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蒙古族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蒙古族的论文格式

只有好好学习才知道

基础工业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蒙古族的论文

蒙古民族是重视礼仪的民族。从《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可以看到,成吉思汗肇兴于朔漠之时,各种礼仪已经整然有序。成吉思汗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遣侍臣刘仲禄“如朕亲行”的虎头金牌去迎接邱处机。邱处机所到之处,蒙古族群众皆以稽首礼夹道欢迎。到元代,蒙古族的礼仪又有新发展。元初,衷从本俗之礼(即蒙古族礼仪,见《元史·礼乐》),至元六年,忽必烈又“稽诸古典,参以时宜”,丰富了蒙古族的礼仪。  十三世纪出使蒙古草原的柏朗嘉宾说,蒙古人非常讲究礼仪,“十分尊敬别人,互相间不论谁都是友好的”。蒙古族这种尊敬别人的风尚,至今仍能到处可见。在今日草原上,蒙古人见面必互相致问候,即使邂逅相遇的陌生人也要问好。如是平辈熟人则互问:“赛音白努?”(意为你好)接着互相问全家好,草场好,牲畜好,最后互问“索宁尤白那”(意为有什么趣问,或有什么新闻)。如客人需要到家里叙谈,主人则前边引路,行至蒙古包或板升(房子)门前,主人站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前,微鞠身躯,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进入室内落座后,则用奶茶相待(农业区则用红茶待客)。当客人离开时,主人则送至路上,然后互致“白日太”——再见。  成吉思汗制定的大札萨中说,行路时经过用餐人的旁边,要下马与之共席用餐。这是蒙古族传统的礼俗之一。据《蒙古秘史》说,朵奔蔑儿干猎于脱豁察黑温都尔山林中,遇见兀良哈歹人杀三岁鹿而烧其肋脏者,朵奔蔑儿干说:“朋友,将分子肉来!许之。”兀良哈歹人自己把鹿身上象征福气的部分和皮子留下后,就把鹿肉全部分给了朵奔蔑几干。此事说明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并沿袭至今。行路热在与用餐人共席用餐时,也必须对主人特别敬重,如不是特别饥饿,略作共餐的表示即可。  古代蒙古人见面时有互赠皮条之俗。后来,哈达传入蒙古地区后,为蒙古人所吸纳并成为蒙古族最上之礼敬用品。凡遇喜庆佳节,宾客迎送,或朋友见面,首先互献哈达表示庆贺。同时也是丧葬时表示哀悼的敬谒礼品。哈达的质料分丝绸、或绢纱及用白布制成的普通品。以白色为主,也有蓝、红、黄、绿色的。蒙古族历史上则注重蓝绫哈达。其长短不等,一般礼尚往来所用者为一尺三寸至三尺,特别重大礼仪时才用三尺以上的哈达。至今蒙古族仍把哈达作为重要礼敬用品,敬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也躬身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献哈达分敬献和互递,朋友相见则互递,专门拜访某人或对政治、宗教界高级人物则敬献哈达,其质料也上等。  哈达原为藏族的礼敬用品。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拟指哈而言。但哈达成为蒙古族人民日常交往礼节中的礼敬用品,当在明末及清代随着喇嘛教的盛行,广泛流行起来。据说,北京崇文门的别称“哈达(德)门”,就是因为清代蒙古人进京拜谒时多为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在清代鼻烟壶风靡一时,大约从乾隆初年开始,“料烟壶之制”兴盛(见《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几乎官商所必备,在蒙古地区也流行起来,朋友见面,第一件事互赠鼻烟,以示敬意。此俗在内地虽于民国以后渐衰,但在蒙古族中仍盛行。特别是在伊克昭盟地区,一直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鼻烟壶仍是人们见面时的必备之物。无论贫富,也不分男女,平时都以一个精美绣花小口袋装上鼻烟壶,悬于左胁下,在会客时,彼此取出互递鼻烟壶。递鼻烟壶也分长幼,即长者向晚辈递鼻烟壶时,只上身略屈,以右手递过去就行了。但晚辈必须一腿弯曲双手接受,恭敬的嗅一下后躬身奉还。晚辈向长者递鼻烟壶,也必须一腿弯曲双手奉上,长者接过后略表笑意即可。  现在这一习俗渐衰,除在民间婚礼和喜庆之日仍有使用外,已不多见,基本上为互蒙纸烟所代替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个“大家庭”。 对于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么,对于蒙古族的礼节,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当你来到蒙古的大草原时,你会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种惬意的感觉。不久后,你就会看见路边出现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这是蒙古族主人来迎接你们来啦!接着会不断有蒙古族主人来迎接,他们会在你车子的前后左右围成一个圈给你们带路。 当你来到蒙古包时,你肯定会由衷地赞叹起来:“这里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临时学的蒙古语“赛怒!赛怒!”来赞叹的话,蒙古族人会更加高兴的。 接着,主人会给你倒上自己酿制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会使你更加喜欢这个民族,甚至会深深爱上这个民族。这也是对主人的尊重和亲密。 