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报告怎么写

一、 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理念即将走进中小学校园,走入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整个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科学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资料国外,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实践、挑战与前景;美国“信息素养”的提出等。国内情况: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杨福家教授的“优质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运教授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等。目前国内中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要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二、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目的、意义:浙江初中科学课程首先顺应国际改革潮流,设计了31个“探索与研究”的学生实践活动,意图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切实的的落脚点。这就意味着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科学探究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1.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科学不仅仅是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知识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努力探究的事业。学习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和探究活动。2.科学在哪里。科学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习科学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3.科学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教”,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知识被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鱼”,科学素养不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现代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怎么才会“渔”,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动。 4.科学怎么学。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

浙江教育学院 卢真金 一、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的意义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三、写作要求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的策略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七)注释和参考文献、(八)附录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 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1)有话想说 2)无话可说 忘 回 跳 3)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 全局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 2) 修改方法: 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 边写边改-气呵成法 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类型 抄 凑 合 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六、教师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 过大、过空、过泛,缺乏实效性 追风现象明显 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敷衍应付行为居多 二)写作 文章类型体裁选择定位不准确; 破题困难,不能抓住切入点和结合点契合点 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空话套话比较多,胡乱套用现象明显; 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思维方式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出现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算那儿;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理论推导缺乏,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意识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观点材料不统一; 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原因 理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真下功夫;存在知识性缺陷,忽略条件性和方法性知识的学习 理论底蕴不扎实,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手段、措施——条件——目标之间缺乏合理构建,应然与实然、理念、经验与行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结; 研究动态现状了解不够;难以把握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很难抓住源头问题做文章;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定位不准的现象; 对自身教学经验反思不够,理论与经验的契合点抓不准;经验不能升华为理论; 研究设计不科学、过程不落实,操作随意性大,缺乏具体的抓手、切实可行的措施。 怎样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一)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类型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主要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就其内容和写作形式分为:论述性研究报告、描述性研究报告、实证性或实验性研究报告和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四个类别。 论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报告。 描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的研究报告。 实证性、实验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用事实说明现象或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互为因果,以及现象为什么发生,怎么能发生的研究报告。 文献资料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以口头、文字、音像等资料为基础,分析、辨明某一方面研究的信息、水平、进程、争议、趋势等的研究报告。 (二)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l、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报告的内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读,要力求忠实于报告,并要避免评述。其字数以250-300字为适宜,至多也不要超过600字。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工作的简单过程。 4、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等。 5、国内外前人这个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情况简介。 