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佛教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佛教文献有哪些

经传体佛史专记某一佛经的传习源流。影响较大的有唐代慧禅的《弘赞法华经》、法藏的《华严经传记》、僧祥的《法华经传记》。以僧祥的《法华经传记》10卷为例,可知经传体佛籍一般记载该经的部类卷帙、隐显经过、传译年代、派生经典、有关论注、诸师序记以及僧俗因讲解、讽诵、咏读、书写、听闻此经而获感应的事迹。这类经传,对于了解佛经的内容卷帙及授受源流等状况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其中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感应事迹则用处不大。后来出现的一些感应记、持验记等,如宋代的《法华经显应录》、明代的《法华经感应略记》和《金光明经感应记》、清代的《观音经持验记》和《金刚经持验记》等,都是对经传体中感应内容的发挥。

《心经》最简短精辟的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孝经》《无量寿经》《大乘无量光明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现在都是大乘经典,有心读经,其实一本就够学一辈子全文

《佛法概论》

佛教的经典虽然浩如烟海,但在各个时期,祖师大德们为了广大信众的修学需要,在对佛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编写了很多能够全面反映佛陀教法的纲要书。如印度早期的《俱舍论》,西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论》,当代佛学研究泰斗印顺导师编写的《佛法概论》、《成佛之道》,这些对于广大信众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入门典籍,通过这一本书的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佛法修学的脉络和佛教的基本思想。佛教中最权威的是佛陀,如果说在佛教中有权威典籍的话,那么,佛经便是最高的权威,没有比佛经更权威的。佛教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发展是沿着因果的规律,由如是因感如是果,人类种下什么样的因,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佛教不像其他宗教,对人类的未来做出先知式的预测,而是要我们活在当下,重视当下的人生的改善,如果每个人都能止恶行善,社会自然就会安乐祥和,而人类的未来也自然就会有光明的前景。

藏传佛教文献有哪些

东巴经籍 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藏的佛教是真正的佛教,并且是佛法中最为高深的学问所在,这点是不用质疑的。

佛教 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双版纳、孟连、耿马等地。 藏传佛教(喇嘛教):在迪庆州等藏区,云南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香格里拉县的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 大乘佛教:汉族、部分白族。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几乎遍布云南全境,共约62万余人,清真寺810处。基督教: 信奉基督教的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僳僳族以及怒族、独龙族;东北部昭通市、武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思茅市澜沧县(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景颇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僳僳文和东僳僳文等的创制都与基督教传播有关)。 道教 汉族和受汉文化影响较多的部分白族。 天主教 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基本相同。东巴教 丽江的纳西族中曾流行过东巴教。 其他还有白族、彝族、佤族等民族自己的民间宗教信仰。

《大日经》是藏传佛教大乘教义,《西藏度亡经》救度中阴完美方法。

中国佛教文献有哪些

你看到的每一部佛经都不是释迦牟尼子的,都是后人写的。据说有三次大的“集结”,我想也就第一次的集结时所记述的佛经比较接近佛祖,至于几百年后的第二、三次集结时所记录的佛经,不过是后人学佛的心得罢了。

不是世谛,那叫俗谛。二谛就是真谛和俗谛,也叫做胜义谛和世俗谛。涉及这方面的典籍很多,如:般若摄颂、现观庄严论、中观论、天台宗史、教观纲宗等。你也可以下载一个佛学电子词典,里面有二十多种词典,相应的名词法相都有详尽的解释。

