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石油知识杂志

发布时间:

石油知识杂志

中国石油学会经过重新登记注册的会员为4万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地方性学会。理事下设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1个。国外著名石油、石油化工专家可以被吸收为通讯会员。 中国石油学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副局级单位),设在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为中国石油学会的挂靠和支持单位。中国石油学会实行秘书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学术交流部(国内外)、科普咨询部、《石油学报》编辑部、《石油知识》杂志社。

郭攀红 唐先明 计秉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目前石油领域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连接企业员工知识的社会化的网络平台。基于Web 0架构的软件,构建了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及知识应用的应用环境,可应用于石油知识管理领域中,促进企业的知识能力创新。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并构建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详细介绍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如何实现Web 0的架构和理念。关键词 Web 0 知识管理 Wiki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0 Architecture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Key words Web 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科研院所承担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任,支撑着中国科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国家石油经济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知识高度密集型单位,是知识、研发成果的加工厂,是高水平人才从事创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开展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随着Web 0架构的广泛应用,网络上出现了众多的Web 0类型的学习交流网站和工具,但是这些通用型的社会网络工具并不能满足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首先它们的网站定位多以娱乐休闲为主,整个平台内容大而全,无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进行知识和应用的整合,用户每天需要登录不同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同样,现在也有许多的石油专业信息网站,但是它们大多是传统的Web 0方式,用户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专业知识,只能是少数的管理员添加内容,并且无有效地激励和管理机制,导致网站中内容不丰富,而且这些网站多是以石油商务性的知识居多,勘探开发专业知识很少。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知识的密集区域,每个人手中都有许多的石油专业资料,头脑中有许多的石油专业知识,但是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的资料不够用,遇到问题时,没有地方去请教,没有地方去查找。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知识是离散的,没有实现知识的汇聚和关联;思维是离散的,没有实现思维的汇聚和关联。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知识连接你和我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实现石油勘探开发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的汇聚及分享,成为迫切所需。其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利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获取资源和传播信息、知识、思想、智慧;可以认识朋友,扩充人脉;可以交流、学习、协作;可以发展、提升;可以积累社会资本,塑造个人品牌,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生存。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Web 0相关概念及技术工具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帮助石油企业实现高效的知识系统管理。1 知识管理及Web 0概述所谓知识管理[1],就是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 循环转动(图1),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如上定义可用一个公式表达如下:图1 驱动“知识之轮”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其中 “P” 指人(People);“+” 为管理及技术手段;“K” 为知识(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与氛围(Share)。这样看来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通过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使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社会化对人类甚至高等动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2004年Web 0架构出现[2],互联网络步入了一个社会化的网络时代,其优秀的技术架构和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与知识的紧密结合。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在总结Web 0的经验教训的基础提出了Web 0的理念[5]。Web 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 0的定义是:Web 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及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Web 0作为一种新技术架构,它的服务是由许许多多社会网络服务软件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顶客(digg)、维基百科(Wiki)、内容聚合(RSS)、图像分享(Flickr)、视频分享(YouTube、土豆网)、网络办公(Google Docs)、社会书签(Dus)、社交网络(开心网)、社会标注评论(Diigo)、幻灯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其特点如下[5 ]:1)多人参与,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传统网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发布的旧体系,用户只能看到设计者让他们看到的内容。Web 0网站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大部分的内容是由用户贡献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来创造内容,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Web 0的灵魂是人。2)可读可写互联网。在Web 0里,互联网是 “阅读式互联网”,用户只能读取网络内容,而Web 0是 “可写可读互联网”,普通用户对网络内容可读、可写,每个人都能写入内容。3)海量的数据。Web 0网络内容是封闭而死板的,内容增长能力很弱,Web 0网站信奉的是 “数据为王”,将数据变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们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数据资源,并且内容是开放且活跃的,商业模式就是让用户消费这些数据。4)社会化网络。传统网站的用户之间往往是孤立的,Web 0网站则加入了社交元素,让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联系,把互不沟通的离散人际关系体系转变成沟通顺畅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Web 0对于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的组织结构也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众多的社会性软件服务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是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识而建立的Web 0类型的学习型共享网络,图2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图,包括功能层和知识应用模型层,通过从知识沉淀、知识汇聚、知识审核、知识存储、知识关联、知识互助、知识获取、个人知识管理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的一整套知识管理流程,来实现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目标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实现汇聚,实现关联,实现知识的转化,以及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1 实现汇聚包括网络资源的汇聚、社会资源的汇聚、知识的汇聚和思维的汇聚。实现汇聚,将能极大地促进知识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知识更和谐地结合。图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图2 实现关联除了汇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关联,包括网络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互联网络)、社会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人际关系网)、知识的关联(即构建知识网络)、思维的关联(即形成集体性智慧)。同时,不仅要实现同类资源内部的关联,更需要实现资源间的关联。例如,知识与社会资源的关联、知识与思维的关联等。