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艺术鉴赏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艺术鉴赏杂志怎么样

邮发代号 名称 刊期 单价 34-68 《艺术生活》 双月刊 9 36-18 《东方艺术》 半月刊 48 4-745 《艺术当代》 月刊 25 82-886 《中国艺术》 季刊 35 80-140《艺术评论》 月刊 1242-73 《今日艺术》 月刊 28以上几种杂志均创刊多年,比较权威。在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艺术与收藏》杂志以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沟通海峡两岸四地及海内外文化交流为宗旨。该刊始终坚持以特色、品牌取胜的经营思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前提下的办刊目的。坚持以科研、科普、教学服务为方向,以市场化、国际化两大战略为指导。以发展是硬性;以文化促贸易;以国际为导向。该杂志亦积极联络艺术评论家、艺术鉴赏家、艺术品投资收藏家,为会员及其作品做积极、正面、客观的评论和投资/收藏引导。同时借力政商平台,为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搭建进入市场的捷径,为艺术作品纯正有实力的艺术家树立个人美誉品牌,让优秀作品走向市场,为艺术家的全新创作提供支持,同时让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打破地域限制,走向两岸四地和国际市场,同时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为艺术家搭建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

幻想,中国画报,CGART,数码艺术。这几本艺术类的杂志都不错。如果加上香港、台湾像x-funs,DNA……都很不错的。

用zcom,科技方面的看看科学大众

艺术鉴赏杂志怎么样啊

《艺术收藏与鉴赏》由学界著名学者主编

幻想,中国画报,CGART,数码艺术。这几本艺术类的杂志都不错。如果加上香港、台湾像x-funs,DNA……都很不错的。

这本《观看之道》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一百七十来页,里面又插入大量的图片,所以文字并不多,但是这本书看后却让我很有回味,很受启发,或许,这就是对“精辟”二字的最精辟例证,就如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中经常跳出的两个字――“精辟”。 本书的作者约翰.伯格对很多中国非艺术领域的读者来说多少有些陌生,但是作为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他的这本《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还有《看》(About Looking)在中国还是小有名气的。我觉得这本《观看之道》不应只是一本艺术爱好者的小众读物,该书简洁通俗,又带有大量例证,完全可以供对此领域有兴趣的一切人士阅读。正如书名透露的一样,这本小书阐述的是关于“看”的领域,确切的说是对于相对静止的影像看的门道,从油画一直说到广告。 全书的第一章可以看作一个总论,作者指出了“看”并不只是简单的视力的触及那么简单,它饱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含义,“看”与我们的背景有关,“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取决于个人独具的观看方法”,人们在观看一幅作为艺术品出现的画时,又受如“美”、“真理”、“天才”、“品味”等的影响。而绘画者又试图通过画作影响观看者的判断,这样的结果便是所谓“神秘化”的产生。作者关于照相机、摄影机的发明对已有的绘画作品的影响的阐述尤为精辟,他认为这样的复制使得细部脱离了整体,同时重现的图画使得拍摄者而非画作者成为了向观看者阐述图画的角色。确实,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绘画的影像,常常是由一幅画作的局部慢慢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的移动(想想《清明上河图》),这样割裂的结果是一幅整体的画被切割成一副副画,特别对于一些人物众多表现一个宗教事件的画作,电视上往往针对一个局部的人物进行镜头集中,然后讲解,将一个整体环境破坏,使得绘画作者试图阐释的宏大主题被分解成一幅幅小幅的人物肖像画,这样的结果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接下来的六章可以看作三个部分,每部分两章,作者的先是用一章的内容布满影像的图片,接下来一章针对这些影像阐述一个话题。这是一个多少特别的介绍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某人阐述一番理论,然后搬出几幅画作举例讲解,但是伯格先生在第一章就阐述过文字和复制影响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他索性先给些不受文字“污染”的图像让读者观看,先由读者形成观感,再看看伯格是怎么说的,这样的对比是颇为有趣的。我在看此书时就是往往先看一章的图,自己在心里“捣鼓”,然后再看看伯格先生的高论,这样比之一上来就受高手教育更有启发意义。在三个部分里,作者主要阐述了“女性于绘画中的角色”,“油画的阶级性”,“广告形成的白日梦”,再概括点说就是影像的“性别性”,“阶级性”,“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精辟的论断比比皆是,当然容易引发争议的论断也不少,特别关于女性作为被观察者的问题的阐述就很有独到之处,在过去,我受到的影响往往是从美的角度,设想的是一幅油画的女性是绘画中供不分性别的大众欣赏的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伯格看来,油画具有性别性,其中的女性是作为被男性观赏者观察的对象出现的,这也难怪,毕竟在男权社会,女人依附于男人,甚至画家也多为男性,所以这样呈现的画作多是为男性的欣赏角度服务的。正如伯格所说,“男子重行动而女子重外观。男性观察女性,女性注意自己被别人观察。”,中国古语的“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容易引发争议的是,伯格说,在今天,“观看女性的基本模式于女性形象的基本用途,仍无变更”,尽管本书初版于1972年,但是他关于女性被观察者的论述和这样的论断到今天也多少让很多女权主义者不爽,尽管伯格阐述的是现象而非他的立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如我一般,对油画等艺术作品有些敬畏同时有些向往,也试图学会些观看之道来欣赏这些人类的艺术结晶。伯格的这本小书多少给了我们一些指导,当然,很多是揭示绘画表象之下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对于我来说,仍是深受启发的。正如本书最后的一句话“让读者续下去”,更多“看”的门道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摸索,不必强求一致,只要能从画作中发现让自己宛尔一笑或值得回味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或许算是摸到了些观看的门道吧。