6、研究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它的撰写工作,要根据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 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借助图表的设计,把结果显示出来,从中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体现重要的研究结果。 7、讨论:讨论就是对研究的分析是否恰当,不要之处。应提出修正。 8、结论:必须是根据充实的材料与分析的结果,说明结论的可靠度。 9、建议,除与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建议相同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研究的结论,针对研究的问题有头的现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供有头部门选择。建议的内容不能与报告的结论无关,否则便失去意义和价值。建议的表达方式,应留有余地,不要过于武断,或掺杂个人的情绪作用等。二是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应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未来的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尚待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等,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几条基本原则 为了以个性透视共性,这里主要介绍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掌握了这类报告的“个性”,那末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共性”也就不难领会了。 怎样撰写好实证性研究报告呢?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 1、谁要以事实为依据 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 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 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文字、用词应力求准确。概念表述应尽量用科学性用语,避免用常识性用语,以免读者费解或产生歧义。当然,研究报告的文字也必须简单、明了、通顺、流畅,既要明白如话,又要把研究的效果准确地、科学地表达出来。 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参考资料:

研究论文写作这部分讨论的原理可应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和学位论文类型,他们的写作过程也是相似的。一般的准备一篇研究论文的步骤是(1)选题,(2)准备参考文献,(3)收集信息,(4)列提纲,(5)写草稿,和(6)准备终稿。当然,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进行,你可以时前时后,或者同时进行两个步骤。1 选题选题涉及到课题领域概述、限定论题和缩小之、把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假设进行陈述。在作研究的过程中,你将要完善所有的决定和构思一个或多个初稿的语句。1 课题领域概述导师有时指定一个很宽的领域去研究,导师也许指定一个特殊的论题,列出一些可能的论题,或者让作者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自由选题。一旦这任务宣布,你应该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可能的题目。如研究生能够在学业早期就开始收集可能的系列论文论题,将能选择一些对这些课题需要的知识有益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小组报告或论文中尝试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被其他学者研究成熟的领域,也能经常发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学者有时会暗示在他们工作中没有讨论的领域或没有解决的争论,这些信息通常出现在注释中。有时,通常列出但未经证实的结论,或者提出测试基础假设的新方法将能提供课题的研究。对你的课题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思考能产生创新方法来阐释它或甚至给它进行全新的定义。在一个课题中不同书之间观点的矛盾或分离也能产生可能的论题。当前出版的书或当前方向的发展状况能提供对存在的理论一个新的领悟,从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机会。2 论题限定一旦你确定一个论题,你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课题的兴趣、你的能力(特别如果这个题目具有争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等。根据以下标准来估计可能性:重要性和兴趣,可操作性和可用资源。你一定不想开展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论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实际,而且在不可能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重要性和兴趣 自然地,你想要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很重要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和兴趣是一个主观判断,它依赖于任务的性质和导师的需要。当然,一个在一个研究领域似乎对人类来说用处不大的题目,可能在另一领域对专家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你的导师确信你的论题的重要性,你的论文应该说服读者它的确很重要。有时,一个很明显重要的课题,比如枪支控制,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论题,如果大量公众争论束缚你原创性的能力,或者你的强烈的感受会阻碍你研究对立的观点,以至得不到公平的结论。可操作性 小心地限制一个题目将引导你的研究走向成功。如果一个题目太模糊、太宽、太窄或太专,你会发现很难找到足够合适的资料。一个过宽的题目不能给予充足的研究方向,可能会使对这个课题进行肤浅的处理成为必要。如果一个课题过于狭窄,将会得到不充足的信息,限制了你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如果一个课题过于专业,它需要你在项目分配时间内达不到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不会选择一个需要大量统计的课题,除非你有一些数据背景或能向一位统计专业人员请教。当然,最终读者将会通过你给的处理方法来判断你的题目的操作性,因为一篇好论文不仅取决于他的内容,还要看他的范围。可用资源 即使一个课题值得研究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需要的可用研究资源的话,也是不合适的。你工作的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或电子材料等可用的资源,将会影响你选择课题。如果你的研究论文需要一个测量或一个实验,你必须确定在任务有限的时间内是否能收集到需要的数据。3 论题的中心思想你可能希望将你的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来进行陈述,随课题的性质而定。为了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以一个问题的方式构思论题常常会帮助刺激探索性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是什么?——EDHirsch的“文化素养”理念是怎样影响教育目标的?——冷战的结束影响了美国的爱国表现吗?当构思完这些问题后,你就要去研究探索各个方面的可能的答案。在你收集信息时,你可能会发现你问错了问题或者对其他相关问题更感兴趣。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修改问题。在你进行研究时,也可以缩小这个问题。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这个问题,能缩小到以外语教学为焦点,甚至一门特定的语言,或者更甚至一个用来学习外语的特定的程序。你可以缩小“文化素养”理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这个问题,通过限定你的注意力在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或普通公众。甚至在早期工作中,你能在初稿中开始构思可能的答案,也许随着你对论题的继续探索不得不放弃或者对其精练细化。对于一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实验性的或描述性的研究,你可以想以假设的方式来陈述你的论题,也就是说,你将尝试用一些试验性的解释或论证。——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比手写或用打字机写更不同。——美元与主要外币汇率下降不会影响(影响)美国经济。