这样用户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学习群体和相关链接,轻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至于在茫茫的网海中搜索寻觅。3 实现知识的转化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即人脑思维。知识的最大未知区在于人脑中,所以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怎样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以及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直接的转化。4 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化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状态,所以需要借鉴纸质资料的知识管理过程来构建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把有用的网页收藏起来,对它高亮标识并注释以及分类、聚合,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收藏;能方便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收藏,并从其他用户的收藏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采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会网络服务的特点,除了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的地方:1)强调实现实名制。一般的Web 0应用中,用户可以任意注册,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而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采用企业电子邮件等注册方式,限制会员的注册权限,真正实现实名制,从而让人形成责任感并减少不信任感,沟通距离会更近。2)强调通过知识的互帮互助来建立新型的关系。该平台将打破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通过知识分享、知识的交流、共同的成长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之间,都可以更加轻松地互相沟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条件约束和情感障碍。3)强调知识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普通的Web 0不强调权威性审核,但是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强调用户及知识的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以保证石油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3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主要功能石油知识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个功能模块:石油知识资讯模块,石油知识共享模块,个人知识收藏模块,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石油知识百科全书。将来随着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内容会不断扩充。1 石油知识资讯模块将分专业、分研究方向设置多个栏目,每个栏目由知识工程师设置知识采集的条件,分发爬虫,到石油专业网站中采集最合适的内容,返回给栏目。同样地,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每个栏目都会有爬虫去网站中自动的爬取知识,称为知识爬虫。这部分就体现了知识的汇聚目标。采集后的知识并不以时间先后顺序放在首页,而是放在一种类似缓存的地方,用户可以判断每个知识的价值,有价值就顶,无价值就踩,越顶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后。用户可以做心情评价,做评论。这体现了知识与思维的关联。2 石油知识共享模块包括书籍共享、文档共享、图片贡献、幻灯片等等,通过这个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资料共享到平台中。贡献与获得成正比。贡献得越多,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越多;贡献越少获得越少,没有贡献将没有获得。从而发挥用户共享的积极性,这体现了知识汇聚目标。在每本项目成果报告页面上,都关联项目的图片册、项目的汇报录音、幻灯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种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知识关联起来,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知识的关联。3 个人知识收藏模块信息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的状态,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利用个人知识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欢的网页,并且点击编辑后,可以对网页在线进行标注,包括高亮标识及注释,成为自己的知识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兴趣的人,点击进入他的知识收藏中进行学习。这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个人的知识管理和学习的目标。4 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通过提问、回答、投票、评分4个阶段来完成问答流程。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知识转化的目标,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5 石油知识百科全书采用wiki这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方式编纂石油知识百科全书,特点是普通用户自由创建词汇,协作编辑共同完成。实行权限、版本控制,以确保能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这样有效地保护了知识内容的权威性。4 应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识百科为例很多的百科,如百度百科平台、互动百科平台等,内容过大而过全,但有关石油的内容很少,分类粗糙,词条的解释并不专业,且功能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如没有英文解释,没有相关词汇,没有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等语义逻辑关系,因而这类通用的百科网站不能满足石油专业知识管理的需求,于是作者建立了针对石油专业应用的知识百科平台,按照勘探、开发、工程及综合四大类把石油专业主题词、石油百科全书、实用案例等,采用基于Wiki架构的知识协同建构方式共同来完成,充分发挥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性。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即 “快点快点” 之意[5 ],中文译为 “维基” 或 “维客”。Wiki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知识集成方式,其通过对信息多人协作、多人维护、自由发表的形式对共同的主题进行补充和丰富,有利于读者从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实现对一个专题的了解。例如,项目长编写前言,确定目录,每个子部分由项目组成员来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具有严格的权限、版本控制以及审核流程。用户编辑完成,提交给知识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完以后,编辑才算完成,如果审核不通过,能够确保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所以采用这种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内容的权威性,但又不抹杀个人知识共享的积极性。石油知识百科平台的成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石油专业知识库,享用这个知识库的人要比为这个知识库做贡献的人多得多。作为一种知识社会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识共享的同时,亦不断地促进、激发知识的创新。图3 Wiki以协作的方式对词条内容进行编辑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将原本杂乱无联系的词条以主题词链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以线性的网状组织方式,体现了词条间的类目关系,加强了对知识信息的导向性挖掘,并以部门、知识等为整体,将知识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词条修改、创建者相互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石油知识百科平台与石油百科平台中其他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并且其他任何外部的应用系统都可在线查询石油词汇解释,图4所示是重大专项的管理信息系统,页面上鼠标滑过词汇后,会自动关联到石油百科中的解释,如果没有这个解释,会提示您去创建。同时,石油知识百科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编辑词条时可以点击修改和添加地图,填写经纬度坐标,然后在GIS中就会自动标注这个词条的地理位置,点击后能进入石油百科中详细查看这个词条的解释。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已经由知识管理员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7]4本全部录入,共有6000条条目,630万字,2200幅图片。广大的普通用户可以任意添加词条,进而扩充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因而,石油百科知识的内容会无限的扩充。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建立了词条间的逻辑关联,词条间具有语义的逻辑关系,包括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英译名等等,如图5所示。知识管理员已经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题词表》[8]收录进该平台,收录主题词16939条,详细构建了石油词汇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并且普通用户也可自行添加词汇逻辑关系,这样,词条间的语义关系会更为庞大,更为合理。石油知识百科是专为石油知识定制,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创造知识,并且是开放而活跃的新体系。普通用户对石油知识百科的访问、词条的修改、词条的创建过程中,也是实现对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的循环驱动。