艺术鉴赏杂志怎么样投稿

艺术与设计,作为传媒品牌始创于1997年创刊的《艺术与设计》杂志。经过十余年发展和历练,如今已形成了包括《艺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网络传媒、《Surface》(中文版)、《BEIJING NOW》、《住》、《现代艺术》、《CG World》、《1626》和《产品设计》等强势媒体群在内的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而创刊百余期的《艺术与设计》杂志是整个出版联盟的奠基刊物与核心刊物。她见证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和设计发展最为迅速、变迁最为巨大的十年。如今,《艺术与设计》杂志和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旗下的杂志群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独到的视角密切关注着整个社会,以及艺术、创新领域的新动向与新发展。艺术与设计这个主要发的是设计专业的作品之类的,如果要发文章的话发的是艺术与设计理论,这个是专门发学术论文的,用于各大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本科毕业等等都是有效的,文章对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原创的比较好。凡平面设计、广告学、环境艺术、建筑、产品设计、数字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纯美术与美学理论等方面的优秀论文均可被收录可以通过官方邮箱投稿投稿格式:中文题目如:浅谈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与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英文翻译:********【作者】*** 【Author】 *****【机构】 ********; 【摘要】 通过对居住空间构成形态的分析,阐述了居住空间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研究如何将三维空间的组成元素抽象概括为点、线、面的设计方法,探索平面构成的基本设计手法在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规律,对于提高装饰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更多还原【关键词】 ***;****; *****;【参考文献】[1] 陶晶晶 居住空间软装饰设计[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2] 韦自力 居住空间概念设计[J] 美术大观 2006(08) [3] 陈昊武,喻磊 试析简洁陶瓷装饰设计的魅力[J] 陶瓷研究 2008(04) [4] 彭荣新 谈谈陶瓷贴花纸装饰设计的工艺性[J] 景德镇陶瓷 1985(01) [5] 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环境艺术装饰工程部装饰设计作品选[J] 装饰 1993(02) [6] 武珊 传统艺术与装饰设计的意义[J] 西北美术 2000(02) [7] 辛景林 论动物装饰设计的创意[J] 北方美术 2002(04) [8] 陈瑰丽 空间装饰设计的色彩选择[J] 艺术界 2006(02) [9] 武桂荣 浅谈产品装饰设计的个性化[J] 美术大观 2006(10) [10] 马辉 行为诉求对居住空间个性化教育的影响[J] 华章(教学探索) 2006(03) [11] 龙厚强,任庆薪Q1824991456线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审美感知[J] 美术大观 2008(07) [12] 徐丹 室内空间设计与现代家居艺术[J] 艺术评论 2010(10) [13] 黑白情缘新奢华时尚空间[J] 流行色 2010(07) [14] 关未 岭南地区别墅设计的要素[J] 美术大观 2011(03) [15] 建筑·生活 还归自然——上海[长堤花园·湿地坡景别墅]记[J] 上海艺术家 2002(Z1) [16] 粟武,王早 因人而异的住宅空间设计[J] 装饰 2008(03) [17] 赵秀敏 校园规划应考虑的两个影响因素——以杭州市大学校园为例[J] 装饰 2006(07) [18] 竺健行,任务 创新的形态设计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大家 2010(02) [19] 陆虹,李斯 谈酒吧的设计理念[J] 艺术教育 2007(11) [20] 狄巨宽,周云哲,王巨,于红艳,孙泓洁,王鸽,苏璇,代戋戋,苗卫钟,缪济临,解彦军 新生代别墅群:诗情的延续[J] 河北画报 2011(06)

1、来稿请在word系统中排版,寄来软盘一张及打印稿一份或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送。请自留底稿,来稿不退。编辑部有修改权,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请在文末注明。美术图片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送,或寄往杂志社。2、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发表时署名听便)、工作(学习)单位、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以便及时联系。3、学术论坛栏目里的文章里的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著述要规范。4、美术作品欲登在四封或彩插,敬请说明。