——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地球正在经历着全球变暖的过程。——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应该(不应该)对性和暴力进行审核。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尝试假设的方法,你将需要修改多次使信息合理。例如,例文“书本过时了吗”的作者以这样一个假设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材料将快速地代替印刷书本。在进行了一些研究之后,她得出她开始的假设是错误的结论。你对问题的答案或你修改的假设将成为你论文的中心句,也就是一些导师说的中心思想。参加学术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对学术报告心得的要求是不低于400字,文笔流畅,有一定的深度,写报告心得需要端正态度。学术报告是大家扩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不要为了应付差事。报告心得应当在报告后一周内提交。附:同一场报告的心得比较:附1、未通过的今天上午听了郑兰荪院士的《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郑院士讲课平易近人,把高深的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使我们很容易就听明白了,当然,也有一些知识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郑兰荪院士从什么是分子和“非分子”讲起,来为我们将有关于富勒烯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分子分为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非分子”物质分为金属键、分子键和共价键。我原先以为原子团簇和纳米材料是一回事。原来他们是有明显的区别。郑兰荪院士还介绍了富勒烯的稳定性规律:独立五元环规则。富勒烯是有五元环和六圆环结构构成。如果两个五元环不相邻,测是稳定结构,相邻侧不稳定。郑院士还发现了富勒烯簇的一个规则,那就是每个富勒烯簇中的五元环个数是固定不变的。最后,郑院士还介绍了一些他的一些成果,还说了一些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问题。解答了同学们一些实际科研中的问题。附2、通过的笼之美:富勒烯和类富勒烯金属团簇 今天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兰芬老师的报告: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精彩的报告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科研思路。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例如像铜、铁等金属,像以离子键构成的离子晶体以及以特殊共价键构成的原子晶体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以简单的分子所构成的物质,郑老师称之为非分子物质,这种非分子物质形成过程中的中间形态构成就是原子团簇,简单的说,原子团表面存在“悬挂键”,在特定情况下如惰性气氛中等才能稳定存在的化学基团。原子团簇在结构上的多样性使其在纳米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例如,对大块晶体在纳米尺度上的分割以及在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等等。其中典型的就是足球烯,也就是C60。 C60化学全称为Buckminsterfullerene,它由60个等同的碳原子组成球形框架,形成12个五元环和20个六元环,其中每个碳原子在2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的交点上,并且所有的五元环均被6元环所分离。 设n6为六边形个数,n5为五边形个数,N为顶点总数。按照欧拉定理可以得到结果n6=N/2-10可知N必为偶数,即定点数必为偶数。当N=60时,n6=20,n5=12,即所谓的富勒烯(Fullerenes),由六边形和五边形组成的空心碳笼。 由方程组解得的结果可知N最小值为20,即C20,但是按照独立五元环规则:没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稳定的,相反,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不稳定的。可知,C20这种物质是不稳定的,只有C60,C70以及更大的富勒烯才稳定。 在对富勒烯的研究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难题: 1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2碳原子的高温等离子体如何组成完美的对称碳笼。 3小于C60的富勒烯分子的合成与结构。 4具有相邻共边五边形的碳笼结构其五边形的面为什么是十分活泼不稳定的。 5 C60的异构体的合成与结构。 6含七元环的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现在的研究对于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有很多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富勒烯道路机理和环重构机理。简单的说,富勒烯道路机理就是在形成富勒烯的过程中,首先是由少数的碳原子形成一个小笼子,随着剩余的碳的不断加入,逐渐形成一个大笼,最后达到稳定;环重构道路机理是开始时候少数碳原子形成一个简单的单链环结构随着碳原子的增多,这个简单环发生扭曲、交联和变形,逐渐变成一个复杂的多元环结构,最后形成稳定的富勒烯。 郑教授用自己研制的多台激光产生和原位研究原子团簇的大型装置,包括能同时记录正负离子质谱的飞行时间质谱仪、交叉离子-分子束串级质谱仪、激光离子源射频离子阱质谱仪、单一团簇离子的沉积装置等,通过碰撞诱导解离、离子选择囚禁、离子选择沉积等方式,结合理论计算,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富勒烯及其异构体的结构特性和规律。郑老师工作的杰出之处在于合成了C50Cl10,打破了从前科研中一个传统的观念:稳定的富勒烯的碳原子数最少是60,小于60是不稳定的。他的工作为小富勒烯的宏观量合成开辟了道路。 C50Cl10的合成道路如下:以C60为原料,首先使C60变成小富勒烯分子C50,该物质本身不稳定,然后在氯的参与下合成目标产物C50Cl10。 在合成过程中,郑教授将激光、电弧等产生团簇的物理方法和溶液等化学合成的环境相结合,创建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催化热解等多种合成方法,提供了一种富勒烯形成的新道路,由此揭示了氯原子存在下碳簇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富勒烯团簇的结构特性和规律;例如,郑教授的小组发现,在合成过程中C60的一个异构体C60Cl8 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于是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该物质加热时将发生脱氯异构化和脱氯聚合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否是Stone-Wales转变?是否可以用一些基团取代其中的氯?;C60Cl8容易向C60Cl12转变,分析认为是加上四个氯为笼中单双键达到共轭;发现另外一种外形成菠萝状的富勒烯C64Cl4,其碳碳键距离为135?,而一般碳碳键距离为3?左右,故认为该物质碳碳键结合的很紧密;在激光蒸发石墨的实验中,独选单晶态石墨为样靶,发现C60的形成与石墨晶面的取向密切关联;。最后,郑教授认为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更可能是环重构道路机理。 作为扩展,郑教授还研究了新型磁性金属簇化合物的制备,也就是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的制备。得到了称之为“圆又圆”结构的笼结物:La20Ni30,其中20个La形成内笼,在其外是30个Ni形成的外笼,内笼套在外笼里面。还得到称之为”方又方”的四笼化合物,四个笼子依次嵌套,不同的是这四个笼子都是立方体的。此外还得到了更为复杂的四笼长方体化合物。郑教授通过对这些物质的质谱数据分析,发现并总结了这类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揭示团簇构型间的转化,将团簇统计分布与其形成动力学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团簇形成机理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了任意两种多边形形成的凸多边形中面的数目的分布函数。 最后郑教授谈了一下团簇材料的应用。团簇材料可以应用在材料的化学组装方面,例如近年来热门研究的Mofs材料等。即用各种方法把原子或者原子团迁移到骨架之中,使之得到新的可以控制的材料。 两个小时的报告转瞬即逝,在郑教授如沐春风般的报告里,我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受益良多,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报告。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报告

南大应该不收录了。刚刚电话问南大,一直没人接。后来总算有个值班的接了,很不耐烦的说:不是了不是了,这个刊物已经不是了,你们一天有上百个人查这个刊物,阿嫌烦啊?