其实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统都具有这个知识流程的驱动过程,是开放而活跃的,是体现群体性智慧的知识管理平台。图4 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石油知识百科平台词条解释图5 词条语义逻辑表5 小结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利用Web 0架构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将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与石油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了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并构建了学习型共享组织,倡导了企业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使得石油专业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将实现石油知识的应用及社会化。参考文献[1]吴庆海,周伟,夏敬华驱动知识之轮企业基业常青,http:///ArticleSasp? ArticleID=[2]王伟军,熊瑞,张扬Web 0与知识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5):[3]武琳Web 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6,(3)[4]胡科,王荣良基于Web 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5]赖晓云Wiki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7]刘宝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8]杨义忠,王承勇,林淑凤石油主题词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知识杂志社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501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03965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1669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010-62752033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010-62029848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010-83908400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010-67391722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010-6428094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010-65779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010-82317024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010-51686049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010-64203023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010-66161951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010-62191671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010-630216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010-68913612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010-65228548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010-84042500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010-67605789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010-62191671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010-84279114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010-6303018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010-62205655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010-65278311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010-65240341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010-6298943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010-6298926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010-66126146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010-85262215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010-88354027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010-84252841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010-6228403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010-82303650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010-68962546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010-68993912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010-83908410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010-68219430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010-68423028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010-82324335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010-6815902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010-64492338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010-63939799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010-82028899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010-63720692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010-63082433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010-68467733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010-68929098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010-62529478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010-62114335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010-64941995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221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010-66174430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010-83086787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010-64663331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994599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010-64918089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010-68326677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010-62003339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010-64481154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010-68214032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010-88191311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010-63567683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010-65673917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010-65211991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010-68573317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010-68189377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010-68917647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010-67089360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28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3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010-68537104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010-62103170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010-63965561