Modal、印沉eII、竹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铜氮纤维等改善织物手感使织物更加舒适、柔软:通过纺纱织造技术使纺织产品手感柔软,温暖。如低捻度纱线、无捻纱线、膨体纱、空气变形纱、松结构等方式;通过柔软剂或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处理后的织物更柔软丰满、尺寸稳定,目前国内采用意大利Alro整理设备在棉衬衫面料上进行柔软后整理效果比较显著(可尝试在麻纺产品上进行试用)。(3)弹性选用弹性纤维实现如氮纶、X以、p仃等,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或文织,提升织物的弹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纺产品中。目前国内更多的企业利用毛与p竹纤维混纺,提升毛纺产品的抗皱性,并改善毛纺产品的易护理性:利用组织结构,配合加捻纱赋予织物自然弹效果此类产品的弹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入弹性助剂徽予织物舒适的弹性效果(4)功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观念加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迅速,如防水透湿、吸湿排汗阻燃、辐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静电、负离子等产品的开发。更好的防护性和易护理性,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也是目前毛纺、丝绸、麻纺等产品主攻的技术难点;产品的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发展。如三防、四防、无防整理技术防风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个组合功能的发展,将结合终端通途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的功能组合:新型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如消音‘静音、智能化等功能性产品也提到开发日程中。(5)生态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追求自然和生态的外观注重有机原料、生态再生纤维、可降解纤维、可回收纤维等环保纤维的运用与开发;除传统的花卉和蔓藤纹样,自然主题的纹样设计灵感来源更为广泛如岩石、鹅卵石、木头、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织物在生

纺纱工艺设计论文

到网上花钱买 !也可以再网上东拼西凑些文字就可以 。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商品分类更加细化,摇要供应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短的交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对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与专业性品牌强调供应商要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创新性,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快速时尚与超大型零售商通过指定生产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加强对区域性供应链的掌控。面对发展中的全球纺织服装业,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扶植优势企业,引领先进技术更新设计观念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开发能力,提升了产品质t及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的纺织企业集团,而且形成了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同时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流行趋势研究对新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优秀企业在技术上突出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专业化推介队伍与面料设计师配合在技术和贸易方式上,按区域实施一站式服务提高推介成功率巩固和提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开发成果。借助新型工艺技术的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质感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场消费的孺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共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产品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轻薄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丝‘超细纤维等及其混纺原料满足了这一需求:精细化的纤维整理、高支高密纺纱技术维纶伴纺等技术使纱线更加高支优化,产品更加轻薄化:单纱织造、单经单纬织造、粗纺精做等技术改变产品的克重使产品向轻薄方向发展;疏松结构、透空组织等组织设计赋予织物轻质的风格。(2)柔软通过Modal、印沉eII、竹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铜氮纤维等改善织物手感使织物更加舒适、柔软:通过纺纱织造技术使纺织产品手感柔软,温暖。如低捻度纱线、无捻纱线、膨体纱、空气变形纱、松结构等方式;通过柔软剂或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处理后的织物更柔软丰满、尺寸稳定,目前国内采用意大利Alro整理设备在棉衬衫面料上进行柔软后整理效果比较显著(可尝试在麻纺产品上进行试用)。(3)弹性选用弹性纤维实现如氮纶、X以、p仃等,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或文织,提升织物的弹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纺产品中。目前国内更多的企业利用毛与p竹纤维混纺,提升毛纺产品的抗皱性,并改善毛纺产品的易护理性:利用组织结构,配合加捻纱赋予织物自然弹效果此类产品的弹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入弹性助剂徽予织物舒适的弹性效果(4)功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观念加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迅速,如防水透湿、吸湿排汗阻燃、辐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静电、负离子等产品的开发。更好的防护性和易护理性,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也是目前毛纺、丝绸、麻纺等产品主攻的技术难点;产品的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发展。如三防、四防、无防整理技术防风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个组合功能的发展,将结合终端通途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的功能组合:新型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如消音‘静音、智能化等功能性产品也提到开发日程中。(5)生态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追求自然和生态的外观注重有机原料、生态再生纤维、可降解纤维、可回收纤维等环保纤维的运用与开发;除传统的花卉和蔓藤纹样,自然主题的纹样设计灵感来源更为广泛如岩石、鹅卵石、木头、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织物在生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取先自编讲义,经试用并修改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教材的办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按照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在广泛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介绍企业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生产实例。《纺织应用化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课程体系,大量增加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诸如纤维、浆料、染料等内容,并以专业需要为体系编排章节,大大地增加了应用性;《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色织物设计》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公式,淡化公式的理论推导,强调公式的具体运用,并增加了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直接将一些实验实训的要求与方法编写在有关章节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完成了《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毛纺概论》、《棉纺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纺织纤维与纱线》、《色织物设计》、《纹织CAD教程》、《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应用化学》和《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施教数轮经修改后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类的电子教材,完成了《纺织纤维》、《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织物 CAD》、《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电子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其中有多只课件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奖。 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用导课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淡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淡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身份的淡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场所的淡化。《纺织纤维》课程不再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能在车间或实训基地讲的课就决不在教室里讲。《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通过在现场结合设备、结合实际操作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生产现场无法看清楚的机构及其运动情况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剑杆织机剑头运动速度极快,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其动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慢速播放,看清其动作过程,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高职教育 强调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织机实训中心.织物CAD实训中心等,在此良好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电子提花小样机、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毛巾织机、喷气织机等中高档仪器设备,建成纺织标准实验室等。在努力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了设备的台套数。纺材基础实验室是目前为止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批申报并获得通过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六十多项纺织品性能的检测训练,而且还能进行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承接社会和企业纺织材料的各类测试任务。充分利用新落成实训大楼的良好条件,高起点地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在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纺纱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梳棉、并条、粗纱到细纱的生产模拟车间;机织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计算机产品设计到小样试制再到大样投产试制的全过程模拟工厂。加上各实验实训室之间采用通透式设计,具有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不仅能对实际生产流程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从总体上更好地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 在已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二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等十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的缺陷。 六、以“三个一”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本专业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增加师资队伍的数量,而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2名,占教师总数的80%。实行专兼结合,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6名,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实训实习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应做到“三个一”,即教好一门课,联系一家企业,承担一个项目研究。专业教师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挂职或不定期的下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他们对所蹲点的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企业的生产实例成为自己讲课时的一本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他们充分发挥在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业教师都与企业建立了热线联系,提供“短、平、快”的服务,努力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欢迎。不少教师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从而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达到学院“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数达16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本专业的教师近两年公开发表纺织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1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会议上获奖;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教师开发的新产品在中国面料大赛中获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4篇。 本专业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明确纺织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了实践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产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受到中国海澜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江苏大生集团等纺织知名企业的欢迎,就业率达到了100%,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现象满意请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