刊名: 学术探索Academic Exploration主办: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23XCN: 53-1148/C邮发代号: 64-5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学术探索曾用刊名:云南学术探索创刊时间:1993

研究论文写作这部分讨论的原理可应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和学位论文类型,他们的写作过程也是相似的。一般的准备一篇研究论文的步骤是(1)选题,(2)准备参考文献,(3)收集信息,(4)列提纲,(5)写草稿,和(6)准备终稿。当然,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进行,你可以时前时后,或者同时进行两个步骤。1 选题选题涉及到课题领域概述、限定论题和缩小之、把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假设进行陈述。在作研究的过程中,你将要完善所有的决定和构思一个或多个初稿的语句。1 课题领域概述导师有时指定一个很宽的领域去研究,导师也许指定一个特殊的论题,列出一些可能的论题,或者让作者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自由选题。一旦这任务宣布,你应该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可能的题目。如研究生能够在学业早期就开始收集可能的系列论文论题,将能选择一些对这些课题需要的知识有益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小组报告或论文中尝试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被其他学者研究成熟的领域,也能经常发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学者有时会暗示在他们工作中没有讨论的领域或没有解决的争论,这些信息通常出现在注释中。有时,通常列出但未经证实的结论,或者提出测试基础假设的新方法将能提供课题的研究。对你的课题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思考能产生创新方法来阐释它或甚至给它进行全新的定义。在一个课题中不同书之间观点的矛盾或分离也能产生可能的论题。当前出版的书或当前方向的发展状况能提供对存在的理论一个新的领悟,从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机会。2 论题限定一旦你确定一个论题,你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课题的兴趣、你的能力(特别如果这个题目具有争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等。根据以下标准来估计可能性:重要性和兴趣,可操作性和可用资源。你一定不想开展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论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实际,而且在不可能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重要性和兴趣 自然地,你想要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很重要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和兴趣是一个主观判断,它依赖于任务的性质和导师的需要。当然,一个在一个研究领域似乎对人类来说用处不大的题目,可能在另一领域对专家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你的导师确信你的论题的重要性,你的论文应该说服读者它的确很重要。有时,一个很明显重要的课题,比如枪支控制,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论题,如果大量公众争论束缚你原创性的能力,或者你的强烈的感受会阻碍你研究对立的观点,以至得不到公平的结论。可操作性 小心地限制一个题目将引导你的研究走向成功。如果一个题目太模糊、太宽、太窄或太专,你会发现很难找到足够合适的资料。一个过宽的题目不能给予充足的研究方向,可能会使对这个课题进行肤浅的处理成为必要。如果一个课题过于狭窄,将会得到不充足的信息,限制了你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如果一个课题过于专业,它需要你在项目分配时间内达不到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不会选择一个需要大量统计的课题,除非你有一些数据背景或能向一位统计专业人员请教。当然,最终读者将会通过你给的处理方法来判断你的题目的操作性,因为一篇好论文不仅取决于他的内容,还要看他的范围。可用资源 即使一个课题值得研究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需要的可用研究资源的话,也是不合适的。你工作的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或电子材料等可用的资源,将会影响你选择课题。如果你的研究论文需要一个测量或一个实验,你必须确定在任务有限的时间内是否能收集到需要的数据。3 论题的中心思想你可能希望将你的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来进行陈述,随课题的性质而定。为了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以一个问题的方式构思论题常常会帮助刺激探索性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是什么?——EDHirsch的“文化素养”理念是怎样影响教育目标的?——冷战的结束影响了美国的爱国表现吗?当构思完这些问题后,你就要去研究探索各个方面的可能的答案。在你收集信息时,你可能会发现你问错了问题或者对其他相关问题更感兴趣。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修改问题。在你进行研究时,也可以缩小这个问题。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这个问题,能缩小到以外语教学为焦点,甚至一门特定的语言,或者更甚至一个用来学习外语的特定的程序。你可以缩小“文化素养”理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这个问题,通过限定你的注意力在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或普通公众。甚至在早期工作中,你能在初稿中开始构思可能的答案,也许随着你对论题的继续探索不得不放弃或者对其精练细化。对于一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实验性的或描述性的研究,你可以想以假设的方式来陈述你的论题,也就是说,你将尝试用一些试验性的解释或论证。——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比手写或用打字机写更不同。——美元与主要外币汇率下降不会影响(影响)美国经济。——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地球正在经历着全球变暖的过程。——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应该(不应该)对性和暴力进行审核。