佛教的经书是由最早的佛陀入灭之后,由佛弟子结集的,当时分在王舍城外灵鹫山的窟内和窟外分别结集。五百阿罗汉在窟内,上千比丘在窟外;故此成为后期的上座部和大众部两支。上座部即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缅甸为代表;大众部发展成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代表。佛经是佛弟子纪录佛陀在世时候的言行和修持法门,以及开示宇宙真理的文字。由于阿罗汉并非凡夫,具有神通,他们都能够背诵佛陀当时的说法,在窟内主要是由阿那律尊者诵律藏,阿难尊者诵经藏,由迦叶尊者等诵论藏。他们都是口口相传,而且他们的记忆和背诵能力都相当超群,可以背诵几万偈颂。但是,后来由于众生业力和能力差异,背诵得有些差异了,所以就纪录在菩提叶上,又叫贝页经(开始窟内阿罗汉结集没有写在贝页上,他们都会背诵,无须纪录了)。这样,经书谁写的,你该清楚了吧,就是由佛弟子们纪录下来的,记录佛陀的言说的文字。作者根据什么理论写的?你这个问题就在问论典了,因为律藏和经藏是不能随便更改,是佛陀宣说的,只要论藏可以涉及到后来的作者撰写的说法。那么后来的祖师大德根据什么呢?就是根本经藏和律藏以及佛陀宣说的宇宙真理来发挥的,这就是后来大量的论典问题了。包括〈大智度论〉、〈成唯识论〉等作品。佛教徒都要根据经文念经吗?佛教徒当然要根据经文念经了,因为经文是圣人所说的,其中意思就是真理,你又怎么能更改呢?而且更改之后如果违背真理的话,你不是有罪过了吗?念经是为了什么?念经为了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净化凡夫众生杂乱心,契入到诸佛菩萨的真理当中去,以经文的意思来指导你个人的人生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人际相处等等方面,其既可以指导世间的人生实践,又可以指导出世间解脱的修证,是双重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当然要念经了。而且念经也会消除自己的业障,开发智慧。是解脱人生烦恼的智慧,也是根本智慧。建议不妨念念经,感受一下,你就会知道了。中国由于五四和文革的影响,将中国人自身本有的文化传统都丢失很久了,实在有愧于中国圣贤古德,我们作为中国人理该要学习佛经的。

《佛法概论》

佛教参考文献有哪些

佛教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答:三藏十二部,无一不是经典。其中要包括他的历史、背景、发展、学术答:此问题,恐足够出一套丛书了,不是短短一贴一楼能回答的。请问您是学佛还是搞佛学研究?看您所问,恐是后者居多。:) 建议您自己查资料去吧,这个不太容易的,古印度不太注重历史,此其一;佛家的东西,不是能考证的,如果您真学佛的话,就明了这一点,考证法,只能是缘木求鱼,此二。其实,您的这个“研究课题”(暂且这么说)没有多大价值的,当然主要还是看您发心。

金刚经、无量心经、般若心经、佛经(八十一卷佛经)