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010-64031314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010-63575982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010-65778401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010-84657840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010-64234411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010-68406361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010-65669393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010-62786544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010-88515599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010-64291195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010-65265404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010-65136418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010-65131326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010-64206166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010-64016633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010-68222916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010-65122371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010-65091708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010-67151482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010-67616688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010-65138394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389266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010-68210002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010-67132827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010-67132748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010-65126990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010-6752917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010-85111313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010-64262233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010-65122235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010-6536833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010-6506576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010-68902445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010-65277732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329041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010-64813342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010-68214971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010-64257481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010-64154348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010-63073021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010-66060679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327576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010-62055929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010-67603142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010-64924761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010-64013877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010-65241766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010-68416005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010-68038083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68318302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010-82517214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010-68517910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010-65270593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010-84273843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010-65082284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010-6545052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6833019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88390680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010-66175128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010-63529243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010-68358031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010-6421676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010-64219742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010-66180781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010-66187237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010-64158225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010-65228807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010-62005030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010-86093497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010-65766415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010-68049869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010-86093576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010-84258315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010-64443050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010-6841363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010-68164065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010-6865002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010-68393686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010-63287097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010-68305274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010-68159875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010-68359296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010-84211800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010-64919955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010-66184477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010-65136284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010-83892417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010-66512858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010-63056983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