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发展心理学最新进展文献资料

发布时间:

发展心理学最新进展文献资料

一,心理学根源於哲学和生理学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Rene Descarts)认为行为由心而生,主张二元论,强调身与心是分开的某些生理学家探讨心灵如何将感官所得资讯,接受刺激经由内在历程,产生行为如:缪勒(Johannes Muller)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冯徳(Wilhelm Wundt)率先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人类心理学研究被公认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或心理学之父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学派之争结构主义大师-铁钦钠(Edward Titchener)倡导意识结构的理念,使结构主义成为科学心理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派承续冯德的研究方法,让受试者以内省法(introspection),说出自己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思意念,再进一步分析功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倡导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詹姆斯受达尔文进化论及洛克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人类的意识与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What is 洛克经验主义 经验是人类心理和一切知识的来源,人一出生即像是一块白板,一切观念,标志均是经验作用於心灵上刻下的痕迹 除内省法之外,尚可采用观察,心理测验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四,行为主义的兴起二十世纪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John BWatson)所创立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科学方法仅研究可以观察得到的与可以验证的行为,不必探讨心理历程(有关思考,情绪,认知及意识都不再研究范围内)认为人类不受遗传控制,强调后天环境与生活经验对人类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五,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哲迈(Max Wertheimer)所创立在探讨人类知觉(perception)与意识的心理过程认为个人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会经历有组织的心理历程而产生知觉主张整体不等於部分的总和六,精神分析论又称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由奥地利精神科医师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创立心理分析论探索个人潜意识,来了解人格特质,动机与心理异常的原因潜意识是潜藏个人所不知道的思想,记忆与欲望对个人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佛洛伊德强调性的压抑与冲动,是造成个人心理失常的主要原因,亦主张性与攻击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也是人类的原动力因此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学派七,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方向应以正常人为对象,以人的需要为主,研究人性强调人有自由意志,主动积极及善良的本性,对自己未来有抉择能力藉著关怀与尊重个人,培养正面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有助个人达成自我实现源头为人文主义(Humanism)由美国心理学家罗吉斯(Carl Rogers)与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创立八,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包含皮亚杰,强士基,西蒙等学者主张透过人们如何获得,贮存及讯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就能对人类行为有充分的了解认知(cognition)指个体求知的心理历程,包含思考,记忆,想像,期望,理解,注意及辨别等复杂的意识状态包含了内在的心理历程及外在的行为九,神经心理学大脑神经化学物质的传导,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经直接观察个体,在清醒,睡眠,大脑受伤及焦虑不安等意识状态下,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情形,进而分析大脑各区域的功能是从生理心理学衍生出来的,有些心理学者认为以电流刺激大脑,就可以使动物产生情绪反应有些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左半球与又半球的功能不同十,现代心理学的新取向研究人类行为不可忽略文化的变数研究的方向有转向泛文化(cross culture)的趋势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文库搜索一下 或者使用百度高级搜索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 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对初二年级186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2、教育者要求过于频繁,又不严格执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在心理上出现厌烦甚至厌恶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 3、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公正造成学生反感和对立。教育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盲目猜测,偏听偏信,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 4、初中生因缺乏知识经验导致对教育者的误解。调查表明,初中学生因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对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时常会出现不理解或产生误解,由此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不正确,甚至认为是教师有意刁难,因而不愿意接受和执行。 5、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 二、教育对策。 1、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讲求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自律、宽容、可信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