佛学问答类编(密宗第十一)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十一、密宗 问:金刚上师的解释如何?(永康) 答:详释甚繁,兹从略:金刚者,坚固不坏决定成就之意。佛如是,法亦如是,上师者,即至高无上之尊师也。 问:现在有几位金刚上师?(永康) 答:藏密有红黄两大派,尚有其他派,在台出家众,有黄教甘珠尔瓦呼图克图等,在家众,有红教屈文六上师等。 问:诺那上师是生于何时?圆寂于何时?是哪地方出生的?(永康) 答:诺那呼图克图,籍是西藏,生时不详,圆寂于一九三六年之时。 问:持哪一种咒最得益?(翁慧欣) 答:诸法平等,无不得益,但须契机,尤须论所修目标何在,始能检修何法。佛为医王,法为灵药,药须对症,法须切其愿也。 问:我国在何时方有使用陀罗尼经被?是否从我国西藏传入?(永康) 答:陀罗尼经被,皆系梵文,或由藏地传入。但知前清时代,王公大臣死后,奉旨赏给,而普通官民不得擅用,今则无禁矣。再往上追,无书可稽,则不可知。 问:往生咒之功用,为助往生极乐,未悉大悲咒及其他各种咒语功用为何?(蔡世芳) 答:大悲咒所用甚广,世间息灾增益,出世断惑证真,持之均得助力。他咒各有其名,顾其名可思得其义矣。若解圆义,则法法一如,可以互得其用。 问:往生咒或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如何解释?(永康) 答:此二名乃系一事,不过一详一略耳。兹释其繁者,“拔”是拔除,“一切业障”谓种种之罪业,生出种种之障碍,使所修难成,“根本”喻业障之深固,如树之有根,盘结坚牢。“得生净土”谓是如愿获得,生指神识托生之处,净土指极乐世界之清净国土。“陀罗尼”译为总持,乃不失成就之义,其类有四,此处单指咒陀罗尼。合讲即是此咒有二种大用,一、所有一切罪业,一切魔障,虽则如树有根,发生碍道之力,而咒力能尽拔除之,不使有余。二、且能承此咒之威力,决定得生极乐净土。 问:念往生咒是助自己往生为目的,抑是助外生多劫所结来的众怨仇超生为目的?(吕慧良) 答:一体万用,第看心及回向如何耳。 问: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请为详解!(张鸣声) 答:此系咒语,按五不翻例,属于秘密不翻,区区遵之,亦不强作解释。 问:准提咒开首“稽首皈依苏悉帝”等之四句,是否持诵十遍百遍千遍,须要连续持诵,抑或开始诵一遍可亦,与及以方言白话诵之可否?(黄涵) 答:首四句为偈,下方为咒,偈诵一遍,咒或为千,亦称如仪。设欲每遍皆诵偈,亦无不可。惟以方言白话诵法下问,颇感不明来意,因偈文简单,且有梵语,如翻成白话,不善文者,不但语意未周,且必络索冗长,更感不便。 问: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是何意义,请详解之?(张维明) 答:此属秘密,古人有不许翻译之例(近代有解释)。盖咒忌心分别,不解其义,不起分别,易于成就。 问:大悲咒及其他咒内很多字不认识,字典内又查不出,佛学辞典又无注音符号,请朋友教,又担心发音不准,将来转教与人,更成问题,请解决!(蒋俊义) 答:密咒重师承口传,当地若无金刚上师,可向比丘僧而常持是咒者求授。若求音确,必须梵音。汉音久多讹误,如二合三合四合等音,往往读为二字三字四字,此其最著者,即单字音,亦多汉藏各省之不同,演变如是,不必拘泥矣。但得比丘传授,心存诚敬,自有灵验。 问:大悲咒之第二句,南无阿唎耶的“阿”字读什么是为准确?(唐桂兰) 答:阿字音从喉咙发,即能得其准音。 问:变食真言诵咒施食,既能使金翅鸟及饿鬼获得饱满,何以不能回向社会饥人,个个得食?(李孟泉) 答:金翅鸟性食龙,佛为救龙,故施食与鸟,此有一段公案,免赘不叙。饿鬼道本无食品,故咒变之,人道本多食品,故不须咒变。前两道皆有食品矣,其两众得食与否,尚视其有无障碍为断!鬼道目连尊者之母,食方近口,即变为火,即一例也。人不能遍得食,又何足怪。