品尝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会带你到美丽无边的大草原上游览一番,观赏那美丽的风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主人会给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马。有主人带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来,主人会目视你在绿色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蒙古住蒙古包  喝的是牛奶或奶茶  穿的是用羊毛纺织的衣服,非常保温  蒙古包内的家具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魏这首千百年来吟颂的民歌,不知令多少人对广阔无垠的草原产生无尽的暇思与向往。自古以来马背上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上地上生息、繁衍,这里是他们纵横驰骋的历史舞台,他们不但谱写出咤叱风云震撼世界的传奇历史,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蒙古民族便是这—文化的集大成者。  奶豆腐模具  蒙古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上,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狩猎,饲养牛、马、羊、骆驼。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游牧经济使人与草原之间通过牲畜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牲畜既是生产资料,也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来源,由此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传统饮食以红食、白食为主,红食指肉食,有羊、牛、马肉及其它肉类。羊肉是蒙古族最喜欢吃的食品,羊肉的烹制方法有很多种,最有特色的是手把肉,在食用时,用蒙古刀割、刮、卡、挖、剔。肉香味美,鲜嫩异常,是蒙古族牧民餐中佳品。牛活在寒冷地带的游牧民族为抵御寒冷使身体保持足够的热量,需要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畜肉及其它动物肉食正好提供这种需要。白食则指奶食品,大体包括饮料、食品两种。用奶制作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饽饽等。传统饮料有奶茶、酸奶子和奶酒。奶茶是蒙古族牧民最喜爱的不可缺少的饮料,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酸奶子则由于其富有营养和滋补作用成为牧民喜爱的饮料。蒙古族牧人为了抵御风寒,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而奶酒最受牧民的喜爱。在奶酒中,最负盛名的是马奶酒,据史书记载,蒙古族从部落联盟开始就酿造马奶酒。马奶酒醇香浓烈,营养丰富,在牧民心中是一种圣洁的饮料。奶食品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是上等的食品。在款待客人及逢年过节的喜庆宴会上,先端上各种奶食品请大家品尝;在婚丧嫁娶各类仪式上,都要请老人端着鲜奶祝贺;在家人出门远行时,要向其所走的方向抛洒圣洁的奶汁,祝福他一路平安。  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它随着四季的变换,随着蒙古牧民的迁移,在茫茫草原戈壁上移动,这里曾孕育出无数美妙的传说和史诗。它是蒙古高原的命脉,它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它随着四季的变换,随着蒙古牧民的迁移,在茫茫草原戈壁上移动,这里曾孕育出无数美妙的传说和史诗。它是蒙古高原的命脉,它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勒勒车是蒙古族的主要运输工具,它是适应草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而创造出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来拉水、运送燃料,搬运蒙古包。每当牧民迁居或聚会时常常是几十辆勒勒车首尾相连,仿佛一条游动的长龙,游弋于茫茫绿海中。在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骆驼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浩瀚的沙海漫无边际,水草缺乏,沙底松软,骆驼与牧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访亲问邻、搬迁以及水、粮食、畜产品、日用品的运输都要依靠它,因此骆驼也被牧民誉为“沙漠之舟”、“旱地之龙”。  蒙古民族以畜牧业经济为基础,在生活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游牧经济使人们与植物和牲畜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牲畜即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来源。这种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崇拜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依赖大自然。因而,蒙占民族世代居住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