回答 一 《读者》邮箱: ; 《读者原创板》电子邮箱: ; 荐稿的话,把原文出处和作者姓名写清楚,然后把你的地址姓名电话等写清楚; 要求首发; 题材、体裁不限,风格不拘。以情动人,以理喻人,文笔简练,未曾在纸质媒体公开发表。鼓励新人新作; 文章短小精悍; 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以便我们刊登之用; 一经选用,即付稿酬和样书。本刊稿酬为每千字500元; 投稿方式:邮寄:(730030)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原创版)编辑部; 电子信箱:; 不退稿,请自留底稿。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更多10条 

《美术与设计》:主编:阮荣春(兼)副主编:顾平(常务)、刘伟东、陈世宁、何晓佑、仲星明(注:可能现在是社长:顾平主编:刘伟东)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邮编 21001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编辑部编辑部电话:025-

美术鉴赏杂志怎么样

这些广告词超有创艺~~

美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考古和书画鉴定,美术鉴赏和艺术评论的系统知识,具有较高美术鉴赏和史论写作能力,德才兼备和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美术史论人才。适应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论教学和研究,普通大专院校艺术鉴定与研究,以及其它美术部门的中外美术交流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高级美术史论专门人才。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该广告词运用比喻,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巧妙地嵌入"太平洋"保险公司名称,突出了投保人只需用较少的投入就可换来巨大回报的优越性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词)赏析:一语双关,写出了自己把钱投入到保险公司,有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思采用回文形式,且语义契合,难得。今古传奇指传奇故事,强调故事;奇传古今指故事在古今流传,强调流传的程度词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不斧凿之痕。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物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今古传奇,传奇今古。(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赏析:运用颠倒的手法,写出杂志的名字的由来强调周刊与财的紧密连接性,告诉人们理财的重要性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前亮相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词,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的广告词)赏析:运用颠倒的手法,幽默的写出了理财的重要性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的广告词)赏析: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让您觉得它肯定说的是您想听的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在书市上的广告词)赏析:是说在那里念书,就可以发家致富1)巧用校名,颠倒后表达自己的意思;2)利用学生希望有作为的愿望吸引生源

很多种啊。学纯艺的出来可以当老师,办画室。学设计的。。设计分很多种啊,当各种设计师,比如,广告,动漫,室内,舞台,服装,环境、、、、、、很多,还有视觉艺术,摄影,艺术史,,等等,很多可以做的。。建议你学设计。。

艺术鉴赏杂志

《艺术收藏与鉴赏》由学界著名学者主编

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敦,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作品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份。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份,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份。《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画家培根 培根(Bacon, Francis) (28,爱尔兰 都柏林~28,西班牙 马德里) 爱尔兰血统英国画家。曾生活于柏林和巴黎,1929年定居伦敦后,从事室内装饰工作。他未受过专门的艺术培训,开始时画油画、素描以及参与画廊展出,都很少成功。1944年其备受争议的系列作品《以耶稣钉十字架图为基底的三幅人物习作》(1944)几乎使他一夜成名。以后被称为《令人吃惊的教皇们》(1949~1950年代中期)的系列作品,显示他的风格已经完全成熟,其中一幅将委拉斯开兹的名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改成一幅令人胆战心惊的恐怖圣像图。培根的大部分画作选取孤立的人物形象,往往配以几何状的构架,涂抹浓墨重彩。其画作形象通常表达愤怒、恐怖和堕落的情绪。 ====================================================================================================================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名人姓名:培根 出生年代:1561~1626 名人职称:散文家、哲学家 名人国家:英国 相关介绍: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培根本计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六个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从 《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读书的名言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英国)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英国) 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培根(英国) 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培根(英国) 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培根(英国)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培根(英国) 培根 Bacon, John (24,英格兰 伦敦∼4,伦敦) 英国新古典派雕刻家,曾使某些雕刻技巧臻於完善。1754年在伦敦兰贝斯(Lambeth)一家瓷器厂当徒工,学徒期间曾改进人造石雕像的方法,后又使这一工艺达到完善地步。1763年左右开始尝试用大理石雕刻,并改进了照模型雕刻大理石的方法,为此发明了一种比较完善的仪器,这种仪器比较精确,能准确衡量各个方向的尺寸,装在小罗盘内,既可用於模型,又可用於大理石。1769年荣获皇家美术院为雕刻颁发的第一枚金质奖章,获奖作品是描绘埃涅阿斯(Aeneas)逃出特洛伊城的浅浮雕。1770年展出战神雕像,荣获美术协会的金质奖章,并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的非正式院士。西敏寺中的一些纪念碑也是他的优秀作品。

《艺术收藏与鉴赏》,一本艺术人文mook,湖南美术出版社天猫店有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