且佛家印经及拜忏等,常有刀兵饥馑,悉皆灭除,种种咒愿,又何尝不为饥人回向哉。 问:“活佛”,这个很宝贵的称呼,是否密宗的修行人,统统可以使用的,抑或要经过一种的过程,具有特别资格的密宗大德才能使用?(李永茂) 答:对于传法之金刚上师,方以此号尊之,非学密者一概可称也。 问:白衣大士咒:初称佛号三遍,后从南无佛起至波罗密止为一咒,若要连诵几十遍时,可从南无佛念起,或是遍遍都要三称佛号念起?不在佛前,在任何地方或行、立、坐、卧都可能持诵?(尤彩华) 答:只初诵三称即可。行住坐可称,卧只许心转,不宜出声,恐涉不敬也。 问:佛法是依法不依人,何以密宗要依金刚上师口传音,不依原译音。(暂梁) 答:字在纸上,会自动发音乎?不有师父,音何能准,原译之音,究属何音,能诵出乎?凡属学问,必有师承,岂独密宗。若传法者未离经义,学者依之,正是依法也。 问:密宗专门持咒效验最灵,有现身成佛的,有求功名得功名的,有求富贵得富贵的,求聪明得聪明的……现在有人依此专门持咒去买爱国奖券是可以中奖否?(潘玉泉) 答:佛法之大用,在了生脱死,次则灭罪消愆,拔苦与乐。罪愆消,苦尽拔,乐却生矣,然亦有一定之限度,非许其逞贪纵欲也。有《可许则许》一书,解说甚详,倘漫无限度,则非分之事甚多,一律许之,不独害世,恐亦不利于己。 问:持咒与念经功德,有何不同?诚如您在莲社说法“放下万缘,一句洪名”自然深信不疑,但因持咒成习,一时改不过来,尤以自认这是一种好习惯,不改可否?(张文炳) 答:上手功夫,不宜抛掉。但持咒以外,再加佛号可矣。 问:听说有学密宗的居士功夫很好,但是不吃素,请问这种行为当生能不能成就?(慧心) 答:学密吃素者甚多,并非一律吃肉,若吃肉之密宗居士果然功夫很好,自有他的成就办法,非他人所知。 问:密宗礼佛,合掌先安在顶上,又向口前一安,是什么意思?(三三) 答:密宗礼佛,同时持“嗡阿轰”三字,观想色光,即将此三字安于顶喉心三处,然后方拜,合掌安三处者,即此意也。 问:密宗供佛,有将其皈依之喇嘛,安在释加佛上者,是不是错误?(三三) 答:这是密宗的仪规,显宗是三皈依,密宗是四皈依,第一先皈依金刚师,因无师先导,而自不知三宝,故对金刚上师,恭敬第一。 问:请问真言宗(密宗)的归宿点,是否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维宝) 答:密宗法门甚多,其中破瓦法等即是往生极乐者,其余各有各之归宿,并不一致。 问:国人持咒是否以国语发音方为正确,若以方言发音其功用有否失效?(蔡世芳) 答:咒属密部,按规应依密宗仪式传授,必经金刚上师灌顶口授。金刚上师,皆系师承梵音,依此方为准确。但梵音并非如汉字一字一音,每多二合乃至四合,吾人念者,竟将二合念成二字,四合念成四字,甚将二合念一音,如多咒开首之“唵”,本为“乌唵”合音,读“嗡”,普遍唯读一“唵”字,学密宗者,则二合“嗡”音。据上所述,能经金刚上师口授,应读所受之音,否则但存恭敬随顺方音,不必再改国音,缘国音与梵亦不符也。 问:凡咒保持梵音不翻,神鬼听懂就能达到目的,人听不懂没有关系,可是本来咒是人作成的,听不懂念来究竟意义又不解,希望要理解重要诸咒的大意,有什么方法可求?(吕慧良) 答:能研梵文,即解其意,例普传之大悲往生药师般若等咒,亦有加注释者,不过其义不周。惟持咒之法,在于三密相应,自有不可思议力量,对方纵不懂,亦蒙其益,如乘飞机。虽不解其机构,乘之者,定能被载远游耳。 问:禅宗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于结集法藏后,曾宣示“佛所制者,我等应行;佛未制者,我等莫制”。密宗乃禅宗第十四祖龙树大士所创。除托佛演述之大日及金刚顶等经外,所有一切法规仪规,均其制定。未审是否迦叶尊者所示,有无抵触?虽然凡已见性者,均可称之为佛,龙树大士亦是见性者,当然称佛。但迦叶尊者所称之佛,乃尊释尊而言,幸赐教。(赵超) 答:迦叶尊者,虽有此语,而佛所制者,亦未能一次集尽,故继续有多次之结集。