在百度文库里找找看吧

发展心理学最新进展的文献

参考文献需要自己去找,只要是自己用的到的都行,一般是找同专业的,像心理学进展就适合你参考

百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心理现象著作。近代主要受17世纪法国为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的影响。而现代心理学的试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生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林立的时期,产生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当代心理学转向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主义研究,心理分析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本答案原文来自心理学之家,由心理学之家提供。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3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6 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9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文献资料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新进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本章小结第三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本章小结第四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活动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活动的发展本章小结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本章小结第六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与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本章小结第七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本章小结第八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小结第九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三节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第五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本章小结第十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第三节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本章小结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本章小结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指导本章小结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本章小结主要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1)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A 6个月—1岁 B1岁—5岁 C5岁—2岁 D2岁—3岁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A直接刺激 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 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 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 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A3岁 B4岁 C5岁 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二、 填空题(10分)1、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2、 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 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3、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4、 _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5、 _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6、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三、 名词解释(20分)1、 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2、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4、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5、 理智感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四、 简答题(30分)1、 创造想象有何表现?(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2)提出不寻常(3)讲故事,编结尾(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2、 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3、 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4、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5、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5)良好的意志品质五、 论述(30分)1、 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2、 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经历六个较大阶段,这就是: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岁到7岁到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各个阶段具有其本质特点

乳腺癌最新文献进展

乳腺癌总体来说治疗的手段是非常多的,那么目前我们讲的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了乳腺癌的,一个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放疗,乳腺癌的化疗,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中医中药的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是乳腺癌,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环节,我们有句话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指手术治疗,那么乳腺,的其他的治疗还包括了,乳腺癌的化疗,乳腺癌的化疗呢,他是全身治疗的一个手段,它使用细胞毒的药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那么它其实是分不清好的细胞,和坏的细胞的,所以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它也会对正常的细胞有影响,所以很多病人在做化疗的过程中,由于正常的细胞受到损伤,会出现呕吐 脱发 血细胞低下等等的不良反应,那么还有一种治疗就是放疗,放疗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一样都是属于局部的治疗,那么它是用放射线在,局部的区域进行照射,来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风险,也可以为患者带来远处生存等等的,一些获益,还有呢就是有些人的内分泌治疗,那么不是所有乳腺癌的病人,都适合进行内分泌的治疗,只有雌激素受体或者是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可以接受的内分泌治疗,还有一个靶向治疗,那我们说现在都进入到了,一个精准治疗的时代,那么靶向治疗其实就体现了,这个精准治疗的意义,目前比较成熟的 ,应用比较广泛的靶向治疗,是针对HER2这样的一个靶点的治疗,那么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来说应用靶向治疗可以给别人带来生存获益可以提高30%到40%,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个跨越,那么最后呢还有我们中医中药的治疗,那个中医中药他在乳腺癌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是一个全程参与的,那么它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一个围术期的一个恢复,对于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它可以减轻,那么可以提高患者的一个生存的预期,所以中医中药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保守治疗等,手术仅为姑息切除或对症处理。手术后身体元气损伤,一般辅助人参皂苷RH2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中西医在治疗肿瘤上各有所长,故治疗乳腺癌必须做到发挥中医药各自优势,坚持长期治疗,宽舒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治疗,增加饮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但对于脑转移、有脊髓压迫的脊柱骨转移,或为了巩固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或全身治疗无效等情况下,放疗和中药有其特殊的地位。总之,随着治疗方法的日益发展,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人参皂苷Rh2的广泛应用,有40%-50%的乳腺癌得以治愈。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的全身治疗手段,可分为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指在手术后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在于杀灭手术无法清除的微小病灶,减少癌灶转移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适用于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而有高危复发因素者,也适合应用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以期先通过化疗使肿瘤缩小,再通过手术或放疗等治疗方法治愈肿瘤。适用于肿块较大(>5cm)、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大难以保乳等患者。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一般都是通过改变或抑制癌细胞的生化代谢过程,从而干扰癌细胞的繁殖,以蒽环类和紫杉醇类为主。蒽环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多柔比星最严重)、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紫杉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红斑)、胃肠道反应等。其他: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口服药物卡培他滨等。内分泌治疗通过去除或阻断激素的作用,以阻止癌细胞生长。与化疗相比,内分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毒性小、使用方便、无须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虽起效慢,但缓解期长,特别适合于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抗雌激素药物常见药物包括三苯氧胺(又名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减少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临床上适用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常见副作用包括潮热、恶心、呕吐、静脉血栓形成、眼部副作用、阴道干燥或分泌物增多。芳香化酶抑制剂常见药物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可降低雌二醇,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临床上适用于绝经后妇女,治疗效果优于他莫昔芬,常见副作用以骨性病变为主,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其他临床常用内分泌药物还包括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雌激素灭活剂氟维司群等。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异性干扰,进而阻断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与化疗相比,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较好,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主要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吡咯替尼等。根据病情不同,可分别与化疗联合或序贯,用于新辅助、辅助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有时也可与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