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格式

正规的论文格式应该是这样的: 1、篇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2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示例: ZHANG Ying(张 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3 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2;陕西省教育学院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1) 3、摘要 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以楷体字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4、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示例: 关键词:《左传》;语言艺术;修辞;交际语言 5、分类号 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分类号排在关键词之后,其前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示例: 中图分类号:A81;D05 6、文献标识码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识相应的文献标识码: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 动态性信息;E 文件、资料。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示例: 文献标识码:A 7、文章编号 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标识为“文章编号:”。示例: 文章编号:1672-0059(2003)01-0001-03 8、收稿日期 1 收稿日期是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2 收稿日期采用阿拉伯数字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标注,以“收稿日期:”作为标识,排文末,并用10字距正线与正文分开。 收稿日期:2003-08-18 9、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基金项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后。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 10、作者简介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 11、正文 1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用①,以与注释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2 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3 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标点作为标识的用法另据后文规定),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4 数字使用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5 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6 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面;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7 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 8 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夹在文句中间。数学公式的编排,应遵循量、符号的书写规则。 9 每篇文章应尽可能排在连续页码上。确需转页时应在当页最末一行标点停顿处注明“下转第×页”;在接转部分之前注明“上接第×页”,字体与正文区别,加圆括号。转页应尽可能少,并不可逆转。 10 分期连载的长文,应在每期篇名之后加注连载序号,文末加注“待续”,最末一期加注“续完”。 12、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排于注释及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应与正文有所区别。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   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一例车祸后行脾切除术的患者的案例分析,说明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心理咨询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病人手术十二天后出现的症状,使临床医生非常困惑,明明手术非常顺利,病人却出现了一系列不匹配的症状,如何有效区分是心理疾病引起的症状,还是躯体疾病引起的症状,心理学的知识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 临床 应用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4-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作为临床的大夫会越来越体会到,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除了生物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从整体的观点出发,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及社会背景,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治、转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以下是我院今年接诊的一位因车祸行脾切除术的患者,男,21岁,手术12天后,出现尿失禁,自述头晕、头痛。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生物因素,根据主治医师经验,依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情况,应该不会出现这些症状,但病人诉说头晕、头痛,夜间尿床,病人诉说不知道自己尿床。主治医师分辨不清,请心理科医生会诊。   经过咨询了解到,患者父母均健在,兄妹三人,有一哥、一姐,住院期间由父亲与姐夫看护。母亲身体不好,去年因意外事故做脾切除手术后,出现尿失禁。根据基本情况,及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分析得出:   1 患者虽然已满二十一周岁,但因为家人的溺爱,心理年龄尚小,对事物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对困难如疼痛的承受能力差,为避免下床活动的疼痛,术后连续卧床12天。   2 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对两个男孩无微不至的照顾,反而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孩子独立能力差。因为母亲术后出现尿失禁(虽未证实与手术有直接关系)父亲担心孩子是否也会有,而这种担心反倒给孩子一个暗示,加重孩子的这一症状。   3 孩子内心的冲突:手术后因疼痛不想下床,但又因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觉得这样做不好,不应该,于是尿失禁成了不下床很好的借口,不是我不想下床,是因为我有病,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下床锻炼,还有人关心我。   根据此情况,心理医生开始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干预,措施如下:   1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效果,治疗的过程、时间,让患者对病情预期的转归有一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 针对因车祸带给患者的紧张与恐慌情绪,医护合力,积极排解。   3 鼓励患者下床适当活动,告知患者正常人躺床上十天也会感到头晕、头痛,更何况是做了脾切除手术以后,头晕、头痛是很正常的反应,下床适当活动有利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恢复。   4 引导家人配合通过积极的暗示,鼓励孩子下床锻炼。   5 最后鼓励患者增加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思考,勇敢面对,不依赖父母。   通过一系列干预,孩子顺利下床,一周后康复出院。 “药物三分治,精神七分疗”。一个临床医生除了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还应有广泛的心理学知识。[2]这样才能辨别清楚影响患者健康的真正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佟金花,陈天晓简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11(2):   [2] 王玉仙 浅谈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0(1):116    看了“学术论文该怎么写”的人还看: 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学术论文怎么写 个人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如何写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 如何写学术论文的格式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这个是要看期刊的要求,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要求,先是要选择好期刊

基础工业

蒙古族的论文题目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 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2要求编辑题名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关于蒙古族的论文

马头琴在蒙古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的研究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砖茶:蒙古族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若有客人到家中,主人首先斟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貌的事情。若有朋友到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被认为是最上等的礼物。 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蒙古语称“哈日茄”;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酥油茶,蒙古语称“希日陶斯台茄”;面茶,蒙古语称“珠通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熬红茶是将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器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这样的茶,有助于消化。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放入适量的鲜奶,使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即可。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经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适量放入奶油、红糖即成。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民间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较为复杂,即先将青棵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倒入,搅动就可作成。面茶既当茶又可当饭,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 蒙古族饮用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到蒙古腹地,换易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 蒙古族在饮茶时有很多习俗。即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认为不吉利;倒茶时,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地、山水、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敬献,之后才能开始倒茶等等。 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随着科学的发达,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因而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为多种多样。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节。 炒米:又称“蒙古米”。 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温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胀。之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锅中翻炒。有的在铁锅里放入细沙,待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这样炒制的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为简单,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于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饭。此外,还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语。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