至于法轨一事,师其原意,不妨随地随宜,少加权变。如中国之三衣,已与印土不同;单腿胡跪,今多不行;密宗之红色甘露,中国多以茶水代之;凡此均不可以抵触论。至云佛之一字,自有藏通别圆之区别,最显者,缘觉亦称佛,岂可与三只圆满者同日语哉! 问:请详细指示持诵大悲咒的仪式!(尤彩华) 答:持咒之规矩,必须经过金刚上师灌顶,方得传授。惟十小咒及大悲咒等,后定为丛林日课,即多不经上师传授,自己习诵。是以观想,结印诸法,已不讲究矣。但能诚敬诵持,亦有灵应!所询大悲咒之持法有三:一、为拜忏行法,此有忏本可参。二、须依金刚上师之传授,手结印、意观想、口诵咒,此之谓三密相应(一、非平时所作;二、无金刚上师不能习)。三、但存诚敬,一直念去即可,不必求仪式也。(附大悲咒普通结印法)诵时两手合掌,右大指扣在左二指之根间,再以左大指加在右大指之上,诵到“婆夜摩那娑婆诃”句,即将两小指展开;“悉陀夜娑婆诃”句,展两四指;“摩诃悉陀夜娑婆诃”句,展两中指;“悉陀喻艺室皤啰夜娑婆诃”句,展开二指;诵到最后“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句,两中指左上右下一交插;“南无阿唎耶”句,再以两中指右上左下一交插,“婆罗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句,合掌如故。此印不须上师传授,乃公开者也。 问:“密”之修习法,与印度瑜伽术部分似乎相同,如持咒,结印,坐式,修气脉,明点等何故?(李明扬) 答:佛法中之密宗,即称瑜伽宗,法相亦称瑜伽,瑜伽中文为相应之义。至于印度之瑜伽术为何,区区未闻,同异难论。至云持咒结印,坐式,气脉,明点何故,可参考前一答。各有各之含义,各有各之表显,若笼统答覆,无非取其瑜伽而已。 问:藏密之“破瓦”与“大手印”,两者在修习法上有何区别?修气脉,提明点,醒拙火是否为两者之原则共有法?(李明扬) 答:未学密者,不必问此,一法有一法之仪式,结印观想持咒,各法各别,简单说之则不解,详细说之,等于著述,亦非本栏范围。中脉与明点,虽属两事,然有联带关系。密宗注重受金刚上师之灌顶,亲依传授,不许随便谈论,以涉盗法卖法之嫌。区区于密,固有一知半解,然不作上师,故不传法。桃园大溪有传红密者,台北有传黄密者,居士有志,可往求之。 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四四面,变食真言,念时有否手印?(郭无垢) 答:凡属密法,皆以观想结印持咒三者并行为原则,观与印必经上师亲授,方无错谬,惟书既不载,后人故只以持咒一端,但心诚作之,亦能感格也。 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四六面之济饿鬼谓于晨朝及一切时,白日非鬼境界济之是否得益,究应于何时为宜?(学人于晨暮各施一次)(郭无垢) 答:一切时,是不限于某时也。居士朝暮通行,有何不可。 问:济鬼施食,是否须要观想。如金刚经云“不住相布施等”施食时无杂念亦不观想可否? 答:观想与金刚经所示之“不住相布施”,意义不同,切勿误解,施食不会观想,自不必强作。但应不断持咒以除杂想,若杂想起,其所施食,即随其想而变所想之事矣。 问:贵刊有写大悲咒之感应,请录出大悲咒之念法,不知同意否?(邱福慧) 答:学咒有二法,一:依密宗仪式,受金刚上师之灌顶,然后亲口传授,学者依其音而修持,此为正规。二:传密之金刚上师,不能处处皆有,或求曾诵修之人学习,不问其读音如何,只存恭敬修持,此为方便。前者有观想,结印,拼音,可谓有“念法”,后者求长诵之人依书传音,为方便“念法”。笔答者,只能于纸上写字,不能于纸上发音。 问:据说印度有无上瑜伽经典,依法修行能即生解脱,不待来生,当今印度雪山,圣熙福难陀尊者,便是依此无上瑜伽勤修十年而获亲证圆满、光明、清净自性的。彼获证后,以慈悲度生大愿,遍设神圣生命学会于香港,南洋新加坡等地,并常以“神足通”——法身,指示各地弟子之修持法,或在诸弟子入定时显示,或在梦中显示。