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尝试假设的方法,你将需要修改多次使信息合理。例如,例文“书本过时了吗”的作者以这样一个假设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材料将快速地代替印刷书本。在进行了一些研究之后,她得出她开始的假设是错误的结论。你对问题的答案或你修改的假设将成为你论文的中心句,也就是一些导师说的中心思想。参加学术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对学术报告心得的要求是不低于400字,文笔流畅,有一定的深度,写报告心得需要端正态度。学术报告是大家扩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不要为了应付差事。报告心得应当在报告后一周内提交。附:同一场报告的心得比较:附1、未通过的今天上午听了郑兰荪院士的《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郑院士讲课平易近人,把高深的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使我们很容易就听明白了,当然,也有一些知识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郑兰荪院士从什么是分子和“非分子”讲起,来为我们将有关于富勒烯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分子分为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非分子”物质分为金属键、分子键和共价键。我原先以为原子团簇和纳米材料是一回事。原来他们是有明显的区别。郑兰荪院士还介绍了富勒烯的稳定性规律:独立五元环规则。富勒烯是有五元环和六圆环结构构成。如果两个五元环不相邻,测是稳定结构,相邻侧不稳定。郑院士还发现了富勒烯簇的一个规则,那就是每个富勒烯簇中的五元环个数是固定不变的。最后,郑院士还介绍了一些他的一些成果,还说了一些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问题。解答了同学们一些实际科研中的问题。附2、通过的笼之美:富勒烯和类富勒烯金属团簇 今天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兰芬老师的报告: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精彩的报告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科研思路。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例如像铜、铁等金属,像以离子键构成的离子晶体以及以特殊共价键构成的原子晶体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以简单的分子所构成的物质,郑老师称之为非分子物质,这种非分子物质形成过程中的中间形态构成就是原子团簇,简单的说,原子团表面存在“悬挂键”,在特定情况下如惰性气氛中等才能稳定存在的化学基团。原子团簇在结构上的多样性使其在纳米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例如,对大块晶体在纳米尺度上的分割以及在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等等。其中典型的就是足球烯,也就是C60。 C60化学全称为Buckminsterfullerene,它由60个等同的碳原子组成球形框架,形成12个五元环和20个六元环,其中每个碳原子在2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的交点上,并且所有的五元环均被6元环所分离。 设n6为六边形个数,n5为五边形个数,N为顶点总数。按照欧拉定理可以得到结果n6=N/2-10可知N必为偶数,即定点数必为偶数。当N=60时,n6=20,n5=12,即所谓的富勒烯(Fullerenes),由六边形和五边形组成的空心碳笼。 由方程组解得的结果可知N最小值为20,即C20,但是按照独立五元环规则:没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稳定的,相反,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不稳定的。可知,C20这种物质是不稳定的,只有C60,C70以及更大的富勒烯才稳定。 在对富勒烯的研究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难题: 1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2碳原子的高温等离子体如何组成完美的对称碳笼。 3小于C60的富勒烯分子的合成与结构。 4具有相邻共边五边形的碳笼结构其五边形的面为什么是十分活泼不稳定的。 5 C60的异构体的合成与结构。 6含七元环的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现在的研究对于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有很多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富勒烯道路机理和环重构机理。简单的说,富勒烯道路机理就是在形成富勒烯的过程中,首先是由少数的碳原子形成一个小笼子,随着剩余的碳的不断加入,逐渐形成一个大笼,最后达到稳定;环重构道路机理是开始时候少数碳原子形成一个简单的单链环结构随着碳原子的增多,这个简单环发生扭曲、交联和变形,逐渐变成一个复杂的多元环结构,最后形成稳定的富勒烯。 郑教授用自己研制的多台激光产生和原位研究原子团簇的大型装置,包括能同时记录正负离子质谱的飞行时间质谱仪、交叉离子-分子束串级质谱仪、激光离子源射频离子阱质谱仪、单一团簇离子的沉积装置等,通过碰撞诱导解离、离子选择囚禁、离子选择沉积等方式,结合理论计算,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富勒烯及其异构体的结构特性和规律。郑老师工作的杰出之处在于合成了C50Cl10,打破了从前科研中一个传统的观念:稳定的富勒烯的碳原子数最少是60,小于60是不稳定的。他的工作为小富勒烯的宏观量合成开辟了道路。 C50Cl10的合成道路如下:以C60为原料,首先使C60变成小富勒烯分子C50,该物质本身不稳定,然后在氯的参与下合成目标产物C50Cl10。 在合成过程中,郑教授将激光、电弧等产生团簇的物理方法和溶液等化学合成的环境相结合,创建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催化热解等多种合成方法,提供了一种富勒烯形成的新道路,由此揭示了氯原子存在下碳簇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富勒烯团簇的结构特性和规律;例如,郑教授的小组发现,在合成过程中C60的一个异构体C60Cl8 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于是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该物质加热时将发生脱氯异构化和脱氯聚合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否是Stone-Wales转变?是否可以用一些基团取代其中的氯?;C60Cl8容易向C60Cl12转变,分析认为是加上四个氯为笼中单双键达到共轭;发现另外一种外形成菠萝状的富勒烯C64Cl4,其碳碳键距离为135?,而一般碳碳键距离为3?左右,故认为该物质碳碳键结合的很紧密;在激光蒸发石墨的实验中,独选单晶态石墨为样靶,发现C60的形成与石墨晶面的取向密切关联;。