010-64194964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010-62732618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010-68919700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010-84049539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010-6402361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010-65128898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010-835194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010-62511329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010-6403943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010-83903450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010-62183682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010-84626437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010-51933084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010-64212247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010-63014828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010-64032266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010-6603095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010-64041531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010-65121996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010-84278950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010-64065998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010-63012687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010-63455164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010-6215663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010-63202266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010-63182980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010-63543388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010-63549466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010-63266600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389169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010-66192705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010-68033696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010-68392913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010-6211728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010-65260378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010-68315012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010-64601248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010-62224074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010-64169517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010-64156449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010-64061498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010-63458226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010-85323366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010-85323366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010-661713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010-6641979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010-68932447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010-63095931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010-66415711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010-64032165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010-65263565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043484

各种仿皮革制品,行李包、篮球、制服和专用保护设备的皮带,以及雨披、婴儿裤、仿皮夹克和各种雨靴,桌布、窗帘、充气玩具、唱片等,矿泉水、饮料、化妆品瓶等,其实都源自PVC。数据显示,型材、异型材是我国PVC消费量最大的领域,约占PVC总消费量的25%左右,主要用于制作门窗和节能材料。PVC管材是PVC第二大消费领域,约占其消费量的20%左右。在我国,PVC管较聚乙烯(PE)管和聚丙烯(PP)管开发早,品种多,性能优良,使用范围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PVC薄膜是PVC第三大消费领域,约占其消费量的10%左右。薄膜的用途很大,可以通过剪裁、热合方法加工成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建造温室和塑料大棚,或者用作地膜。经双向拉伸的薄膜,所受热收缩的特性,可用于收缩包装。PVC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如医药用品、玩具、革制品、各种容器、薄膜及硬片等。

石油知识杂志官网

6万公里,也可根据路况,最好按照保养手册的说明。

中国石油学会经过重新登记注册的会员为4万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地方性学会。理事下设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1个。国外著名石油、石油化工专家可以被吸收为通讯会员。 中国石油学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副局级单位),设在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为中国石油学会的挂靠和支持单位。中国石油学会实行秘书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学术交流部(国内外)、科普咨询部、《石油学报》编辑部、《石油知识》杂志社。

石油知识杂志怎么样

中国石油学会经过重新登记注册的会员为4万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地方性学会。理事下设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1个。国外著名石油、石油化工专家可以被吸收为通讯会员。 中国石油学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副局级单位),设在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为中国石油学会的挂靠和支持单位。中国石油学会实行秘书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学术交流部(国内外)、科普咨询部、《石油学报》编辑部、《石油知识》杂志社。

石油知识杂志电子版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钻采工艺 油田化学 新疆石油地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石油机械 钻采工艺 石油炼制与化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储运 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物探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地球科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其中石油学报是EI部分收录。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SPE J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SPE相对容易一些