此事实否?又彼尊者所证何果位?(李明扬) 答:佛法多门,总括为显密二宗,瑜伽经典,即密教法也,显密各法,传授须契根器,成就皆赖修功,契机功纯者成就速,反之则成就迟,不过各法,有重自力与重二力之不同。至于心专功纯,密有感而显亦有感,密即生成就,而禅净皆是即生成就也。彼尊者区区未曾参谒,何敢妄测高深。 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唤作着魔?学佛浅说内中云:每日要诵楞严咒大悲咒,即能消灭魔障。莲友中每每遇着不顺时就退转,望详细开示 除魔之法!(林宽修) 答:道乃我心,魔亦我心,起妄即魔,显真即道。是理即道,昧理即魔,为顺逆所动即魔,不为顺逆所动即道。精进即道,退转即魔,是道魔皆在于心,不关外来。楞严咒与大悲咒,固可却魔,六字洪名岂能不却魔耶?果念到一心不乱,道尚不可名,安得尚有魔在,居士问却魔之法,即一心不乱是。 问:藏密中有中阴救度密法,其功效如何,未习密宗之人,依法行之有效否?(洁园) 答:显密功效无二理,功夫成熟,则行法有效,功夫不熟,则行法无效,效与不效,在乎行法之人,而不在法。 问:闻说:密宗的光明咒,持念的人,往生很有把握,我们修净土的学念,有益吗?是否盗法?(白张文适) 答:大灌顶光明真言,依法咒沙咒米,专为加持亡者,然持法者当亦有益。往生把握,是指被加持者,加持人不修净功,自亦不能往生。密宗规矩,经人传授,乃系正受,不名盗法。 问:修密宗“破瓦”是什么?有何妙处请指教。(陈冠仁) 答:“破瓦”,乃是开顶之法,使神识从顶而出,亲近阿弥陀佛。平素如此,临终如此,密宗中之往生净土法也。(“破瓦”有多种之法,但必须经金刚上师传授,方能修。) 问:或有持咒诵经而能梦见圣境及佛菩萨圣相,或有任持任诵均不能见到,不知其差何在?两者何属究竟?(吴明安) 答:修行人以无梦为佳,若有梦而能现圣境,亦是瑞相。但不可执着,思常得梦,初学人不解心性之理,执着恐招魔境。次问见不到者,亦有分别,如任何梦皆无自佳,倘有乱梦而无此境者,自是功夫欠专耳。 问:陀罗尼经被,用以盖死者之尸体,因值咒力,得生净土,是否要大德加持过方生效力?(李福民) 答:密宗仪式,一切皆须经过加持,方为相应。至云效力与否,是又在诚敬如何耳。 问:密宗“红密”与“黄密”此二法有何分别,学密者应学何法。(吕净安) 答:红密始自莲花生大士,多讲顿修,学者衣红,故以红教呼之。黄密始自宗喀巴大师,多主次第,学者衣黄,故以黄教呼之。应学何法,各有所长,各随其机。 问:“白衣神咒”学人疑为“外道”伪造,其实此咒是否“外道”伪造?(吕净安) 答:此咒普遍流行,然藏中未载,故说为伪。且此咒语之组织,梵汉混杂,更令人生疑。细味之,开首为诵皈依,结尾乃是回向,惟中间是咒。究其竟语为何,须求通晓梵音者证之,方能定其是外非外也。 问:学密者应受“金刚上师”传授密法。“金刚上师”是否指“活佛”。(吕净安) 答:金刚上师,有活佛为者,非活佛亦能为之。 问:密咒如军中秘密号令,不可讲解,为何“某”法师,还著有“大悲咒讲解”其中七十四句,还有七十三位神相,此实否?(吕净安) 答:秘密不翻,乃晋唐各译经大师所定,自宜顺从。某版之大悲咒增加图解,是否深解梵音,(咒不尽为梵语)有无错译,尚在其次,已显与持咒之密意不契。区区学浅,言恐无当,按依法不依人之训,莫如从古不从今也。 问:“楞严神咒”甚长难受持,如受持最后之八句“正楞严心咒”可否?受持此八句与受持全咒是否有差别?(吕净安) 答:若解圆意,八句未尝不可,闻尚有专持六字咒心者,惟须至心诚敬,而不起分别,自然感应无差。 问: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否包括“密乘”?(李明扬) 答:包括有密部。 问:“密宗”法门是否为释尊亲口所宣,若是则据何经典?(李明扬) 答:密部法门甚多,有佛说者,有祖说者,有载藏经中,有未经翻译而为西来之上师口传者。 