我妈得的也是这个病,首先这个病虽然是癌,但是治愈率非常高。所以LZ先要宽心。你的描述看不太懂,我说说我妈那个时候是左半乳和左边腋下淋巴完全切除,怕有癌细胞转移到淋巴,所以切干净了不留后患。术后多吃泥鳅,黑鱼,鸽子,老鳖等,炖汤喝。这样有助于伤口的愈合。伤口愈合不疼后要多活动右手,不然老不活动刀口那一边的手容易行动不便。接下来的6次化疗很重要也很艰苦。建议你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用最好的药水,这样你妈妈受的痛苦会少一些。。化疗时的饮食要清单一些,忌太过油腻。老鳖(野生的最好),黑鱼,泥鳅,乌骨鸡,牛肉,等能增加体内白血球数量的食物要多吃。因为化疗期间白血球数量极具减少,所以饮食要以增加白血球和增强体质为主。蔬菜水果要多吃,化疗容易引起便秘,很难受的。发物,红肉尤其鹅是羊肉,还有洋种鸡尤其是公鸡,鹅等不要吃,当然妥当起见,可以多问问医生和病友,他们能给你的帮助最大。还有就是化疗期间,你妈会出现身体不适反映,头昏,恶心,厌食,乏力,这个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她想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能吃不要勉强,每次化疗都会出现的,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所缓解。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卫生和保暖,不然感冒或者拉肚子就糟糕了,常规药物是不能吃的,病人会受很大的痛苦。一般3次化疗结束后,每次区医院的时候做下全面的身体检查,化疗对身体的其他器官是有伤害的。有时候也会引起身体其他的并发症,这个并发症多半是你妈以前得过的病,这个一定要当心。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你妈妈的病能有所帮助,在你妈妈化疗的时候多陪陪她,多鼓励她。家人的关怀是她战胜病魔最好的药物。愿你妈妈早日康复~~

科技发展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1] 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 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文献标识类型0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图所示。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02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如图。03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如图。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以及建筑、纺织、陶瓷、造船、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天文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尧帝时就设有司天官。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天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天象观测方面,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就有天象的文字记载,他们相继留下的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日月五星的记事以及各种星图、星表,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在天文学理论和天文仪器方面,他们创造了象浑天说这样颇有见识的宇宙观,发明了浑仪、简仪等光照后世的测天仪器;在历法方面,早在公元前十六至前十一世纪,中国就已经有了原始历法,经过不断改革完善沿袭至今,它既照顾了朔望月,又考虑了回归年,是别具一格的阴阳合历。  中国古代的天象纪事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注意到物侯和天象的周期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于是开始了对日、月等天象的观察。此后,中国人长期不断地辛勤致力于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等的各种记录。这些天象纪事不仅内容详实,年代延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至今对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仍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日出黄有黑气——黑子的记录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漩涡,由于其温度比太阳其它部分的温度低,所以光芒也较之其它处幽暗一些,从地球上看仿佛是太阳表面出现了黑色的斑点或斑块,所以又称日斑。  关于太阳黑子,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述。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是载于《汉书·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欧洲关于太阳黑子纪事的最早时间是公元807年8月,当时还被误认为是水星凌日的现象,直到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660年发明天文望远镜后,才确认黑子是确实存在的。而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已有关于黑子的101次记录,这些记录不但有时间,还有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变化情况等等。难怪美国天文学家海尔会赞叹道:“中国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他们观测日斑,比西方早约2000年,历史上记载不绝,并且都很正确可信。”

参考文献格式:[1]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