郭攀红 唐先明 计秉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目前石油领域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连接企业员工知识的社会化的网络平台。基于Web 0架构的软件,构建了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及知识应用的应用环境,可应用于石油知识管理领域中,促进企业的知识能力创新。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并构建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详细介绍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如何实现Web 0的架构和理念。关键词 Web 0 知识管理 Wiki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0 Architecture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Key words Web 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科研院所承担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任,支撑着中国科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国家石油经济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知识高度密集型单位,是知识、研发成果的加工厂,是高水平人才从事创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开展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随着Web 0架构的广泛应用,网络上出现了众多的Web 0类型的学习交流网站和工具,但是这些通用型的社会网络工具并不能满足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首先它们的网站定位多以娱乐休闲为主,整个平台内容大而全,无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进行知识和应用的整合,用户每天需要登录不同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同样,现在也有许多的石油专业信息网站,但是它们大多是传统的Web 0方式,用户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专业知识,只能是少数的管理员添加内容,并且无有效地激励和管理机制,导致网站中内容不丰富,而且这些网站多是以石油商务性的知识居多,勘探开发专业知识很少。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知识的密集区域,每个人手中都有许多的石油专业资料,头脑中有许多的石油专业知识,但是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的资料不够用,遇到问题时,没有地方去请教,没有地方去查找。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知识是离散的,没有实现知识的汇聚和关联;思维是离散的,没有实现思维的汇聚和关联。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知识连接你和我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实现石油勘探开发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的汇聚及分享,成为迫切所需。其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利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获取资源和传播信息、知识、思想、智慧;可以认识朋友,扩充人脉;可以交流、学习、协作;可以发展、提升;可以积累社会资本,塑造个人品牌,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生存。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Web 0相关概念及技术工具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帮助石油企业实现高效的知识系统管理。1 知识管理及Web 0概述所谓知识管理[1],就是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 循环转动(图1),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如上定义可用一个公式表达如下:图1 驱动“知识之轮”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其中 “P” 指人(People);“+” 为管理及技术手段;“K” 为知识(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与氛围(Share)。这样看来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通过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使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社会化对人类甚至高等动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2004年Web 0架构出现[2],互联网络步入了一个社会化的网络时代,其优秀的技术架构和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与知识的紧密结合。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在总结Web 0的经验教训的基础提出了Web 0的理念[5]。Web 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 0的定义是:Web 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及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Web 0作为一种新技术架构,它的服务是由许许多多社会网络服务软件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顶客(digg)、维基百科(Wiki)、内容聚合(RSS)、图像分享(Flickr)、视频分享(YouTube、土豆网)、网络办公(Google Docs)、社会书签(Dus)、社交网络(开心网)、社会标注评论(Diigo)、幻灯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其特点如下[5 ]:1)多人参与,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传统网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发布的旧体系,用户只能看到设计者让他们看到的内容。Web 0网站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大部分的内容是由用户贡献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来创造内容,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Web 0的灵魂是人。2)可读可写互联网。在Web 0里,互联网是 “阅读式互联网”,用户只能读取网络内容,而Web 0是 “可写可读互联网”,普通用户对网络内容可读、可写,每个人都能写入内容。3)海量的数据。Web 0网络内容是封闭而死板的,内容增长能力很弱,Web 0网站信奉的是 “数据为王”,将数据变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们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数据资源,并且内容是开放且活跃的,商业模式就是让用户消费这些数据。4)社会化网络。传统网站的用户之间往往是孤立的,Web 0网站则加入了社交元素,让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联系,把互不沟通的离散人际关系体系转变成沟通顺畅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Web 0对于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的组织结构也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众多的社会性软件服务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是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识而建立的Web 0类型的学习型共享网络,图2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图,包括功能层和知识应用模型层,通过从知识沉淀、知识汇聚、知识审核、知识存储、知识关联、知识互助、知识获取、个人知识管理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的一整套知识管理流程,来实现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目标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实现汇聚,实现关联,实现知识的转化,以及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1 实现汇聚包括网络资源的汇聚、社会资源的汇聚、知识的汇聚和思维的汇聚。实现汇聚,将能极大地促进知识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知识更和谐地结合。图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图2 实现关联除了汇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关联,包括网络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互联网络)、社会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人际关系网)、知识的关联(即构建知识网络)、思维的关联(即形成集体性智慧)。同时,不仅要实现同类资源内部的关联,更需要实现资源间的关联。例如,知识与社会资源的关联、知识与思维的关联等。这样用户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学习群体和相关链接,轻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至于在茫茫的网海中搜索寻觅。3 实现知识的转化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即人脑思维。知识的最大未知区在于人脑中,所以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怎样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以及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直接的转化。4 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化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状态,所以需要借鉴纸质资料的知识管理过程来构建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把有用的网页收藏起来,对它高亮标识并注释以及分类、聚合,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收藏;能方便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收藏,并从其他用户的收藏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采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会网络服务的特点,除了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的地方:1)强调实现实名制。一般的Web 0应用中,用户可以任意注册,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而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采用企业电子邮件等注册方式,限制会员的注册权限,真正实现实名制,从而让人形成责任感并减少不信任感,沟通距离会更近。2)强调通过知识的互帮互助来建立新型的关系。