问:蒙山施食经文中所念的“佛子所造诸恶业”是什么意思?(江宽玉) 答:此为华严经中之一偈,后人取作忏悔之用。蒙山施食,原为救济饿鬼,彼等罪业所障,故咽细喷火,不闻水名。念此偈者,意为先与求忏消罪去障,然后与食,方能入咽也。 问:蒙山施食如果没有法师领导,在家二众可如法举行否?(翟孟秋) 答:蒙山施食,系密宗之法,有观想结印,本重师传,如得其法,行时不限缁素。但作佛事,要在至诚,徒尚表面,且恐有慢法之咎。 问:暮课所念的蒙山施食,请大德劳心慈悲说明蒙山施食的原因及其意义吧?(弘宗师) 答:蒙山乃四川之山,宋时有不动法师,驻锡修道,师以诵持功德,常回向六道,而鬼狱两道饥渴最苦,特依密宗诸法,咒施水食,以济其苦,此原因之大意也。 问:持大悲咒时应作如何观想?(翟孟秋) 答:凡咒皆有观想,专修密者作之,各有其师父,不受金刚上师灌顶者,不得而知,但一心诚敬,即有感应。大悲咒十小咒等,久成秘密公开,只要恭诵便佳,不必观想。 问:佛前供养之茶水表布施,涂香表持戒,花表忍辱,香表精进,烛表智慧,饼果表禅定。此理何在?(何美枝) 答:水性长流普润,滋生万物,故表布施。涂香去垢,身心清凉,故表持戒。花开如笑,如无瞋容,故表忍辱,香遭焚烧,其馨愈远,故表精进。烛灯光明,照除黑暗,故表智慧。饼果食品,道者禅作资粮,故表禅定。 问:夫子曾修密有年,敢问是否有解宿怨冤咒语,若有未拜金刚上师,可否持念?后学怨憎会苦实大重。(李定超) 答:法法平等,一体万用,各经各咒,皆能解冤。密咒亦多公开者,但能诚心,可不经上师灌顶。若不诚心,虽灌顶而无益,心存结冤,虽诵密咒,冤亦不解。 问:密宗不戒口,仍可吃荤,其理何在?(吴任辉) 答:台端既未学密,言之亦恐难解。而密宗亦非全不素食,各言各事为佳。 问:昔日释迦如来运用佛顶神咒力消摩登伽女的爱欲心,令她成精进林,今日之下,何以没有高僧大德也用神咒力来消众生的爱欲心,使一般众生精进道力坚固呢?(周慧德) 答:爱憎二心,乃生相无明之我,非有大精进之功,恐不易断。密咒加持而消,实须具种种因缘,而后得以成就,非只一咒即消也,应仔细研经,当知其然。以咒力论,亦是佛之咒力,今虽有持密之高僧大德,而其成就尚未证佛,其咒力自然不能比佛。居士尚是自己精进为是,不必侥幸希望他力。 问:咒语,凡人不知其真义,常读何益?再此咒语,译此字音不一致,何取?何从?对于读咒得益,有无妨碍?(郝传森) 答:咒语乃密宗之法,其语不专属梵文,闻六道之语皆有之,故不主翻译。法重于口授其音,不起分别,此外再结印观想,三者和合,主诚主一,诚则能感,一则能应也。世界语系复杂,翻译音不尽同,并不为怪,即今日之中英翻译,亦是大同小异。必求不至大错,须通梵文,否则诚心诵之可耳。 问:佛教密宗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及“唵哑吽”外道为什么利用此咒作为符,为人安宅治病等用。(吕理由) 答:若言密宗,虽佛教徒,而未入坛灌顶受法者,亦多不解所以,况乎外道。大凡习外道者,多系不学昧理之人,彼之举动,亦不能以理推度。 问:六字大明神咒如受持者,应念何音,念诵时与“末法中一字心咒”合念可否?念时有否手印?(吕理由) 答:第一字原为乌唵之二合,读如嗡音,今取半音,显然不对。余须凭金刚上师之口传,长短高低转变,大同小异,学者但依上师口音为对,不依则否。但此六字虽密,等于显传。只诚心诵去即妥,凡咒皆结印,未学者则不必。再云一字心咒,应知一字者数种,未曾说名,无从依答,惟一种咒诵毕,再接诵一种,并无不可。 问:瑜伽一术,性命双修,即生能得许多成就,颇能迎合时下一般智识份子“科学求证”的心理,祈社长尽量设法大力提倡之。(李明扬) 答:佛法即是佛法,本有独立之精神,不必依傍他学而存在,何必牵扯科学。宇宙问学,凡体系不紊者,皆曰科学,不过于头上冠以附号以别之而已,岂必物质研究,方名科学。佛法体系尤精,亦是科学,居士但知瑜珈合科学,殊不知禅净唯识,都不在科学外也。至于台嘱提倡瑜珈一节,惜敝社同人,于此仅知皮毛,故觉难以为言也,祈谅。网址请参见