最后,郑教授认为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更可能是环重构道路机理。 作为扩展,郑教授还研究了新型磁性金属簇化合物的制备,也就是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的制备。得到了称之为“圆又圆”结构的笼结物:La20Ni30,其中20个La形成内笼,在其外是30个Ni形成的外笼,内笼套在外笼里面。还得到称之为”方又方”的四笼化合物,四个笼子依次嵌套,不同的是这四个笼子都是立方体的。此外还得到了更为复杂的四笼长方体化合物。郑教授通过对这些物质的质谱数据分析,发现并总结了这类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揭示团簇构型间的转化,将团簇统计分布与其形成动力学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团簇形成机理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了任意两种多边形形成的凸多边形中面的数目的分布函数。 最后郑教授谈了一下团簇材料的应用。团簇材料可以应用在材料的化学组装方面,例如近年来热门研究的Mofs材料等。即用各种方法把原子或者原子团迁移到骨架之中,使之得到新的可以控制的材料。 两个小时的报告转瞬即逝,在郑教授如沐春风般的报告里,我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受益良多,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报告。

不应该收录《学术探索》这样以敛财为目的,承包给私人公司,变相买卖刊号的伪学术杂志。难怪会有人跑轰核心期刊目录,就是因为收录了这种敛财杂志导致民愤。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首先,启示或者说结论,是毕业论文“起承转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个“合”字,也就是说,它跟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是相互呼应的,整篇论文的结构应该是“总-分-总”或者递进与分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把“合”字作为写作结论和启示的原则。但是,毕业论文也是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的,本硕博学位毕业论文写结论和启示的时候,三种方式是全然不同的,这必须按照三种不同层次来逐一说明。其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启示。本科论文的篇幅一般小于2万字,而结论与启示部分基本写作也仅占一千字到三千字不到的篇幅,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和目的,目的在于简要归纳你在这篇论文当中得出了什么与前人不一样的结果,也就是对照和归纳,说明自己的贡献,以及对后人继续研究的意义和延伸。这个地方的原则是”合于结构“,你可以官话套话也好,但是必须与你前文的经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相合的,相互继承的观念。其二硕士毕业论文的结论和启示。硕士毕业论文一般在三万到七万不等,这个结论启示部分可能要有专门的六千字到数万字来归纳,那它的重点就在于“合于主题”,这就需要你必须从本科阶段的认识更进一步,不仅促进整个论文框架和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必须进一步突出主题,突出对主题的再反思,而不能仅停留于结论的表面。在这里必须叩问,我在研究中到底得到了什么深刻的感受,到底如何有别于我以前的认识,或者如何有别于自己在刚接触时受到别人给这个主题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学会这么问问题,这个结论启示写作基本就成了。第三博士毕业论文的结论和启示。对于硕士来说理解博士的结论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可以帮你更进一步地写作结论。博士阶段的核心方式是“合于概念”,因为越是到论文的创作的后期,越要“以小见大”,越要学会“小题大做”,这个时候,从某个概念出发写作一个主题成为其必要的且必然的一种学术能力。而“合于概念”正是在这里探索第三问,我主题之中的概念组合是否合理,我这里想要突出的某个词的内涵是否与前人不同,颠覆的是否合理,是否应该进一步明确,这样的明确能给学界带来什么价值?“合于概念”就是帮助我们返璞归真,凝聚关注点,把小问题做强做严谨。

论文都总结的话,就要把之前那个看的你说你所那个描述的事件的一个总结,以及你以后要对于这样的发展。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报告英文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好写的,根据题目写相关学者的总结,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师姐介绍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帮忙完成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

“毕业论文”用英文是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ˌdɪsəˈteɪʃn] 专题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演讲 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 论文; 学位论文 例句:He was involved in writing his doctoral 他在聚精会神地写他的博士论文 I have not yet footnoted my 我还没有给我的论文加上脚注 I'm working my notes up into a 我正在把我的笔记修改成论文

找篇外文论文看下就OK的都有的

Thesis For Graduation毕业论文Thesis For Academic Degree学位论文Thesis表示比较严肃的文章,是带有一定目的的,研究性的文章。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高中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研究论文写作这部分讨论的原理可应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和学位论文类型,他们的写作过程也是相似的。一般的准备一篇研究论文的步骤是(1)选题,(2)准备参考文献,(3)收集信息,(4)列提纲,(5)写草稿,和(6)准备终稿。当然,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进行,你可以时前时后,或者同时进行两个步骤。1 选题选题涉及到课题领域概述、限定论题和缩小之、把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假设进行陈述。在作研究的过程中,你将要完善所有的决定和构思一个或多个初稿的语句。1 课题领域概述导师有时指定一个很宽的领域去研究,导师也许指定一个特殊的论题,列出一些可能的论题,或者让作者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自由选题。一旦这任务宣布,你应该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可能的题目。