该平台将打破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通过知识分享、知识的交流、共同的成长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之间,都可以更加轻松地互相沟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条件约束和情感障碍。3)强调知识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普通的Web 0不强调权威性审核,但是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强调用户及知识的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以保证石油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3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主要功能石油知识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个功能模块:石油知识资讯模块,石油知识共享模块,个人知识收藏模块,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石油知识百科全书。将来随着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内容会不断扩充。1 石油知识资讯模块将分专业、分研究方向设置多个栏目,每个栏目由知识工程师设置知识采集的条件,分发爬虫,到石油专业网站中采集最合适的内容,返回给栏目。同样地,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每个栏目都会有爬虫去网站中自动的爬取知识,称为知识爬虫。这部分就体现了知识的汇聚目标。采集后的知识并不以时间先后顺序放在首页,而是放在一种类似缓存的地方,用户可以判断每个知识的价值,有价值就顶,无价值就踩,越顶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后。用户可以做心情评价,做评论。这体现了知识与思维的关联。2 石油知识共享模块包括书籍共享、文档共享、图片贡献、幻灯片等等,通过这个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资料共享到平台中。贡献与获得成正比。贡献得越多,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越多;贡献越少获得越少,没有贡献将没有获得。从而发挥用户共享的积极性,这体现了知识汇聚目标。在每本项目成果报告页面上,都关联项目的图片册、项目的汇报录音、幻灯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种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知识关联起来,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知识的关联。3 个人知识收藏模块信息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的状态,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利用个人知识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欢的网页,并且点击编辑后,可以对网页在线进行标注,包括高亮标识及注释,成为自己的知识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兴趣的人,点击进入他的知识收藏中进行学习。这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个人的知识管理和学习的目标。4 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通过提问、回答、投票、评分4个阶段来完成问答流程。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知识转化的目标,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5 石油知识百科全书采用wiki这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方式编纂石油知识百科全书,特点是普通用户自由创建词汇,协作编辑共同完成。实行权限、版本控制,以确保能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这样有效地保护了知识内容的权威性。4 应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识百科为例很多的百科,如百度百科平台、互动百科平台等,内容过大而过全,但有关石油的内容很少,分类粗糙,词条的解释并不专业,且功能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如没有英文解释,没有相关词汇,没有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等语义逻辑关系,因而这类通用的百科网站不能满足石油专业知识管理的需求,于是作者建立了针对石油专业应用的知识百科平台,按照勘探、开发、工程及综合四大类把石油专业主题词、石油百科全书、实用案例等,采用基于Wiki架构的知识协同建构方式共同来完成,充分发挥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性。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即 “快点快点” 之意[5 ],中文译为 “维基” 或 “维客”。Wiki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知识集成方式,其通过对信息多人协作、多人维护、自由发表的形式对共同的主题进行补充和丰富,有利于读者从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实现对一个专题的了解。例如,项目长编写前言,确定目录,每个子部分由项目组成员来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具有严格的权限、版本控制以及审核流程。用户编辑完成,提交给知识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完以后,编辑才算完成,如果审核不通过,能够确保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所以采用这种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内容的权威性,但又不抹杀个人知识共享的积极性。石油知识百科平台的成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石油专业知识库,享用这个知识库的人要比为这个知识库做贡献的人多得多。作为一种知识社会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识共享的同时,亦不断地促进、激发知识的创新。图3 Wiki以协作的方式对词条内容进行编辑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将原本杂乱无联系的词条以主题词链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以线性的网状组织方式,体现了词条间的类目关系,加强了对知识信息的导向性挖掘,并以部门、知识等为整体,将知识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词条修改、创建者相互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石油知识百科平台与石油百科平台中其他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并且其他任何外部的应用系统都可在线查询石油词汇解释,图4所示是重大专项的管理信息系统,页面上鼠标滑过词汇后,会自动关联到石油百科中的解释,如果没有这个解释,会提示您去创建。同时,石油知识百科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编辑词条时可以点击修改和添加地图,填写经纬度坐标,然后在GIS中就会自动标注这个词条的地理位置,点击后能进入石油百科中详细查看这个词条的解释。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已经由知识管理员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7]4本全部录入,共有6000条条目,630万字,2200幅图片。广大的普通用户可以任意添加词条,进而扩充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因而,石油百科知识的内容会无限的扩充。石油知识百科平台建立了词条间的逻辑关联,词条间具有语义的逻辑关系,包括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英译名等等,如图5所示。知识管理员已经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题词表》[8]收录进该平台,收录主题词16939条,详细构建了石油词汇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并且普通用户也可自行添加词汇逻辑关系,这样,词条间的语义关系会更为庞大,更为合理。石油知识百科是专为石油知识定制,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创造知识,并且是开放而活跃的新体系。普通用户对石油知识百科的访问、词条的修改、词条的创建过程中,也是实现对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的循环驱动。其实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统都具有这个知识流程的驱动过程,是开放而活跃的,是体现群体性智慧的知识管理平台。图4 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石油知识百科平台词条解释图5 词条语义逻辑表5 小结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利用Web 0架构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将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与石油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了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并构建了学习型共享组织,倡导了企业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使得石油专业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将实现石油知识的应用及社会化。参考文献[1]吴庆海,周伟,夏敬华驱动知识之轮企业基业常青,http:///ArticleSasp? ArticleID=[2]王伟军,熊瑞,张扬Web 0与知识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5):[3]武琳Web 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6,(3)[4]胡科,王荣良基于Web 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5]赖晓云Wiki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7]刘宝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8]杨义忠,王承勇,林淑凤石油主题词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SPE J 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