南传佛教的大史和岛史都是佛教史。

中国的佛教文献有哪些

《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都是佛学的名著。佛学是对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又名释迦牟尼)所创的佛教经典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释上。十大般若也是佛学经典,分别是《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通常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考证,梳理式研究。一种是实证佛学所蕴含的深刻义理的领悟式研究。扩展资料:佛学院:民国以来,佛教界所兴办之新式佛教教育机构。其教育方式异于传统丛林。大体与新式学堂之教育方式类似,唯所授之科目内容则以佛学为主,以世学为辅。民初以来之著名佛学院,有华严大学(哈同夫人罗迦陵创办,月霞筹办)、观宗学社(谛闲)、法界学苑(月霞)、支那内学院(欧阳渐)、武昌佛学院(太虚)、闽南佛学院(常惺、太虚)、汉藏教理院(太虚)、焦山佛学院(智光)等校。其中以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及汉藏教理院等较为著名。政府迁台以来,在台湾创办之佛学院先后亦有数十所。其中,佛光山星云之中国佛教研究院及东方佛教学院、圣印之中华佛教学院、成一之华严专宗学院、晓云之莲华学佛园,以及圣严、成一合办之中华佛学研究所等较为著名。参考资料:佛学-百度百科

《五灯会元》楞伽师资记》、《坛经》、《顿悟入道要门论》、《禅源诸诠集都序》、《万善同归集》、《注心赋》等

吾有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呵迦叶。中土唯一一个称作经的就是禅宗六组的坛经。禅宗多以参公案为主,可参看五灯会元。

现在的《慈海觉航》和《走进佛教》都不错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