如研究生能够在学业早期就开始收集可能的系列论文论题,将能选择一些对这些课题需要的知识有益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小组报告或论文中尝试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被其他学者研究成熟的领域,也能经常发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学者有时会暗示在他们工作中没有讨论的领域或没有解决的争论,这些信息通常出现在注释中。有时,通常列出但未经证实的结论,或者提出测试基础假设的新方法将能提供课题的研究。对你的课题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思考能产生创新方法来阐释它或甚至给它进行全新的定义。在一个课题中不同书之间观点的矛盾或分离也能产生可能的论题。当前出版的书或当前方向的发展状况能提供对存在的理论一个新的领悟,从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机会。2 论题限定一旦你确定一个论题,你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课题的兴趣、你的能力(特别如果这个题目具有争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等。根据以下标准来估计可能性:重要性和兴趣,可操作性和可用资源。你一定不想开展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论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实际,而且在不可能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重要性和兴趣 自然地,你想要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很重要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和兴趣是一个主观判断,它依赖于任务的性质和导师的需要。当然,一个在一个研究领域似乎对人类来说用处不大的题目,可能在另一领域对专家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你的导师确信你的论题的重要性,你的论文应该说服读者它的确很重要。有时,一个很明显重要的课题,比如枪支控制,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论题,如果大量公众争论束缚你原创性的能力,或者你的强烈的感受会阻碍你研究对立的观点,以至得不到公平的结论。可操作性 小心地限制一个题目将引导你的研究走向成功。如果一个题目太模糊、太宽、太窄或太专,你会发现很难找到足够合适的资料。一个过宽的题目不能给予充足的研究方向,可能会使对这个课题进行肤浅的处理成为必要。如果一个课题过于狭窄,将会得到不充足的信息,限制了你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如果一个课题过于专业,它需要你在项目分配时间内达不到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不会选择一个需要大量统计的课题,除非你有一些数据背景或能向一位统计专业人员请教。当然,最终读者将会通过你给的处理方法来判断你的题目的操作性,因为一篇好论文不仅取决于他的内容,还要看他的范围。可用资源 即使一个课题值得研究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需要的可用研究资源的话,也是不合适的。你工作的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或电子材料等可用的资源,将会影响你选择课题。如果你的研究论文需要一个测量或一个实验,你必须确定在任务有限的时间内是否能收集到需要的数据。3 论题的中心思想你可能希望将你的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来进行陈述,随课题的性质而定。为了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以一个问题的方式构思论题常常会帮助刺激探索性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是什么?——EDHirsch的“文化素养”理念是怎样影响教育目标的?——冷战的结束影响了美国的爱国表现吗?当构思完这些问题后,你就要去研究探索各个方面的可能的答案。在你收集信息时,你可能会发现你问错了问题或者对其他相关问题更感兴趣。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修改问题。在你进行研究时,也可以缩小这个问题。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这个问题,能缩小到以外语教学为焦点,甚至一门特定的语言,或者更甚至一个用来学习外语的特定的程序。你可以缩小“文化素养”理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这个问题,通过限定你的注意力在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或普通公众。甚至在早期工作中,你能在初稿中开始构思可能的答案,也许随着你对论题的继续探索不得不放弃或者对其精练细化。对于一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实验性的或描述性的研究,你可以想以假设的方式来陈述你的论题,也就是说,你将尝试用一些试验性的解释或论证。——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比手写或用打字机写更不同。——美元与主要外币汇率下降不会影响(影响)美国经济。——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地球正在经历着全球变暖的过程。——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应该(不应该)对性和暴力进行审核。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尝试假设的方法,你将需要修改多次使信息合理。例如,例文“书本过时了吗”的作者以这样一个假设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材料将快速地代替印刷书本。在进行了一些研究之后,她得出她开始的假设是错误的结论。你对问题的答案或你修改的假设将成为你论文的中心句,也就是一些导师说的中心思想。参加学术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对学术报告心得的要求是不低于400字,文笔流畅,有一定的深度,写报告心得需要端正态度。学术报告是大家扩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不要为了应付差事。报告心得应当在报告后一周内提交。附:同一场报告的心得比较:附1、未通过的今天上午听了郑兰荪院士的《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郑院士讲课平易近人,把高深的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使我们很容易就听明白了,当然,也有一些知识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郑兰荪院士从什么是分子和“非分子”讲起,来为我们将有关于富勒烯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分子分为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非分子”物质分为金属键、分子键和共价键。我原先以为原子团簇和纳米材料是一回事。原来他们是有明显的区别。郑兰荪院士还介绍了富勒烯的稳定性规律:独立五元环规则。富勒烯是有五元环和六圆环结构构成。如果两个五元环不相邻,测是稳定结构,相邻侧不稳定。郑院士还发现了富勒烯簇的一个规则,那就是每个富勒烯簇中的五元环个数是固定不变的。最后,郑院士还介绍了一些他的一些成果,还说了一些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问题。解答了同学们一些实际科研中的问题。附2、通过的笼之美:富勒烯和类富勒烯金属团簇 今天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兰芬老师的报告:笼之美-富勒烯与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精彩的报告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科研思路。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例如像铜、铁等金属,像以离子键构成的离子晶体以及以特殊共价键构成的原子晶体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以简单的分子所构成的物质,郑老师称之为非分子物质,这种非分子物质形成过程中的中间形态构成就是原子团簇,简单的说,原子团表面存在“悬挂键”,在特定情况下如惰性气氛中等才能稳定存在的化学基团。原子团簇在结构上的多样性使其在纳米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例如,对大块晶体在纳米尺度上的分割以及在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等等。其中典型的就是足球烯,也就是C60。 C60化学全称为Buckminsterfullerene,它由60个等同的碳原子组成球形框架,形成12个五元环和20个六元环,其中每个碳原子在2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的交点上,并且所有的五元环均被6元环所分离。 设n6为六边形个数,n5为五边形个数,N为顶点总数。按照欧拉定理可以得到结果n6=N/2-10可知N必为偶数,即定点数必为偶数。当N=60时,n6=20,n5=12,即所谓的富勒烯(Fullerenes),由六边形和五边形组成的空心碳笼。 由方程组解得的结果可知N最小值为20,即C20,但是按照独立五元环规则:没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稳定的,相反,有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是不稳定的。可知,C20这种物质是不稳定的,只有C60,C70以及更大的富勒烯才稳定。 在对富勒烯的研究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难题: 1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2碳原子的高温等离子体如何组成完美的对称碳笼。 3小于C60的富勒烯分子的合成与结构。 4具有相邻共边五边形的碳笼结构其五边形的面为什么是十分活泼不稳定的。 5 C60的异构体的合成与结构。 6含七元环的富勒烯的形成机理。 现在的研究对于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有很多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富勒烯道路机理和环重构机理。简单的说,富勒烯道路机理就是在形成富勒烯的过程中,首先是由少数的碳原子形成一个小笼子,随着剩余的碳的不断加入,逐渐形成一个大笼,最后达到稳定;环重构道路机理是开始时候少数碳原子形成一个简单的单链环结构随着碳原子的增多,这个简单环发生扭曲、交联和变形,逐渐变成一个复杂的多元环结构,最后形成稳定的富勒烯。 郑教授用自己研制的多台激光产生和原位研究原子团簇的大型装置,包括能同时记录正负离子质谱的飞行时间质谱仪、交叉离子-分子束串级质谱仪、激光离子源射频离子阱质谱仪、单一团簇离子的沉积装置等,通过碰撞诱导解离、离子选择囚禁、离子选择沉积等方式,结合理论计算,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富勒烯及其异构体的结构特性和规律。郑老师工作的杰出之处在于合成了C50Cl10,打破了从前科研中一个传统的观念:稳定的富勒烯的碳原子数最少是60,小于60是不稳定的。他的工作为小富勒烯的宏观量合成开辟了道路。 C50Cl10的合成道路如下:以C60为原料,首先使C60变成小富勒烯分子C50,该物质本身不稳定,然后在氯的参与下合成目标产物C50Cl10。 在合成过程中,郑教授将激光、电弧等产生团簇的物理方法和溶液等化学合成的环境相结合,创建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催化热解等多种合成方法,提供了一种富勒烯形成的新道路,由此揭示了氯原子存在下碳簇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发现和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富勒烯团簇的结构特性和规律;例如,郑教授的小组发现,在合成过程中C60的一个异构体C60Cl8 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于是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该物质加热时将发生脱氯异构化和脱氯聚合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否是Stone-Wales转变?是否可以用一些基团取代其中的氯?;C60Cl8容易向C60Cl12转变,分析认为是加上四个氯为笼中单双键达到共轭;发现另外一种外形成菠萝状的富勒烯C64Cl4,其碳碳键距离为135?,而一般碳碳键距离为3?左右,故认为该物质碳碳键结合的很紧密;在激光蒸发石墨的实验中,独选单晶态石墨为样靶,发现C60的形成与石墨晶面的取向密切关联;。最后,郑教授认为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更可能是环重构道路机理。 作为扩展,郑教授还研究了新型磁性金属簇化合物的制备,也就是类富勒烯金属团簇的制备。得到了称之为“圆又圆”结构的笼结物:La20Ni30,其中20个La形成内笼,在其外是30个Ni形成的外笼,内笼套在外笼里面。还得到称之为”方又方”的四笼化合物,四个笼子依次嵌套,不同的是这四个笼子都是立方体的。此外还得到了更为复杂的四笼长方体化合物。郑教授通过对这些物质的质谱数据分析,发现并总结了这类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揭示团簇构型间的转化,将团簇统计分布与其形成动力学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团簇形成机理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了任意两种多边形形成的凸多边形中面的数目的分布函数。 最后郑教授谈了一下团簇材料的应用。团簇材料可以应用在材料的化学组装方面,例如近年来热门研究的Mofs材料等。即用各种方法把原子或者原子团迁移到骨架之中,使之得到新的可以控制的材料。 两个小时的报告转瞬即逝,在郑教授如沐春风般的报告里,我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受益良多,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